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波 刘增禄 刘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9期630-632,共3页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4例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病人 (包括肾盏憩室 2例 ,膀胱憩室 2例 ,先天性融合型横过异位合并巨大肾盂 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4例 ,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 2例 ...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4例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病人 (包括肾盏憩室 2例 ,膀胱憩室 2例 ,先天性融合型横过异位合并巨大肾盂 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4例 ,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 2例 ,单纯输尿管囊肿 3例 )行螺旋CT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 :CT增强延时扫描能够明确显示憩室内囊液的延迟强化和持续长时间强化 ;显示发育异常的肾脏、输尿管的结构、位置和功能。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中很有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 泌尿系病变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蒋莉莉 杜宁 马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肝外胆管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24例,均接受12... 目的肝外胆管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24例,均接受128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MPR和CPR图像均成功得到,部分病例进行MINIP后处理。结果肝门部胆管癌16例,胆总管癌8例,病灶多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肝内胆管明显扩张。结合轴位图像,全部肿瘤位置及范围得到直观显示并准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等后处理技术使胆管癌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得以更加全面的显示,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ct增强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饶胜国 张香素 +1 位作者 史彩萍 王天昊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唐山市第八医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然后将该检查结果与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相比... 目的:探讨并分析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唐山市第八医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然后将该检查结果与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相比较,总结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其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结果: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这62例患者T1期~T2期结直肠癌、T3期结直肠癌、T4期结直肠癌、N0期结直肠癌、N1期结直肠癌、N2期结直肠癌、M0期结直肠癌和M1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44%、86.36%、90.91%、93.55%、88.24%、92.86%、94.55%和85.71%。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这62例患者T1期-T2期结直肠癌、T3期结直肠癌及T4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相比,P>0.05。用该技术诊断这62例患者N0期结直肠癌、N1期结直肠癌及N2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相比,P>0.05。用该技术诊断这62例患者M0期结直肠癌及M1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相比,P>0.05。结论: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 结直肠癌 分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银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在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癌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者均于入院时接受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并以...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在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癌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者均于入院时接受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并以组织病理学活检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应用价值。结果:115例高度疑似肺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诊断,81例诊断为肺癌,占比70.43%(81/115);其余34例中14例诊断为肺结核,6例为炎性假瘤,肺囊肿10例,其他不明原因肺占位性病变4例;以组织病理学活检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0);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检出例数较CT增强扫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肺癌的价值较高,可提高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方面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增强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血管集束征 胸膜凹陷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诊断其患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及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关系。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在6°~76°之间,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在3.5~8.3 mm之间。其中,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为径直型的患者有25例,为转折型的患者有5例,且这30例患者均存在十二指肠壅积的症状。结论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确该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及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ct血管造影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肝癌的效果
6
作者 庞金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患有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其病情。然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患有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其病情。然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采集其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将这些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确诊其病情的依据。然后观察对这些患者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其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及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对这些患者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其肝癌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3.33%,符合率为90%,对病灶的检出率为97.30%。结论:使用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及对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增强扫描技术 特异度 灵敏度 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7
