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力发电企业CO_2排放量和减排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于海琴 李进 +3 位作者 安洪光 魏庆朝 田秀君 陈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分析了电力企业CO2排放量的计算模式,提出IPCC排放因子计算模式、实测方法、物料衡算方法和宏观模型方法,并就影响排放因子的因素进行校核,提出电力生产低碳发展静脉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捕获和资源化应用CCU减排思路.
关键词 火力发电 co_2排放量 计算模式 排放因子 静脉低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O_(2)排放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张翠娟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9期42-44,共3页
为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高土壤CO_(2)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以不同生长阶段的白菜为例,重点分析了土壤CO_(2)排放的监测方法,阐述了其在农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农业排放控制的建议... 为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高土壤CO_(2)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以不同生长阶段的白菜为例,重点分析了土壤CO_(2)排放的监测方法,阐述了其在农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农业排放控制的建议。通过实地监测与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气体分析法和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能够准确测量土壤CO_(2)排放量,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农业排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土壤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生命周期CO_(2)排放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骜 袁艳平 蒋福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以地铁车站能耗和CO_(2)排放量最多的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其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并探究其CO_(2)排放特征。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CO_(2)排放量计算模型。以计算模型和工程实例参数为依据,计算... 以地铁车站能耗和CO_(2)排放量最多的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其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并探究其CO_(2)排放特征。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CO_(2)排放量计算模型。以计算模型和工程实例参数为依据,计算分析了典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生命周期CO_(2)排放量。结果表明,案例车站的CO_(2)排放强度明显高于普通建筑,每年单位制冷量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达917.39 kg/(kW·年);CO_(2)排放量在运行阶段生命周期中占比最大,达97.87%;冷源水系统在各子系统中排放量占比最大,为3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通风空调系统 生命周期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烤烟根系特性和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彩斌 蒋寿安 +6 位作者 刘青丽 李志宏 张云贵 田昊岩 何轶 罗贞宝 蒋雨洲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36-1142,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烤烟根系特性和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通过在贵州威宁黑石科技园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生物炭(CK)、施用生物炭15、40 t/hm^(2)共3个处理,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烤烟根系形态特征和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 为探究生物炭对烤烟根系特性和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通过在贵州威宁黑石科技园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生物炭(CK)、施用生物炭15、40 t/hm^(2)共3个处理,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烤烟根系形态特征和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施用15 t/hm^(2)生物炭提高了烤烟总根体积0.9%~7.3%,烟田土壤CO_(2)排放累积量和碳排放累积量均降低了3.4%,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烤烟生长前期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高量施用生物炭40 t/hm^(2)会抑制烤烟根系生长,降低烤烟总根体积,增加土壤CO_(2)排放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烤烟根系与土壤CO_(2)排放量的关系紧密。因此,施用15 t/hm^(2)生物炭有利于改良植烟土壤环境,促进烤烟根系生长,降低植烟土壤CO_(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物炭 土壤呼吸 co_(2)排放量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类型秸秆对土壤CO_(2)排放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欢 赵平 +3 位作者 陈林康 李连华 向蕊 龙光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918,共10页
