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番茄青枯病抗性基因Slmlo 1/6突变体
1
作者 史建磊 熊自立 +2 位作者 苏世闻 付存念 宰文珊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3-2171,共9页
青枯病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致病菌生理小种复杂、易变异,而MLO基因隐性突变mlo具有广谱抗性,前期研究表明Slmlo 1/6可能参与番茄青枯病抗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番茄Slmlo 1/6青枯病抗性基因功能,该... 青枯病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致病菌生理小种复杂、易变异,而MLO基因隐性突变mlo具有广谱抗性,前期研究表明Slmlo 1/6可能参与番茄青枯病抗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番茄Slmlo 1/6青枯病抗性基因功能,该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Slmlo 1/6基因突变材料,并进行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设计SlMLO 1/6靶点序列gRNA,并与U6启动子组装,再将含高效靶点的U6-gRNA1/6片段通过Bsa I酶切连入CRISPR载体pBGK,构建形成双基因融合敲除载体pBGK-SlMLO 1/6。重组质粒经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DH5α和平板培养,挑选阳性单克隆。验证正确后,再经根癌农杆菌(Agobacterium tumefaciens)GV3101介导的遗传转化和潮霉素抗性筛选,最终获得9株番茄编辑苗。(2)靶点区测序显示,植株M2和M8分别缺失177 bp和7 bp的SlMLO 1片段,M7缺失12 bp的SlMLO 6片段,M9发生SlMLO 6单碱基T插入,总计4株单基因纯合突变体,其他均为杂合型突变。(3)RT-qPCR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SlMLO 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尤其是M2、M7和M8。(4)表型鉴定表明,SlMLO 1/6可能是番茄青枯病易感基因。综上,该文成功构建了MLO基因编辑载体并实现了番茄转化,纯合突变体获得了青枯病抗性。氨基酸丢失和移码突变可能是Slmlo 1/6抗性功能转变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番茄抗青枯病基因功能研究和抗病育种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遗传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Slmlo1/6 基因编辑 遗传转化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的构建及其抗ALV-J感染的研究
2
作者 张学富 陈运通 +6 位作者 范文瑞 张子博 于蒙蒙 王素艳 祁小乐 李留安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38-5246,共9页
旨在构建ALV-J受体分子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在DF-1细胞中将chNHE1介导ALV-J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氨基酸V33进行突变,W38进行缺失,同时将编码第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通过流式细胞分... 旨在构建ALV-J受体分子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在DF-1细胞中将chNHE1介导ALV-J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氨基酸V33进行突变,W38进行缺失,同时将编码第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通过流式细胞分选获得48株单克隆细胞系,PCR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4株单克隆细胞系的chNHE1成功发生V33突变、W38缺失以及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基因编辑效率为29%。为了验证chNHE1基因编辑DF-1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及增殖水平,对传至第25代的细胞系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chNHE1基因未发生回复性突变;进一步细胞计数分析结果显示,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增殖水平未受到影响;为了评价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抗ALV-J感染的能力,分别利用ALV-J荧光报告病毒(ALV-J-GFP)及ALV-J原型毒株(HPRS-103)对其进行病毒感染试验,荧光观察结果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可完全抵抗0.1 MOI ALV-J-GFP的感染;进一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PCR扩增试验以及病毒滴度测定试验结果显示,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可完全抵抗0.1 MOI HPRS-103毒株及0.1 MOI JL08CH3-1毒株的感染。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成功构建了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其可完全抵抗ALV-J的感染,且该细胞系遗传稳定性及增殖活性良好,为建立抗ALV-J感染的新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及基因编辑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1 chNHE1 ALV-J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BP1基因敲除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MDBK细胞中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付强 陈俊贞 +7 位作者 郭妍婷 贺渊秀 董文丽 李泽宇 王万顺 姚刚 冉多良 史慧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18,共5页
为研究血红素结合蛋白1(HEBP1)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复制的影响,应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HEBP1基因敲除的MDBK细胞系;用BVDV TC株感染HEBP1基因敲除的MDBK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DV双链RNA(dsRNA)水平,观察BVDV致细胞病变效应(C... 为研究血红素结合蛋白1(HEBP1)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复制的影响,应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HEBP1基因敲除的MDBK细胞系;用BVDV TC株感染HEBP1基因敲除的MDBK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DV双链RNA(dsRNA)水平,观察BVDV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BVDV 5′UTR mRNA水平,Reed-Muench测定病毒滴度变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HEBP1基因敲除的MDBK稳定细胞系,敲除效率为72.41%;敲除HEBP1基因显著性抑制BVDV 5′UTR mRNA和dsRNA积累,减弱BVDV感染靶细胞的CPE,降低BVDV滴度。说明敲除HEBP1基因显著性抑制BVDV的复制,为抗BVDV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结合蛋白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CRISPR/Cas9基因编辑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HSV-1基因治疗载体的快速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雯虹 杨丽娟 +4 位作者 李志伟 聂祖庆 王若花 黄新伟 曹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6-1082,共7页
