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SSL群体研究稻米AC和PC相关QTL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翁建峰 万向元 +3 位作者 吴秀菊 王海莲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2年4点”8个环境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QTL定位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AC和PC相关QTL,其中2个QTL在8个环境中都能重复出现... 利用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2年4点”8个环境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QTL定位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AC和PC相关QTL,其中2个QTL在8个环境中都能重复出现,即影响AC的qAC-8和控制PC的qPC-8,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0%和26.9%。qAC-8和qPC-8对应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sominori在8个环境中相应性状的表现型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都仅与8个环境中的2个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说明qAC-8和qPC-8的效应显著且稳定性较高。此外,qAC-8和qPC-8都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R727~G1149区间,IR24的等位基因可同时提高AC和PC,这为研究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形成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碳氮代谢协同调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QTL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L的水稻穗颈长度QTL的代换作图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德卫 朱镇 +5 位作者 张亚东 林静 陈涛 赵凌 朱文银 王才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1-747,共7页
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为材料,调查和分... 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为材料,调查和分析CSSL群体及双亲的穗颈长度。结果表明:在17个置换系中检测到8个控制水稻穗颈长度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别位于第2、3、7、8、9和第11染色体;利用代换作图法,定位了其中的7个穗颈长度QTL;其加性效应值介于0.10~3.20之间,其中qPE-9和qPE-11的加性效应值较大,平均效应值分别为3.15和2.95,表现为主效基因特征;qPE-2-2、qPE-3-1、qPE-3-2、qPE-7和qPE-8等5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CSSL可以有效地鉴定水稻穗颈长度QTL,这些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穗颈长度适中的水稻品系及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长度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矮秆长粒CSSL-Z688的QTL鉴定及SSSLs培育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苗苗 李儒香 +9 位作者 秦鱼河 邓岢莉 余金琎 徐光益 向思茜 杨正林 桑贤春 凌英华 何光华 赵芳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4,共12页
水稻株高、粒型等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是研究复杂性状的理想遗传材料,然而目标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的培育则需要多年多代逐步完成.以4代换片段的水稻矮秆长大粒CSSL-Z688为... 水稻株高、粒型等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是研究复杂性状的理想遗传材料,然而目标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的培育则需要多年多代逐步完成.以4代换片段的水稻矮秆长大粒CSSL-Z688为研究材料,鉴定出7个株高及粒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一步培育了目标QTL的5个纯合单片段代换系和5个杂合单片段代换系,其中6个QTLs(qPH1-1,qPH1-2,qGL1,qGL12,qRLW1和qGWT1)能够被纯合单片段代换系所验证.还鉴定出11个新QTLs,分别为qPH2,qGL1-2,qGL2,qGW1,qRLW1-2,qRLW2,qRLW12,qGWT1-2,qGWT2,qGWT6和qGWT12,其中7个QTLs尚未被报道.QTL加性和显性效应表明:水稻株高、粒长、千粒质量等表型同时受到多个QTL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如来自供体西恢18的qph1-1,qPH1-2,qPH2的加性效应和qPH1-1/qph1-1及qPH1-2/qph1-2和qPH2/qph2的显性效应共同影响株高的遗传;来自西恢18的qGL1,qgl1-2,qGL2和qGL12的加性效应及qGL1/qgl1的显性效应共同影响水稻粒长的遗传;来自西恢18的qGWT1,qGWT1-2,qGWT2,qGWT6和qGWT12的加性效应及qGWT1/qgwt1,qGWT1-2/qgwt1-2,qGWT6/qgwt6,qGWT2/qgwt2和qGWT12/qgwt12的显性效应共同影响千粒质量的遗传.这些结果表明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可有效地将遗传复杂的数量性状分解为单位点进行研究,为以单片段代换系为平台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粒型 株高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CSSLs分子评价及纤维品质、产量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超 李志坤 +10 位作者 谷淇深 杨君 柯会锋 吴立强 王国宁 张艳 吴金华 张桂寅 阎媛媛 马峙英 王省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4-1126,共13页
本课题组前期以陆地棉中棉所8号(CCRI8)为轮回亲本,海岛棉Pima 90-53为供体亲本培育了一套陆地棉中棉所8号为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该置换系群体BC3F5进行基因型检测,在3个不同环境下(河北保定、青... 本课题组前期以陆地棉中棉所8号(CCRI8)为轮回亲本,海岛棉Pima 90-53为供体亲本培育了一套陆地棉中棉所8号为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该置换系群体BC3F5进行基因型检测,在3个不同环境下(河北保定、青县和新疆轮台)鉴定其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并进行QTL定位。该置换系群体包含182个家系,置换片段数在1~15个之间,平均为6.6个;导入片段长度在0.7~83.2 cM之间,平均长度为16.8 cM;置换片段总长度20 249.6 cM;背景回复率在92.3%~99.6%之间,平均为96.2%。共检测出59个相关的QTL,其中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41个,单个QTL的贡献率为1.27%~26.66%;与产量性状相关的18个,单个QTL的贡献率为2.03%~19.38%;检测到14个稳定的QTL,其中4个马克隆值和2个纤维伸长率相关的稳定QTL增效基因均来自高值亲本海岛棉Pima 90-53,2个铃重相关的稳定QTL增效基因来自高值亲本陆地棉中棉所8号。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的QTL精细定位、QTL间互作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纤维品质 产量 QTL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BIL)和染色体片断置换系群体(CSSL)检测水稻生物量相关性状的QTL
