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量化指标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启鸿 高晓杰 +2 位作者 林剑雄 张庆贤 黄金旗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横断面测量的肺动脉直径(PAD)、PAD/主动脉直径(AOD)、右心室直径(RVD)、RVD/左心室直径(LVD)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莆田市第...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横断面测量的肺动脉直径(PAD)、PAD/主动脉直径(AOD)、右心室直径(RVD)、RVD/左心室直径(LVD)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高危APE患者53例。在CTPA横断面测量PAD、PAD/AOD、RVD、RVD/LVD,分析上述指标与CT栓塞指数(CTE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结果PAD、RVD、RVD/LVD与CTEI存在弱-中等度正相关(r分别为0.506、0.310、0.452,P值分别为<0.001、0.024、0.001),PAD/AOD与CTEI不存在相关性(r=0.247,P=0.075)。与NT-proBNP阴性组比较,阳性组PAD、PAD/AOD、RVD/LVD较高(均P<0.05),2组间R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PAD、PAD/AOD、RVD、RVD/LVD存在弱-中等度正相关(r分别为0.454、0.326、0.302、0.405,P值分别为0.001、0.017、0.028、0.003)。cTnI阴性组和阳性组间PAD、PAD/AOD、RVD、RVD/L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I与PAD、PAD/AOD、RVD、RVD/LVD均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188、0.042、-0.021、0.139,P值分别为0.195、0.772、0.884、0.342)。结论CTPA横断面量化指标有助于评估APE栓塞程度和右心功能,但不能用于评估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动脉ct血管造影 量化指标 心脏生物标志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在主动脉CTA虚拟平扫中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天语 赵小英 +2 位作者 宋建 沈艺 吴兴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0,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条件下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能谱增强组和100 kVp常规增强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扫描模... 目的研究低剂量条件下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能谱增强组和100 kVp常规增强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扫描模式先行主动脉常规平扫(TUE),管电压120 kVp,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40%重建TUE图像;低剂量能谱增强组采用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DLIR-H重建得6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s)和VUE图像;100 kVp常规增强组行常规增强扫描,管电压100 kVp,ASIR-V 50%重建增强图像。在每组图像上测量和计算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腰大肌的CT值、噪声(SD)值、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相对于100 kVp常规增强图像,低剂量能谱增强图像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SNR值及CNR值更大(P<0.05),两者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UE图像比较,VUE图像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腰大肌SNR值及升主动脉CNR值较大(P<0.05),主观图像质量相近;低剂量能谱增强扫描ED值较100 kVp常规增强扫描降低约40.0%。结论低剂量能谱CT联合DLIR应用于主动脉CTA,可以显著提高SNR及CNR值,同时生成的VUE图像质量接近TUE扫描,具有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ct血管造影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能谱ct 虚拟平扫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心肌灌注显像检测血流受阻型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9
3
作者 汪奇 秦静 +7 位作者 王志国 关志伟 董蔚 孙志军 盖鲁粤 陈韵岱 田嘉禾 杨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S)无创地检测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105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4周内完成CTCA与腺苷负荷MPS检查。以定量冠状动...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S)无创地检测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105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4周内完成CTCA与腺苷负荷MPS检查。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的结果为参照,评价CTCA结合MPS诊断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准确性及作为再血管化治疗"看门人"的可行性。结果对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结果,CTCA结合MPS诊断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6%的再血管化治疗患者中并未发现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结论对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的结果,CTCA结合腺苷负荷MPS可以准确地检测血流受阻型的冠脉阻塞性病变,可以充当再血管化治疗的"看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树平 李春平 +6 位作者 吴芳 李颖娜 宋翔 甘露 常瑞萍 具海月 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非心脏手术 术前 冠心病 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阳 郭启勇 +3 位作者 陈培青 岳勇 王凯 王国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 ,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 ,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 75 % ( 6/ 8) ,特异度为 94.9% ( 13 1/ 13 8)。