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瘢痕憩室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冯佩明 王晓岩 +2 位作者 李博 朱艳菊 吴文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憩室(CSD)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瘢痕憩室形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剖宫产术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CSD是否形成,将其分为瘢痕憩...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憩室(CSD)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瘢痕憩室形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剖宫产术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CSD是否形成,将其分为瘢痕憩室形成组(75例)与瘢痕憩室未形成组(175例),对CSD形成的相关因素行Cox多因素分析。并对CSD形成组患者中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术(宫腹腔镜组,38例)和使用阴式修补术(阴式组,37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次数、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数≥2胎以及体质量增加≥20 kg均为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②治疗前宫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与深度、经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宫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阴式组(P<0.05)。③宫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并发症(大出血、感染、发热)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阴式组(P<0.05),而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阴式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数及体质量增加等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CSD的形成。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阴式修补术,该方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憩室超声诊断 cox多因素分析 腹腔镜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严俨 潘家浩 +3 位作者 陈东泰 陈泳花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40,共8页
【目的】通过探讨多巴胺受体1(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DRD1的激动剂SKF38393和拮抗剂SCH23390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肝细胞... 【目的】通过探讨多巴胺受体1(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DRD1的激动剂SKF38393和拮抗剂SCH23390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DRD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同时使用SKF38393和SCH23390分别作用于肝癌细胞Hep G2,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在147例肝癌组织中DRD1阳性表达的有89例(6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D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以及血管侵犯相关(P<0.05)。DRD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0.05)与总生存期(P<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DRD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SCH23390明显抑制HepG2增殖(P<0.05);SKF38393明显促进HepG2增殖(P<0.05)。【结论】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与侵袭转移相关;DRD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DRD1可能与肝癌细胞的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巴胺受体1 肝癌细胞株HEPG2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东泰 钟伟强 +4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王美冰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 【目的】通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35例肝癌组织中NMDAR1阳性表达的有107例(79.3%),且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MDAR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NMDAR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0.05)与总生存期(P<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NMDAR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相关;NMDAR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MDAR1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4
作者 潘家浩 陈东泰 +5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温丽丽 朱翠贞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