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各国与碳捕获和地质封存(CCS)相关的126项法律/政策/标准一览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7-1360,共4页
国际能源署数据库汇总了近年来各国与CCS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见表1。这些规划与政策合计有126部,其中,1990年代前2项(1991年挪威政府通过的针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税,仍在实施中),2000年代29项,2010年代28项,2020年代67项... 国际能源署数据库汇总了近年来各国与CCS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见表1。这些规划与政策合计有126部,其中,1990年代前2项(1991年挪威政府通过的针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税,仍在实施中),2000年代29项,2010年代28项,2020年代67项。随着中国各类企业走出去,要了解所在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最新法律法规,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能源署 企业走出去 地质封存 捕获 碳中和 挪威政府 ccs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7
2
作者 丁国生 唐立根 +14 位作者 丁一宸 阮金凤 朱华银 鲍清英 司光 陶野 张国辉 刘晓卓 初广震 王云 钟荣 裴根 李东旭 李霞 李天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为了延长化石能源行业的生命周期,亟需进行大规模碳减排的重大革命,其中CO_(2)地质封存(CCS)这一大规模碳减排的托底技术,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为此,系统梳理了全球CCS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CCS地质特点...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为了延长化石能源行业的生命周期,亟需进行大规模碳减排的重大革命,其中CO_(2)地质封存(CCS)这一大规模碳减排的托底技术,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为此,系统梳理了全球CCS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CCS地质特点和工程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水层CCS面临的挑战和难点,提出了中国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层CCS起步早,当前正在开展世界级规模水层CCS先导试验,技术水平与国外并行,CCS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大规模碳减排的主要手段;②鉴于中国水层多无法回避陆相沉积、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等先天条件,中国未来建设大规模水层CCS将面临封存规模大、封存成本高和长期封存安全性等3个方面关键技术的挑战;③从推动和形成CCS负碳新产业角度,中国未来水层CCS碳埋存需要攻克CCS地质体评估、CO_(2)高速注入、低浓度CO_(2)封存、降低成本和地质监测等5个关键技术。结论认为,该研究认识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发展水层CCS技术的信心,提出的5个方面关键技术为快速形成负碳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了攻关方向,同时为后续推动大规模地下储氢、储氦、压缩空气储能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双碳战略 大规模碳减排 水层CO_(2)地质封存 ccs地质体 ccs攻关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泄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健 魏宁 +2 位作者 吴礼舟 张可霓 许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1-188,共8页
CO_2地质封存(GCS)是一项将CO_2注入并且永久封存于地下含水层或废弃油气储层等地质体内的CO_2减排技术。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和人类开发活动导致的不确定性,注入储层的CO_2可通过泄漏废弃井、断层或裂缝以及盖层的"薄弱带"等途... CO_2地质封存(GCS)是一项将CO_2注入并且永久封存于地下含水层或废弃油气储层等地质体内的CO_2减排技术。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和人类开发活动导致的不确定性,注入储层的CO_2可通过泄漏废弃井、断层或裂缝以及盖层的"薄弱带"等途径发生泄漏。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广泛调研,综述了GCS泄漏及封存安全的研究进展。CO_2沿钻井泄漏一般是因为化学或力学作用导致CO_2沿钻井环空水泥、井筒桥塞或围岩破碎带发生泄漏。CO_2注入储层可能导致盖层破裂,激活原本闭合的断层或断层面滑动。CO_2沿断层/裂缝泄漏主要受有效渗透率、裂缝开度等因素影响。盖层泄漏的方式可归纳为渗透泄漏、扩散泄漏和沿裂隙泄漏3种。CO_2透过盖层的扩散泄漏对于大时空尺度CO_2地质封存泄漏评估不应忽视。CO_2泄漏通常会导致受影响的含水层内地下水的p H值减小、盐度升高、离子增多等地球化学响应,甚至存在自由态CO_2。含水层内流体压力和地球化学特征可用于有效监测封存CO_2、咸水与其他流体的泄漏。GCS泄漏研究目前还十分有限,我国尤其缺乏泄漏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和封存(ccs) co2地质封存(GCS) 泄漏 封存安全 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封存CO_2泄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及耐受阈值 被引量:25
4