秸秆组成和土壤性质是秸秆腐解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调控着秸秆还田后的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养分动态。本研究选取了玉米秸秆(MS)、马铃薯秸秆(PS)及其等比例混合秸秆(CS)3种秸秆类型,分别添加到3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MM)、马铃薯单作(... 秸秆组成和土壤性质是秸秆腐解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调控着秸秆还田后的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养分动态。本研究选取了玉米秸秆(MS)、马铃薯秸秆(PS)及其等比例混合秸秆(CS)3种秸秆类型,分别添加到3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MM)、马铃薯单作(MP)和玉米马铃薯间作(I)]土壤中,进行105 d的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以探究秸秆类型在不同环境中的CO_(2)排放及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种植模式显著影响MS的CO_(2)累积排放量,而对CS、PS没有显著影响。与玉米和马铃薯单一秸秆的加权平均(WM)相比,秸秆混合分别增加了MM土壤中CO_(2)累积排放量和净累积排放量19.2%和19.9%。与培养前相比,MS在培养结束时增加了土壤pH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对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较小,且显著低于PS和CS。当同一秸秆添加到不同作物种植模式土壤中,MP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的增幅(相对于培养前)均高于I和MM。研究表明,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与碳排放首先受碳氮比调控,而土壤种植模式的作用较小,同时这些因素均对腐解过程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co_(2)排放速率 co_(2)累积排放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品质-碳排放的加工番茄适宜水肥气滴灌耦合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楚博 朱艳 +4 位作者 王振华 马嘉莹 王靖程 宋利兵 郑继亮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为探究基于腐植酸施加和微纳米加气的水肥气耦合滴灌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CO_(2)排放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现代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开展田间试验,采用灌水量、腐植酸添加量和加气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 为探究基于腐植酸施加和微纳米加气的水肥气耦合滴灌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CO_(2)排放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现代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开展田间试验,采用灌水量、腐植酸添加量和加气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3800 m_(3)/hm_(2)(W1)和4500 m_(3)/hm_(2)(W2)2个灌水水平,0(H0)、0.25%(H1)和0.5%(H2)3个腐植酸添加水平,常规膜下滴灌(A0,对照)和微纳米加气滴灌(A1)2种加气方式,研究水肥气耦合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温室气体排放和净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W2处理下CO_(2)累积排放通量和净固碳量较W1处理分别显著增大17.14%和25.36%;H2处理较H1处理两者分别显著增大12.23%和12.26%,较H0处理分别显著增大24.59%和25.18%;H1处理较H0分别显著增大11.02%和12.66%(P<0.05);A1处理两指标较A0两指标分别显著增大12.28%和12.64%。相比于A0处理,A1处理能显著提高加工番茄整体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P<0.05)。通过优劣解距离法、秩和比法和主成分分析3种评价方法,从产量指标、品质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环境指标(碳排碳固)4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3800 m_(3)/hm_(2)的灌水水平与0.5%的腐植酸施加量和微纳米加气的耦合滴灌模式综合评价综合得分最高,建议作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减排-增效的最优水肥气耦合模式。研究可为北疆干旱区滴灌加工番茄高产优质减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番茄 腐植酸 微纳米加气 co_(2)排放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混凝土生命周期CO_(2)排放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维 卢玉南 +2 位作者 覃英宏 谢金利 谭康豪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为评价生物炭混凝土的CO_(2)排放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构建了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生物炭混凝土从原材料生产到混凝土拆除废弃阶段CO_(2)排放量化模型和生物炭混凝土服役期碳化-吸收模型,同时研究了生物炭按... 为评价生物炭混凝土的CO_(2)排放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构建了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生物炭混凝土从原材料生产到混凝土拆除废弃阶段CO_(2)排放量化模型和生物炭混凝土服役期碳化-吸收模型,同时研究了生物炭按质量比例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 m^(3)C30生物炭混凝土的CO_(2)排放量,并与普通C30混凝土CO_(2)排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炭作为一种碳负性材料,其碳元素含量越高,CO_(2)减排效果越好;当生物炭取代率小于5.0%时,研磨后的超细炭颗粒可以充分发挥填充和内固化效应,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生物炭混凝土生命周期CO_(2)排放量随生物炭取代率的提高而降低,5%取代率的1 m^(3)木屑生物炭混凝土相比普通C30混凝土,可减排CO_(2)66.5 kg,减排率为20.7%;生物炭混凝土在服役期内因碳化吸收CO_(2)占总碳排放量的1.8%~2.5%,而拆除废弃阶段由于混凝土的比表面积呈指数增长,碳化吸收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混凝土 生命周期 co_(2)排放量 农林废弃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吸式固定床的生物质H_(2)O/CO_(2)气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志行 张家元 +1 位作者 李谦 周浩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7-382,共6页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干桦木屑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中的气化模型,模拟值与文献实验值吻合良好。