5
作者 纪晓卿 周峰 +1 位作者 谢坤 江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1-697,共7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的98个株系,以株高、穗重、秆重、粒重为生物量的鉴定指标,对生物量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检测到控制株高、单穗总重、单秆重、单...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的98个株系,以株高、穗重、秆重、粒重为生物量的鉴定指标,对生物量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检测到控制株高、单穗总重、单秆重、单穗粒重的QTL分别为3个、3个、1个和5个。利用以Nipponbare为遗传背景、Kasalath为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的54个家系,对BIL群体中定位到的生物量相关QTL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asalath置换片段携带QTL的对应家系的表型与背景亲本Nipponbare有极显著的差异,证实BIL群体中检测到的生物量相关QTL真实存在,其中控制株高、单穗总重、单秆重的QTL来自Kasalath的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控制单穗粒重的QTL来自Kasalath的等位基因则具有减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量 回交重组自交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遗传群体的大豆分枝数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晨博 张东梅 +7 位作者 孙明明 刘淼 袁明 贾晓轲 赵艳强 张艳婷 杨明亮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7-1028,共12页
分枝数是大豆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大豆株型结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密切相关。为挖掘大豆分枝数稳定遗传位点,本研究以多分枝大豆Charleston和主茎型大豆东农594为亲本构建的14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和以主茎型大豆绥农14和多分枝野生大... 分枝数是大豆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大豆株型结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密切相关。为挖掘大豆分枝数稳定遗传位点,本研究以多分枝大豆Charleston和主茎型大豆东农594为亲本构建的14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和以主茎型大豆绥农14和多分枝野生大豆ZYD00006为亲本构建的213份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2个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ICIMapping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和Win-QTL-Cart 2.5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2018-2021年两个遗传群体的分枝数表型数据进行QTL分析,对QTL置信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挖掘。共检测到17个与大豆分枝数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BNA2_1和qBNK_1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群体中稳定出现,分布在第8和9号染色体。根据基因注释等信息对两个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并通过qRT-PCR预测Glyma.08G053700、Glyma.08G068200、Glyma.08G082400和Glyma.09G167100为调控分枝数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探明大豆分枝数形成的遗传机制,为大豆理想株型研究提供候选基因与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组自交系(RIL)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分枝数 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抗穗发芽QTL
7
作者 胡佳晓 刘进 +7 位作者 马小定 涂夯 周慧颖 孟冰欣 崔迪 黎毛毛 韩龙植 余丽琴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休眠、不易穗发芽的东乡野生稻‘C35’为供体亲本、较易穗发芽的‘日本晴’(NIP)为受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3年进行抗穗发芽特性鉴定评价,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和鉴定主效QTL。【结果】不同环境下东乡野生稻‘C35’休眠性较强、穗发芽率均为0.00%,‘日本晴’存在明显穗发芽现象、穗发芽率均值为31.95%;CSSLs穗发芽率变幅较大,不同年份穗发芽率表型重复性较好,筛选到10份强休眠、抗穗发芽的种质;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发芽率QTL,4个QTL在不同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相关QTL在染色体上形成qPHSRC1、qPHSRC2、qPHSRC8和qPHSRC9等4个QTL簇,其中主效QTL簇qPHSRC2和qPHSRC9的LOD值、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较大,qPHSRC2为新发现的主效QTL簇。【结论】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定位到14个抗穗发芽QTL,筛选出4个重复性较好的QTL簇,发现1个调控穗发芽率的新主效QTL簇qPHSR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份环境 东乡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抗穗发芽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高性状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范桂枝 蔡庆生 +2 位作者 王春明 万建民 朱建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3-440,共8页
