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书文 徐圣集 +2 位作者 蓝航 潘俊锋 陈法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7,84,共5页
基于近年来在多个采煤工作面开展的实测研究结果,论述了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进行不同目的探测时的应用原理、方法及解释原则。研究表明:基于地震波波速异常率分布可以对工作面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冲击危险区域;根据地震波波速条... 基于近年来在多个采煤工作面开展的实测研究结果,论述了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进行不同目的探测时的应用原理、方法及解释原则。研究表明:基于地震波波速异常率分布可以对工作面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冲击危险区域;根据地震波波速条带异常分布规律,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可开展工作面内断层展布情况精探;利用工作面前方波速分区特征,可进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ct技术 地震波速 围岩应力 断层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CT技术研究砂砾岩孔隙结构特征——以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熊健 唐勇 +3 位作者 刘向君 瞿建华 刘凯 尤新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6-243,共8页
以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CT技术,研究了砂砾岩储集层岩石的二维孔隙结构和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样品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形状不规则、孔喉大小不一,孔喉... 以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CT技术,研究了砂砾岩储集层岩石的二维孔隙结构和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样品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形状不规则、孔喉大小不一,孔喉分布状态主要为连片状和孤立状;孔隙分布具有微观非均质性,在物性较差的样品中表现更明显;等效孔隙半径分布主要呈单峰分布,且等效孔隙半径主要小于50μm,物性差的样品中小孔所占比例高于物性好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砂砾岩 ct技术 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尤源 牛小兵 +2 位作者 李廷艳 杨孝 淡卫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0,共4页
为揭示致密砂岩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定量研究。利用CT阈值差异识别样品中的孔隙和喉道,从而获得致密砂岩高精度二维及三维孔喉图像;应用数字岩心方法建立致密砂岩孔隙... 为揭示致密砂岩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定量研究。利用CT阈值差异识别样品中的孔隙和喉道,从而获得致密砂岩高精度二维及三维孔喉图像;应用数字岩心方法建立致密砂岩孔隙网络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定量参数分析,获得孔隙及喉道的半径分布及其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孔喉连通性等特征,实现了长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量表征:长7段致密砂岩微米级孔喉连续分布;半径大于2μm的孔隙是长7段致密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喉道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配位数主要为1~3.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致密砂岩 孔隙 喉道 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岩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程展林 左永振 丁红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岩土试验CT工作站以及与之配套的CT三轴仪、渗透仪研制情况。阐述了近年来利用CT技术在粗粒土组构、砾石土浸润试验、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水力劈裂试验、加筋土试验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示了不同岩土试验C...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岩土试验CT工作站以及与之配套的CT三轴仪、渗透仪研制情况。阐述了近年来利用CT技术在粗粒土组构、砾石土浸润试验、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水力劈裂试验、加筋土试验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示了不同岩土试验CT图像的效果,显示了CT技术在岩土试验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岩土工作者的关注,推动岩土试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岩土试验 组构 浸润 干湿循环 水力劈裂 土工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无损检测手段──工业CT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先武 李时光 王珏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1-58,共8页
介绍了工业CT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国外ICT的发展情况,及我国ICT研制现状。还重点介绍了XN-1300型我国首台γ射线工业CT机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关于开发我国ICT产业的对策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计算机层析 X射线照相术 工业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技术检测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金虎 杨宝刚 +1 位作者 任华友 吴东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介绍了C/C复合材料常见的内部缺陷 ,以及利用CT技术对C/C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 ,CT检测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完全可以满足C/C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检出要求 ;但应注意伪像与产品自身缺陷的区别 ,以避... 介绍了C/C复合材料常见的内部缺陷 ,以及利用CT技术对C/C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 ,CT检测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完全可以满足C/C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检出要求 ;但应注意伪像与产品自身缺陷的区别 ,以避免产生误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碳/碳复合材料 无损检测 材料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混凝土孔隙结构冻融损伤试验 被引量:28
7
作者 田威 韩女 张鹏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70-3076,共7页
