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毅 梁旭 詹蕊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静脉化疗联合射频...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静脉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前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水平、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管性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PH、灌注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血管性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PH、灌注值的水平与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管性肿瘤标志物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射频消融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射频消融 ct动态增强扫描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静 马敏旺 宋国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cm,显示均匀强化。结论:渐进性强化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毛卫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4期1987-1990,1994,共5页
目的:肺癌患者射频消融(RFA)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榆林市第二医院诊断为肺腺癌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RFA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RFA联合GP方案化疗以及单纯GP方... 目的:肺癌患者射频消融(RFA)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榆林市第二医院诊断为肺腺癌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RFA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RFA联合GP方案化疗以及单纯GP方案化疗。治疗前后,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并计算血流灌注参数,采集血清并检测癌细胞增殖活力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细胞侵袭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F、BV、MTT、PS的水平以及血清中CYFRA21-1、SCC-Ag、TK-1、HE-4、TPS、HDGF、VEGF、PCDGF、bFGF、NGAL、MMP7、MMP9、OPN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RFA组患者治疗后BF、BV、MTT、PS的水平以及血清中CYFRA21-1、SCC-Ag、TK-1、HE-4、TPS、HDGF、VEGF、PCDGF、bFGF、NGAL、MMP7、MMP9、OP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提示血流灌注显著减少且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血管新生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射频消融术 ct动态增强扫描 增殖 血管新生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勇 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276-1278,共3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动态增强 血流模式 PULMONARY MS 影像诊断 动态增强扫描 形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膀胱镜检查和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峰 孟宪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 :探讨CT仿真膀胱镜检查(CTVE)和CT动态增强扫描(DCECT)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23例,对比DCECT和CTVE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分期准确性。结果:经C... 目的 :探讨CT仿真膀胱镜检查(CTVE)和CT动态增强扫描(DCECT)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23例,对比DCECT和CTVE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分期准确性。结果:经CT和病理学诊断有47例确诊为患有膀胱恶性肿瘤,共检出61个病灶,病灶大小0.2 cm×0.3 cm^4.1cm×5.4 cm。CTVE和DCECT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94.3%、96.0%和89.4%、92.7%、94.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CT和CTVE对于T1~T3a的检出率分别为67.5%和80.0%,两者具有较为显著差异(χ2=7.547,P=0.006)。两种方法对T3b^T4的检出率都为87.5%(P>0.05)。结论:CTVE与DCECT在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上各有利弊,联合CTVE与DCECT对膀胱病变进行检查,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诊断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膀胱镜 ct动态增强扫描 膀胱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外固定装置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体会
6
作者 许美心 段少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外固定装置 ct动态增强扫描 牛津布 前臂 动态扫描 应用与体会 造影剂 化学疗法 老年癌症患者 使用注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伍建林 李巍 +3 位作者 王克礼 谭庆伟 王淼淼 沈慧聪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 (鳞癌 14例 ,腺癌 19例 )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 周...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 (鳞癌 14例 ,腺癌 19例 )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MVD明显高于鳞癌 ,其MVD分别为 63 .4± 11.9和 5 0 .2± 16.3 (P <0 .0 5 ) ,边缘区和间质部分的MVD高于坏死区、瘢痕区和实质部分。肺癌MVD值与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肺腺、鳞癌平均CT强化值分别为 ( 4 3 .4± 11.8)HU和 ( 3 4.6± 10 .7)HU (P <0 .0 5 ) ,与其相应的MVD值均呈正相关 (r =0 .719,P <0 .0 1;r =0 .819,P <0 .0 1)。