对于支架节段 ,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 ,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 ,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 ,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CT肺动脉造影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降低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琼芳 季巧英 +1 位作者 赵兰艳 冯兰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的检查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减少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及对照组79例,实验组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 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的检查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减少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及对照组79例,实验组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评估肺栓塞吸收情况,进一步指导抗凝治疗终点,评估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并与单纯采用CTPA指导抗凝治疗终点的对照组对比分析,评估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抗凝疗程为(5.90±1.80)个月,较对照组(3.57±1.09)个月显著延长(P<0.05);实验组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为7.5%,较对照组复发率(22.8%)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抗凝治疗期间的出血率(8.75%vs.3.8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动脉造影 肺通气灌注显像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雪 郭广阔 +3 位作者 冉启胜 张乐天 刘俊伶 赵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5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同... 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5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同法选择422例患者为观察。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心率准备技术,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规范化的心率准备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合格率、检查准备时间、检查时间、美托洛尔服药率、重复扫描率、前门控扫描率、图像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训练合格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2.5%;检查准备时间为(34.8±1.9)min,少于对照组的(46.3±3.7)min;检查时间为(8.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0.4±1.7)min;美托洛尔服药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55%;重复扫描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5.2%;前门控扫描率为50%,高于对照组的30%,且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的应用使各项环节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心率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肝动脉造影CT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在肝癌介入术后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军华 王如锦 +2 位作者 董景辉 谢辉 吴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术后复查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肝癌TACE术后AFP明显升高的患者行CTHA/CTAP及DSA造影。结果CTHA/CTAP发现14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15枚,DSA发现6例栓塞周边复发,新... 目的回顾分析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术后复查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肝癌TACE术后AFP明显升高的患者行CTHA/CTAP及DSA造影。结果CTHA/CTAP发现14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15枚,DSA发现6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8枚。结论与DSA相比,CTHA/CTAP是评价介入疗效及发现新发病灶更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造影ct 动脉门脉造影ct DSA 肝脏小结节小肝癌 碘油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娣 马小静 +6 位作者 熊青峰 王杰 蔡仁慧 阎超群 许娟 库雷志 郭生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5-939,共5页
目的: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卵圆孔未闭进行比较,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经常规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28例卵圆... 目的: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卵圆孔未闭进行比较,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经常规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28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及与cTTE、TEE诊断卵圆孔未闭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CCTA在收缩中晚期和(或)舒张中期诊断卵圆孔未闭占76.6%(98/128),其中房间隔皮瓣和房间隔内通道征象占32.7%(32/98),房间隔皮瓣和通道内对比剂喷射入右心房征象占67.3%(66/98)。cTTE检查表现为右向左分流占69.7%(83/119),cTTE分流量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分别为26.0%(31/119)、16.8%(20/119)、26.9%(32/119);Valsalva动作后出现的右向左分流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分别为1.7%(2/119)、10.1%(12/119)、88.2%(105/119)。cTTE联合TEE诊断卵圆孔未闭占82.4%(98/119),与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CTA舒张中期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低于cTTE联合TEE(66.4%vs.82.4%,P=0.006)。结论: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可以作为c TTE联合TEE检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平 魏文萍 +2 位作者 汪敬群 杨建和 沈明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心率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重建技术及效果。材料和方法4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机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层厚1mm,HP3.2~4.0,非离子型碘剂70~100ml,注射速率2.5~3.5ml/s,延迟22~25s,原始数据用H... 目的探索不同心率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重建技术及效果。材料和方法4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机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层厚1mm,HP3.2~4.0,非离子型碘剂70~100ml,注射速率2.5~3.5ml/s,延迟22~25s,原始数据用Half和Segement两种方法重建,在VitrealII图形工作站上完成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血管分析等后处理。结果心率50~70次/min组冠状动脉显示最佳图像为Half重建的80%R-R间期,心率70次/min以上组冠状动脉显示最佳图像为Segment重建的50%R-R间期。16层CT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较好,其中左前降支最佳。结论合适的重建方法和重建间期可以帮助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冠状动脉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对康复患者急性肺栓塞及右心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红霞 丛欣莹 +7 位作者 张甜 武晔 李清 李雪静 陈奕帆 王秀婷 于卫永 陈振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9-1438,共10页
