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丁兆勇 蒋捍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患者的肺V/Q显像与CTPA,比较二者诊断PTE的阳性率。结果40例PTE患者中,CTPA诊断PTE阳性率...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患者的肺V/Q显像与CTPA,比较二者诊断PTE的阳性率。结果40例PTE患者中,CTPA诊断PTE阳性率为55.0%(22/40),肺V/Q显像阳性率为97.5%(39/4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PTE各有优缺点,肺V/Q显像的敏感性高于CTPA,二者互补可提高PTE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评估肺栓塞患者严重程度的共识、争议及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芸 费广鹤 《安徽医学》 2011年第2期232-234,共3页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所引起的以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虽然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第3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冠...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所引起的以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虽然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第3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在临床死因中仅次于肿瘤、心肌梗死而居于第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肺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国辉 崔凤 +1 位作者 姜永乐 徐鹏鹏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0期1917-1918,1924,共3页
目的评价iCT迭代重建(IR)在CT肺动脉造影中成像质量,探讨IR在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PHILIPS 256层iCT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随机分为IR组(n=45)和FBP组(n=45)。IR组患者... 目的评价iCT迭代重建(IR)在CT肺动脉造影中成像质量,探讨IR在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PHILIPS 256层iCT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随机分为IR组(n=45)和FBP组(n=45)。IR组患者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0MAs的扫描,idose4(等级4)进行重建,注射对比剂40ml。FBP组患者行常规CTPA检查,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s,注射对比剂40ml,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重建。统计比较两组肺动脉主干、尖段(s1)和后基底段(s10)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图像噪声、SNR、CTDlvol、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的主观质量评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Student舱验、四格表Х^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主干平均CT值IR组高于FBP组(P〈0.05);IR组SNRS1和SNRS10明显高于FBP组(P≤0.01),IR组图像噪声、CTDlvo1、DLPY2.ED均明显低于FBP纽(P≤0.01)。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迭代重建模式行CTPA检查能得到临床满意的CTPA图像,能满足肺栓塞诊断的要求,这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 ct肺动脉造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肺侵袭性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淼 杜瑜 +2 位作者 王勇 王金岸 胡嘉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评价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霉菌感染(I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于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共纳入40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评价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霉菌感染(I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于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共纳入40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进一步将其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对所有患者行CTPA检查,观察影像与临床/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否利用CTPA协助发现拟诊分类中的IMD患者。结果所有确诊的6例患者均出现肺血管栓塞改变的阳性结果;9例临床诊断患者中,8例CTPA阳性,1例CTPA阴性;25例拟诊患者中,12例CTPA阳性,13例CTPA阴性。结论CTPA可直接发现可疑肺IMD患者肺血管闭塞,其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肺IMD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肺侵袭性霉菌感染 ct肺动脉造影 血液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和预测肺转移瘤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祥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和预测肺部血行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1-03~2006-10所有行SCTPA的肺转移瘤32例,分析有无肺动脉瘤栓、瘤栓的表现及其与供血区内肺转移瘤的关系...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和预测肺部血行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1-03~2006-10所有行SCTPA的肺转移瘤32例,分析有无肺动脉瘤栓、瘤栓的表现及其与供血区内肺转移瘤的关系。结果:32例中,发现肺动脉瘤栓24例(75%),其中多发瘤栓20例,单发4例。总共在50支肺动脉中发现瘤栓60处,其中,肺动脉主干/双肺动脉干瘤栓15处(25%),段/段以下肺动脉45处(75%)。瘤栓形态呈偏心型50处(83%),中心型10处(17%)。瘤栓引起局部肺动脉增宽38处(63%)。50支瘤栓肺动脉中,45支(90%)供血区内有转移瘤;2支瘤栓肺动脉(2例)初次检查其供血区内未见转移瘤,2或3个月后随诊CT复查,该区域内出现转移瘤。结论:SCTPA能够发现肺动脉瘤栓,对诊断和预测肺转移瘤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瘤 肺动脉瘤栓 螺旋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和平 张铁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98-998,共1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PULMONARY 肺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综合征 诊断敏感性 外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的多参数测量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宁利 杨宏刚 +3 位作者 黑欢欢 郭佑民 段小艺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 目的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查的患者54例。右心导管测量得到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根据PAMP分为无PH组和轻度、中度、重度PH组。计算机辅助下分割获得肺动脉的三维模型,测量肺动脉的最佳拟合圆直径(Dfit)、最小内切圆直径(Dmin)、最大外切圆直径(Dmax)、水力直径(Dh)、截面积(Area)、周长(Scf),测量右心室最大面积、最大短径。心动超声估测PASP。比较不同PH分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分析以上参数与PASP、PAMP的相关性,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PAMP的3个预测模型(模型1:CTPA肺动脉;模型2: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模型3: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心动超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比较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主肺动脉(Dfit、Dmin、Dmax、Dh、Area、Scf)、右肺动脉(Dmax、Dh、Area、Scf)、左肺动脉(Dfit)的部分参数及右心室短径随着PAMP的增高而增大(P<0.05)。