利用Aspen Plus的灵敏度分析模块模拟分别以水蒸气(H_(2)O)和二氧化碳(CO_(2))为气化剂时气化剂/生物质碳比(GC值)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并结...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干桦木屑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中的气化模型,模拟值与文献实验值吻合良好。利用Aspen Plus的灵敏度分析模块模拟分别以水蒸气(H_(2)O)和二氧化碳(CO_(2))为气化剂时气化剂/生物质碳比(GC值)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并结合H_(2)O、CO_(2)各自的特点研究其复合气化。结果表明,H_(2)O气化时可获得富氢煤气,但其净CO_(2)排放量较高;CO_(2)气化时碳转化率及冷煤气效率较低,但净CO_(2)排放量较低;H_(2)O、CO_(2)复合气化使碳转化率及冷煤气效率略有降低,但可有效减少气化系统中的净CO_(2)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灵敏度分析 气化 下吸式固定床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热压铁块对宝钢2号高炉生产的影响
9
作者 刘天昊 尹振兴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探索减少高炉碳排放的新途径,在宝钢2号高炉进行了添加热压铁块工业试验。从炉况顺行、煤气流、透气性、煤气发生量、热制度、渣比、日产量、CO_(2)排放量等方面,阐述了添加热压铁块对2号高炉生产的影响。热压铁块比加到60kg/t后的... 为了探索减少高炉碳排放的新途径,在宝钢2号高炉进行了添加热压铁块工业试验。从炉况顺行、煤气流、透气性、煤气发生量、热制度、渣比、日产量、CO_(2)排放量等方面,阐述了添加热压铁块对2号高炉生产的影响。热压铁块比加到60kg/t后的结果表明:①随着热压铁块比的提升,炉况顺行得到改善,入炉品位提高,燃料比大幅降低,产量提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降耗效果;②焦比由基准期的415kg/t降至353kg/t,燃料比从514kg/t降至最低488kg/t;③富氧率提升至4.255%,利用系数达到2.181t/(m^(3)·d),日产量较基准期提高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热压铁块 燃料比 日产量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锂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变、力学性能及水化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涛 邓毅 +3 位作者 李鸿峰 金洪波 罗程 吴浩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7-1778,共12页
采用锂渣和矿粉制备碱激发复合胶凝材料,旨在解决锂渣的废弃问题并减少水泥生产的能耗及CO_(2)排放。主要分析了水胶比和锂渣掺量对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煅烧温度及锂渣掺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碱激发... 采用锂渣和矿粉制备碱激发复合胶凝材料,旨在解决锂渣的废弃问题并减少水泥生产的能耗及CO_(2)排放。主要分析了水胶比和锂渣掺量对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煅烧温度及锂渣掺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碱激发锂渣复合胶凝材料流动性随水胶比增大而提高,但随锂渣掺量增加而降低;锂渣的最佳煅烧温度为700℃,此条件下碱激发锂渣复合胶凝材料在90 d时展示出最优的抗折和抗压强度;25%(质量分数)的锂渣掺量为碱激发复合胶凝材料的最佳比例,掺量过大会抑制水化反应;与传统水泥熟料相比,碱激发锂渣复合胶凝材料的CO_(2)排放量和能耗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材料 锂渣 碱激发 流变性能 水化反应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S数据的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碳排放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伟杰 宋炳良 张婕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403-3411,共9页
为了精确有效地测量船舶在港碳排放,提出了一种基于海量船舶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航行轨迹数据的港口碳排放计算框架,并结合上市港务公司经营数据,估算港口碳排放承担能力.以中国11个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为例,采用2018... 为了精确有效地测量船舶在港碳排放,提出了一种基于海量船舶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航行轨迹数据的港口碳排放计算框架,并结合上市港务公司经营数据,估算港口碳排放承担能力.以中国11个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为例,采用2018年全球4280艘集装箱船的AIS轨迹全年数据计算碳排放社会成本.结果显示: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碳排放量与船舶抵港艘次整体呈正相关,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2018年其港口CO_(2)排放量最高,为69.3万t;船舶靠港作业时,在泊和锚泊状态CO_(2)的排放比例较高,占碳排放比例的65.8%;从CO_(2)排放社会成本来看,上海港域内的船舶碳排放社会成本最高,2018年需要支付2459.6万元,从承担碳排放社会成本的能力来看,连云港压力较大,每亿营业收入需要承担碳排放社会成本24.4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数据挖掘 AIS船舶数据 港口co_(2)排放量 排放社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产回收型独立焦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吉伟 周印羲 +2 位作者 袁进 彭雅 石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6-262,共7页