目的探究CT肺动脉造影(CTPA)对康复患者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判断及其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康复住院并行CTPA检查的患者133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39例。阳性患者根据肺动脉栓塞指数(PA... 目的探究CT肺动脉造影(CTPA)对康复患者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判断及其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康复住院并行CTPA检查的患者133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39例。阳性患者根据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比较4组间临床参数和右心功能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PAOI与临床参数和右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预测康复患者AP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间下肢静脉血栓、D-二聚体、氧分压、PAOI、室间隔左突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12.350,P<0.01)。PAOI与D-二聚体(r=0.443,P<0.001)和室间隔左突(r=0.520,P<0.001)呈中度正相关,与下肢静脉血栓(r=0.399,P<0.001)、左肺动脉直径(r=0.213,P=0.014)和下腔静脉反流(r=0.229,P=0.008)弱相关。下肢静脉血栓(OR=7.708,P<0.001)、室间隔左突(OR=3.641,P=0.008)为康复患者AP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两个指标具有较高的APE联合诊断效能,其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 0.715~0.874)。结论CTPA可用于评价康复患者APE严重程度和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肝动脉造影和CT动脉性门脉造影在肝癌术后复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振明 齐秀恒 刘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手术后的原发性肝癌,定期行CTA和CTAP检查,并且对比DSA,US以及CT等检查方法,对比几种检查在肝癌切除手术后复查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患者15例,手术后1、3、6月各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FP、B超、常规CT和DS... 目的通过对手术后的原发性肝癌,定期行CTA和CTAP检查,并且对比DSA,US以及CT等检查方法,对比几种检查在肝癌切除手术后复查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患者15例,手术后1、3、6月各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FP、B超、常规CT和DSA以及插管行CTA和CTAP检查,观察各种检查的结果。结果在肝癌手术后复发的数目以及检出时间方面,CTA、CTAP联合检查率高于其他检查,检出时间提前。结论CTA、CTAP在肝癌术后复查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盱癌 ct动脉造影 ct动脉性门脉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后冠状动脉造影人群比例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树军 张银 +6 位作者 王立中 王金波 愈晓薇 梁峰 郭雪微 王海英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6-546,共1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ct临床应用 人群 无创性检查 检查诊断 冠心病 有创检查 医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和预测肺转移瘤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祥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和预测肺部血行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1-03~2006-10所有行SCTPA的肺转移瘤32例,分析有无肺动脉瘤栓、瘤栓的表现及其与供血区内肺转移瘤的关系...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和预测肺部血行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1-03~2006-10所有行SCTPA的肺转移瘤32例,分析有无肺动脉瘤栓、瘤栓的表现及其与供血区内肺转移瘤的关系。结果:32例中,发现肺动脉瘤栓24例(75%),其中多发瘤栓20例,单发4例。总共在50支肺动脉中发现瘤栓60处,其中,肺动脉主干/双肺动脉干瘤栓15处(25%),段/段以下肺动脉45处(75%)。瘤栓形态呈偏心型50处(83%),中心型10处(17%)。瘤栓引起局部肺动脉增宽38处(63%)。50支瘤栓肺动脉中,45支(90%)供血区内有转移瘤;2支瘤栓肺动脉(2例)初次检查其供血区内未见转移瘤,2或3个月后随诊CT复查,该区域内出现转移瘤。结论:SCTPA能够发现肺动脉瘤栓,对诊断和预测肺转移瘤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瘤 动脉瘤栓 螺旋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应用
15
作者 王永利 张建宁 杨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关键词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 肿瘤破裂 急性期 3D-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肺动脉造影的肺动脉达峰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曦 孔令文 +5 位作者 刘翠芳 李其根 梁旭倩 梁仁容 张德川 陈玉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基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探讨肺动脉内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影响因素,构建肺动脉TTP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行CTPA检查的153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采用时间-密度曲线... 目的基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探讨肺动脉内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影响因素,构建肺动脉TTP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行CTPA检查的153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采用时间-密度曲线软件计算肺动脉TTP;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肺动脉TTP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身高、性别、对比剂总量、对比剂浓度和体重与肺动脉TTP均呈正相关(r=0.363、0.330、0.179、0.168、0.164,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身高和对比剂浓度可以独立预测肺动脉TTP(β=0.909、0.065、0.026,均P<0.05),并进一步建立肺动脉TTP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拟合较好(F=11.721,P=0.012,调整R^(2)=0.175)。