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周贝 王伟雄 +3 位作者 赵子博 郭玉英 胡裕泽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水蒸气蒸馏 临界CO 2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干燥合成ZrO_2气凝胶及其表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丽萍 侯相林 吴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2-555,共4页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结合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2气凝胶.借助TG/DSC、XRD、TEM、DLS以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胶体粒子之间的硬团聚作用,在基本...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结合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2气凝胶.借助TG/DSC、XRD、TEM、DLS以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胶体粒子之间的硬团聚作用,在基本保持湿凝胶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液相的脱除,从而使合成的ZrO2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等特点.此外,样品的TEM和DLS分析显示,纳米ZrO2颗粒首先形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簇团,尺寸为数百个纳米的簇团堆积形成ZrO2气凝胶;气凝胶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在中等温度的热处理过程中不会遭到完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气凝胶 临界co2流体干燥 动态光散射 物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超临界CO_(2)压裂返排微观机制
3
作者 谢平 王海柱 +4 位作者 王斌 张云鹏 徐润滋 麦汉 董卓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74,共10页
为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后压裂流体的返排机制,设计搭建了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平台,设计制作了含天然微裂缝的微流控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后CO_(2)返排规律,对比了CO_(2)和常规水基压裂液返排特征及储层流体运移分布规律。结... 为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后压裂流体的返排机制,设计搭建了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平台,设计制作了含天然微裂缝的微流控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后CO_(2)返排规律,对比了CO_(2)和常规水基压裂液返排特征及储层流体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可压缩性与溶解性是影响超临界CO_(2)返排的重要因素,使得CO_(2)在地层中几乎无游离态残余,同时也导致CO_(2)的返排速度更慢,返排时间更长。明确了裂缝走向与压力梯度的夹角是影响压裂液缝内返排的主要因素,夹角<45°时,压力对缝内流体的驱动效果较为明显,返排效果较好;夹角>45°时,返排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CO_(2)压裂返排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 临界CO_(2) 微裂缝 储层流体运移 微观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干燥对气凝胶型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景然 冯净 +1 位作者 邱坚 刘刚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81-84,共4页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处理山黄麻木材,研究干燥技术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基本可以保持木材原有的尺寸和形状,且干燥后没有变形、变色等干燥缺陷产生;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超临界温度>超...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处理山黄麻木材,研究干燥技术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基本可以保持木材原有的尺寸和形状,且干燥后没有变形、变色等干燥缺陷产生;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超临界温度>超临界干燥时间>超临界压强,超临界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著,木材端面积变化率随着超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山黄麻木材最优干燥技术为,超临界温度60℃,超临界压强12 MPa,超临界干燥时间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临界流体 木材干燥 尺寸稳定性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聚酯纤维中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博 吴伟 +2 位作者 王健 徐红 毛志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为深入研究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在超临界CO_(2)染色过程中影响染色条件及染色质量的理论机制,使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在不同工况条件(100~140℃、21~27 MPa、5~90 min)下分散染料(分散红167、分散橙30、分散蓝79... 为深入研究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在超临界CO_(2)染色过程中影响染色条件及染色质量的理论机制,使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在不同工况条件(100~140℃、21~27 MPa、5~90 min)下分散染料(分散红167、分散橙30、分散蓝79)在涤纶中的扩散行为。通过拉曼深度成像图获得了染料在纤维径向分布的数据,计算扩散系数。结果显示:分散染料在染色初期(5 min内)已在纤维内分布均匀,且随染色时间、染色压力的增加,染料在纤维内部均匀上染。对比染色后纤维径向的拉曼光谱数据与纱线上染量数据,验证了拉曼光谱数据的有效性。经计算分散染料中分散橙30的扩散系数最高(9.744×10^(-15) m^(2)/s)。表明拉曼技术用于分析单纤维内染料扩散有着巨大的优势,反应快速,制样简单,同时可在无损纤维的前提下对涤纶内部的染料分布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聚酯纤维 临界CO_(2)流体 共聚焦拉曼显微镜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胡椒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夏远景 张晓冬 苑塔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59,共3页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Pa,操作温度313K-323K,胡椒颗粒度30目-40目,CO2流量0.3m3/h-0.4m3/h,胡椒油累积萃取率为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条件 颗粒度 操作温度 萃取过程 萃取压力 临界co2流体萃取 临界co2萃取 萃取率 胡椒 临界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精制栀子黄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德权 吕飞杰 +1 位作者 台建祥 付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6-230,共5页
以市售栀子黄色素为原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 流量、夹带剂对栀子黄色素OD值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添加夹带剂的条件下有利于降低栀子黄色素的OD值比率,达到精制的目的。
