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CO_2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垒 窦斌 +2 位作者 邱敏 刘国良 范彬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2,18,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式与常规化石能源开采方式不同,通常需要从外界注入能量引起水合物原位分解。由于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原位分解时所需的热量不同,造成一些条件下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单位有效能量时由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式与常规化石能源开采方式不同,通常需要从外界注入能量引起水合物原位分解。由于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原位分解时所需的热量不同,造成一些条件下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单位有效能量时由天然气水合物排放出的CO2量会高于石油或煤,而过量的CO2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DK-1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适当模型简化,并结合测井获取的相关数据,分别针对天然气水合物133.5~135.5m和142.9~147.7m两个产出层段进行开采能耗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层段天然气水合物CO2排放强度分别为79.51t/TJ、78.20t/TJ,均大于石油的排放强度,说明这两个层段天然气水合物在热能利用过程中并不具备环保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木里煤田 有效能量 co2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eil指数的区域CO_2排放强度差异分析——来自47个国家的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佳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8期29-34,共6页
文章运用Theil指数研究了世界三大经济体(APEC、EU、NAFTA)47个国家2000-2010年间CO2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样本国家CO2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最近十年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成效;然而,区域经济体内部、之... 文章运用Theil指数研究了世界三大经济体(APEC、EU、NAFTA)47个国家2000-2010年间CO2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样本国家CO2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最近十年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成效;然而,区域经济体内部、之间CO2排放强度呈现程度不一的差异,APEC差异最大,EU次之,NAFTA差异最小。在研究期间,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而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这与区域经济体内部一体化进程有直接的联系。CO2排放强度差异在区域间不断增大而区域内不断缩小的事实说明了减排成本差异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是APEC的一体化)有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这种区域间差异也为开展区域间、国家间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L指数 co2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部门内涵CO_2排放强度的估算
3
作者 刘卫国 王玉凤 陈首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8-31,共4页
商品内涵的CO2包括实际排放的CO2以及内涵在产品中还未排放的CO2量。文章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产品的整个生命过程角度估算产品内涵的CO2排放强度,对包括5个能源部门在内的42个部门的产品内涵CO 2排放强度... 商品内涵的CO2包括实际排放的CO2以及内涵在产品中还未排放的CO2量。文章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产品的整个生命过程角度估算产品内涵的CO2排放强度,对包括5个能源部门在内的42个部门的产品内涵CO 2排放强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强度 内涵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与CO_2排放: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33,共6页
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将全球66个国家划分为32个发达国家和34个发展中国家,并通过对其分解,分别计算出了32个发达国家与34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指数,运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实... 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将全球66个国家划分为32个发达国家和34个发展中国家,并通过对其分解,分别计算出了32个发达国家与34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指数,运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的特征。不论是否引入其它相关变量,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有效降低CO2排放强度,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估计系数却并不显著,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CO2排放强度系数均不显著为正;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发展中国家不显著为负。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对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不同及对各自选择技术的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co2排放强度 异质性 DEA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对中国各行业CO_2排放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国涓 王海莹 董爱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9,共9页
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分15个行业、8种能源来研究中国基于国内生产、消费、出口、进口中的CO2排放及国际贸易中的净排放等问题。结果表明:(1)中国一直是碳贸易... 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分15个行业、8种能源来研究中国基于国内生产、消费、出口、进口中的CO2排放及国际贸易中的净排放等问题。结果表明:(1)中国一直是碳贸易净出口国,1997—2007年的CO2排放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大于国内消费的CO2排放量,且出口的CO2排放量占国内生产的CO2排放量的比例很大,这说明出口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是进口和出口CO2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三个行业。(3)从单位产值看,出口、进口和国内生产的CO2排放强度在1997—2007年持续下降,而国际贸易净值的CO2排放强度1997—2007年一直上升,出口的CO2排放强度要远大于国内生产的CO2排放强度,表明中国净出口的资源和能源正在不断地快速飙升。因此,中国应加大鼓励低耗能、低排放行业的出口,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出口,发展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和新能源,从而减少中国的CO2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co2排放强度 co2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O_2排放效率的省际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基于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张宏武 时临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中国CO2排放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省际差异,排放效率较高的省区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南方地区,而排放效率较低的省区多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或北方地区。其影响因素有能源转换、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各种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驱动方向存在着明... 中国CO2排放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省际差异,排放效率较高的省区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南方地区,而排放效率较低的省区多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或北方地区。其影响因素有能源转换、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各种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驱动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在CO2排放效率较高的省区,能源效率因素是推动排放效率提高的最大因素,在排放效率较低的省区,能源效率因素则是阻碍排放效率提高的最大因素;而能源转换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的作用不大。今后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省区不同的政策重点,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如CO2排放效率较高省区应发挥其技术优势,加快能源转换步伐,使产业结构的正向驱动因素发挥更大的作用;而CO2排放效率较低的省区,今后更重要的是应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中心来提高CO2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co2排放效率 co2排放强度 因素分解法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隐含CO_2测算及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倪红福 李善同 何建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根据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CO2,分析了隐含CO2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 根据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CO2,分析了隐含CO2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投入产出表中间结构变化及单位产值CO2排放量三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CO2的贡献.结果表明:2002—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CO2顺差,2007年CO2顺差达1 381.06×106 t;迅速增长的贸易规模是出口贸易隐含CO2增加的主要因素,CO2排放强度下降带来的技术效应是抑制出口贸易隐含CO2增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co2 对外贸易 co2排放强度 隐含co2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44,共8页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强度 结构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不同区域CO_2排放现状和特征
