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
1
作者 解莹洁 解莹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非冠脉病变患者41例。患者均先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对1230段冠脉血管进行了,结果得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段数分别为1078、55、15、9,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为Kappa=0.709;116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为冠脉狭窄的有69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69/75)、82.93%(34/41)、88.79%(103/116);75例冠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得出,平均冠脉斑块(2.29±0.77)个,钙化斑块体积(26.45±5.78)mm^(3),非钙化斑块体积(300.05±72.58)mm^(3),狭窄程度(56.42±6.12)%,钙化斑块负荷(3.52±1.47)%,非钙化斑块负荷(55.10±16.24)%。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对冠脉狭窄进行诊断时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可对冠脉狭窄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辉 李尧 +4 位作者 姚卓亚 王钧 钱少环 李妙男 王洪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管壁应切力(WSS)及轴向斑块应力(APS)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管壁应切力(WSS)及轴向斑块应力(APS)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CCTA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患者共92例,进行平均12月的随访。采用LASSO回归模型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结果根据LASSO回归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脂蛋白(a)、CT-FFR、WSS及APS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患者MACEs发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及较高的临床效用。结论脂蛋白(a)联合冠脉CCTA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CT-FFR、WSS及APS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的患者MACEs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叶万春 张永婕 阮彩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9-153,共5页
目的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随机选取352个冠脉节段,均接受能谱CCT... 目的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随机选取352个冠脉节段,均接受能谱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CTA对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斑块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88例T2DM患者能谱CCTA诊断有56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2个冠脉节段中,无狭窄134例,轻度狭窄115例,中度狭窄68例,重度狭窄10例,无斑块135例,钙化斑块26例,非钙化斑块103例,混合斑块67例。能谱CCTA诊断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为88.64%,Kappa值为0.733;诊断冠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度分别为95.74%、95.82%、97.73%,Kappa值分为0.900、0.857、0.702;诊断冠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准确度分别为96.01%、97.43%、98.24%,Kappa值分为0.754、0.964、0.969。结论能谱CCTA诊断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斑块类型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仲海 邵广瑞 +3 位作者 宋磊 赵坤 柳澄 徐卓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452-454,共3页
上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长期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作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 上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长期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作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ial CT,MSCT)的问世,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更薄的层厚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式使CT血管成像术(CT angiography,CTA)在显示上肢动脉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术·上肢·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双源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忠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4期120-121,共2页
目的 :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院经初步检查疑似患有下肢动脉疾病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先使用双源CT血管成像术对这45例患者进行检查,再使用综合性检查法对其进行检查,并... 目的 :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院经初步检查疑似患有下肢动脉疾病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先使用双源CT血管成像术对这45例患者进行检查,再使用综合性检查法对其进行检查,并将其进行综合性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然后观察这45例患者使用双源CT血管成像术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经使用双源CT血管成像术检查发现,这45例患者中有42例(93.34%)患者患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症,有3例(6.66%)患者患有下肢外伤性血管闭塞症。经综合性检查证实,上述检查结果完全准确。这45例疑似患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使用双源CT血管成像术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结论 :用双源CT血管成像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具有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分辨率高、无创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该检查方法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疾病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胆囊动脉血管成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刘华亮 李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605-606,共2页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成为胆囊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但胆囊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变异常造成术中出血。为减少术中出血,作者自2010年5月至11月采用16排螺旋CT对25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胆囊动脉CTA检查,...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成为胆囊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但胆囊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变异常造成术中出血。为减少术中出血,作者自2010年5月至11月采用16排螺旋CT对25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胆囊动脉CTA检查,探讨16排螺旋CT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16排螺旋ct 胆囊动脉 血管成像 价值 应用 中出血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庆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5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2例行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CTA诊断结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获得满意图像:37例肠系膜上动脉(SMA)缺...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2例行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CTA诊断结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获得满意图像:37例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性病变(7例SMA急性栓塞、30例SMA慢性狭窄),21例SMA夹层(9例孤立性SMA夹层、12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SMA),14例SMA压迫综合征(11例十二指肠淤滞症、3例胡桃夹综合征)。