关键词 临界co2 栀子黄色素 精制 OD值比率 流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董海洲 万本屹 +1 位作者 李宏 刘传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4 5 2 % ,湿蒸处理 ,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 5℃ ,CO2 流容比 8~ 9,萃取时间 80min的条件下 ,葡萄籽油的萃取率可达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技术 萃取 葡萄籽油 工艺条件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核桃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1 位作者 王宪昌 王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 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TiO_2-SnO_2-SiO_2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敬畅 李青 曹维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5-730,共6页
TiO2-SnO2-SiO2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with Na2SiO3·9H2O, SnCl4·5H2O and TiCl4 as precursors by chemistry coating processes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drying (SCFD) method. Characterizations ... TiO2-SnO2-SiO2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with Na2SiO3·9H2O, SnCl4·5H2O and TiCl4 as precursors by chemistry coating processes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drying (SCFD) method. Characterizations with XRD, TEM, NMR and FTIR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anatase type TiO2, a new active phase(Ti,Sn)O2 was also formed in the range of the studied doping concentra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as model reaction. SiO2 remained amphorous at all samples. It could prevent from growth of the size of nanopaticle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anatase to rutile.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or TiO2-SnO2 catalyst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atalytic activity,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 of phenol in 7 h reached 88.7%.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for the pho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phenol not only gave the same activity relative to pure ultrafine TiO2, but also reduced co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prov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iO2 was greatly enhanced after mixing with small amount of SiO2. The optimized doping of SiO2 was 20.3%. The photo-catalyst prepared by SCF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was characterized with smaller particle size, larger surface area and higher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干燥 纳米材料 TiO2 SNO2 SIO2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书国 陈辉 +1 位作者 李雪梅 陈学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153,共3页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即为:萃取压力为32~36MP,温度为45~50℃、时间为6h,CO流量为15~20kg/ h,小麦胚芽水份含量为5.0%,粒度为10~15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萃取 小麦胚芽油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香橼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玉萍 韩玲 +3 位作者 邱琴 崔兆杰 张杰 刘廷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0-772,780,共4页
为了促进芸香科植物香橼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香橼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9种成分,主要有亚油酸(质量分数32.09%)、棕榈酸(质量分数21.76%... 为了促进芸香科植物香橼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香橼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9种成分,主要有亚油酸(质量分数32.09%)、棕榈酸(质量分数21.76%)、9-十八碳烯酸(质量分数9.93%)、D-柠檬烯(质量分数4.75%),已鉴定化合物种类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6%,占色谱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橼 挥发油 临界co2 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土壤中污染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欧阳勋 陈家玮 张小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55-1661,共7页
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它具有无毒、无污染、易获取等优点。近年来,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热力学相行为和溶解度性质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在... 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它具有无毒、无污染、易获取等优点。近年来,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热力学相行为和溶解度性质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根据近年国内外运用超临界CO2流体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萃取应用,分析了温度、压力、共溶剂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与其他土壤修复技术的比较,展望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的可行性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萃取 临界co2 影响因素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革铬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隆理 李志强 +5 位作者 但卫华 冯豫川 陈敏 曾睿 申传峰 但年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7-101,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实施铬鞣操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在SCF -CO2 条件下实施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浴温 40℃ ,压力 1 2MPa,时间 2 .5h ,粉状铬粉剂用量 6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复实验 ,实验研...