作者 伍洋 马欣 +4 位作者 李玉娥 万运帆 张九天 仲平 贾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全球碳减排的重要战略性技术,但封存CO2泄漏对地表生态系统的严重威胁是CCS活动的重要障碍之一。该研究选择受封存CO2泄漏威胁的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人工控制手段模拟地... 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全球碳减排的重要战略性技术,但封存CO2泄漏对地表生态系统的严重威胁是CCS活动的重要障碍之一。该研究选择受封存CO2泄漏威胁的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人工控制手段模拟地质封存CO2泄漏到达地表的系列情景,监测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指标变化,评估和确定封存CO2泄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耐受阈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泄漏情景下玉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并且泄漏通量越大,影响程度越深:CO2泄漏情景下的玉米出苗受到严重阻碍,株高和叶片数随泄漏通量增大而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较对照情景明显减少,光合作用受到干扰,土壤pH值降低。500~2000g/(m2·d)范围内的泄漏情景为玉米对地质封存CO2泄漏的耐受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PH值 地质 捕获封存 农田生态系统 影响评估 耐受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碳封存示范项目中CO_2注入分布模拟 被引量:13
5
作者 匡冬琴 李琦 +4 位作者 王永胜 王秀杰 林青 魏晓琛 宋然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23-2633,2641,共12页
CO2咸水层封存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地学前缘技术。选取中国第一个全流程CCS项目为研究背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取相关参数,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咸水层多层... CO2咸水层封存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地学前缘技术。选取中国第一个全流程CCS项目为研究背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取相关参数,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咸水层多层统注时CO2在咸水中的主要封存机制、CO2在地层中的运移分布特征及其与注入能力的关系,并观测由于CO2注入引起的地层压力、CO2摩尔分数、酸碱度等的变化情况,为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研究表明,CO2注入咸水层后,大部分进入储层上部,且注入能力越大时,注入的层位越多,注入量越大;CO2在咸水层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态、束缚态和溶解态。所有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给示范性项目的未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深部咸水层 运移分布 数值模拟 神华c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水两相流与CO_2毛细捕获:微观孔隙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冉 陈益峰 +1 位作者 万嘉敏 周创兵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8-648,共11页
CO_2毛细捕获机制是CO_2地质封存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然而有关孔隙尺度下(微米极)超临界CO_2毛细捕获的研究较少.采用高压流体-显微镜-微观模型实验装置,开展超临界CO_2条件(8.5 MPa,45?C)下CO_2驱替水(排水)和水驱替CO_2(吸湿)实验,采用... CO_2毛细捕获机制是CO_2地质封存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然而有关孔隙尺度下(微米极)超临界CO_2毛细捕获的研究较少.采用高压流体-显微镜-微观模型实验装置,开展超临界CO_2条件(8.5 MPa,45?C)下CO_2驱替水(排水)和水驱替CO_2(吸湿)实验,采用高分辨率照相机采集CO_2水两相流运动图像,并借助光学显微镜直接观测孔隙尺度下CO_2毛细捕获特征.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不仅反映了实验过程中两相流驱替锋面的推进过程,还刻画了孔隙尺度下被捕获的CO_2液滴/团簇三维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给出了CO_2初始饱和度与残余饱和度曲线,即毛细捕获曲线,并对比分析了3种毛细捕获曲线预测模型(即Jurauld模型、Land模型和Spiteri模型)的优劣.分析表明,Jurauld模型的描述能力稍优于Land模型,Spiteri模型的描述能力较弱.由于Land模型只需单个参数,且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建议优先采用Lan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微观模型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毛细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凌璐璐 许雅琴 +1 位作者 王永胜 张可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17-2022,2030,共7页
CO2深部咸水层地质封存被认为是减缓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针对神华鄂尔多斯105t/a CO2捕集与封存(CCS)示范项目,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在地层中的运移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刻画,分析了CO2的流动迁移、地层压力积聚过程及地层封... CO2深部咸水层地质封存被认为是减缓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针对神华鄂尔多斯105t/a CO2捕集与封存(CCS)示范项目,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在地层中的运移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刻画,分析了CO2的流动迁移、地层压力积聚过程及地层封存潜力。数值模型不但可以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而且可以节省人力财力。首先,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模拟参数进行校准,得到了合适的压力拟合曲线,确定了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然后,对为期3 a的CO2续注工程进行预测,详细分析了CO2的晕扩散、溶解情况、地层压力变化情况、储层封存潜力等。得到如下结论:CO2在3 a内的最大迁移距离约为350 m;水裂可以有效提高CO2的注入性;隔离层能有效防止CO2逃逸。