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试样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获得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试样内部孔隙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 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试样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获得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试样内部孔隙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以此分析孔隙结构与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运用分形理论对冻融环境下试样孔隙结构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进行定量化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内部孔隙的结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与其力学性质和宏观破损特征密切相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孔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与单轴抗压强度呈负相关;混凝土试样孔隙盒维数呈现初期降低后期增加的变化规律,即在孔隙结构的扩展经历了复杂无序—单一有序—复杂无序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循环 ct技术 三维重建 盒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全胜 杨更社 +1 位作者 高广运 蒲毅彬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9,共9页
用基于X射线的CT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岩石损伤检测是岩石损伤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首先 介绍X射线CT设备的发展状况、检测原理和技术指标,回顾了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其 次给出了现有的CT分析方法,提出了统计频率分析法;... 用基于X射线的CT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岩石损伤检测是岩石损伤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首先 介绍X射线CT设备的发展状况、检测原理和技术指标,回顾了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其 次给出了现有的CT分析方法,提出了统计频率分析法;然后评价了各种基于CT均值的损伤变量;最后指出 岩石CT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ct技术 岩石损伤力学 X射线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荣华 周效禹 +1 位作者 徐婷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54-955,958,共3页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出现率为60%。分支根管分布在根尖1/3为82.35%,其开口在颊侧的发生率为20.59%,舌侧为16.67%。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形态及规律,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前磨牙 分支根管 显微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工业CT技术测量储层岩芯饱和度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瑞瑶 易敏 +1 位作者 孙良田 王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5-27,共3页
认识储层岩石中含油饱和度及饱和度分布,对驱替机理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搞清储层岩石在驱替过程中的饱和度分布情况,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储层含油岩芯被驱替后的饱和度分布的CT密度差测量方法。在岩样的同一断面... 认识储层岩石中含油饱和度及饱和度分布,对驱替机理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搞清储层岩石在驱替过程中的饱和度分布情况,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储层含油岩芯被驱替后的饱和度分布的CT密度差测量方法。在岩样的同一断面,分别对干岩样、饱和岩样及在驱替后的岩样进行CT扫描,重建相应的断层图象,测量所建图象的灰度值,计算出相应的密度值,用密度差法计算出饱和度及其分布值。在γ射线工业CT机“CD-300BG”上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获得的结果说明,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饱和度分布是有效的。该方法与常规驱替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精度高、无损岩样和能模拟地层状态测量等特点,是油田开发、油藏描述和地层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岩心试验 饱和度分布 ct技术 油井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CT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宁 韩洪德 +1 位作者 刘晓晨 韩亮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95-97,共3页
大连董家沟煤矿地下存在多处采空区,因建设治理需要,采用地震波CT技术对其进行采空区分布状况探测。通过探测,结合收集的其他资料,共圈定董家沟煤矿研究区域内地下34处异常区域,经钻孔验证准确率高达87.5%,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探测 地震波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敏 孙明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6,共2页
从CT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 ,阐述了应用CT技术测定岩心的岩性、孔隙度、储层岩心饱和度分布及计算岩心裂缝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表明CT技术能在被测物体无损的条件下测量、计算被测物体断面的密度分布 ,以计算机断面图像形式并通过灰度... 从CT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 ,阐述了应用CT技术测定岩心的岩性、孔隙度、储层岩心饱和度分布及计算岩心裂缝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表明CT技术能在被测物体无损的条件下测量、计算被测物体断面的密度分布 ,以计算机断面图像形式并通过灰度变化反映出断面材质的密度变化 ,从而清晰、直观、准确地呈现出被测物体内部的结构关系、尺寸、材质的组成变化情况。应用CT技术测量的实质就是对被测物体的层面进行密度测量。实践证明 ,该方法是油藏描述和地层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油气勘探 岩心 岩性 储集层 饱和度分布 岩心裂缝参数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CT技术在C/C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新涛 张东生 +1 位作者 冯志海 赵高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51,64,共11页
分析了X射线C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成像模式,综述了X射线CT技术在C/C复合材料的密度测量、孔隙率、孔隙形状和分布等量化表征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X射线CT图像在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和裂纹扩展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t技术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CT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昌平 殷冬梅 王琦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650,共5页
