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CO2混相驱油藏筛选新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雷怀彦 龚承林 官宝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注CO2混相驱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实施该方法的关键是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藏。目前,在注CO2混相驱油藏的筛选上,缺乏统一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注CO2混相驱油藏开采情况的分析和对比研究,选取了影响注CO2开... 注CO2混相驱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实施该方法的关键是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藏。目前,在注CO2混相驱油藏的筛选上,缺乏统一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注CO2混相驱油藏开采情况的分析和对比研究,选取了影响注CO2开采效果的12个筛选指标,利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筛选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应用模糊优选理论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间数注CO2混相驱油藏筛选模型。应用该筛选方法对6个典型的候选油藏进行了筛选排序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油藏注CO2开发潜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筛选指标 评价标准 区间数筛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混相驱拟含气率与采出程度图版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雷 冯乔 +2 位作者 陈国利 张华 靳美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针对Y区块注CO2混相驱动态开发评价方法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利用水驱童氏图版评价气驱开发效果不够准确等特点,首先定义了A型气驱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适合Y区块的CO2混相驱拟含气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绘制了CO2混相驱特征理论图版... 针对Y区块注CO2混相驱动态开发评价方法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利用水驱童氏图版评价气驱开发效果不够准确等特点,首先定义了A型气驱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适合Y区块的CO2混相驱拟含气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绘制了CO2混相驱特征理论图版,用改进后的图版预测了Y区块注CO2后所提高的最大采收率,并将预测的采收率与现场预测的采收率进行比较,其结果比较吻合,说明该图版能很好地预测CO2混相驱动态开发效果,同时对该区块下一步的开发及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拟含气率 采出程度 提高的最大采收率 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混相驱注入能力预测理论研究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尚庆华 吴晓东 +1 位作者 安永生 王旭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确定注CO2时储层吸气能力预测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CO2混相段塞驱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考虑混相段塞对注入过程的影响,经理论推导形成了CO2混相驱注入能力预测模型。实例计算结果显示:CO2混相驱注入压力与注入速度... 为确定注CO2时储层吸气能力预测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CO2混相段塞驱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考虑混相段塞对注入过程的影响,经理论推导形成了CO2混相驱注入能力预测模型。实例计算结果显示:CO2混相驱注入压力与注入速度近似成线性关系,且注入压力越大,注入速度也越大;注入能力随累计注入量、混相段塞长度的增加而增强,且随它们的不断增大,注入能力增幅越来越明显。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超临界CO2区及混相段塞区的形成减小了地层的渗流阻力,且随着它们区域的增大,对减小整个地层渗流阻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混相段塞 累计注入量 注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混相驱模糊综合筛选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玉辉 向祖平 夏承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3-47,共5页
从CO_2驱替机理入手,选取对注气效果影响显著的油藏参数作为综合筛选评价指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油藏CO_2混相驱筛选标准,引入模糊集合隶属度和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目前国内外9个典型油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其注C... 从CO_2驱替机理入手,选取对注气效果影响显著的油藏参数作为综合筛选评价指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油藏CO_2混相驱筛选标准,引入模糊集合隶属度和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目前国内外9个典型油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其注CO_2混相驱的潜力,并基于该方法建立油藏注CO_2混相驱适宜度的评价标准。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对油藏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筛选标准 权重 隶属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敏感性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试井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祝浪涛 廖新维 +1 位作者 陈志明 穆凌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3,共6页