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的杂交组合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田间试验分别在FACE(CO2浓度约570μmol mol-1)和对照(CO2浓度约370μmol mol-1)下,对水稻株高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somi... 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的杂交组合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田间试验分别在FACE(CO2浓度约570μmol mol-1)和对照(CO2浓度约370μmol mol-1)下,对水稻株高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sominori和IR24的株高、穗长、上位第一节间长和上位第二节间长在FACE和对照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供试株系的4个株高性状对CO2浓度升高都呈正负两种响应,其变化最大的株系为AI7和AI44(株高分别增加14.2cm和降低4.54 cm),AI9和AI12(穗长分别增加3.56 cm和降低2.39 cm),AI39和AI27(上位第一节间长分别增加15.74cm和降低1.49 cm),AI32和AI53(上位第二节间长分别增加8.09 cm和降低3.00 cm);FACE和对照下分别检测出14和15个QTL,分布在除第2、7、9和第10号染色体外的各染色体上,其中5个(qPH6-4、qPH8-4、qPL8-4、qPL12-4和qLFN6-4)在FACE和对照条件下同时检测到,分布在第6、8和第12染色体上,而其余的只在FACE或对照下检测到。这29个QTLs中,3个(qPH6-4QE、qPH8-4QE和qLSN5-4QE)具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在不同的CO2环境下,测试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结果推论,对CO2浓度增加敏感的QTL位点,可能受到CO2浓度增加的诱导,可见控制水稻株高性状的QTL与CO2增加的环境发生了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cssls QTL 水稻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置换系的野生稻抽穗期及紫色性状QTL的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静 孙妍 +10 位作者 齐兰 苏龙 丁膺宾 许睿 张莉珍 王艳艳 郑晓明 张丽芳 程云连 乔卫华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8-577,共10页
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进行野生稻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在多年多点的抽穗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200多个分子标记引物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定位到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选取携带相关QTL... 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进行野生稻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在多年多点的抽穗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200多个分子标记引物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定位到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选取携带相关QTL导入片段的两个置换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抽穗期主效QTL均为已克隆基因的等位基因。利用叶鞘、稃尖、柱头颜色与9311差异显著的一个单片段置换系定位到来自野生稻的紫色性状基因Or C,初步鉴定与栽培稻的等位基因功能不同。这些结果再次表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行之有效的QTL定位以及基因发掘的遗传群体。通过对抽穗期、紫色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ssl 抽穗期 紫色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芳 马军 +4 位作者 郭玉平 郭显 刘圆圆 孙学振 宋宪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株高、果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327、0.275、0.265,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铃数、果枝数,提高铃重... 以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株高、果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327、0.275、0.265,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铃数、果枝数,提高铃重、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8960),其次为铃重(通径系数为0.3729)。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数多、铃多铃大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ls 棉花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下稻米粒重的QTL定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秀菊 万向元 +5 位作者 江玲 肖应辉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71-1776,共6页
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稻谷粒重和精米粒重进行多环境的QTL定位。结果在5个环境共检测到6个粒重相关QTL,分布于第1、6、7和8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 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稻谷粒重和精米粒重进行多环境的QTL定位。结果在5个环境共检测到6个粒重相关QTL,分布于第1、6、7和8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介于13%~35%;其中控制精米粒重的qMRW-1α和稻谷粒重的qPRW-1在不同环境中均能稳定表达,且均佗于第1染色体RFLP标记XNpb113附近,该基因座还同时控制着粒宽。qMRW-1α和qPRW-1共同对应的置换系AIS8和AIS11与Asominori的粒重差异在不同环境中均显著(P〈0.05),表明该QTL的等位基因在不同环境中效应显著。比较发现该QTL在不同遗传群体中均能被重复检测到,且与蔗糖磷酸合酶基因(SPS)位置一致,推测该QTL与淀粉合成代谢有关。qMRW-1。和qPRW-1在不同环境条件和遗传背景中表达,因此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米粒重 稻谷粒重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苗期耐盐QTLs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静 张所兵 +2 位作者 张云辉 汪迎节 方先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挖掘水稻耐盐新基因,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回交置换系为材料,在0.5%Na Cl盐胁迫条件下,以存活率为耐盐指标,对水稻苗期耐盐性QTL进行定位。采用QTL Ici... 【目的】挖掘水稻耐盐新基因,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回交置换系为材料,在0.5%Na Cl盐胁迫条件下,以存活率为耐盐指标,对水稻苗期耐盐性QTL进行定位。采用QTL Ici Mapping v3.1软件对存活率进行QTL分析。【结果】在第3染色体相邻标记RM1350附近检测到1个苗期耐盐相关QTL(QSst3),所在遗传区间为113.2~132.8 c M,贡献率17.75%,加性效应10.9。