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的Dfit、Dmin、Dh、Area与PASP、PAMP呈正相关(P<0.05)。右室短径、右室最大面积与PASP呈正相关(P<0.05),右室短径与PAMP呈正相关(P<0.05)。心动超声中肺动脉收缩压估测值与PASP、PAMP呈正相关(P<0.05)。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均可以用来鉴别轻度PH和中度PH,模型3在鉴别无PH和轻度PH、中度PH和重度PH的效能最高。结论CTPA和心动超声有助于评估PH程度,二者联合在鉴别无PH和轻度PH、中度和重度PH具有更好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ct肺动脉造影 心动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肺动脉造影的肺动脉达峰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曦 孔令文 +5 位作者 刘翠芳 李其根 梁旭倩 梁仁容 张德川 陈玉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基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探讨肺动脉内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影响因素,构建肺动脉TTP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行CTPA检查的153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采用时间-密度曲线... 目的基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探讨肺动脉内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影响因素,构建肺动脉TTP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行CTPA检查的153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采用时间-密度曲线软件计算肺动脉TTP;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肺动脉TTP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身高、性别、对比剂总量、对比剂浓度和体重与肺动脉TTP均呈正相关(r=0.363、0.330、0.179、0.168、0.164,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身高和对比剂浓度可以独立预测肺动脉TTP(β=0.909、0.065、0.026,均P<0.05),并进一步建立肺动脉TTP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拟合较好(F=11.721,P=0.012,调整R^(2)=0.175)。结论性别、身高和对比剂浓度是预测肺动脉TTP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肺动脉TTP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造影 达峰时间 预测模型 对比剂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凤龙 黄文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时的CT影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及类型:CT肺动脉造影显示共620处肺动脉和分支栓塞。其中左肺动脉主干130处,右...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时的CT影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及类型:CT肺动脉造影显示共620处肺动脉和分支栓塞。其中左肺动脉主干130处,右肺动脉主干64处,肺叶动脉201处,肺段动脉162处,亚段动脉63处。CT间接征象表现为局部肺纹理疏松、肺实质密度减低8例。肺梗死灶形成患者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实质内边缘模糊的三角形实变影,基底位于胸膜,尖端指向肺门,部分表现为片状实变;肺动脉高压患者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心肺动脉增宽,中心肺动脉和外围肺动脉不对称;胸腔大量积液患者8例;右心室增大患者3例。结论 CT肺动脉造影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出图清晰以及对患者无创伤的优势,能够通过立体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分布范围及大小进行显示,正在成为检查该病的首选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应用和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衍生左心房参数与急性肺栓塞血栓负荷相关
10
作者 叶婉霜 王贵良 +4 位作者 刘鹏 孙文杰 王李乐 谢安 曾禹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衍生的左心房(LA)参数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APE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PA资料,将无APE患者设为A组(n=198),APE患者根据PAOI分为B1组(PA...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衍生的左心房(LA)参数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APE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PA资料,将无APE患者设为A组(n=198),APE患者根据PAOI分为B1组(PAOI<40%,n=97)和B2组(PAOI≥40%,n=104)。对比3组间LA测量参数和对比剂填充评价(主观评分和CT值),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这些参数与PAOI的关系。结果:3组LA的左右径(LR)、前后径(AP)、LR×AP及LA中央区CT值的比较显示:B2组<B1组<A组,且与PAOI呈负相关;3组LA对比剂填充评分(2分和3分)的比较显示:B2组>B1组>A组,与PAOI呈正相关;3组主肺动脉与LA中央区CT值差值的比较显示:B2组>B1组、A组,但与PAOI无相关性。CTPA衍生的LA参数与APE血栓负荷相关,可作为早期病情评估的附加参数。结论:CTPA衍生的LA参数与APE的血栓负荷密切相关,对于评估APE的严重程度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左心房 肺动脉阻塞指数 右心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成像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栓塞指数及右心功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敏 马展鸿 +3 位作者 郭晓娟 杨媛华 谢万木 王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804-808,共5页
目的: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CTPA)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CTEPH的患者24例,均行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CTPA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 目的: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CTPA)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CTEPH的患者24例,均行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CTPA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T Qanadli栓塞指数为(37.16±8.77)%,CT Mastora栓塞指数为(38.14±21.56)%,Qanadli栓塞指数高于Mastora栓塞指数(Z=-4.107,P=0.000),且二者正相关(r=0.734,P=0.000)。CTPA测得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与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正相关(r=0.461,P=0.036)。CTPA测定右心室前壁厚度与mPAP成正相关(r=0.515,P=0.018)。CTPA测得肺动脉直径大于超声测肺动脉内径(t=3.485,P=0.002),且正相关(r=0.588,P=0.002)。CTPA测得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大于超声测右室横径(t=2.647,P=0.016),且正相关(r=0.429,P=0.031)。CTPA测定右室前壁厚度小于超声测值(t=3.768,P=0.001),且成正相关(r=0.551,P=0.004)。CTPA测室间隔厚度略低于超声测室间隔厚度(t=2.941,P=0.007),两组资料正相关(r=0.751,P=0.000)。Qanadli栓塞指数和Mastora栓塞指数与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动脉直径比、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等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不仅能够明确诊断慢性血栓性肺栓塞,而且能够提供肺动脉树的阻塞程度、右心功能改变信息,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程度与右心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栓塞指数 右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红伟 王素娟 王晔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33-636,共4页