对于低渗透油藏,通过分析CO2注入井的井底压力双对数曲线特征,可以有效评价CO2混相驱的开发效果,但低渗透油藏存在强应力敏感效应,将会影响解释结果的可靠性,目前考虑应力敏感的CO2混相驱试井模型较少。基于三区复合油藏渗流理论... 对于低渗透油藏,通过分析CO2注入井的井底压力双对数曲线特征,可以有效评价CO2混相驱的开发效果,但低渗透油藏存在强应力敏感效应,将会影响解释结果的可靠性,目前考虑应力敏感的CO2混相驱试井模型较少。基于三区复合油藏渗流理论,设计考虑应力敏感效应的CO2混相驱物理模型,并建立试井模型,从而获得井底压力的双对数曲线特征。结果表明:CO2混相驱试井模型曲线分为5个渗流阶段;应力敏感效应使得整个CO2混相驱试井曲线特征不再遵循0.5M规则,试井曲线后期出现较明显的上翘;CO2注入井井筒储集系数过高,纯CO2径向流阶段逐渐消失;流度比、各区驱替前缘半径将对整个CO2混相驱的渗流过程产生较大影响。试井模型应用于CO2注入井,能够准确确定纯CO2区和过渡区驱替前缘半径及其他相关参数,提高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相关参数的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应力敏感 co2混相驱 驱替前缘 井筒储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世界EOR产量略有增加——从EOR技术应用状况分析,产量排前3位的分别是蒸汽驱、CO2混相驱和烃气驱
6
《世界石油工业》 2015年第6期18-23,共6页
《油气杂志》公布了《2014年世界EOR调查》及《2014年美国CO2驱调查》报告。《2014年世界EOR调查》对2014年世界范围内的EOR概况进行了总结,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的EOR产量位于前3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6.9%和2... 《油气杂志》公布了《2014年世界EOR调查》及《2014年美国CO2驱调查》报告。《2014年世界EOR调查》对2014年世界范围内的EOR概况进行了总结,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的EOR产量位于前3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6.9%和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R技术 世界范围 co2混相驱 产量 蒸汽驱 应用 气驱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世界提高原油采收率(EOR)调查报告——在各种EOR技术中,蒸汽驱和CO2驱应用最广泛,蒸汽驱占总产量的61%,CO2混相驱占17%,烃类驱占17%,其他占5%
7
作者 Guntis Moritis 《世界石油工业》 2011年第6期52-56,共5页
2010年,世界提高原油采收率(EOR)项目总产量为162.43万bbl/d。其中,美国EOR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1%,达66.5万bbl/d,位居第一;其次是委内瑞拉(23%)和加拿大(22%)。在各种EOR,技术中,蒸汽驱和CO2驱的应用最为广泛:从... 2010年,世界提高原油采收率(EOR)项目总产量为162.43万bbl/d。其中,美国EOR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1%,达66.5万bbl/d,位居第一;其次是委内瑞拉(23%)和加拿大(22%)。在各种EOR,技术中,蒸汽驱和CO2驱的应用最为广泛:从产量来看,蒸汽驱的产量占总产量的61%,CO2混相驱占总产量的17%,烃类驱占总产量的17%,其他共占5%;从项目数量来看,516个在调查项目总数中,蒸汽驱的顷目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其次为CO2混相驱(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EOR技术 原油采收率 总产量 co2 蒸汽驱 调查报告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31
8
作者 汤勇 尹鹏 +2 位作者 汪勇 孙博 侯大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CO2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实现温室气体埋存的双赢举措,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CO2混相驱可行性评价是CO2驱矿场实施的重要基础。基于文献和矿场经验,分析了CO2混相驱的不利因素,指出了CO2混相驱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以及发... CO2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实现温室气体埋存的双赢举措,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CO2混相驱可行性评价是CO2驱矿场实施的重要基础。基于文献和矿场经验,分析了CO2混相驱的不利因素,指出了CO2混相驱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提出CO2混相驱可行性评价主要包括:油藏筛选、室内实验评价、油藏数值模拟、经济风险评价、先导试验等环节,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同时认为,可行性评价还需要考虑CO2注入过程中对储层、扰流或气窜、腐蚀、钙质与沥青质沉积等的影响,指出CO2混相驱成功的重点是保证油藏中较高的混相程度和CO2波及效率,在油藏方案和工程方案基础上,通过经济效益论证才能保障CO2混相驱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co2排放 温室效应 可行性评价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CO_2混相驱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俞凯 刘伟 陈祖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边界断层遮挡性较好,内部小断层则基本不封闭,储层连通性较好。室内实验注入CO2对泰州组地层原油起到了明显的膨胀降粘作用,满足CO2混相驱的要求。注气前泰州组油藏水驱井网存在...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边界断层遮挡性较好,内部小断层则基本不封闭,储层连通性较好。室内实验注入CO2对泰州组地层原油起到了明显的膨胀降粘作用,满足CO2混相驱的要求。注气前泰州组油藏水驱井网存在开发层系划分较粗、层间矛盾严重、局部地区井网不完善、平面开采不均衡、纵向油层动用程度差异等问题,注入CO2后的动态监测表明,注气井吸气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地层达到最小混相压力,原油重质组分被动用,整个区块产量稳定并初步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草舍油田 溱潼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玉 李延杰 +2 位作者 孙晓飞 白需正 苏玉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46,共6页
在注CO_2提高采收率项目实施之前,对油藏进行注CO_2筛选评价可提高注CO_2项目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从CO_2混相驱机理出发,综合分析了影响注CO_2混相驱开采效果的12个油藏和流体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数。根据对国内外大量CO_2混... 在注CO_2提高采收率项目实施之前,对油藏进行注CO_2筛选评价可提高注CO_2项目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从CO_2混相驱机理出发,综合分析了影响注CO_2混相驱开采效果的12个油藏和流体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数。根据对国内外大量CO_2混相驱项目的统计,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经验和概率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参数的量化方法。