【结论】来自供体亲本日本晴相应QTL使苗期耐盐性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盐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 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花叶病毒病QTL定位及其对花叶病毒病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小霞 张清秀 +3 位作者 李淑萍 潘校成 陈庆山 刘春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共7页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造成黑龙江省大豆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抵抗病害和保证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导入系群体(CSSLs)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 N1株系,基于bin map采用ICIM方法分析抗病相关基因QTL...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造成黑龙江省大豆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抵抗病害和保证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导入系群体(CSSLs)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 N1株系,基于bin map采用ICIM方法分析抗病相关基因QTL定位。获得分布在4号染色体上的3个QTL,分别为q-SMV-1、q-SMV-2和q-SMV-3,基因注释得到25个候选基因,其中Glyma.04G093800属于SUMO特异蛋白酶家族,具有去SUMO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ssls群体 QTL定位 大豆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宽QTL-qGW8.1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妍 苏龙 +8 位作者 乔卫华 郑晓明 齐兰 丁膺宾 许睿 张丽芳 程云连 兰进好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_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_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1。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_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_(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1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 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子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1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ssl 粒型 粒宽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结瘤相关QTL优化和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健依 王悦 +6 位作者 辛大伟 李瑞超 于晶瑶 黄仕钰 王新宇 武小霞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氮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大豆根瘤菌共生可以为大豆提供充足的氮元素。研究大豆根瘤菌共生机理,挖掘控制共生结瘤候选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阶段关于调控大豆共生结瘤QTL区间大,无法直接应用到实际中,本实验整理了68个控制... 氮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大豆根瘤菌共生可以为大豆提供充足的氮元素。研究大豆根瘤菌共生机理,挖掘控制共生结瘤候选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阶段关于调控大豆共生结瘤QTL区间大,无法直接应用到实际中,本实验整理了68个控制大豆结瘤的QTLs,通过Overview和共线性分析对其进行优化,在Gm06染色体上得到一个高置信QTLs区间对该区间进行了基因注释得到43个基因,其中包括一个控制C2钙/脂质结合和含GRAM结构域的蛋白质,一个侧根形成蛋白和一个E3泛素连接酶相关蛋白,并在CSSLs群体中查找该位置存在插入片段的株系进行结瘤性状鉴定。结果表明C2连锁群上的15-15.5Mb对于大豆根瘤菌共生结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Overview 共线性 css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株高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海洋 侯立龙 +4 位作者 曹富斌 魏茹茹 谢建国 蒋洪蔚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大豆株高(plant height,PH)对理想株型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为筛选株高相关候选基因,以包含208个株系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2个与大豆株高相关... 大豆株高(plant height,PH)对理想株型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为筛选株高相关候选基因,以包含208个株系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2个与大豆株高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PH7-1、qPH12-1和qPH16-1在不同年份被重复检测到。对3个QTL区间进行基因注释得到35个基因。根据基因注释、双亲序列比对和qRT-PCR,最终预测Glyma.16G198800和Glyma.16G199000为调控大豆株高的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lyma.16G198800中SNP-4034在双亲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株高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株高 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蒸煮特性QTL定位及与感官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伟清 王小雷 +5 位作者 刘杨 欧阳林娟 李炜星 欧阳清兰 贺浩华 朱昌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4,共9页
