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咸水含水层具有巨大的CO_(2)封存潜力,研究致密砂岩CO_(2)-水两相驱替机制对实现高效安全的CO_(2)咸水层封存具有重要意义。对两个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低渗透砂岩开展了CO_(2)-水两相驱替试验,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深部咸水含水层具有巨大的CO_(2)封存潜力,研究致密砂岩CO_(2)-水两相驱替机制对实现高效安全的CO_(2)咸水层封存具有重要意义。对两个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低渗透砂岩开展了CO_(2)-水两相驱替试验,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气驱和吸水两个阶段气水两相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及可视化研究,分析了岩芯孔径分布、非均质性及渗透率差异等对两相驱替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气驱阶段CO_(2)相优先被捕获在较大的孔隙中,大孔分布较多的岩芯表现出更高的CO_(2)饱和度;但在吸水阶段小孔占比更高、渗透率更低的岩芯内捕获的CO_(2)相不易被水驱走,表现出更高的CO_(2)封存效率;岩芯局部渗透率变化对最终的残余气分布影响显著,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具有更高的最终残余气饱和度和封存效率。研究可进一步完善CO_(2)咸水含水层封存项目中的储层优选、高效封存以及安全性评估等理论体系。展开更多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缓解CO_(2)排放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领域的全球发展态势,从政策体系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缓解CO_(2)排放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领域的全球发展态势,从政策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研究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文本分析解读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最后对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指出:当前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枯竭油气藏封存、诱发地震机理与监测、泄漏监测与环境评价、CO_(2)封存与能源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快速矿化封存等方面;未来应重视CO_(2)封存与利用中复杂多场多相的耦合研究,致力于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的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系统,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CCUS产业发展模式。展开更多
文摘深部咸水含水层具有巨大的CO_(2)封存潜力,研究致密砂岩CO_(2)-水两相驱替机制对实现高效安全的CO_(2)咸水层封存具有重要意义。对两个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低渗透砂岩开展了CO_(2)-水两相驱替试验,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气驱和吸水两个阶段气水两相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及可视化研究,分析了岩芯孔径分布、非均质性及渗透率差异等对两相驱替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气驱阶段CO_(2)相优先被捕获在较大的孔隙中,大孔分布较多的岩芯表现出更高的CO_(2)饱和度;但在吸水阶段小孔占比更高、渗透率更低的岩芯内捕获的CO_(2)相不易被水驱走,表现出更高的CO_(2)封存效率;岩芯局部渗透率变化对最终的残余气分布影响显著,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具有更高的最终残余气饱和度和封存效率。研究可进一步完善CO_(2)咸水含水层封存项目中的储层优选、高效封存以及安全性评估等理论体系。
文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缓解CO_(2)排放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领域的全球发展态势,从政策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研究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文本分析解读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最后对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指出:当前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枯竭油气藏封存、诱发地震机理与监测、泄漏监测与环境评价、CO_(2)封存与能源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快速矿化封存等方面;未来应重视CO_(2)封存与利用中复杂多场多相的耦合研究,致力于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的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系统,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CCUS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