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翔
童隆正
+1 位作者
杜光伟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 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 ,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最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
目的 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 ,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最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 ,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 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 ,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 ,P <0 .0 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 ,P <0 .0 5。减影系数为 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 ;而减影系数为 0 .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 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 ,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位
ct
减影
血管
成像
技术
急性脑梗塞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缺血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56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观察副肾动脉解剖结构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凤涛
张厚宁
+2 位作者
禹璐
盛佳曦
傅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5例行腹部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资料,记录每侧副肾动脉的有无、支数及其直径、长度和入肾部位,比较副肾动脉解剖特点的差异。结果副肾动脉有Ⅰ支型...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5例行腹部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资料,记录每侧副肾动脉的有无、支数及其直径、长度和入肾部位,比较副肾动脉解剖特点的差异。结果副肾动脉有Ⅰ支型、Ⅱ支型及Ⅳ支型。左侧副肾动脉发现率>右侧,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副肾动脉发现率>女性,有统计学差异。副肾动脉的直径在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下极不同部位入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极入肾者多见。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副肾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简便、准确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副肾动脉
ct血管成像技术
256层螺旋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DCT增强联合CTA复合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文欣
林梓桐
+4 位作者
王铁梅
刘澍
帕克扎提·色依提
黄晓峰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验证多排螺旋CT(MD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1月~2022年7月的44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T平扫及MDCT增强联...
目的:验证多排螺旋CT(MD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1月~2022年7月的44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T平扫及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对舌鳞状细胞癌定性、定量诊断的评估效能。结果:CT平扫对评估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5.56%,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55.56%。CT平扫对评估复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50%,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66.67%。平扫时肿瘤面积及动、静脉期肿瘤面积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可用于舌鳞状细胞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多排螺旋
ct
ct
血管
成像
复合多维
技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法尧
冯敏山
朱立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使用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颈椎(C0-4)标本,制作成椎动脉离体模型,颅骨端模块固定3 kg模拟颈椎立位载荷,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在实验台上实现立位状态下中立位、多旋转...
目的使用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颈椎(C0-4)标本,制作成椎动脉离体模型,颅骨端模块固定3 kg模拟颈椎立位载荷,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在实验台上实现立位状态下中立位、多旋转极限体位并使用万向外固定架固定,进行CT薄层扫描,采集C1节段、C1/C2间隙节段、C2椎体上1/3段(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C2椎体下缘、C3椎体节段等5个层面的椎动脉横截面积。比较组间差异,探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体位因素对椎动脉空间形态作用机制。结果颈椎旋转极限及后伸旋转极限体位会引起同侧椎动脉截面积减少(P〈0.05),而对侧椎动脉截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并且横截面积减少部位集中出现在C2椎体上1/3处。结论 (1)上颈椎离体椎动脉模型及试验方法能实现极限旋转体位下椎动脉管腔CTA的测量;(2)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颈椎极限旋转及极限后伸旋转体位能引起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部位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旋转极限体位
椎动脉
管腔
ct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翔
童隆正
杜光伟
戴建平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室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61-1263,共3页
文摘
目的 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 ,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最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 ,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 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 ,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 ,P <0 .0 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 ,P <0 .0 5。减影系数为 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 ;而减影系数为 0 .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 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 ,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关键词
轴位
ct
减影
血管
成像
技术
急性脑梗塞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缺血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Keywords
Tomography, X ray computed
Cerebral ischemia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assisted
分类号
R743.33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56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观察副肾动脉解剖结构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凤涛
张厚宁
禹璐
盛佳曦
傅昱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CT室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MR室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4-55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5例行腹部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资料,记录每侧副肾动脉的有无、支数及其直径、长度和入肾部位,比较副肾动脉解剖特点的差异。结果副肾动脉有Ⅰ支型、Ⅱ支型及Ⅳ支型。左侧副肾动脉发现率>右侧,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副肾动脉发现率>女性,有统计学差异。副肾动脉的直径在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下极不同部位入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极入肾者多见。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副肾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简便、准确的辅助检查。
关键词
肾动脉
副肾动脉
ct血管成像技术
256层螺旋
ct
Keywords
Renal artery
Accessory renal artery
ct
angiography
256-Slice spiral
ct
分类号
R816.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DCT增强联合CTA复合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文欣
林梓桐
王铁梅
刘澍
帕克扎提·色依提
黄晓峰
孙国文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BK20150089)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503038)。
文摘
目的:验证多排螺旋CT(MD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1月~2022年7月的44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T平扫及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对舌鳞状细胞癌定性、定量诊断的评估效能。结果:CT平扫对评估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5.56%,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55.56%。CT平扫对评估复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50%,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66.67%。平扫时肿瘤面积及动、静脉期肿瘤面积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可用于舌鳞状细胞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多排螺旋
ct
ct
血管
成像
复合多维
技术
诊断价值
Keywords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ulti-dete
ct
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giography composite multidimensional technique
diagnostic value
分类号
R739.86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法尧
冯敏山
朱立国
机构
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南院骨二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文摘
目的使用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颈椎(C0-4)标本,制作成椎动脉离体模型,颅骨端模块固定3 kg模拟颈椎立位载荷,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在实验台上实现立位状态下中立位、多旋转极限体位并使用万向外固定架固定,进行CT薄层扫描,采集C1节段、C1/C2间隙节段、C2椎体上1/3段(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C2椎体下缘、C3椎体节段等5个层面的椎动脉横截面积。比较组间差异,探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体位因素对椎动脉空间形态作用机制。结果颈椎旋转极限及后伸旋转极限体位会引起同侧椎动脉截面积减少(P〈0.05),而对侧椎动脉截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并且横截面积减少部位集中出现在C2椎体上1/3处。结论 (1)上颈椎离体椎动脉模型及试验方法能实现极限旋转体位下椎动脉管腔CTA的测量;(2)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颈椎极限旋转及极限后伸旋转体位能引起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部位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
关键词
上颈椎
旋转极限体位
椎动脉
管腔
ct血管成像技术
Keywords
Upper cervical
End-range rotation
Vertebral artery
Lume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刘翔
童隆正
杜光伟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56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观察副肾动脉解剖结构
孙凤涛
张厚宁
禹璐
盛佳曦
傅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MDCT增强联合CTA复合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张文欣
林梓桐
王铁梅
刘澍
帕克扎提·色依提
黄晓峰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
张法尧
冯敏山
朱立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