稻米蒸煮特性和感官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其遗传复杂。为挖掘与利用优异的稻米品质基因,本研究利用籼稻昌恢121为受体亲本和优质粳稻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对稻米的吸水率(WA)、延伸率(CRE)和... 稻米蒸煮特性和感官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其遗传复杂。为挖掘与利用优异的稻米品质基因,本研究利用籼稻昌恢121为受体亲本和优质粳稻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对稻米的吸水率(WA)、延伸率(CRE)和膨胀率(VE)3个蒸煮特性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个QTL,分布于第8和第11号染色体上。qWA-8、qCRE-8、qCRE-11和qVE-11的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5.05%、25.94%、27.95%、41.16%和-25.68、-8.00、8.30、30.31,其中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分子标记RM287附近的qCRE-11和qVE-11为新鉴定的QTL。对稻米蒸煮特性与感官食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稻米蒸煮特性WA、CRE与VE之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米饭外观(AP)、香味(ARM)、味道(TA)、口感(TE)和感官评分(SS)之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稻米蒸煮特性与感官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挖掘优异等位基因以及稻米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食味品质 蒸煮特性 数量性状位点(QTL)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西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落粒性QTL鉴定及相关主效QTL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睿智 黄泽键 +6 位作者 罗亮 赵能 陈媛 梁燕青 万瑶 刘芳 李容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2,共9页
【目的】挖掘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藏的落粒性基因,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进化及栽培稻起源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方法构建广西普通野生稻DP30和DP15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 【目的】挖掘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藏的落粒性基因,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进化及栽培稻起源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方法构建广西普通野生稻DP30和DP15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SSLs)群体(DP30-CSSLs和DP15-CSSLs),对CSSLs群体进行落粒性鉴定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并以筛选出的强落粒性代换系Y99(CSSL-Y99)与受体亲本93-11杂交构建次级F2群体,对落粒性相关QTL进行定位。【结果】构建出由144个CSSLs组成的DP30-CSSLs群体和由59个CSSLs组成的DP15-CSSLs群体。DP30-CSSLs群体代换片段累计全长737.5 Mb,对DP30全基因组的覆盖率约为94.71%;DP15-CSSLs群体代换片段累计全长337.36 Mb,对DP15全基因组的覆盖率约为73.11%。从2个广西普通野生稻CSSLs群体中鉴定出12个落粒性CSSLs(CSSL-Y104、CSSL-Y68、CSSL-Y83、CSSL-Y328、CSSL-Y235、CSSL-Y64、CSSL-Y63-2、CSSL-Y303、CSSLY99、CSSL-Y106-3、CSSL-Z37和CSSL-Z38),检测出6个落粒性QTLs(qSH2.1、qSH4.1、qSH5.1、qSH9.1、qSH11.1和qSH11.2)。其中,q SH11.1的加性效应(-37.5)和表型贡献率(-23.4%)最高。利用在qSH11.1所在区间内开发的6对InDel分子标记(M1、M2、M3、M4、M5和M6)对从次级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出4个重组单株(43、167、128和136),并将落粒性主效QTL qSH11.1定位于第11染色体M5~M6间约1.5 Mb的范围内。【结论】从构建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DP30和DP15)CSSLs群体中检测出6个落粒性QTLs,主效QTL qSH11.1定位于第11染色体M5~M6间约1.5Mb的范围内,是新发现的落粒性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落粒性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 数量性状位点(QTL)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染色体置换片段在杂交粳稻中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余传元 江玲 +2 位作者 肖应辉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08-1316,共9页
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 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本Asominori,其中带有第12、第4、第1和第11染色体片段的AIS84、AIS27、AIS3、AIS80和AIS76置换系产量相关性状的GCA综合表现最好。说明在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水稻籼粳亚种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都大于粳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对粳稻基因组导入籼稻X24-2~R367(Chr.12)、R1854~R288(Chr.4)、C970~C955(Chr.1)、C1350~R257(Chr.11)和X52~R2913(Chr.11)染色体片段,可显著提高杂交粳稻的产量水平。同一亲本所配的不同组合及同一组合在不同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较大,最高或最低SCA的组合可来自不同GCA的亲本组合类型,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双亲一般配合力均高的前提下结合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超高产杂交稻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水稻优良恢复系背景的重叠片段代换系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徐华山 孙永建 +1 位作者 周红菊 余四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9-986,共8页
通过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该套群体由125个代换系组成,每系含有单一或少量导入染色体片段,导入片段间相互重叠或衔接能覆盖粳稻全基因组。代换... 通过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该套群体由125个代换系组成,每系含有单一或少量导入染色体片段,导入片段间相互重叠或衔接能覆盖粳稻全基因组。代换系的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8.4%,导入片段平均长度为20.9 cM,纯合和杂合导入片段分别占水稻基因组的1.4%和0.2%。利用该群体,两年共检测到31个QTL影响水稻穗重、穗长、结实率和秃顶等性状;导入片段QTL对穗重和结实率均起减效作用。该套重叠片段代换系将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功能鉴定以及籼粳杂交育种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重叠片段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