目的:不同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体重指数(BMI)为20~25的150例患者分为5组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扫描,患者注射对比剂总量为0.45ml/kg ,5组患者注射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70mgI/ml ,352mgI/ml ,333mgI/ml... 目的:不同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体重指数(BMI)为20~25的150例患者分为5组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扫描,患者注射对比剂总量为0.45ml/kg ,5组患者注射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70mgI/ml ,352mgI/ml ,333mgI/ml ,315mgI/ml ,296mgI/ml ,扫描结束对肺动脉行VR重建和MIP、MPR重组。测量5组图像中肺动脉和相同层面背部肌肉竖脊肌及胸壁脂肪的CT值及其标准差,计算信噪比(SNR)及CNR并取平均值,并由2名高年资医师在盲法下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平均值,5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2名医师对重建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估采用 Kappa检验。结果5组注射不同浓度对比剂患者的SRN、CNR分别为25.65±3.52、24.48±3.43、23.37±2.31、22.27±2.23、21.32 ± 2.32和28.85 ± 4.32、26.88±3.59、25.23 ± 3.42、24.25±3.62、23.58±3.66。2位医师评分值均值为4.63 ± 0.41、4.55 ± 0.58、4.46 ± 0.65、4.38 ± 0.79、4.41 ± 0.57。浓度为370mgI/ml ,352mgI/ml ,333mgI/ml ,315mgI/ml ,296mgI/ml之间SNR、CNR之间统计学无差异( F=5.431,P>0.05),2位医师评分值之间统计学无差异( F=3.261,P>0.05)。2名医师对浓度为370mgI/ml ,352mgI/ml ,333mgI/ml ,315mgI/ml及296mgI/ml对比剂产生肺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好(Kappa=0.78)。结论进行CTPA检查推荐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296mgI/ml ,注射总量为0.4m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对比剂 ct肺动脉血管造影 辐射剂量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PA成像参数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圣辉 王祺 +1 位作者 杨泉 曹在民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7,共5页
本文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成像参数: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内径(LVD)、主肺动脉(PA)/胸主动脉(AO)、室间隔移位(VSB)、上腔静脉直径(SVC),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27例疑似APE患者,根据... 本文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成像参数: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内径(LVD)、主肺动脉(PA)/胸主动脉(AO)、室间隔移位(VSB)、上腔静脉直径(SVC),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27例疑似APE患者,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APE组(83例)与非APE组(44例)。APE组RVD/LVD、SVC、VSB、PA/AO高于非APE组(P<0.05);ROC曲线显示,RVD/LVD、PA/AO、SVC、VSB诊断APE的AUC分别为0.844、0.731、0.764、0.746,联合诊断AUC为0.932,较单一指标有明显提高;RVD/LVD、SVC、PA/AO与PAOI呈正相关(P<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其他因素控制后,RVD/LVD、SVC与危险程度分层显著相关(P<0.05)。MS-CTPA成像参数RVD/LVD、PA/AO、VSB、SVC对APE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RVD/LVD、SVC与APE危险程度分层显著相关,能为精准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动脉栓塞 诊断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A图像测量指标、BNP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郭飞 高圆圆 +2 位作者 朱林 齐琦 陈宏志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图像测量指标、B型脑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 目的:分析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图像测量指标、B型脑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PA扫描的APE患者86例,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APE危险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41)、中危组(n=27)和高危组(n=18)。比较三组患者的CTPA图像测量指标(包括主肺动脉与胸升主动脉内径比值(PA/AO)、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RVD/LVD)、上腔静脉直径(SVC)等)与外周血中BNP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A/AO、RVD/LVD、SVC、BNP水平与APE危险分层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PE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PA/AO、RVD/LVD、SVC、BNP水平对AP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APE患者的PA/AO、RVD/LVD、SVC、BNP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APE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分层、PA/AO、RVD/LVD、SVC及BNP升高(OR=1.889、2.036、2.092、2.002、BNP及2.104)均是APE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A/AO、RVD/LVD、SVC、BNP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62、0.883、0.907、0.987,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CTPA图像测量指标、BNP水平与APE患者危险分层相关,对APE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危险分层 ct肺动脉造影 B型脑钠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注射速率的不同对肺动脉CTA检查中上腔静脉伪影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正山 马燕 +4 位作者 普晓江 李荣惠 孙俊锟 王飞雁 梁潇月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5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时对比剂注射速率的不同对上腔静脉伪影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进行肺动脉CTA检查时,用单筒注射器分别... 目的:探讨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时对比剂注射速率的不同对上腔静脉伪影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进行肺动脉CTA检查时,用单筒注射器分别以3.5 m L/s、4.5 m L/s的速率为A组患者、B组患者注射对比剂碘海醇50 m L,然后采用自动触发跟踪扫描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及质量评价。结果:A组患者上腔静脉及右肺动脉干的CT值均低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评分均≥2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两组患者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评分相比,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中CTA图像质量评分为4分患者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进行肺动脉CTA检查时,用单筒注射器以低速率和高速率注射对比剂均能获得较高质量的CTA图像。