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在肿瘤溶瘤病毒治疗及基因转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载体构建方法。首先,双顺反表达靶点g DNA和Cas9核酸酶的基因编辑质粒与同源重组模... 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在肿瘤溶瘤病毒治疗及基因转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载体构建方法。首先,双顺反表达靶点g DNA和Cas9核酸酶的基因编辑质粒与同源重组模板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后,用亲本株感染细胞;然后,Cas9对胞内病毒基因组定点切割,诱导外源基因同源重组,修复至病毒基因组指定位点。通过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方法证明,相比于传统自发同源重组的构建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升病毒重组率(4.1%vs 1.1%)。同时,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单克隆病毒纯化方案,简化了阳性病毒筛选步骤。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构建方法,这对于HSV-1相关基因治疗及其病理机制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单纯疱疹病毒 CRISPR-Cas9基因编辑 同源重组修复 病毒载体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SF3B1突变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药物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昕 任重鲁 +4 位作者 刘小莲 张贵明 黄思思 余乐 李亦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5-1842,共8页
目的构建SF3B1突变等位基因敲除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模型,筛选靶向抑制SF3B1突变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药物。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TCGA数据库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分成SF3B1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组进行转录组可变剪接分析,研究SF3B1... 目的构建SF3B1突变等位基因敲除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模型,筛选靶向抑制SF3B1突变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药物。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TCGA数据库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分成SF3B1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组进行转录组可变剪接分析,研究SF3B1突变对可变剪接的影响。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Mel202细胞株的SF3B1突变等位基因,Sanger测序明确基因编辑的序列。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el202细胞株和基因敲除mut-KO细胞株的增殖,RT-PCR琼脂糖电泳结合Sanger测序检测Mel202细胞株和基因敲除mut-KO细胞株的可变剪接事件。MTT法从上市药物库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库筛选对SF3B1突变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的药物。结果选择性敲除Mel202细胞SF3B1突变等位基因促进了细胞的增殖(5.47±0.32 vs 10.17±0.27),改变了ZDHHC16和DYNLL1转录本的可变剪接。化合物库筛选结果显示13个化合物对SF3B1突变的Mel202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活性(Fold change≥2),其中上市药物tetrandrine和lapatinib显示了较好的量效曲线。结论本研究为SF3B1突变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细胞筛选模型和潜在的个体化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剪切因子3B亚基1 突变 基因编辑 药物筛选 个体化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靶向突变拟南芥ERF 1-1基因 被引量:2
6
作者 熊伟 朱成新 +3 位作者 王玉婷 郑媛 刘琳 莫蓓莘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4-509,共6页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拟南芥真核生物释放因子1-1(eukaryotic release factor 1-1,ERF 1-1)基因进行高效率的靶向突变以获得该基因突变体,观察突变体表型并进一步探索ERF1-1基因在拟南芥中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根据原间隔序列邻...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拟南芥真核生物释放因子1-1(eukaryotic release factor 1-1,ERF 1-1)基因进行高效率的靶向突变以获得该基因突变体,观察突变体表型并进一步探索ERF1-1基因在拟南芥中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根据原间隔序列邻近模块序列(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的特异性,选择1对位于ERF1-1基因内部的靶点序列,并设计1对向导核糖核酸(guide ribonucleic acid,gRNA),将与这对gRNA序列碱基互补配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序列构建到pHEE401载体中.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GV3101菌株,接着利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对拟南芥花序进行滴花法侵染.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平板筛选转基因T1代阳性苗并传代培养,通过测序检测每一代植株靶点附近是否发生编辑.采用目前最有效的CRISPR/Cas9基因靶向编辑技术突变拟南芥ERF1-1基因,成功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ERF1-1基因突变植株,在正常生长条件下ERF1-1突变植株与野生型相比具有轻微的生长发育缺陷表型.根据erf1-1突变植株的表型推测ERF1基因家族的成员ERF1-1、ERF1-2和ERF1-3可能在功能上冗余.