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定位准确、成像清晰等优点,有助于医师多角度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昌咸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螺旋ct 血管成像 肠系膜上动脉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仲海 徐卓东 +1 位作者 柳澄 赵晓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21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1例结合常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21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1例结合常规血管造影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的准确性。结果:在441个动脉节段中,43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130个(轻度狭窄16段,中度狭窄12段,重度狭窄22段,闭塞8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疾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肢 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价值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房景超 郑园园 +1 位作者 王琳 陶立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非增强高分辨MRI的资料,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由2名影像学医师分别对244支颈动脉的CTA、MRI图像进行狭窄程度测量,以CTA作为对照,以颈动脉狭窄率≥50%、≥70%和100%为界计算MR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以颈动脉狭窄率≥50%为界,MRI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是99.4%(161/162)、100.0%(82/82)、99.6%(243/244)、0.6%(1/162)、0.0%(0/82);以颈动脉狭窄率≥70%为界分别是100.0%(129/129)、100.0%(115/115)、100.0%(244/244)、0.0%(0/129)、0.0%(0/115);以颈动脉狭窄率100%为界,分别是100.0%(30/30)、99.5%(213/214)、99.6%(243/244)、0.0%(0/30)、0.5%(1/214)。不同影像学医师间CTA、MRI所测数值Kappa分析一致性极强(CTA:κ=0.967,P=0.000;MRI:κ=0.956,P=0.000)。结论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左主干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震 赵彬 +2 位作者 袁永刚 于淑靖 徐泽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左主干(LMCA)病变方面的对比研究,探讨MSCTA在LMCA斑块定性分析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左主干(LMCA)病变方面的对比研究,探讨MSCTA在LMCA斑块定性分析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59例,MSCTA、CAG检查在患者入院1周内完成。将LMCA病变按部位分为近端病变、中段病变、末端病变,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A在诊断LMCA近端病变、中段病变、末端病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与CAG的一致性,同时对LMCA斑块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以CAG检查为金标准,MSCT和CAG诊断左主干近端和中段病变结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左主干末端病变灵敏度为91.2%,特异性为99.4%,漏诊率为6.1%,Kappa值0.917(P>0.05)。结论 MSCTA对LMCA病变诊断准确性高,同时可对LMCA斑块定量和定性分析。左主干近端病变和左主干中段病变的诊断结果与CAG检查相同;MSCTA诊断LMCA近端病变的准确性高于远端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高海拔地区 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雪燕 曹云太 +3 位作者 韩千程 颜梅 韩玲 温生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按居住地海拔进行分组,其中2000~3000m为A组(n=83),3000m以上为B组(n=81),再将两组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细分为50%~60%亚组(n=84)和61%~70%亚组(n=80)。将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AI辅助诊断及CT-FFR测量系统,以冠脉造影及冠脉传统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I及CT-FFR在高海拔地区冠脉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以FFR为金标准,CT-FFR与FFR的一致性为83.75%。B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高于A组(P=0.037、0.020);B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1%~70%狭窄程度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61%~70%亚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率均高于50%~60%亚组(P<0.05)。B组CT-FFR值低于A组(0.76±0.04 vs 0.88±0.05,P<0.01);A、B两组在61%~70%亚组CT-FFR值≤0.80、<0.70的发生率高于50%~60%亚组(P<0.05)。结论AI诊断系统及CT-FFR对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与冠脉造影、FFR一致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冠脉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PI和MRI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涵 李明晋 赵年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研究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MSCTPI)、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应用。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3~5周后进行MSCTPI、MRI、DSA检查,以DSA诊... 研究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MSCTPI)、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应用。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3~5周后进行MSCTPI、MRI、DSA检查,以DSA诊断为金标准,比较MSCTPI、MRI对肿瘤活性病灶的诊断情况,TACE术后复发及残余病灶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TACE术后肿瘤包膜的检查情况。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DSA诊断共有59个病灶,其中活性病灶51个;残留或复发病灶48个,术后无残余或复发病灶11个。MSCTPI、MRI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53%、9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PI活性病灶数检出率(50.98%)低于MRI活性病灶数检出率(82.35%,P<0.05)。以DSA诊断为金标准分别与MSCTPI、MRI绘制四格表,MSCTPI诊断肝癌复发及残余病灶的准确度为79.66%,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72.72%;MRI诊断肝癌复发及残余病灶的准确度为89.83%,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81.82%。对患者术后肿瘤包膜检出率MSCTPI为16.95%,MRI为42.37%,MRI对患者术后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MSCT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对肿瘤活性病灶、复发及残余病灶、肿瘤包膜临床诊断优于MSCTPI,评估残留病灶效能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发性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A、3D-DSA评估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存刚 曲宁 +2 位作者 张庆俊 周景儒 王栋梁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7-9,17,共4页
目的以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评估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效果,为合理选择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后的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后的脑动脉瘤患者行3D-CTA、3D-DSA复查,分别对... 目的以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评估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效果,为合理选择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后的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后的脑动脉瘤患者行3D-CTA、3D-DSA复查,分别对有无动脉瘤夹闭不全、动脉瘤颈残留/成角、载瘤动脉狭窄、载瘤动脉闭塞和动脉瘤夹滑脱移位5种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赋值和计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术后3D-CTA复查显示载瘤动脉狭窄2例,未见动脉瘤夹闭不全、动脉瘤颈残留/成角、载瘤动脉闭塞和动脉瘤夹滑脱移位;3D-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不全1例、动脉瘤颈残留/成角1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未见载瘤动脉闭塞和动脉瘤夹滑脱移位。两种检查方法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CTA对显微外科夹闭术后的总体评价效果与3D-DSA具有可比性,但其对动脉瘤夹闭不全和动脉瘤颈残留/成角的显示不及3D-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三维ct血管成像 三维脑血管造影 动脉瘤夹闭 显微外科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叉病变的诊断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腾 洪芳艳 赵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438,共5页
