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高海拔地区 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雪燕 曹云太 +3 位作者 韩千程 颜梅 韩玲 温生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按居住地海拔进行分组,其中2000~3000m为A组(n=83),3000m以上为B组(n=81),再将两组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细分为50%~60%亚组(n=84)和61%~70%亚组(n=80)。将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AI辅助诊断及CT-FFR测量系统,以冠脉造影及冠脉传统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I及CT-FFR在高海拔地区冠脉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以FFR为金标准,CT-FFR与FFR的一致性为83.75%。B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高于A组(P=0.037、0.020);B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1%~70%狭窄程度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61%~70%亚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率均高于50%~60%亚组(P<0.05)。B组CT-FFR值低于A组(0.76±0.04 vs 0.88±0.05,P<0.01);A、B两组在61%~70%亚组CT-FFR值≤0.80、<0.70的发生率高于50%~60%亚组(P<0.05)。结论AI诊断系统及CT-FFR对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与冠脉造影、FFR一致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冠脉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术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顺清(综述) 王敏(审校)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但它所提供的解剖学信息仍然不足以准确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创性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能有效诊断冠状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但它所提供的解剖学信息仍然不足以准确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创性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能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评估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已逐渐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对FFRCT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图像模拟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官晓晖 李传 黄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功能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FFRCT检查的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FFRCT对功能型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结果本组110例共有病变血管209支,FFRCT≤0.8的血管73...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功能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FFRCT检查的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FFRCT对功能型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结果本组110例共有病变血管209支,FFRCT≤0.8的血管73支(34.93%),血管狭窄<50%的病变血管27支(12.92%)。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血管狭窄≥50%的病变血管169支(80.86%),FFRCT≤0.8的血管66支(31.58%),血管狭窄<50%的病变血管40支(19.14%)。FFRCT诊断患者水平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5%、96.15%、93.10%、92.59%及96.43%;FFRCT诊断血管水平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91.87%、83.56%、96.32%、92.42%以及91.61%。在患者水平中FFRCT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3;在血管方面FFRCT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ROC曲线AUC=0.788。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模拟的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功能性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相关性的分析
5
作者 李莎 张帅 +4 位作者 马文珊 许天旗 常凯 史荣超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CCTA)检查的患者340例,根据肝/脾CT值比是否≤1.0分为NAFLD组(126例)及非NAFLD组(2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斑块性质、高危斑块及冠状动...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CCTA)检查的患者340例,根据肝/脾CT值比是否≤1.0分为NAFLD组(126例)及非NAFLD组(2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斑块性质、高危斑块及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之间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CT-FFR≤0.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和非NAFLD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水平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非钙化斑块、高危斑块及CT-FFR≤0.8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钙化斑块、部分钙化、高危斑块及阻塞性斑块后,NAFLD仍是CT-F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83;95%CI:1.156~4.507;P=0.017)。结论NAFLD与基于CCTA检测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CCTA解剖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CT成像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鹏 孙昊洋 姜顺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5期67-7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流储备分数CT成像(FFRCT)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116例,皆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图像数据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造模进行FFR... 目的分析血流储备分数CT成像(FFRCT)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116例,皆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图像数据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造模进行FFRCT,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分别以患者例数和血管支数为单位,计算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预测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组ROC曲线下面积(AUC),通过Pearson法分析在血管支数水平上FFRCT与FFR相关性,采用Bland Altman法分析二者一致性。结果本组最终纳入研究104例,共计139支血管,以FFR为参考标准,以患者例数为单位,FFRCT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准确度为87.50%,敏感度为75.76%,特异度为92.96%,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89.19%;以血管支数为单位,FFRCT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准确度为84.17%,敏感度为71.11%,特异度为90.43%,阳性预测值为78.05%,阴性预测值为86.7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患者例数和以血管支数为单位,FFRCT预测心肌缺血的ROC AUC分别为0.846和0.740;经Delong检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在血管支数水平上FFRCT与FFR呈正相关;经Bland Altman法分析,FFRCT与FFR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FFRCT能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且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ct血管造影术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和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滕菲 刘纯岩 +1 位作者 姜海余 韩庆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47-52,57,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0例冠心病非心肌缺血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0例冠心病非心肌缺血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CTA检查,获取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比较2组血清心肌缺血相关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分析研究组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与血清心肌缺血相关标志物、心肌缺血程度相关性,评价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FFR低于对照组,斑块长度长于对照组,总斑块负荷以及血清IMA、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FFR与血清IMA、H-FABP水平及心肌缺血程度呈负相关,斑块长度、总斑块负荷分别与之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FFR、斑块长度、总斑块负荷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IMA、H-FABP联合诊断,且诊断效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基于CCTA分析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斑块特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欣 李树斌 +1 位作者 张旭霞 郭槿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717-720,共4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狭窄,但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尤其临界病变是否可引起相应的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上尚...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狭窄,但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尤其临界病变是否可引起相应的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上尚未普及应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实现了无创条件功能学和解剖学的结合,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FFR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病变血流储备分数梯度可预测心肌血流异常: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被引量:3
9