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拟南芥ERF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遗传学方面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蛋白质翻译 翻译终止 真核生物释放因子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敲除PD-L1对非小细胞肺癌PC-9/T790M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爱华 刘婉 王大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探讨在具有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后对吉非替尼耐药敏感性的影响,阐明PD-L1对PC-9/T790M细胞耐药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PC-9细胞和PC-9/T... 目的:探讨在具有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后对吉非替尼耐药敏感性的影响,阐明PD-L1对PC-9/T790M细胞耐药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PC-9细胞和PC-9/T790M细胞,经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PC-9/T790M细胞中PD-L1后,分为PC-9、PC-9/T790M和Cas9 PC-9/sgRNA 3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5、10和20 mmol·L-1吉非替尼干预24、48和72 h后各组细胞存活率。体内实验中检测吉非替尼干预后各组移植瘤体积,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CRISPR/Cas9编辑后敲除PD-L1的sgRNAl#组与PC-9、PC-9/T790M、sgRNA2#和sgRNA3#组比较,PD-L1蛋白表达水平最低。CCK-8法检测,在应用药物干预前Cas9 PC-9/sgRNA组细胞增殖活性与PC-9组、PC-9/T790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mol·L-1吉非替尼干预72 h后PC-9组和Cas9 PC-9/sgRNA1#组细胞存活率与PC-9/T790M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体内实验,与PC-9/T790M组比较,吉非替尼干预后PC-9组和Cas9 PC-9/sgRNA1#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少(P<0.05);PC-9组和Cas9 PC-9/sgRNA1#组移植瘤细胞呈现中、重度坏死,而PC-9/T790M组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耐药PC-9/T790M细胞中应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敲除PD-L1能够明显提高吉非替尼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T790M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吉非替尼 耐药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的PD-1基因敲除对食蟹猴T细胞增殖、表型及IFN-γ和IL-2分泌的影响
8
作者 缪怡 董坚 +2 位作者 角德灵 高嫦娥 张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7-763,共7页
目的:探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食蟹猴T细胞PD-1基因对T细胞增殖、表型及IFN-γ、IL-2分泌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食蟹猴PD-1基因的gRNA,构建并提取质粒,分离食蟹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 目的:探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食蟹猴T细胞PD-1基因对T细胞增殖、表型及IFN-γ、IL-2分泌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食蟹猴PD-1基因的gRNA,构建并提取质粒,分离食蟹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入质粒DNA,用Lonza 4D电转仪进行细胞转染,转染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转染效率。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T7E1酶切鉴定。在人源性CD3抗体和IL-2刺激下诱导食蟹猴T细胞增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细胞周期及CD4、CD8表达水平,ELISA检测IFN-γ、IL-2的分泌水平。结果: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出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细胞,其转染效率为(21.6±3.2)%;实验组细胞基因组DNA PCR产物经T7E1酶切显示3条带,出现目的分裂条带(243、197 bp)。与未转染组比较,(1)实验组T细胞增殖缓慢、集落形成时间延迟、细胞体积较小、折光性较弱;(2)实验组处于G0/G1期的T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G2/M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3)实验组T细胞IFN-γ、IL-2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但CD4、CD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1基因敲除可使食蟹猴T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其增殖,同时上调了IFN-γ、IL-2的分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食蟹猴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敲除 T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 T细胞PD-1基因CRISPR/Cas9编辑体系电穿孔条件的优化
9
作者 王淑敏 张代群 +1 位作者 李峰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通过优化电穿孔递送条件,提高基于CRISPR/Cas9编辑体系对T细胞PD-1基因编辑效率。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电转缓冲液和脉冲条件组合,对CD8^+ T细胞的PD-1基因进行敲除编辑,检测电穿孔后CD8^+ T细胞凋亡、分化、增殖和PD-1... 目的:通过优化电穿孔递送条件,提高基于CRISPR/Cas9编辑体系对T细胞PD-1基因编辑效率。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电转缓冲液和脉冲条件组合,对CD8^+ T细胞的PD-1基因进行敲除编辑,检测电穿孔后CD8^+ T细胞凋亡、分化、增殖和PD-1表达情况。结果:与传统电穿孔方案(P3电转染缓冲液+EO115脉冲)相比,优化方案(P2电转染缓冲液+EH100脉冲)能显著提高PD-1敲除效率,但不影响T细胞存活、分化状态以及增殖。结论:P2电转染缓冲液+EH100脉冲的组合对T细胞PD-1基因的编辑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T细胞 免疫抑制受体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彩鲤Scarb 1基因敲除自交子一代的体色相关性状观察
10