作者 庄光华 崔风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高危患者 护理体会 临床 不良反应 有效措施 检查技术 效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损伤螺旋CT扫描时相的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建余 王洪生 +1 位作者 章良 王风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9期996-996,共1页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扫描 肾损伤 肾脏病变 方法介绍 三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中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1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护理风险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病变组织 扫描技术 ct平扫 鉴别诊断 定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减压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杏芬 俞英英 +1 位作者 王玲玲 牟宝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605-605,608,共2页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影剂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上CT 增强扫描均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由于压力大、速度快、黏度高、浅静脉壁薄等因素,极易导致造影剂外渗...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影剂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上CT 增强扫描均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由于压力大、速度快、黏度高、浅静脉壁薄等因素,极易导致造影剂外渗,引起剧烈疼痛、皮肤软组织损伤甚至坏死[1-2],临床处理一般使用50% 硫酸镁湿敷,但起效较慢,而且对于中重度外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减压应用在骨筋膜室症早期的疗效良好,但尚未有针刺减压应用在造影剂外渗方面的报道。该文主要探讨针刺减压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外渗 影像诊断技术 硫酸镁湿敷 ct增强扫描 浅静脉 高压注射器 静脉内 临床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探究
11
作者 王耀明 李致文 +1 位作者 覃欣 徐绍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8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诊治的47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7例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诊治的47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7例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对A组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技术进行术前评估,对B组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技术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评估。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病灶评估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时间。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AST的水平及PT延长的时间相比,P>0.05。两组患者预测病灶的体积、实际病灶的体积及预测切除肝的体积相比,P>0.05。术后,B组患者实际切除肝的体积小于A组患者,其剩余肝的体积大于A组患者,其血清ALT、T-Bil、AST的水平均低于A组患者,其PT延长的时间短于A组患者,P<0.05。结论: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术中实际切除肝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术 增强ct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前心率干预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穆锦巍 李霞 +1 位作者 高文洁 窦秀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06-107,共2页
64排螺旋CT已成为诊断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影像方法。我院于2006年4~7月间,应用GE LightSpeed VCT机,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对326例冠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螺旋CT增强扫描。此项检查要求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采... 64排螺旋CT已成为诊断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影像方法。我院于2006年4~7月间,应用GE LightSpeed VCT机,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对326例冠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螺旋CT增强扫描。此项检查要求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采集的图像较为满意。因此如何控制心率是此项检查的关键步骤。本研究对控制心率的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控制 检查前 干预方法 LIGHTSPEED 螺旋ct扫描技术 螺旋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叶万军 李长清 +2 位作者 杨更社 刘忠祥 彭瑞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36-2343,2360,共9页
尺度效应在水土科学定义中原是指土壤特征(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对采样网格尺度大小的依赖,某一种采样尺度只能揭示相应的变化规律,某一种空间结构特征只能在一定采样尺度下才能表现出来。指的是在不同的观测尺度(微观、细观、宏观)下黄土... 尺度效应在水土科学定义中原是指土壤特征(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对采样网格尺度大小的依赖,某一种采样尺度只能揭示相应的变化规律,某一种空间结构特征只能在一定采样尺度下才能表现出来。指的是在不同的观测尺度(微观、细观、宏观)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演化规律。冻融循环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发生病害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冻融环境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尺度效应,取延安市黄陵县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初始含水率及冻融循环次数为变量,通过扫描电镜、CT扫描、表观结构试验,探究黄土体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结构损伤微观、细观及宏观表现特征。基于Leica Qwin、Canny算子边缘检测、分形维数、彩虹码伪彩色增强技术、显著性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微结构单元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颗粒尺寸均一化,骨架连接方式发生转变,由面-面接触转变为点-面、点-点接触,粒间连接减弱,细观表现为试样高密度区不断减小、中低密度区不断增多,冻胀力、迁移力不断显现,使得黄土体完整性降低,迁移通道不断发育,造成宏观析冰量不断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面孔隙度、分形维数不断增大,冻融循环10次后趋于稳定,试样在冻融环境下内部微、小孔隙不断向中、大孔隙转化;伪彩色增强技术显著提升了CT图像辨识率;造成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因素不只有初始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它们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也会对土体损伤产生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ct扫描成像技术 伪彩色增强 扫描电镜 显著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造影剂外渗应用赛肤润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成 吴朝琴 王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5期120-121,共2页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脑血管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造影剂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脑血管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造影剂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术,熟悉造影剂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脑血管CTA检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外渗 脑血管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检查 ct增强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应用碘剂的副反应预防及护理
15
作者 周丽凤 寿伟信 何小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3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碘剂用量 反应预防 护理要点 大剂量 副反应发生率 增强ct扫描 脑血管成像 螺旋ct 三维成像 灌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