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同体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龙 杨振 +2 位作者 张鑫 刘晓斌 缪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切手术,全部经病理组织诊断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将每例患者的同体位MRIsim、常规MRI影像(MRIconv)分别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运用Dice相似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算法来评价配准的精确度。在CT与MRIsim融合图像(Fusion-CT MRIsim)、CT与MRIconv融合图像(Fusion-CT MRIconv)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及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评估两种融合图像(即Fusion-CT MRIsim组和Fusion-CT MRIconv组)OAR勾画体积、GTV、CTV及剂量学差异。结果融合精确度评估:除全脑外,Fusion-CT MRIsim组其余OAR DSC均高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Fusion-CT MRIsim组OAR HD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OAR勾画体积比较:Fusion-CT MRIsim组OAR勾画体积与Fusion-CT MRIc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Fusion-CT MRIsim组GTV、CTV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118.2±8.0)cm^(3)vs(125.3±8.1)cm^(3)、(234.3±12.8)cm^(3)vs(256.0±13.4)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剂量学比较:Fusion-CT MRIsim组D_(max)-PTV、D_(mean)-PTV与Fusion-CT MRIconv组[(6432.9±23.0)cGy vs(6430.4±25.2)cGy、(6159.0±13.7)cGy vs(6166.2±17.3)c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同体位融合图像配准精确度高,可降低全脑平均剂量(D_(mean))及缩小GTV及CTV,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同体位融合 高级别胶质瘤 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环境中青壮年病毒性脑炎患者CT与MRI诊断性能的比较:一项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王麓璐 潘静 +1 位作者 杨丽平 李艳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565-572,共8页
目的:评估CT和MRI在体检门诊中对青壮年病毒性脑炎(VE)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效能。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从本院综合诊疗门诊中选取81例确诊为VE的青壮年患者,同时纳入同期体检的81例非VE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评估CT和MRI在体检门诊中对青壮年病毒性脑炎(VE)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效能。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从本院综合诊疗门诊中选取81例确诊为VE的青壮年患者,同时纳入同期体检的81例非VE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OC曲线和决策树诊断模型对CT和MRI在诊断VE方面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CT和MRI诊断VE的AUC值分别为0.827和0.963,MRI在敏感度(95.06%)、阳性预测值(95.18%)和实际预测准确率(96.30%)方面均显著优于CT(P<0.05)。决策树诊断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RI的误判率为3.70%,预测准确率为96.30%,明显优于CT的相应指标。此外,MRI分级与GCS评分呈现负相关(r=-0.528,P<0.01),表明MRI分级在评估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MRI在体检门诊青壮年VE的诊断中显示出比CT更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护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体检门诊 青壮年 病毒性脑炎 评价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2
3
作者 贾梦 徐文坚 +3 位作者 庞婧 吴增杰 冯卫华 刘吉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s。男性21例,女性8例,男:女=2.63:1,年龄2个月~69岁,中位年龄为39.00岁。27例为单发病变,2例为多发病变。发病部位:①头颈...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s。男性21例,女性8例,男:女=2.63:1,年龄2个月~69岁,中位年龄为39.00岁。27例为单发病变,2例为多发病变。发病部位:①头颈部9例,位于口底、舌根部及皮下5例,4例位于鼻窦区;②腹部和盆腔9例,其中腹膜后5例、盆腔2例(其中1例位于宫颈)、胃窦部1例、腹股沟区皮下1例;③胸部5例,肺2例,其中1例肺内2个病灶。胸壁3例;④四肢3例,其中髂骨1例,左侧股骨头颈区1例,1例为椎体附件及双侧髂骨多发病变;⑤椎管3例,胸段椎管2例,颈椎硬膜外1例。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25)和MR检查(n=9)。CT检查当中,平扫17例,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MR检查中,平扫7例(序列包括FSE T1WI,Fat-Sat FSE T2WI,STIR),增强扫描1例(序列Fat-Sat SE T1WI),同时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1例。结果①软组织肿块:29例中,2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26例单发,1例多发;②病变大小与数目:29例中,27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变直径0.7~20.5cm,平均(5.64±4.45)cm;③病变形态:肿瘤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例边界不清楚,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15例有明确边界;④病变密度:15例肿瘤呈均匀实性肿块,14例肿块内见囊状低密度区。肿块实性成分CT值平均(34.34±13.27)HU。均无钙化或瘤骨;⑤病变信号:肿瘤呈等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影,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⑥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8例及MR增强扫描2例,病变实性成分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T示低密度区无强化;⑦邻近骨结构改变:6例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形态不规则,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无骨膜反应。结论 PNETs可累及全身任意部位,CT和MRI主要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及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钙化或瘤骨,少见骨膜反应。CT和MR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关系、骨结构等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技术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图像融合对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苏玮 袁锋 +1 位作者 林志仁 王伟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CT与MRI图像融合的脑转移瘤靶区与CT图像靶区的不同,提高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方法同期采集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融合成CT/MRI图像,分别在CT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41组GTV,比较两种图... 