作者 许沁宇 刘帛屿 +2 位作者 喻杨乐夫 王军 王成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了解瓯江彩鲤基因敲除体在自交繁育过程中的体色遗传和变异情况,对野生型和敲除了Scarb 1基因的敲除型自繁F_(1)全红、粉玉体色瓯江彩鲤个体的鳞片色素细胞进行了观察比较,并测定了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野生型全红瓯江... 为了解瓯江彩鲤基因敲除体在自交繁育过程中的体色遗传和变异情况,对野生型和敲除了Scarb 1基因的敲除型自繁F_(1)全红、粉玉体色瓯江彩鲤个体的鳞片色素细胞进行了观察比较,并测定了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野生型全红瓯江彩鲤的鳞片含有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而敲除型全红瓯江彩鲤的鳞片上只有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没有红色素细胞;野生型和敲除型粉玉瓯江彩鲤的鳞片色素细胞均为虹彩细胞,没有黄色素和红色素细胞;野生型全红瓯江彩鲤的肠道、血浆、肌肉和皮肤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敲除型全红个体(P<0.05);野生型粉玉瓯江彩鲤的肠道、肌肉和鳍条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显著高于敲除型粉玉个体(P<0.05)。研究结果表明,敲除Scarb 1基因影响了瓯江彩鲤体表红色素细胞的生成,该基因在瓯江彩鲤红、白体色调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彩鲤 基因编辑 Scarb 1基因 体色 色素细胞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前定点敲入FLAG标签表达的FLAG-SND1蛋白参与胞内应激颗粒的形成
11
作者 张楠 崔晓腾 +4 位作者 赵春妍 苏超 任媛媛 杨洁 高星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0-1408,共9页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ND1基因前方,使细胞内源性表达的SND1蛋白带有3×FLAG标签,并观察SND1与应激颗粒及加工体的定位情况。设计针对SN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附近的sgRNA,以px459为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含有3×FLAG及待插入位置上下游150 bp同源臂的序列,经公司合成获得重组质粒。将2个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挑取单克隆后培养。Western印迹表明,细胞表达3×FLAGSND1融合蛋白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测序无误获得稳定株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发现与WT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05 mmol/L亚砷酸钠处理,细胞发生氧化应激,eIF2α蛋白磷酸化增加,胞浆中出现应激颗粒,SND1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R存在共定位现象,但不存在与加工体蛋白DCP1α的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D1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 HELA细胞 基因敲入 应激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预防艾滋病事件的反思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光琇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期7-11,共5页
基因治疗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当前已发展到基因编辑阶段。但是无论从国际上还是我国的探索都显示基因编辑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特别是编辑CCR5基因预防艾滋病就目前研究表明还存在技术风险。基因编辑对于遗传病... 基因治疗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当前已发展到基因编辑阶段。但是无论从国际上还是我国的探索都显示基因编辑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特别是编辑CCR5基因预防艾滋病就目前研究表明还存在技术风险。基因编辑对于遗传病基因治疗是很有价值的,反思基因编辑预防艾滋病临床应用这一突破伦理与法律底线的事件,建议重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广泛听证,接受国家层面的严格监督,并进行大量的临床前试验和各方面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后方可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 生殖细胞 CCR5基因 艾滋病1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Badh2基因创制优质香型籼稻三系不育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韦新宇 曾跃辉 +5 位作者 杨旺兴 肖长春 候新坡 黄建鸿 邹文广 许旭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44-2159,共16页
稻米香味是水稻的重要食味品质之一,其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该基因突变可导致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增加从而促进香味的产生。本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杂交稻保持系明... 稻米香味是水稻的重要食味品质之一,其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该基因突变可导致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增加从而促进香味的产生。本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杂交稻保持系明太B为受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其Badh2基因进行编辑和敲除。获得2个T0代转基因纯合突变体植株并对其衍生的48个T1代单株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1个不含转基因载体骨架且在第2外显子插入单个碱基T的纯合突变体株系明太B-badh2。利用半定量PCR和qRT-PCR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Badh2基因相对表达量和2-AP含量;同时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推荐的48对水稻SSR引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Badh2基因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籽粒中香味物质2-AP的含量显著增加;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仅1对引物Rm571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鉴定到等位变异,两组材料遗传差异较小。此外,本研究还对野生型和突变体T2代植株表型性状、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指标进行了考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在两组材料间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测交和回交转育方法并结合Badh2位点测序分析,成功选育获得了其对应的纯合香型三系不育系明太A-badh2。通过与恢复系明恢703、明恢3009测配,其组合产量与国家审定品种明太优703、明太优3009相近且表现出较强的超标优势。此外,通过与香型恢复系明恢1831测配后发现其组合籽粒中香味物质2-A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合明太A/明恢1831。因此,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对水稻香味基因Badh2进行精准定向编辑和敲除,实现对水稻香味性状的改良,为创制香型籼稻不育系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加快香型杂交稻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香味 Badh2 2-乙酰-1-吡咯啉(2-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