为探明化产回收型独立焦化企业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吨焦CO_(2)排放量及其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CO_(2)排放情况,对山西省3家企业2020年实际生产状况和生产数据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企业CO_(2)排放源的基础上,参考《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 为探明化产回收型独立焦化企业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吨焦CO_(2)排放量及其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CO_(2)排放情况,对山西省3家企业2020年实际生产状况和生产数据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企业CO_(2)排放源的基础上,参考《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的核算边界与方法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独立焦化企业的吨焦CO_(2)排放量为240~320 kg/t;焦炉大型化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减少CO_(2)排放,但限产、停炉保温等操作将会导致焦化企业吨焦CO_(2)排放量大幅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焦化 co_(2)排放 吨焦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碳输入对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13
作者 刘源豪 熊德成 +3 位作者 吴晨 王云 林德宝 黄锦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1-497,共7页
为研究外源葡萄糖输入量对土壤CO_(2)排放动态过程的影响及机理,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培养温度为恒温20℃,土壤田间持水量60%的条件下,输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碳含量分别为0、50、150、450μg·g^(-1),分别标记为CK... 为研究外源葡萄糖输入量对土壤CO_(2)排放动态过程的影响及机理,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培养温度为恒温20℃,土壤田间持水量60%的条件下,输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碳含量分别为0、50、150、450μg·g^(-1),分别标记为CK、C_(1)、C_(2)、C_(3)处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输入下不同时间的土壤CO_(2)排放。结果表明:C_(2)、C_(3)处理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和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均显著升高(P<0.05);C_(2)、C_(3)处理28 h后,土壤CO_(2)排放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1),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1);当培养时间超过65 h后,C_(1)处理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1),C_(3)处理的土壤C/N、DOC变化量较CK显著增大(P<0.05),土壤CO_(2)排放速率与C/N、D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浓度葡萄糖输入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根系分泌物葡萄糖的输入增加可能会改变土壤C、N含量,提高CO_(2)排放量,从而进一步加速土壤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输入 葡萄糖 co_(2)排放速率 co_(2)累积排放量 表层土壤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炉燃料替代的降碳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翔 白永强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有效降低高炉工序的CO_(2)排放量,向高炉喷吹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来替代焦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我国6家典型钢铁企业7座1800m^(3)级高炉2021年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燃料比和煤比对高炉CO_(2)排放量的作用和影响。结... 为有效降低高炉工序的CO_(2)排放量,向高炉喷吹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来替代焦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我国6家典型钢铁企业7座1800m^(3)级高炉2021年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燃料比和煤比对高炉CO_(2)排放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6家典型钢铁企业高炉CO_(2)排放量约为1.419~1.595Vt,影响高炉CO_(2)排放量相关性最强的因素且最重要的指标是燃料比,而单纯提高喷煤比的技术手段并不是降低高炉CO_(2)排放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通过优化喷吹燃料的种类,以氢代碳,实现有效替代,才是降低高炉CO_(2)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co_(2)排放量 燃料比 喷煤比 燃料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及热集成萃取精馏分离异丙醇-水的流程设计与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永霞 吴现力 +3 位作者 许洁 杜春华 李双双 王菊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2,88,共7页
以乙二醇为萃取剂分离异丙醇和水的混合物。为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和减少CO_(2)排放量,采用热泵和热集成技术强化萃取精馏过程。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常规萃取精馏、热泵萃取精馏和热集成-热泵萃取精馏等工艺进行了模拟和优化。从能耗... 以乙二醇为萃取剂分离异丙醇和水的混合物。为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和减少CO_(2)排放量,采用热泵和热集成技术强化萃取精馏过程。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常规萃取精馏、热泵萃取精馏和热集成-热泵萃取精馏等工艺进行了模拟和优化。从能耗、年度总费用(TAC)和CO_(2)排放量等方面对上述工艺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设计基础和要求下,压缩机性能系数为10.19的热泵技术能显著降低能耗;与常规萃取精馏相比,热泵萃取精馏方案二节能效率为28%,可减少CO_(2)排放3.746×10^(6) kg/a,投资回收期为3 a时,TAC可节约0.72×10^(5) USD;充分利用循环萃取剂显热的热集成-热泵萃取精馏更具优势,节能效率达到了35%,可减少CO_(2)排放8.457×10^(6) kg/a,TAC降低了1.70×10^(5) USD,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水 萃取精馏 热泵 热集成 年度总费用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和变温模式下不同施肥黄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鑫宇 卢韦 +4 位作者 李渝 肖琼 王妍 邬磊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8-2218,共11页