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实施铬鞣操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在SCF -CO2 条件下实施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浴温 40℃ ,压力 1 2MPa,时间 2 .5h ,粉状铬粉剂用量 6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复实验 ,实验研究表明 :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基本上可以满足制革中铬鞣的工艺要求 ,同常规铬鞣相比 ,所得坯革的收缩温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临界流体 制革 铬鞣 收缩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制备芹菜籽精油的比较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雪梅 周谨 +2 位作者 张晓龙 杨叶昆 邓国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1-585,共5页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FE-CO2方法萃取的芹菜籽油得率(11 15%)接近SE方法得率(12 80%),远高于SDE方法得率(0 6%);从中鉴定出21种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挥发油的92 98%。它们是瑟丹内酯、4,11 桉叶二烯、柠檬烯、1 (4 乙苯基)乙基酮、β 石竹烯、月桂烯、β 蒎烯、反 对 薄荷 2,8 二烯 1 醇、氧代石竹烯、罗勒烯、乙基芳樟醇、乙酸己酯、柠檬烯氧化物、反 香芹醇、顺 香芹醇、反 乙酸松香芹酯、反 乙酸香芹酯、α 石竹烯、β 芹子烯、β 榄香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评香和卷烟应用实验显示:SFE-CO2萃取芹菜籽油的香气更自然浓郁,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优于SDE和SE方法制备的提取物,能有效改善卷烟吸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籽油 临界co2流体萃取 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 有机溶剂提取 成分分析 卷烟加香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竹木漆器的超临界CO_2脱水干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永煌 满瑞林 +2 位作者 王宜飞 孙玉莲 郭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39-841,843,共4页
用超临界CO2对战国时代的饱水竹木漆器(含水率大于200%)进行脱水干燥。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脱水干燥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50℃,压力25 MPa,CO2流量为20 kg/h,脱水干燥5h。在该条件下,脱水干燥的竹木漆器,其含水率下降到了15%以下,... 用超临界CO2对战国时代的饱水竹木漆器(含水率大于200%)进行脱水干燥。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脱水干燥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50℃,压力25 MPa,CO2流量为20 kg/h,脱水干燥5h。在该条件下,脱水干燥的竹木漆器,其含水率下降到了15%以下,漆皮完好如初,色泽鲜亮,样品形状完好、无收缩开裂损坏等现象,符合文物脱水保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竹木漆器 脱水干燥 临界co2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的CO_2超临界流体脱灰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志强 廖隆理 +3 位作者 冯豫川 陈敏 程海明 王英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2,F003,共3页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d as a deliming agent.Deliming using CO 2 SCF as reactant had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rapidity and completness compared to completely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can pavoidnt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spot.Furthermore,this new deliming method had some degreas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临界流体 皮革制造 脱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TiO_2的研究 被引量:109
18
作者 张敬畅 曹维良 +2 位作者 于定新 石锦华 窦正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upercriticalFluidDrying简称SCFD)制备了纳米级TiO2,并采用XRD、DTA-TG、TEM技术研究了Sol-Gel过程中溶液的pH值、浓度、陈化时间及SCFD技术等条件对TiO...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upercriticalFluidDrying简称SCFD)制备了纳米级TiO2,并采用XRD、DTA-TG、TEM技术研究了Sol-Gel过程中溶液的pH值、浓度、陈化时间及SCFD技术等条件对TiO2粒径大小的影响,实现了干燥晶化一步完成.用该方法制得的TiO2超细粉体,粒径大都在3~6um之间,呈球形微粒,粉体晶型为锐钛矿型,并具有纯度高、热稳定性好、失重小和粒度分布均匀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干燥 二氧化钛 气凝胶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籽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京芳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强 刘小兵 周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97,共5页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60目,静态萃取时间20min,CO2流量30mL,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5000PSI,在此条件下香椿籽油萃取率达91.7%。香椿籽油品质优良,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6%,其中亚油酸含量占56.8%,香气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临界co2流体 提取技术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安忠梅 刘程惠 +2 位作者 胡文忠 田密霞 姜爱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打瓜籽中萃取打瓜籽油。以打瓜籽油得率及亚油酸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打瓜籽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打瓜籽中萃取打瓜籽油。以打瓜籽油得率及亚油酸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打瓜籽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打瓜籽油得率为42.42%,亚油酸提取量为185.7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瓜籽 打瓜籽油 临界co2流体 得率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