本研究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叉病变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84例接受了CTA检查、冠脉造影(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冠状动脉各个节段及左冠状动脉的CTA、CAG检查结果,以CAG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 本研究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叉病变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84例接受了CTA检查、冠脉造影(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冠状动脉各个节段及左冠状动脉的CTA、CAG检查结果,以CAG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A对冠脉狭窄、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病变、左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诊断价值。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89.61%、特异度为91.73%。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CAG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761,P<0.05。经CTA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出现左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0.00%。CT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与CAG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狭窄程度 分叉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戴简吉 金红来 +2 位作者 胡晓钢 林开勤 何建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分析后获得责任血管的数目、开口位置、走形特点等信息,BA-CTA检查后3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BAE,并与BA-CTA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通过对BA-CTA的分析共发现责任血管20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34支(65.0%),NBSA 72支(3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发现责任血管共217支,其中BA 137支(63.1%),NBSA 80支(36.9%)。所有责任血管成功进行栓塞后,术后71例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咯血治愈率达94.7%;BA-CTA对咯血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达94.9%(206/217).对BA诊断准确率达97.8%(134/137),对NBSA诊断准确率达90.0%(72/80)。结论NBSA在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中占有较高的比例,BA-CTA对NBSA有较高的检出率,对BAE手术的成功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责任血管 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 支气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CE-MRA、DUS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佳 王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CT血管造影(CTA)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15例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CT血管造影(CTA)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15例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单侧或双侧的CTA、CE-MRA、DUS影像学检查。结果 115例患者149条下肢动脉中,按照血管分支分级,其中1级:轻度狭窄79条,中度狭窄41例,重度狭窄或闭塞29条;2级:轻度狭窄51条,中度狭窄48例,重度狭窄或闭塞50条;3级:轻度狭窄98条,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或闭塞14条。在98条行DUS检查的下肢动脉病变中,1、2、3级动脉中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87.23%、78.57%,特异度分别为93.75%、96.08%、98.57%;1、2、3级动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1.82%、55.56%,特异度分别为93.02%、90.91%、97.75%。结论三种不同影像学方法(DUS、CE-MRA、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CTA对评估患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高于其它两种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ct血管造影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低灌注和缺血半暗带指数用于急性取栓患者的病因诊断
18
作者 吴新山 鲁潇慧 +3 位作者 于金萍 贾向军 艾克拜尔·加马力 孟根才次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基于CT灌注成像的相关参数灌注显像不匹配(Mismatch)比率及低灌注指数(HIR)用于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相关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颅内大血... 目的基于CT灌注成像的相关参数灌注显像不匹配(Mismatch)比率及低灌注指数(HIR)用于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相关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82例,根据发病机制分为ICAS相关大血管闭塞(ICAS-LVO)组65例和心源性栓塞组17例。使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心源性栓塞组比较,ICAS-LVO组男性、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病程进展性加重、发病至手术时间、缺血半暗带、Mismatch比率明显升高,心房颤动、B型钠尿肽、高密度脂蛋白、梗死体积、HI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IR和Mismatch比率对ICAS-LVO病因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中HIR的最佳截断值为0.26,曲线下面积为0.74,特异性为0.88,敏感性为0.54;Mismatch比率的最佳截断值为3.84,曲线下面积为0.84,特异性为0.75,敏感性为0.90。广义线性模型显示,HIR与脑血容量指数对预后能力无显著差异(P=0.175)。结论HIR及Mismatch比率有助于及早明确发病机制,更准确地制定手术策略,从而更大程度地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有效开通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临床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障碍 球囊取栓 ct灌注成像 低灌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贝旭雯 张小坚 +3 位作者 李殿胜 王永峰 董萍 叶林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890-891,899,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48 h内均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找出责任血管,综合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结果21例患...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48 h内均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找出责任血管,综合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结果21例患者术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共找出责任血管30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过程中共寻找到责任血管34支,支气管动脉CTA对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准确率为88.23%。结论大咯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前常规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支气管动脉 ct血管成像 支气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前CTA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巍 董晓彤 +3 位作者 崔志新 刘亚利 康建省 张学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LS患者,术前行脾动脉CTA检查,观察脾动脉位置、解剖类型及脾叶动脉分支情况。结果术前CTA与术中实际解剖情况相比较,术前CTA检查脾动脉与胰尾关系符合率达95.0%(19/...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LS患者,术前行脾动脉CTA检查,观察脾动脉位置、解剖类型及脾叶动脉分支情况。结果术前CTA与术中实际解剖情况相比较,术前CTA检查脾动脉与胰尾关系符合率达95.0%(19/20),脾动脉解剖类型符合率达95.0%(19/20),脾叶动脉分支符合率达90.0%(18/20)。结论 LS术前行CTA检查,有助于明确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动脉 腹腔镜 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