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BM观察的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闫晓伟 唐广贤 +3 位作者 张恒丽 李凡 马丽华 耿玉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0-844,共5页
目的观察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效果,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流途径。方法对25例(25眼)OAG患者行CLASS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 目的观察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效果,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流途径。方法对25例(25眼)OAG患者行CLASS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同时对手术区域进行UBM检查,观察巩膜瓣下形成液间腔(巩膜池)的大小(前后长度和高度)、剩余后弹力层-小梁网膜(TDM)厚度的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716,P>0.05)。术后1周眼压最低,之后逐渐回升,术后3个月趋于平稳,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4眼具有功能性滤过泡,21眼为无功能性滤过泡。UBM检查可见所有患眼均形成巩膜池,均具有完整的TDM。随访期间,剩余TDM厚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巩膜池前后长度、巩膜池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两相比,巩膜池前后长度、巩膜池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LASS能有效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是一种治疗OAG的有效方法。UBM检查能清楚地显示CLASS术后主要通过小梁网、深层巩膜、脉络膜引流房水降低眼压,适合CLASS术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非滤过泡依赖性眼内引流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改良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后长期随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扬 周崎 +5 位作者 张顺华 李略 卞爱玲 刘丽英 姜茹欣 程钢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9-754,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改良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两年随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8例(28只眼)药物治疗眼压失控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术前虹膜激光预处理... 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改良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两年随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8例(28只眼)药物治疗眼压失控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术前虹膜激光预处理的改良CLASS手术,记录术前及术后2年内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视野、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1、3、12、24个月行UBM检查。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0.61±10.5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3、6、12、24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15±5.87)、(12.56±3.24)、(13.15±2.73)、(13.75±2.55)、(13.75±2.4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术后12、24个月手术绝对成功率和相对成功率分别为60.71%、89.29%和53.57%、85.71%。成功CLASS术后UBM呈现海豚头征。术后1个月小梁狄氏膜窗厚度为(0.13±0.03)mm,与术后12(r=-0.278,P=0.144)、24个月(r=0.026,P=0.895)眼压无显著相关性;巩膜池面积缩小范围超过50%的病例在术后12个月有1只眼(3.57%),在术后24个月有3只眼(10.71%);术后巩膜池的大小与术后眼压无显著相关性。术后12、24个月分别有16(57.14%)、25只眼(89.28%)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24个月有2只眼(7.14%)发生严重周边虹膜前黏连,需手术干预。结论UBM在改良CLASS术后随诊中可有效地观察巩膜池、房角及滤过泡的形态,早期提示并发症的发生;UBM监测下巩膜池的存在为保障CLASS手术的成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青光眼 巩膜切除 二氧化碳激光辅助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杨宁致 胡海涛 +1 位作者 姚牧笛 蒋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0,共5页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病因复杂、对不同治疗反应不同的疾病,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通常伴随高眼压,且较其他类型的青光眼对视神经有更强烈的损害。对此类患者的葡萄膜炎和青光眼都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病因复杂、对不同治疗反应不同的疾病,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通常伴随高眼压,且较其他类型的青光眼对视神经有更强烈的损害。对此类患者的葡萄膜炎和青光眼都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本综述主要概述了包括小梁切除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青光眼引流植入物、微创青光眼手术在内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外科治疗技术,讨论了各种常见外科治疗方法的应用以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微创青光眼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