在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参数的综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理想解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点,建立了用于多油藏筛选评价的加权灰色关联-理想模型(GC-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该筛选方法对5个典型的候选油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正确评价各候选油藏注CO_2混相驱潜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筛选指标 评价标准 理想解法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强水敏储集层CO_2混相驱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杰成 姜洪福 +3 位作者 雷友忠 庞志庆 汪艳勇 安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4-696,共3页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下侏罗统兴安岭组油层水敏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的实际情况,2011年优选B14区块开展了CO_2混相驱试验。实验室细管实验测试原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6.6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低1.0 MPa,可实现CO_2混相驱。矿场试验结...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下侏罗统兴安岭组油层水敏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的实际情况,2011年优选B14区块开展了CO_2混相驱试验。实验室细管实验测试原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6.6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低1.0 MPa,可实现CO_2混相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CO_2混相驱后,注入能力明显提高,油井产量大幅上升,储集层动用程度增大,构造高部位和人工裂缝方向是受效的优势方向;CO_2混相驱能够为强水敏储集层有效补充能量,不失为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苏德尔特油田 co2 co2混相驱 试验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 强水敏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子扩散作用的裂缝性油藏CO_2混相驱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志文 董平川 +3 位作者 杨新影 丁道权 左文永 潘红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与常规油藏不同,在裂缝性油藏注气开采中,分子扩散作用是提高基岩原油采出程度的主要机理之一,然而这一机理常被忽略或者认识不足。为了研究分子扩散作用对裂缝性油藏CO2混相驱的影响,文中建立并推导了考虑分子扩散作用的多相、多组分... 与常规油藏不同,在裂缝性油藏注气开采中,分子扩散作用是提高基岩原油采出程度的主要机理之一,然而这一机理常被忽略或者认识不足。为了研究分子扩散作用对裂缝性油藏CO2混相驱的影响,文中建立并推导了考虑分子扩散作用的多相、多组分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和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模型的求解,同时与基于国外某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建立的常规Eclipse双重介质组分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比Eclipse常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可比性强、实用性好,能够准确描述分子扩散对注气开发的影响,为提高裂缝性油藏注气动态预测技术的准确性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扩散 co2混相驱 裂缝油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混相驱油藏合理采收率确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人选 唐小立 秦红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为确定CO2混相驱油藏合理采收率,基于水驱油分流量方程、Buckley-Leverett水驱油非活塞理论及CO2混相驱特性(即混相驱油藏不存在界面张力,各相渗透率与对应相饱和度成正比),将水驱油分流量方程进行适当改进,其物理性影响因素更加明显,... 为确定CO2混相驱油藏合理采收率,基于水驱油分流量方程、Buckley-Leverett水驱油非活塞理论及CO2混相驱特性(即混相驱油藏不存在界面张力,各相渗透率与对应相饱和度成正比),将水驱油分流量方程进行适当改进,其物理性影响因素更加明显,更适用于CO2混相驱油藏,并推导出CO2气体分流系数关系式和原油采出程度与累积注气量之间的关系式,用来设计和预测CO2混相驱开发参数。同时对采出程度与累计注气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求导,得到了注CO2混相驱油藏合理采收率导数方程的数学模型,可为计算合理注入CO2量及注CO2混相驱最终采收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气体分流系数 采出程度方程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CO_2混相驱替试验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奉东 王震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300,共5页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收率达到47%,比水驱油的方式提高15%。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已累计注入CO2气5 842×104m3,增产原油3×104t,提高采收率2%,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CO2混相驱油是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三次采油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矿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复杂小断块油藏 泰州组 草舍油田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动态混相驱过程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文 汤勇 +3 位作者 梁涛 孙雷 刘伟 陈祖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0,117,共4页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性参数沿注气井到生产井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注气量和注气压力对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强,工程混相条件下,摩尔含量达到0.7。注入CO2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甚至C19+以上的重烃,与地层油在前缘达到混相。CO2注入量增加,混相带增长,CO2波及区域增加,有利于驱油效率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从非混相到混相,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界面张力降低,油的黏度降低。达到混相后,继续增加压力对驱油影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混相机理 细管模拟 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注采特征及开发效果初探——以苏北草舍油田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祖华 俞凯 +2 位作者 刘伟 焦里力 岳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Z1期37-41,共5页