结论 周围型肺腺癌的部分CT征象和CT增强幅度与其MVD值有密切关系 ,可用于预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评价其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征象 动态ct增强 微血管密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11例动态增强CT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汪飞 王娴 +3 位作者 邹佳华 赵祖来 邱林 彭良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总结几种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病理亚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 5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平扫密度不均,1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 目的总结几种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病理亚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 5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平扫密度不均,1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少血供表现;4例嫌色细胞癌,3例平扫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Bellini集合管癌,平扫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肿瘤界限不清,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延时强化,并侵犯肾周脂肪囊;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平扫病灶内见多发环形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CT对少见病理亚型肾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还应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动态增强ct扫描 病理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CT扫描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遥 吴宁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ct扫描 影像学诊断 病理生理学 肿瘤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孤立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10
作者 张俭 储成凤 +4 位作者 仲刚才 杨明 陈龙桂 孟爱芳 姚旭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8-1239,共2页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 影像学诊断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病变的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的应用
11
作者 兰永树 邓明玉 +2 位作者 高礼明 黄新文 唐光才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加做延迟 2~ 5min的扫描。分析胸部病变改良式动态增强的CT诊断结果 ,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 ,以及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 :CT诊断的 12 5例病例 ,除 4例肺癌无法获得病检外 ,116例诊断正确 ,另 5例误诊。误诊主要在于病变自身特殊的病理结构所致 ,而与使用的这种增强扫描方法关系不大。结论 :胸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 影像学诊断 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文莲 罗光华 +3 位作者 李丹 罗明贤 王俊波 陆从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ct动态增强扫描 门静脉内癌栓 肝脏灌注异常 周围组织结构 MSct诊断 发生机制 DSA表现 门静脉扩张 增强表现 增强检查 综合分析 阳性征象 充盈缺损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多参数联合评估孤立性肺结节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健 宋伟 +2 位作者 金征宇 徐颖 王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0-754,I0006,共6页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评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和灌注特征的差异,探讨多参数联合评分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使用body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定...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评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和灌注特征的差异,探讨多参数联合评分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使用body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定表面渗透性(P)、血流、血容积、patlak血容量、patlakR方程(PRS)、patlak残余指数、峰值等灌注参数,绘制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对良、恶性肺结节的灌注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的观察指标构成多参数联合评分,运用多参数联合评分鉴别良、恶性结节。结果良、恶性肺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开始20、22、24、25、26、28、30、34s时的强化值差异具有显著性。34s时斑片状全强化和边缘型不全强化在良、恶性肺结节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RS、Ⅰ型和Ⅱ型灌注曲线、均匀低型或外高内低型P伪彩图及均匀低型PRS伪彩图等参数在良、恶性肺结节间差异具有显著性。以多参数联合评分>0.5分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3%、41.2%。结论多参数联合评分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 灌注 孤立性肺结节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特殊类型肝细胞肝癌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鹏举 严福华 +2 位作者 徐晨 周梅玲 丁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关键词 MRI表现 肝细胞肝癌 ct表现 carcinoma 原发恶性肿瘤 动态增强ct 肿瘤包膜 T2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CT鉴别诊断胃异位胰腺和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馨 陈晓 +3 位作者 刘永康 王雅杰 崔灿 王中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DCE-CT)对胃部异位胰腺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胃部异位胰腺及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的形态、部位、生长方式、长径、短径、边...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DCE-CT)对胃部异位胰腺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胃部异位胰腺及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的形态、部位、生长方式、长径、短径、边界、强化模式、胃黏膜强化、钙化、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CT值和"导管征"显示率等征象的差异。结果:异位胰腺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间质瘤组(50.12 vs.59.70岁;P=0.001)。异位胰腺多位于胃窦部(70.6%)、强化不均匀(52.9%)、边界欠清(29.4%)、长径-短径比值(LD/SD)相对较大;间质瘤多位于胃底部(67.5%)、呈均质性强化(75.0%)、边界清晰(97.5%)、LD/SD相对较小,四个征象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1、0.011和0.002)。异位胰腺与间质瘤在动脉期、静脉期的相对CT值(病灶CT值/腰大肌CT值)及强化程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8、0.004和0.043)。异位胰腺组中约52.9%的患者出现“导管征”。联合患者年龄、病灶的位置、囊实性和LD/SD四项指标进行鉴别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8.2%。结论:胃部异位胰腺的临床和CT征象与胃部间质瘤之间有一定差异,多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黏膜下病变 异位胰腺 间质瘤 动态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