9
作者 张莉 吕碧洪 李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基于我国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的提出,在收集2000~2009年西部、中部、东北部及东部地区所辖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估算CO2排放情况,通过图表及有关参数分析这些区域CO2排放现状,阐明CO2排放特征.结果显示,近10年,我国单位G... 基于我国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的提出,在收集2000~2009年西部、中部、东北部及东部地区所辖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估算CO2排放情况,通过图表及有关参数分析这些区域CO2排放现状,阐明CO2排放特征.结果显示,近10年,我国单位GDP CO2排放量下降了38.4%,若兑现2020年碳减排承诺,减排量相当于2005年全球CO2排放量的29.7%~33.4%;中国不同区域CO2排放强度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区域CO2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历年来各区域CO2排放强度占同期全国总值的比重均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最多(占32%~34%),将是今后做好全国碳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区域.各区域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增速与GDP增速曲线基本呈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CO2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及东北部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高于西部、中部地区,该指标与经济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性.各区域内人均贡献一份GDP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逐年递减,说明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能实现双赢,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co2排放强度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分析的湖北省交通碳排放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曲艳敏 白宏涛 徐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105,110,共5页
交通运输作为化石燃料消耗较高的行业,其CO2的排放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以湖北省骨干公路网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分析湖北省交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放的湖北省"、"发展相对滞后的湖北省"和"侧重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作为化石燃料消耗较高的行业,其CO2的排放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以湖北省骨干公路网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分析湖北省交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放的湖北省"、"发展相对滞后的湖北省"和"侧重环境保护的湖北省"3个情景,采用CO2排放总量和交通CO2排放强度2项指标对不同发展模式进行预测和比较,根据预测结果对湖北省公路交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情景3是理想化的发展模式,但这种模式伴随的是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减少,因此减少机动车油耗与尾气排放、推广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的使用、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是实现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分析 低碳交通 交通co2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产业分布及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国富 朱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8,共8页
本文依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2—2011年我国各产业出口隐含的CO2排放量重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隐含的国内碳排放量比同类文献的测算结果要低;而且,某些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其... 本文依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2—2011年我国各产业出口隐含的CO2排放量重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隐含的国内碳排放量比同类文献的测算结果要低;而且,某些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并不高,相反,某些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却比较高。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不同产业的出口规模不同造成的。因此,要减少出口隐含的碳排放量,不仅要鼓励节能和清洁技术的研发,降低各产业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还应逐步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产能和出口规模,不断优化出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出口隐含碳排放 co2排放强度 出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ECGE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情景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毕清华 范英 +1 位作者 蔡圣华 夏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8,共8页
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设定了3种经济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情景和粗放型情景。分析了3种情景下我国未来的一次能源需求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2排放趋势,为把握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形势、控制温室气体... 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设定了3种经济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情景和粗放型情景。分析了3种情景下我国未来的一次能源需求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2排放趋势,为把握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形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分析工具。研究方法是在Monash模型的基础上构造的我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DECGE)。结果显示,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率预期,如果没有额外的政策措施,2020年之前我国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但在适度的低碳政策引导下,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将控制在45.52亿t标煤,CO2排放强度将达到1.635 t/万元,相对2005年下降45%。碳税作为一种经济减排政策,会有效的降低CO2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使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从而实现2020年CO2排放强度降低的减排目标。因此,为减缓能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趋势,实现减排目标,可以从改善产业结构、实行碳税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从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能源经济 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经济发展情景 一次能源需求量 co2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隐含污染物测算及结构绿色转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红福 李善同 何建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169,共6页
该文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污染物,分析了贸易隐含污染物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 该文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污染物,分析了贸易隐含污染物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出口规模总量、出口结构变化、投入产出表中间结构变化及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四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CO2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CO2、SO2顺差,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CO2顺差达6.21×108t和1.38×109t。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SO2顺差分别为323.99万t和674.54万t;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CO2大幅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且出口贸易结构、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也增加了出口贸易隐含CO2的排放。但是单位产值的CO2排放量的降低对抑制隐含CO2增长值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故需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贸易结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co2 对外贸易 co2排放强度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