目的研究CT与MRI图像融合的脑转移瘤靶区与CT图像靶区的不同,提高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方法同期采集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融合成CT/MRI图像,分别在CT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41组GTV,比较两种图像勾画的GTV的差别。结果 25例患者共41组靶区的GTVCT为(31.75±9.93)cm3,GTVCT/MRI为(28.92±8.25)cm3。41个对照组中,GTVCT<GTVCT/MRI为18个,GTVCT>GTVCT/MRI为23个。结论采用CT/MRI融合后图像勾画的脑转移瘤靶区精确度提高,更适合于三维立体适形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脑转移瘤 靶区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低张力检查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凌 解云川 +11 位作者 张泽明 张均 汪义成 王智清 张其林 金斌 龙晓君 李林霞 邢鹏环 罗明凤 邓强民 王奉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张力消化道CT与MR成像诊断胃肠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低张力检查诊断 42 8例消化道 ,并与 10 12例普通扫描进行了对比研究 ,病变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 结果 :(1)低张组明显提高了解剖显示能力(P <0 0 5 ) ;... 目的 :探讨低张力消化道CT与MR成像诊断胃肠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低张力检查诊断 42 8例消化道 ,并与 10 12例普通扫描进行了对比研究 ,病变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 结果 :(1)低张组明显提高了解剖显示能力(P <0 0 5 ) ;(2 )低张组提高了消化道病灶的定位准确性 (CT提高 2 8 7%、MR提高 19 2 % ;P <0 0 1) ;(3 )低张组显著提高了消化管病灶的定性可靠程度 (P <0 0 1) ;(4 )有助于消化道毗邻结构的显示 (P <0 0 5 ) ;(5 )仅 9 6%有轻中度低张药物反应 ,无需处理。结论 :低张力消化道的CT与MR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且安全、易行 ,应予肯定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力 ct 诊断价值 消化道疾病 病灶 mri 对消 显示 扫描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MRI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代欣 朱西琪 +4 位作者 田玉亭 孙晓东 许传军 丁怀银 杜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内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及邻近肝脏情况。术后病变组织送病理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3例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3例,弥漫性增厚10例。8例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多发壁内结节,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表现为胆囊黏膜线完整;增强扫描5例可见"夹心饼干征",7例邻近的肝实质内动脉期可见一过性强化。术后病理诊断XGC 13例,其中1例合并胆囊颈部腺癌。结论 CT及MRI诊断XG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XG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全良 李希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方面MRI扩散加权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52例,患者分别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并经由手术病理得到证实。结果 MRI扩散加权成像检... 目的探讨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方面MRI扩散加权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52例,患者分别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并经由手术病理得到证实。结果 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52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肌肉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CT和MRI进行四肢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时,CT无法准确定性,而MRI扩散加权成像可有效对肿瘤量良恶性进行鉴别,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CT、MRI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杜英杰 李晓军 王玉满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5-330,共6页
本文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评价其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的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118例进行回... 本文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评价其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的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效果将患者分为优良组(92例)和非优良组(26例)。结果显示,优良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增大值均显著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优良组的L4和L5腰大肌横截面积、L4和L5椎旁肌横截面积增大值均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优良组的ODI降低值、VAS降低分值均显著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椎间隙高度增大值、椎间孔面积增大值、椎管面积增大值、L4和L5椎旁肌横截面积增大值与患者手术前后ODI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CT、MRI对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后进行随访,可观察患者术后椎间孔狭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解除后腰大肌及椎旁肌的恢复情况,对于判断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及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后路固定术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易俗 许维亮 张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医院医学影像资料的管理,医学图像和影像医生的报告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直接送到临床科室终端显示器上,根据医、教、研需要可以将图像原始数据文件回写到CT、MRI进行后处理或者重新拷贝胶片,使静态图像资料...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医院医学影像资料的管理,医学图像和影像医生的报告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直接送到临床科室终端显示器上,根据医、教、研需要可以将图像原始数据文件回写到CT、MRI进行后处理或者重新拷贝胶片,使静态图像资料变为动态图像资料,诊断信息的量与面有很大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当前医学影像设备普遍设计配有数字接口,这就为影像设备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全数字化自动采集、;回写图像信息提供非常方便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数字采集 ct mri 网络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98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对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A...