【目的】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变化显著影响SOC矿化特征。研究长期不同施肥管理下SOC矿化特征及其对温度模式(恒温vs.变温)的响应,可为优化农田碳管理,减缓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 【目的】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变化显著影响SOC矿化特征。研究长期不同施肥管理下SOC矿化特征及其对温度模式(恒温vs.变温)的响应,可为优化农田碳管理,减缓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旱作黄壤长期定位试验,在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小区采集耕层土壤样品用于室内培养实验。恒温处理为保持15℃;变温处理为10℃→15℃→20℃→15℃→10℃,每6 h匀速变化5℃,24 h为一个循环周期,两温度处理积温相同,共培养32天。采用碱液吸收法测定CO_(2)排放通量,并分析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阐明不同温度模式下SOC矿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恒温培养条件下,CK、NPK、M和NPKM处理SOC累积矿化量分别为201、175、262和228 mg/kg,相对于CK,M和NPKM处理的SOC累积矿化分别显著增加了30.6%和13.3%,但NPK处理显著降低了12.7%。变温培养条件下,M处理SOC累积矿化量较CK显著增加了30.0%,NPK和NPK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恒温培养相比,变温培养下CK和NPK处理SOC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了16.2%和25.6%,而M和NPKM处理无显著变化。恒温和变温培养条件下,CO_(2)累积排放量与土壤pH、SOC、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等指标显著正相关;温度模式变化引起的CO_(2)排放强度变化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呼吸熵和碳氮磷转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通过增加底物有效性、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显著促进了SOC矿化,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呼吸熵和碳磷转化酶活性缓解了温度周期性变化对SOC矿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矿化 温度变化 co_(2)累积排放量 黄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约束下的省级电源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海玮 张明理 +3 位作者 侯依昕 杨天蒙 商文颖 程孟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6,共8页
电力行业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电源规划是调控碳排放的关键路径。为此,该文考虑不同容量机组度电煤耗与利用小时数差异,提出一种煤电机组群CO_(2)年排放总量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碳达峰... 电力行业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电源规划是调控碳排放的关键路径。为此,该文考虑不同容量机组度电煤耗与利用小时数差异,提出一种煤电机组群CO_(2)年排放总量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碳达峰约束下的省级电源规划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系统总投资费用最少和规划期内CO_(2)排放总量最低为双重目标,并将预期的碳达峰实现年份区间引入约束条件。随后,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和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方法,以生成电源规划方案的Pareto最优解。利用所提方法对中国某省级电力系统进行电源规划,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电源规划 煤电机组群 co_(2)排放量 蒙特卡洛模拟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尾矿砂为骨料的绿色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余洁歆 朱艺婷 +3 位作者 庄旭 陈玉霜 张广达 许莉 《硅酸盐通报》 2025年第9期3337-3346,共10页
传统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高比例的水泥用量导致其价格贵、碳排放量高,这限制了其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产业化应用。为克服这一局限,在保证ECC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使用尾矿砂作为替代骨料并提高粉煤灰掺量,研发一种经济、绿色的尾矿砂... 传统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高比例的水泥用量导致其价格贵、碳排放量高,这限制了其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产业化应用。为克服这一局限,在保证ECC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使用尾矿砂作为替代骨料并提高粉煤灰掺量,研发一种经济、绿色的尾矿砂ECC。设计了9组不同配合比的ECC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骨料类型(尾矿砂、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石英砂)、粉煤灰和水泥用量比值(2.4、3.4和4.4),研究其对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材料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揭示了ECC受力阶段的破坏过程和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尾矿砂骨料因多棱角形貌和微集料效应,展现出良好的抗拉强度和拉伸延性。粉煤灰掺量对力学性能具有双重效应,随着粉煤灰和水泥用量比值的增大,ECC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有所降低,但极限拉伸应变显著提升。通过可持续性指标与传统ECC做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尾矿砂ECC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验证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尾矿砂作为骨料制备绿色ECC的可持续性,可为环保型尾矿砂ECC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纤维 尾矿砂 力学性能 粉煤灰 co_(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