大坝CT检测具有能快速无损地探测大坝内部较深部位隐患的优点,相关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对分别基于检测弹性波、电磁波和电阻率分布来实现的三种大坝CT技术进行了简介,重点对目前认为较为成熟的声波大坝CT技术从可行性、原理、... 大坝CT检测具有能快速无损地探测大坝内部较深部位隐患的优点,相关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对分别基于检测弹性波、电磁波和电阻率分布来实现的三种大坝CT技术进行了简介,重点对目前认为较为成熟的声波大坝CT技术从可行性、原理、硬件设置、软件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对声波大坝CT技术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ct技术 大坝声波ct 图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砾石土浸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永振 程展林 丁红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1,37,共5页
砾石土浸润峰位置对土石坝设计和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但以前的技术手段不能进行试验验证。CT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无损探测技术,在岩土力学试验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CT技术应用到砾石土浸润试验方面,得到的CT图片清晰可靠,可以准确... 砾石土浸润峰位置对土石坝设计和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但以前的技术手段不能进行试验验证。CT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无损探测技术,在岩土力学试验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CT技术应用到砾石土浸润试验方面,得到的CT图片清晰可靠,可以准确地得到浸润峰的位置,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CT浸润图片可以看出,浸润线分层比较明显,同时出现阶梯状浸润峰,这是毛细作用在浸润峰的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砾石土 浸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技术研究裂缝性油藏改性淀粉凝胶调堵液流转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冷光耀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9-632,共4页
针对常规方法研究裂缝性油藏封堵后液流转向过程不能观察油藏内部孔隙结构和流体运移特征的问题,运用改性淀粉凝胶封堵人工裂缝,利用CT扫描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裂缝性油藏调堵液流转向机理,通过CT图像呈现岩心孔隙特征、油水分布... 针对常规方法研究裂缝性油藏封堵后液流转向过程不能观察油藏内部孔隙结构和流体运移特征的问题,运用改性淀粉凝胶封堵人工裂缝,利用CT扫描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裂缝性油藏调堵液流转向机理,通过CT图像呈现岩心孔隙特征、油水分布及裂缝封堵后注入水扩大波及体积过程。结果表明,人工裂缝贯穿整条岩心,孔隙分布均匀,平均孔隙度22.7%,注入水沿着裂缝窜流,不能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压差,基质波及程度低,一次水驱原油采收率仅为10.6%。改性淀粉凝胶可有效封堵裂缝孔道,迫使注入水液流转向,启动岩心基质,二次水驱波及体积大约扩大到岩心基质体积的2/3,最终采收率为46.1%,提高了35.5%。CT扫描技术为研究封堵裂缝性油藏机理提供了可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改性淀粉凝胶 调堵 ct技术 液流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航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爱华 李华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3,42,共4页
分析了航天产品对无损检测的需求 ,介绍了工业CT的技术特点 ,并通过具体检测实例 ,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
关键词 ct技术 航天产品检测 无损检测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威 党发宁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应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是对混凝土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详细总结了目前CT技术在混凝土破损过程中的实时动态观测、CT图像分析、裂纹演化规律、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混凝土三维图像重建等... 应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是对混凝土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详细总结了目前CT技术在混凝土破损过程中的实时动态观测、CT图像分析、裂纹演化规律、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混凝土三维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论表明:CT技术是研究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过程的有效观测手段,并指出混凝土CT试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ct技术 损伤检测 细观破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确定煤矿中小断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翔飞 崔春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3年第7期90-91,共2页
CT技术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应用 ,然而它在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尚处在探索阶段。对于煤层中存在的小断层、陷落柱等不良地质体 ,目前煤矿中普遍使用电磁波“坑透“或“槽波”勘探 ,但这些方法在煤层倾角较大时 ,勘探精度... CT技术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应用 ,然而它在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尚处在探索阶段。对于煤层中存在的小断层、陷落柱等不良地质体 ,目前煤矿中普遍使用电磁波“坑透“或“槽波”勘探 ,但这些方法在煤层倾角较大时 ,勘探精度大大降低。通过研究发现 ,当炮点距、检波点距布置合理时 ,CT成像结果可反映出落差 >1.6m的小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煤层 小断层 SLR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γ射线CT技术用于集装箱安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军 杨少波 +2 位作者 陈熙萌 许正光 贾娟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7-790,830,共5页
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供的600keV(接近137Csγ射线能量)和1250keV(等于^50Coγ射线平均能量)入射γ射线与1~92号元素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射线与不同物质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进... 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供的600keV(接近137Csγ射线能量)和1250keV(等于^50Coγ射线平均能量)入射γ射线与1~92号元素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射线与不同物质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进行研究,建立双能γ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比值关系(本文定义为Mz值),研究此比值与物质原子序数的关系。本研究发现1~92号元素的双能γ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比值(Mz)与原子序数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随机选用10种化合物,其双能的γ射线线性衰减系数Mz值很好地落在单质的分布曲线内。此规律为寻找双能CT技术用于集装箱安检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γ射线 线性衰减系数 ct技术 集装箱安检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