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98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对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ANFH敏感度为88.78%,MRI为90.8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74,P=0.103);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96%(96/98),与CT及MRI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321、4.095,P=0.016、0.022);CT和MRI对ANFH阳性患者检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方法对于ANFH的诊断均具较高的敏感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后可互补对ANFH患者进行诊断,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今后ANFH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行的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影像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Zernike不变矩的CT/MRI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晶晶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8-72,共5页
仅采用小波变换技术融合CT/MRI医学图像时,只单次剔除CT/MRI医学图像不重要信息,残留大量冗余信息。为此,结合小波变换和Zernike不变矩方法处理CT/MRI医学图像,基于Zernike不变矩边缘检测算法构建较为理想的阶跃边缘模型,融合修正的CT/... 仅采用小波变换技术融合CT/MRI医学图像时,只单次剔除CT/MRI医学图像不重要信息,残留大量冗余信息。为此,结合小波变换和Zernike不变矩方法处理CT/MRI医学图像,基于Zernike不变矩边缘检测算法构建较为理想的阶跃边缘模型,融合修正的CT/MRI医学图像放大效应后,通过Zernike不变矩检测图像亚像素边缘,首次剔除部分不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将CT/MRI医学图像分割成3N个高频子带和1个低频子带,再次剔除CT/MRI医学图像中的不重要信息,最后依据图像区域方差值确定融合值,实现多个源CT/MRI医学图像信息融合。经过实验分析发现,融合后的CT/MRI图像能精准体现融合前图像信息,清晰度显著高于融合前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医学图像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边缘检测 信息剔除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诊断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林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3-84,共2页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差异。方法:对临床拟诊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CT及MRI扫描,阅片后总结影像学特点,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股骨头坏死在CT影像学特点主要表...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差异。方法:对临床拟诊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CT及MRI扫描,阅片后总结影像学特点,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股骨头坏死在CT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头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1WI、T2WI混杂高信号。MRI检出率为97.4%,CT检出率为89.5%,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结论:股骨头坏死在CT及MRI扫描中呈现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定性诊断,MRI对病变程度评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ct mri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CT和MRI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景云 李昶荣 +1 位作者 苏佳娜 鲁俊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5期70-71,80,共3页
目的对前列腺癌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对比分析CT和MRI各自的诊断特点和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纳入40例来进行实验观察,对所选患者采取数字编号来进行分组处理,其中的20名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诊断,... 目的对前列腺癌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对比分析CT和MRI各自的诊断特点和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纳入40例来进行实验观察,对所选患者采取数字编号来进行分组处理,其中的20名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诊断,记录此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的患者则接受MRI诊断,此20名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出率相近,分别是100.0%和95.0%,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CT诊断下,患者表现出前列腺肥大12例,边缘欠清7例;CT平扫等密度14例等情况;在MRI观察下,横断面T2WI扫描观察到13例患者的前列腺形态规则且表面光滑,另外6例患者表面不光滑,1例表面凹凸不平等情况。结论CT和MRI应用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均有较好效果,诊出率高,并且通过影像学技术可对患者的病变情况有更加准确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制定预后措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前列腺癌 诊断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后脑萎缩的CT早期诊断及其与MRI对比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铭 谭理连 +3 位作者 李扬彬 刘克 陈德基 黄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意义,以及CT与MR I两种成像技术在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应用CT检查对30例急性脑外伤血肿的患者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hm 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等进行线性测量;对所有... 目的:探讨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意义,以及CT与MR I两种成像技术在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应用CT检查对30例急性脑外伤血肿的患者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hm 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等进行线性测量;对所有数据与正常对比组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了解各参考值在脑萎缩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并通过其中5例与MR I测量值的对比,分析诊断的特异性。结果:侧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km 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是脑萎缩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指标,与脑萎缩的发生呈线性相关。