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1
1
作者 宋甜田 李亚婷 +2 位作者 宋明 刘雪燕 王书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构建脑出血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山东省某医院2016—2018年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 目的构建脑出血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山东省某医院2016—2018年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利用建模组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依据β值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分,构建肺部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应用建立的评分模型对建模组和验证组患者进行风险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留置胃管、静脉血栓、ASA分级是脑出血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模型中相应地分值分别为5、6、4、2分(每个等级)。风险评分模型在建模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CI:0.825~0.904,P<0.001),H-L检验结果为P=0.404;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861(95%CI:0.800~0.921,P<0.001),H-L检验结果为P=0.452。结论构建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脑出血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优化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出血的影响因素及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玲 何金爱 +2 位作者 曾庆威 贺金薇 王鹤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80,共4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截至2019年,全球AF(包括心房扑动)患者约5970万例,紊乱的房律易导致血栓形成,可使卒中风险增加4~5倍[1].因此,抗凝为治疗AF的核心策略和必要手段,但其在预防...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截至2019年,全球AF(包括心房扑动)患者约5970万例,紊乱的房律易导致血栓形成,可使卒中风险增加4~5倍[1].因此,抗凝为治疗AF的核心策略和必要手段,但其在预防栓塞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目前常用抗凝剂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及非维生素K类口服抗凝药物(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而华法林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当INR>4.0时,各类出血并发症显著增多,而NOG ACs与华法林相比,颅内出血率降低52%,但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25%[1].目前,国内对抗凝出血影响因素及评估工具的探讨较少.本文概述AF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出血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出血的评估工具并分析其特点、适用对象及问题,以期为早期识别并管理抗凝出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出血 影响因素 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评分系统在多支病变患者血运重建中的应用
3
作者 贾德安 周玉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73-74,共2页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4 岁,因发作性晕厥、心前区不适4 天入院。4 天前患者于凌晨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详,醒后自觉周身乏力,持续心前区不适。此后8 小时内再发意识丧失3 次,2 次伴尿失禁。急诊到当地医院测血压70/50 mm...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4 岁,因发作性晕厥、心前区不适4 天入院。4 天前患者于凌晨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详,醒后自觉周身乏力,持续心前区不适。此后8 小时内再发意识丧失3 次,2 次伴尿失禁。急诊到当地医院测血压70/50 mm Hg(1mm Hg =0.133 kPa),心肌肌钙蛋白(cTnI)4.96 ng/ml,肌酸激酶(CK-MB)22.95 ng/ml,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扩冠、调脂、降糖治疗,住院4 天后120 转入本院。入院查体:心率71 次/分,BP 120/80 mm Hg,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未及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运重建 患者 右冠状动脉 评分系统 介入治疗 出血风险 三支病变 前降支 靶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 心血管造影 左主干 心肌梗死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征 贾志 +3 位作者 王群 梁海青 郭牧 宋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24-3226,共3页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6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按CRUSADE积分方法进行出血风险分级,依次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6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按CRUSADE积分方法进行出血风险分级,依次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者ARB、他汀类、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磺达肝癸钠,B组给予依诺肝素。比较9 d内两组中各亚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vs.6.5%,P<0.05)。对两组中5个亚组分别进行比较,两组中的极高危及高危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vs.10.8%,1.7%vs.11.0%,均P<0.05)。中危、低危及极低危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达肝癸钠应用于NSTE-ACS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出血不良反应少,尤其对CRUSADE出血风险分级中的高危级和极高危级的人群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磺达肝癸钠 依诺肝素 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