结论性别、身高和对比剂浓度是预测肺动脉TTP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肺动脉TTP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脉造影 达峰时间 预测模型 对比剂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的多参数测量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宁利 杨宏刚 +3 位作者 黑欢欢 郭佑民 段小艺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 目的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查的患者54例。右心导管测量得到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根据PAMP分为无PH组和轻度、中度、重度PH组。计算机辅助下分割获得肺动脉的三维模型,测量肺动脉的最佳拟合圆直径(Dfit)、最小内切圆直径(Dmin)、最大外切圆直径(Dmax)、水力直径(Dh)、截面积(Area)、周长(Scf),测量右心室最大面积、最大短径。心动超声估测PASP。比较不同PH分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分析以上参数与PASP、PAMP的相关性,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PAMP的3个预测模型(模型1:CTPA肺动脉;模型2: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模型3: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心动超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比较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主肺动脉(Dfit、Dmin、Dmax、Dh、Area、Scf)、右肺动脉(Dmax、Dh、Area、Scf)、左肺动脉(Dfit)的部分参数及右心室短径随着PAMP的增高而增大(P<0.05)。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的Dfit、Dmin、Dh、Area与PASP、PAMP呈正相关(P<0.05)。右室短径、右室最大面积与PASP呈正相关(P<0.05),右室短径与PAMP呈正相关(P<0.05)。心动超声中肺动脉收缩压估测值与PASP、PAMP呈正相关(P<0.05)。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均可以用来鉴别轻度PH和中度PH,模型3在鉴别无PH和轻度PH、中度PH和重度PH的效能最高。结论CTPA和心动超声有助于评估PH程度,二者联合在鉴别无PH和轻度PH、中度和重度PH具有更好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ct动脉造影 心动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平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对3组患者V/Q显像与CTP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肺V/Q显像总检出率为91.46%,CTPA总检出率为90.24%,2种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对A、B、C组阳性检出率不同,A组CTPA检出率明显高于肺V/Q显像,B、C组V/Q显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3、5.02、5.13,P均<0.05)。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栓塞各有优缺点,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应用,为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 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疑诊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19
作者 袁宁朗 侯志辉 +4 位作者 尹卫华 孟庆超 安云强 刘辰月 吕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门诊疑诊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出现斑块及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阻塞性CAD,≥50%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创影像学早期识别及风险分层(C... 目的:探讨门诊疑诊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出现斑块及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阻塞性CAD,≥50%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创影像学早期识别及风险分层(CREATION-CHINA)队列中同时进行CACS及CCTA检查的患者(n=15976),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肾功能相关指标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根据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患者被分为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共7199例;轻度下降组(eGFR 60~<90 mL/min/1.73 m^(2)),共8152例;中重度下降组(eGFR<60 mL/min/1.73 m^(2)),共625例。分析并比较三组间的临床资料、CACS以及CCTA中斑块和阻塞性CAD比例的关系。结果:eGFR正常组的CACS中位数为0(0,11)分,轻度下降组中位数为0(0,22)分,中重度下降组中位数为0(0,78)分,三组间CAC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7.873,P<0.001)。三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率分别为57.0%、62.9%、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323,P<0.001)。三组中阻塞性CAD的出现率分别为28.6%、33.3%、4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3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中重度下降(OR=1.279,P=0.016)是CCTA中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轻度下降(OR=1.195,P<0.001)和中重度下降(OR=1.662,P<0.001)均为CCTA中出现阻塞性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疑诊冠心病患者eGFR下降与CACS增加以及CCTA中冠状动脉斑块和阻塞性CAD发生概率增加相关。随着eGFR的下降,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呈现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文渊 王梦洪 +3 位作者 危春英 郑泽琪 彭景添 彭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能因素。方法:入选131名患者,采用64层CT重建208枚支架血管图像,用4分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再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果:208枚支架中发现35例再狭窄。64层CT诊断支... 目的:探讨影响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能因素。方法:入选131名患者,采用64层CT重建208枚支架血管图像,用4分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再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果:208枚支架中发现35例再狭窄。64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6%,其位于左主干和前降支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而且大直径支架的图像质量也显著优于小直径(<3.0mm)支架,此外,支架重叠也因伪影加重而干扰图像的质量。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左主干、前降支等大直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