阐述了苏北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原油性质,从压力变化、剖面改善状况、原油性质、气油比变化状况以及生产能力变化等方面对该油藏注CO2后混相的判识做了初步的探讨,将油井见效类型分为平稳型、上升型、先升后降型三类... 阐述了苏北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原油性质,从压力变化、剖面改善状况、原油性质、气油比变化状况以及生产能力变化等方面对该油藏注CO2后混相的判识做了初步的探讨,将油井见效类型分为平稳型、上升型、先升后降型三类,并定量地评价了CO2驱增油降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舍油田 co2混相驱 注采特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丽 卜祥福 伍锐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2期4-7,共4页
针对我国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分析了CO_2混相驱的机理,包括CO_2在原油中溶解度对原油粘度、体积、表面张力的影响,比较了几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以及溶解气量对油-水界面张力... 针对我国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分析了CO_2混相驱的机理,包括CO_2在原油中溶解度对原油粘度、体积、表面张力的影响,比较了几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以及溶解气量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总结了CO_2驱的几种作用方式,主要有一次接触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驱和轻质油加CO_2混相驱,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CO_2混相驱作用方式。最后给出了CO_2混相驱的应用实例及效果,展望了CO_2混相驱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co2混相驱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CO_2混相驱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广胜 杜童 +4 位作者 白玉杰 杜明宇 闫洪洋 王浩 杨清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50-54,88,共6页
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开发低渗透油藏既可以扩大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气窜。但是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气井的冻堵问题。通过软件模拟注气井井筒内部压力、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注气井冻堵原因主要为注气井长时间的... 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开发低渗透油藏既可以扩大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气窜。但是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气井的冻堵问题。通过软件模拟注气井井筒内部压力、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注气井冻堵原因主要为注气井长时间的关井导致地层流体返出到易冻堵段与井筒内CO_2反应形成冻堵物,因此采用试井的方法计算关井之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地层流体到冻堵段的时间为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注气速度对井筒内温度场分布影响较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井筒内低温延伸越长;井筒内部1 000m以内会发生CO_2气体的相态变化,造成该位置低温高压,极易形成水合物;最后根据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和关井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确定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为2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极限关井时间 co2水合物 冻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油井产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霞 尚庆华 王艳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3,11,共7页
为预测CO2混相驱油井产能,基于混相驱机理,建立一注一采和五点法井网布井方式下CO2混相驱油井产能预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油层和流体相同条件下,一注一采和反五点井网布井方式下CO2混相驱相对于水驱油井产能有明显提高,油井产能随混... 为预测CO2混相驱油井产能,基于混相驱机理,建立一注一采和五点法井网布井方式下CO2混相驱油井产能预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油层和流体相同条件下,一注一采和反五点井网布井方式下CO2混相驱相对于水驱油井产能有明显提高,油井产能随混相区向采油井的不断推移而增大,CO2与原油混相区突破后,存在某一井底流压,使油井产能达到最大,随着井底流压降低,产能减小;随段塞长度增大,采油指数与累计产油量由线性关系向乘方关系转化;随累计产油量增大,采油指数和段塞长度呈类似规律变化.CO2超临界区增大对油井产能的贡献比CO2溶于原油起到作用更明显.该研究结果为配产及油井举升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油井产能 采油指数 混相区 累计产油 段塞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技术在高89-1块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春芹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8-329,共2页
针对高89-1块存在的如下情况,例如油层呈砂泥岩薄互层状、低孔特低渗透、自然产能低,高压异常、注水开发难度大、驱油效率低、对水质要求高,提出了CO2混相驱。根据细管试验得到高89-1块混相压力28.9MPa,远低于原始地层压力,易于形成混相... 针对高89-1块存在的如下情况,例如油层呈砂泥岩薄互层状、低孔特低渗透、自然产能低,高压异常、注水开发难度大、驱油效率低、对水质要求高,提出了CO2混相驱。根据细管试验得到高89-1块混相压力28.9MPa,远低于原始地层压力,易于形成混相;根据长岩心试验得到CO2混相驱驱油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采用CMG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现场注入液态CO2,根据现场实施效果分析,液态CO2比水易于注入,吸气指数是吸水指数的2倍,油井见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混相驱 室内试验 现场试验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