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责任报告审计能否提升CSR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细雄 李摇琴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6,共11页
外部审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社会责任报告审计能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约束、风险评估与咨询规划,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以2010—2013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社会责任报告... 外部审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社会责任报告审计能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约束、风险评估与咨询规划,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以2010—2013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显著改善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大股东监督力度越强,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此外,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中大股东监督在更大的程度上增强了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审计 大股东监督 产权性质 csr信息披露质量 外部审计 公司治理 审计文化 审计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 csr报告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者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研究
2
作者 马晨 高清 +1 位作者 刘远 朱军生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111,共3页
文章以中国上市500强企业2010年度发布的CSR报告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经营者特征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R信息披露受经营者个人特征的影响,这表现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发布数量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同时经营... 文章以中国上市500强企业2010年度发布的CSR报告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经营者特征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R信息披露受经营者个人特征的影响,这表现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发布数量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同时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此外,行业划分(污染性行业与非污染性行业)调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和发布CSR报告之间的关系。这表现为越是污染性强的企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发布CS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越小。文章的研究结果说明,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者特征 受教育程度 csr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R信息披露质量与现金持有决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辉 周孝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4,共10页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持现”问题,系统考察了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机理,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披露CSR报告并被“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纳入评级体系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提高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持现”问题,系统考察了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机理,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披露CSR报告并被“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纳入评级体系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提高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降低下期现金持有量,而且主要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公司治理这两条路径实现的;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且优化制度环境可以强化这一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改善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提升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r信息披露质量 现金持有价值 融资约束 产权性质 制度环境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范英杰 刘文秀 赵春琳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共5页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承担责任表现的工具,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行为层面的研究。文章从国家文化视角挖掘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背后蕴含的制度因素,对美国和日本企业披露...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承担责任表现的工具,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行为层面的研究。文章从国家文化视角挖掘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背后蕴含的制度因素,对美国和日本企业披露行为进行了文化解读,并从大权力距离的行政文化、悟性语言、阳刚气质和面子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有的政府导向性下的应规性披露、语言模糊、随意性强、披露内容侧重经济绩效并选择性披露等特征,进而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csr信息披露 文化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伪善感知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樊帅 田志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1,共10页
随着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中暴露出许多"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善现象,研究者认识到不仅要关注CSR"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应该重视CSR实际做得"怎么样"。本文基于归因理论,通过实验法研究... 随着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中暴露出许多"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善现象,研究者认识到不仅要关注CSR"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应该重视CSR实际做得"怎么样"。本文基于归因理论,通过实验法研究发现,企业CSR活动与消费者接收到的CSR信息之间的不一致性会导致消费者伪善感知的产生,进而影响其对企业的评价,而在感知形成路径中消费者归因三要素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企业CSR行为与事项的匹配度则有较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不仅完善了目前关于CSR理论及企业伪善的相关研究,也有利于构建企业诚信的经营环境,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伪善感知 消费者归因 csr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