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粉富氧燃烧CO_(2)富集特性与NO_(x)生成量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严祯荣 钟布依 +5 位作者 胡超 张涛 何翔 夏杰 滕澜 笪耀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40,共9页
分析了富氧下的煤粉燃烧特性、CO_(2)富集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并模拟了CO_(2)富集和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趋势。结果表明:与空气燃烧相比,富氧燃烧条件下CO_(2)富集分布与NO_(x)体积分数分布是负协同效应;不同O_(2)/CO_(2)体积分数... 分析了富氧下的煤粉燃烧特性、CO_(2)富集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并模拟了CO_(2)富集和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趋势。结果表明:与空气燃烧相比,富氧燃烧条件下CO_(2)富集分布与NO_(x)体积分数分布是负协同效应;不同O_(2)/CO_(2)体积分数比的富氧下,随着O_(2)体积分数的增加,炉膛出口的CO_(2)体积分数和NO_(x)体积分数都先上升到最大值后稍微下降,呈正协同效应,但出现拐点的O_(2)体积分数不同;CO_(2)富集到一定程度时,能有效抑制NO_(x)的生成量;在富氧条件下,可实现炉膛出口的高CO_(2)富集与低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多相流动 co_(2)富集特性 低NO_(x)排放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上升管内超临界CO_(2)异常传热机理研究
2
作者 胡娟娟 李增光 +2 位作者 高一民 杨建 刘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目的]小通道内的换热已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与航天发动机冷却等方面。为保证该系统内热力装置安全、高效运行,需系统、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的传热规律与异常传热机理。[方法]通过CFD数值模拟,对不同质量流速下内径为2 mm的竖直上升... [目的]小通道内的换热已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与航天发动机冷却等方面。为保证该系统内热力装置安全、高效运行,需系统、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的传热规律与异常传热机理。[方法]通过CFD数值模拟,对不同质量流速下内径为2 mm的竖直上升管中超临界CO_(2)的换热随热流密度与压力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并对传热强化与传热恶化工况下不同截面处径向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异常传热机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速为500~1000 kg/(㎡·s)时,随着热流密度的升高,超临界CO_(2)由传热强化转变为传热恶化,且在传热恶化工况下,随着热流密度的升高,超临界CO_(2)传热恢复区的换热系数峰值有所降低,直至消失;随着运行压力的升高,超临界CO_(2)的异常传热程度均被削弱。通过机理分析发现,在传热强化工况下,超临界CO_(2)的换热在拟临界点附近达到最强,其主要原因在于管截面上大比热容区流体的份额显著增加;在传热恶化工况下,壁温峰值对应的截面处速度呈“M”型分布,拐点处速度梯度降为0,湍动能也降到最低,导致传热能力变弱。[结论]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小通道内超临界CO_(2)的传热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竖直上升管 异常传热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旅馆客房内CO_(2)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郭利敏 齐子姝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研究寒冷地区旅馆客房在外界因素条件(入住人数、入住时间、是否开窗、体重、性别、温湿度)改变时,室内CO_(2)浓度变化情况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典型地区天津市的旅馆客房内CO_(2)浓度进行实地测试,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与预测... 为研究寒冷地区旅馆客房在外界因素条件(入住人数、入住时间、是否开窗、体重、性别、温湿度)改变时,室内CO_(2)浓度变化情况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典型地区天津市的旅馆客房内CO_(2)浓度进行实地测试,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与预测,使用修正后的CO_(2)浓度富集模型表征客房内CO_(2)理论值.结果表明,旅馆客房内CO_(2)污染严重,各因素均对CO_(2)浓度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回归预测模型为模型3,入住人数、入住时间、是否开窗与客房内CO_(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因素对CO_(2)浓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开窗、入住人数、入住时间;体重、湿度、温度、性别与CO_(2)浓度呈微弱正相关.修正后的CO_(2)浓度富集模型得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预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小,该模型可适用于计算旅馆客房内CO_(2)浓度.研究结果有助于随时随地了解客房CO_(2)浓度,对客房内CO_(2)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对以后安装新风系统进行风量优化设计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旅馆客房 各因素 回归分析 co_(2)浓度富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汤达祯 杨曙光 +5 位作者 唐淑玲 陶树 陈世达 张奥博 蒲一帆 张泰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2-2425,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层顺煤层钻井、储层改造、优化排采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带动了新疆煤层气产业起步发展。系统总结准噶尔盆地煤层气成藏特殊地质条件,科学分析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全面梳理煤层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地质难题,以期为新疆地区乃至中国中低煤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盆地周缘构造隆升、水力逸散、煤层气风氧化带深延是制约煤层气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的不可忽略的地质因素,盆地腹地包括煤层气在内的深部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开展煤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拓展煤系气勘探开发领域势在必行。盆地边缘多个区块煤层气富含CO_(2)且呈现随煤层埋深增大CO_(2)体积分数增高的异常现象,拟以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耦合作用为主线,气体差异构成与禀赋为线索,鉴别多源多阶气体来源、混合度及成藏贡献,揭示CO_(2)异常富集成因,探索流体场主导作用下的煤层气多源多阶多因素耦合成藏机制。盆地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2套煤系地层厚度巨大,受聚煤环境控制,多层叠置统一、多层叠置独立、多层叠置混合含煤层气系统空间分布有别,基于沉积、构造、水文耦合作用归纳出煤层气富集成藏基本模式,有效厘定流体压力系统,合理选层选段、组合开发,优势成藏地质配置及其区域、局域、层域变化规律有待深入研究。盆地周缘煤储层倾角大多超过35°,急倾斜煤储层在较小空间随深度发生快速变化,储层流体运动方式、储层应力状态等影响制约压降传播和煤层气产出过程,开发过程储层力学性质与物性变化、流体相态与饱和关系转化、气/水产出机制与生产规律需要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 准噶尔盆地 co_(2)异常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