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WNN温度补偿的红外CO2气体传感器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亚飞 顾芳 +3 位作者 黄亚磊 李敏 何鹏翔 张加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13-1620,共8页
为了提高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和精度,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计算,研究了传感器腔内气体辐射功率吸收效率与腔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当圆柱腔体的直径与内壁反射率固定时,腔体结构存在最佳腔长可使传感器... 为了提高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和精度,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计算,研究了传感器腔内气体辐射功率吸收效率与腔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当圆柱腔体的直径与内壁反射率固定时,腔体结构存在最佳腔长可使传感器红外辐射功率吸收效率达到最大。然后基于CFD仿真的结果设计和实现了CO_2气体传感器,并开展了实验比对与验证,进而着重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气体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45℃温度范围内,传感器在0~2 000×10^(-6)浓度范围内的测量误差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最后采用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算法(GA-WNN)对传感器进行了温度补偿,数据融合补偿后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得到了较好的抑制,其绝对误差小于±70×10^(-6),在非样本温度点下,整体平均误差小于±100×10^(-6),表明CO_2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co2气体传感器 吸收效率 流体动力学 温度补偿 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双光路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及其测量模型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亚萍 张广军 李庆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双光路结构的红外CO2气体传感器。阐述了传感器光学探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气室的几何形状和相应的尺寸参数。以朗伯-比尔定律为理论依据,结合空间双光路结构的工作机理.以及红外光源周期性开关的工作方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双光路结构的红外CO2气体传感器。阐述了传感器光学探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气室的几何形状和相应的尺寸参数。以朗伯-比尔定律为理论依据,结合空间双光路结构的工作机理.以及红外光源周期性开关的工作方式.推导出了该传感器的线性测量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建立的测量模型进行标定。在静态下对该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0~3%的测量范围内,该传感器的实验值与真实值符合较好,其精度为0.0242%;系统运行良好,可无故障连续在线测量30d以上。该传感器能有效消除温度信号和背景光信号的干扰.能够在5~40℃的温度内、不同杂光背景下正常工作,基本满足CO2气体浓度测量的功耗低、精度高、稳定性好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双光路 红外吸收 co2气体传感器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扁锥腔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系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亚磊 顾芳 +3 位作者 李敏 孙亚飞 何鹏翔 张加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7-1804,共8页
为提高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测量精度,本文利用非分光红外探测技术设计了以白炽灯红外光源、双通道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和扁锥腔体为主要元件构成的新型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采用Zemax光路仿真分析,研究了新型扁锥腔CO_2气体传感器探测面光... 为提高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测量精度,本文利用非分光红外探测技术设计了以白炽灯红外光源、双通道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和扁锥腔体为主要元件构成的新型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采用Zemax光路仿真分析,研究了新型扁锥腔CO_2气体传感器探测面光强分布,并结合ANSYS FLUENT软件对扁锥型气室进行结构优化。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光源电调制,采用ICL7650放大处理探测器的电信号,再由STM32控制ADC进行信号采集,提高了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标定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25℃环境中,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出0~2 000×10-6量程范围内的CO_2气体浓度,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3组实验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5.2%,重复性误差最大为5.5%,稳定度为2.3%。该研究对红外CO_2气体传感器结构优化和测量精度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co2气体传感器 扁锥腔体 STM32单片机 重复性 长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