在保证CTA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用单筒注射器以低速率注射对比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值,减少上腔静脉内因注入高浓度对比剂而产生的线束硬化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对比剂 注射速率 单筒注射器 上腔静脉伪影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春晓 安俊 +3 位作者 季颖群 孙博 李智勇 张中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94-900,共7页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顺次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9例。采用Mastora评分系统获得肺动脉阻塞指数...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顺次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9例。采用Mastora评分系统获得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PAOI〉21.3%提示预后不良风险增加);CT影像测得右(RV)及左(LV)心室短轴直径,计算两者比值(RV/LV〉0.9提示右心功能不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结果血浆DD浓度中位值为765μ/L(95%CI:750~1205gg/L),PAOI中位值为16.77%(95%CI:16.49%~23.26%)。血浆DD水平与整体肺动脉PAOI呈正相关(r=0.417,P=0.000)。PAOI〉2113%患者的血浆DD浓度(993gg/L)高于PAOI≤〈21.3%的患者(6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03)。血浆DD水平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2,P=0.024)。RV/LV〉0.9患者的血浆DD浓度(880gg/L)高于RV/LV≤0.9的患者(634d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整体肺动脉PAOI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血浆DD水平与PTE发病时间呈负相关(r=-0.407,P=0.000);PAOI与发病时间无相关性(r=-0.140,P=0.245)。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其DD水平(727μg/L)和PAOI(14.84%)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792.5μg/L,20.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Z=-1.382,P=0.167)。规范抗凝3个月后,DD和PAOI水平均显著下降(Z=-6.976,P=0.000;Z=-7.009,P=0.000),二者具有相关性(r=0.609,P=0.000)。结论(1)DD水平与CT队肺动脉新鲜血栓负荷和RV/LV呈正相关,有助于急性PTE患者临床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PTE患者的DD和PAO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肺栓塞 肺动脉阻塞指数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周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6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50例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源C...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50例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与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对观察组患者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然后比较其各项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T成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ED)均更低,其CT图像质量的评分更高,其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和右肺动脉干的CT值均更大,上腔静脉、肺静脉的CT值均更小,P<0.05。与用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相比,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与采用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对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相比,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其进行肺动脉CTA检查能提高CT图像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降低CT成像的SNR、CNR及ED,获取更理想的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低扫描 肺栓塞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麦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肺栓塞的诱发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肺部CT和CT肺动脉造影(CTPA)特点。结果急性肺栓塞以中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肺栓塞的诱发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肺部CT和CT肺动脉造影(CTPA)特点。结果急性肺栓塞以中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可有D-D二聚体和血肌钙蛋白水平增高。心电图表现包括Ⅱ、Ⅲ、aVF导联Q波,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征,胸前导联T波倒置。心脏彩超可见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征象。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是确诊肺栓塞的主要手段。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协助确立初步诊断,确诊需行CT肺动脉造影(C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电图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肺动脉栓塞的诊治体会
19
作者 肖桂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46-47,共2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减少漏诊率、误诊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分析1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症状、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结果 1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减少漏诊率、误诊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分析1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症状、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只有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死于Ⅱ型呼吸衰竭,其余10例均症状好转出院。结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能够准确发现段以上肺动脉栓塞,尽早抗凝剂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诗俊 袁国奇 李清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应用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PE住院病例资料37例,对CTPA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对临床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3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CTPA检...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应用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PE住院病例资料37例,对CTPA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对临床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3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CTPA检查,均良好显示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内的栓子形态和位置,重建图像可更清楚、直观显示肺动脉内栓子形态和累及范围,本组资料共发现肺动脉105处栓子。结论 CTPA无创、安全方便,可快速无创对PE做出准确诊断,对疑似肺栓塞患者及时做CTPA检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