作者 纪欣强 赵润涛 +5 位作者 单冬凯 刘子暖 王玺 李涛 杨俊杰 王凡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79-786,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全病变梯度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的关系,探讨GlobalΔCT-FFR在预测心肌血流异常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因疑似冠状动脉疾病行动态CT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血... 目的通过比较全病变梯度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的关系,探讨GlobalΔCT-FFR在预测心肌血流异常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因疑似冠状动脉疾病行动态CT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一站式”检查的患者76例共228支冠状动脉血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MBF)的相关性。以MBF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评价GlobalΔCT-FFR、CT-FFR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直径狭窄率(DS)对心肌血流异常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1,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3,P<0.05);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47,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9,P<0.05)。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CT-FFR、D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CI:0.72~0.90,P<0.05)、0.71(95%CI:0.59~0.81,P<0.05)、0.65(95%CI:0.53~0.76,P<0.05);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CT-FFR、D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CI:0.75~0.86,P<0.05)、0.78(95%CI:0.72~0.83,P<0.05)、0.71(95%CI:0.65~0.77,P<0.05)。ROC曲线对比: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诊断效能优于CT-FFR、DS(P=0.0471、P<0.0001);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与CT-FFR、DS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7、P=0.0530)。结论GlobalΔCT-FFR对心肌血流异常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心肌血流定量测量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动态ct心肌灌注 心肌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苟煜幸 光雪峰 戴海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的CT-FFR蓬勃发展。仅需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图像进行计算机后处理即可得到FFR值,便捷地将功能学、影像学...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的CT-FFR蓬勃发展。仅需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图像进行计算机后处理即可得到FFR值,便捷地将功能学、影像学结合起来。多个国际多中心研究不仅证实了CT-FFR可靠的诊断效能,而且显示出CT-FFR在卫生经济学、预测心血管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治策略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海威 王亚斌 曹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948-953,共6页
研究证实,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有创操作下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并被写入多个指南。CT-FFR是一站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检查手段,既保留血流储备分数的准确性,又改善了有创操作所带来的... 研究证实,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有创操作下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并被写入多个指南。CT-FFR是一站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检查手段,既保留血流储备分数的准确性,又改善了有创操作所带来的不便和风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旨在荟萃分析CT-FFR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概述该技术在冠心病诊疗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沛 崔鸣 刘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4期300-304,共5页
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金标准”,但需要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会增加有创操作风险、手术时间和诊疗费用,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近年来出... 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金标准”,但需要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会增加有创操作风险、手术时间和诊疗费用,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无创FFR技术无需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利用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即可测定FFR,避免了有创FFR的不足,在临床研究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对无创FFR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焕 曹成瑛 +2 位作者 高律萍 杨陵武 朱友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比较冠脉狭窄程度、CT-FFR与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根据冠脉血管钙化程度分组,比较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的CT-FFR、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分析各组间CT-FFR与冠脉周围FAI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63例患者中共检查79支冠脉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共24支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55支。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的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冠脉狭窄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率≥50%组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63例患者中,冠脉血管轻中度钙化47例,重度钙化16例。轻中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狭窄率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两组冠脉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T-FFR+冠脉周围FAI对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相对于两者单独检查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CT-FFR对重度钙化血管诊断效能较低,联合冠脉周围FAI能为血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评估钙化斑块和冠周脂肪与CT-FFR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冉 李飞 +2 位作者 米玉霞 耿云平 尤国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获取钙化斑块和冠周脂肪指标,分析其与CT-FF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8例行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以CT-FFR是否<0.8为标准,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和非缺血组(CT-FFR≥0.8),定...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获取钙化斑块和冠周脂肪指标,分析其与CT-FF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8例行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以CT-FFR是否<0.8为标准,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和非缺血组(CT-FFR≥0.8),定量获取钙化斑块及冠周脂肪等8个指标。对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3组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符合非正态分布的5组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最后对8个指标采用Pearson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钙化积分、最狭窄程度、FAI、FPI和FV共5个相关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CT-FFR呈负相关。结论 钙化斑块、冠周脂肪可以作为CT-FFR进展的标志因子;基于CCTA图像一站式获取冠状动脉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能够为冠心病的及早确诊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钙化斑块 冠周脂肪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测量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CT-FFR及斑块特征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杨旭东 黄心怡 石士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44-850,共7页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数坤科技智慧平台(AI)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I测量的CACS数值,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数坤科技智慧平台(AI)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I测量的CACS数值,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208例患者分为低度钙化组(n=73,0分<CACS<100分)、中度钙化组(n=64,100分≤CACS≤400分)和高度钙化组(n=71,CACS>400分)。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AI测量下的犯罪血管及犯罪斑块的特征参数,并分析特征参数与CACS组别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单一指标及联合指标对两个组别(低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高度钙化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I测量下,CT-FFR、斑块长度、斑块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在不同CACS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类型在低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钙化组-高度钙化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T-FFR、斑块体积、MLA是更高CACS组的危险因素,斑块体积与C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37,P<0.001),CT-FFR、MLA与其呈负相关(r=-0.640,-0.658,P<0.001)。ROC曲线显示,在低钙化积分组-中钙化积分组,CT-FFR、斑块体积、MLA及联合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731、0.678、0.748、0.824;在中钙化积分组-高钙化积分组,CT-FFR、斑块体积、MLA及联合指标的AUC值分别0.741、0.670、0.746、0.840。CT-FFR、斑块体积、MLA三个联合指标在两个组别的诊断效能均大于单一指标。结论AI测量下,CT-FFR、斑块体积、MLA在不同CACS组均有显著差异,是更高CACS组的危险因素,CT-FFR、MLA在不同CACS组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CT-FFR、斑块体积、MLA联合时诊断效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从解剖学迈入功能学的新时代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龙江 乔红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提供钙化、斑块以及病变周围脂肪的特征。虽然CCTA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在诊断缺血性病变方面的特异性较低。近年来,CT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的多种功能CT技术不断发展,...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提供钙化、斑块以及病变周围脂肪的特征。虽然CCTA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在诊断缺血性病变方面的特异性较低。近年来,CT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的多种功能CT技术不断发展,如冠状动脉跨腔衰减梯度、CT血流储备分数和CT心肌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文中对心脏CT技术在进入功能诊断时代的发展和热点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