结论: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及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是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防治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MR I线性测量较CT更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脑萎缩 计算机断层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在CT及MRI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卫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4期145-145,148,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在CT和MRI诊断当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治前列腺癌患者30例,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诊断,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对CT和MRI检查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的特点。结果:MRI检查的符合率高于CT(P<0.05)。结论:对于...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在CT和MRI诊断当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治前列腺癌患者30例,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诊断,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对CT和MRI检查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的特点。结果:MRI检查的符合率高于CT(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的检查,临床上可以采用CT平扫结合MRI检查进行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ct mri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真菌感染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永华 何玉麟 +1 位作者 李五根 夏国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7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真菌感染的CT及MRI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本组资料中,经病原学证实颅内真菌感染7例,真菌性肉芽肿或脓肿5例,单发1例,多发4例,同时累及脑膜3例,真菌性脑膜炎2例。结果:真菌性脑膜炎广泛累及基底池、大脑凸面脑... 目的:分析颅内真菌感染的CT及MRI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本组资料中,经病原学证实颅内真菌感染7例,真菌性肉芽肿或脓肿5例,单发1例,多发4例,同时累及脑膜3例,真菌性脑膜炎2例。结果:真菌性脑膜炎广泛累及基底池、大脑凸面脑膜,CT表现为基底池密度增高,脑沟回变浅,增强铸型强化;真菌性肉芽肿或脓肿多发病灶,体积较小,单发病灶部位深在,CT上多呈混杂密度,增强脓肿壁多呈不规则、不连续性厚壁环,表现为"开环征";MRI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变化较大,略低信号为特征表现,增强多为不规则强化,局部可伴硬膜外脓肿及硬脑膜或蛛网膜强化。结论: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有一定的CT和MR表现特点,"开环征"、T2WI略低信号为其特征表现。真菌性脑膜炎虽有典型铸型强化,但难与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肉芽肿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杨 姚冀 +1 位作者 周俊杰 徐海侠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准确率及各征象检出率。结果:MRI检查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准确率及各征象检出率。结果:MRI检查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游离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均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诊断价值各具优势,在影像学特征表现上各有特长,但MRI整体诊断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mri 影像学特征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杰 周旭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采用螺旋CT和MRI影像检测诊断,比较两种诊断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CT影像Ⅰ级诊断率为27.5%,显著低于MRI影像Ⅰ级诊断率(4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采用螺旋CT和MRI影像检测诊断,比较两种诊断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CT影像Ⅰ级诊断率为27.5%,显著低于MRI影像Ⅰ级诊断率(42.5%),差异有显著性(χ2=3.96,P〈0.05);影像0、Ⅱ、Ⅲ、Ⅳ级诊断率与MRI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T和MRI均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二者各有其特点和不足,但MRI更适合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ct mri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影像学诊断脊柱结核的差异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瑞芳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别出现在颈椎、胸椎和腰椎;CT对骨质破坏和椎...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别出现在颈椎、胸椎和腰椎;CT对骨质破坏和椎盘软组织损伤的确诊率低于MRI,对椎间盘损伤的确诊率高于MRI,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各有差异,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确诊率,及时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特点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荣 李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09-312,共4页
目的观察CT和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37.28±6.33岁),病程4月~10年(4.80±1.17年... 目的观察CT和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37.28±6.33岁),病程4月~10年(4.80±1.17年)。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影像学特点和敏感性。结果MRI检查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敏感性高于CT检查(P<0.05);CT、MRI检查0级、Ⅱ级、Ⅲ级及Ⅳ级AS骶髂关节病变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组在关节间隙变宽和变窄、关键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关节面骨质示锯齿状,且见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变窄、模糊,受累部位多在关节中下部,MRI检查显示,关节积液呈长T1、T2信号,关节软骨炎性水肿T1呈信号,T2呈高信号;关节软骨破坏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且强度不均匀。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情况,且异常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率均高于CT,适用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 脊柱炎 骶髂关节 ct mri 影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