研究表明,尽管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咸水层仍然能够有效安全地封存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与封存(ccs) co2 深部咸水层 TOUGH2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鄂尔多斯CO_2地质封存场地多井并注模拟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健 张可霓 胡立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42,共7页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成为可能.为探讨在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砂岩储层中实施50万t以上CO_2年封存量的注入封存方案,基于神华CCS项目的场地储层结构和监测数据,...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成为可能.为探讨在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砂岩储层中实施50万t以上CO_2年封存量的注入封存方案,基于神华CCS项目的场地储层结构和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2N模拟了神华场地5点布井方案下进行50万t·a^(-1)的注入封存情景.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基于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在该场地实施多井注入方案时井间距应大于2 059m,为安全计,建议最少为3 000m.若实施100万t·a^(-1)的封存规模,初步估计需要采用10口井进行同时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ccs co2地质封存 咸水层 TOUG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层CO_(2)不同捕获机理封存量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 被引量:6
9
作者 屈红军 李鹏 +1 位作者 李严 王贵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3-925,共13页
通过分析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不同捕获机理,探究不同CO_(2)捕获机理下的封存量计算方法,在CO_(2)咸水层地质封存工程或数值模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咸水层CO_(2)不同捕获机理封存量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综合分析表明,容积法可... 通过分析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不同捕获机理,探究不同CO_(2)捕获机理下的封存量计算方法,在CO_(2)咸水层地质封存工程或数值模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咸水层CO_(2)不同捕获机理封存量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综合分析表明,容积法可应用于地质评价阶段的不同尺度地质单元的CO_(2)构造捕获封存量计算,代表了评价单元的最大封存潜力,在选取合理的工程、经济等参数基础上,可进行更高潜力级别封存量的计算;长时间尺度的CO_(2)束缚气捕获、溶解捕获、矿物捕获3种计算方法,应用范围为场地级或灌注级的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实际封存量计算,只有依据封存工程或封存场地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长时间尺度的数值模拟才能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咸水层 CO_(2)捕获机理 封存量计算 应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机理——从实验研究角度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健 赵可英 曾小雪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CO_2地质封存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CO_2地质封存的四种碳封存机制背后的物理、地球化学过程,CO_2注入试验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的关系等...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CO_2地质封存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CO_2地质封存的四种碳封存机制背后的物理、地球化学过程,CO_2注入试验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的关系等;简要介绍了岩心驱替试验装置和岩石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指出现有研究存在岩心–次岩心尺度的微观实验研究和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碳捕集与封存(ccs) 室内实验 多相流 渗透率 驱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镁煤基固废CO_(2)矿化封存及其产物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影 涂亚楠 +3 位作者 王卫东 李振 齐永心 张佳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1-315,共15页
随着化石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含钙镁煤基固废。如何实现CO_(2)高效捕集与封存是当下面临的极... 随着化石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含钙镁煤基固废。如何实现CO_(2)高效捕集与封存是当下面临的极具挑战性课题,粉煤灰、煤气化灰渣等大宗重污染工业固废的大规模综合利用仍亟待突破。在“双碳”目标下,利用煤基固废矿化封存CO_(2)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效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利用含钙镁煤基固废进行矿物碳酸化对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固废的资源化处置都具有很大前景。然而,它的工业应用瓶颈依旧无法突破。综述了以典型煤基固废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G)以及煤气化灰渣(CGS)为原料的CO_(2)矿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旨在探讨其技术局限性的原因。首先,简要阐述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的途径,揭示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反应过程和原理。其次,重点讨论了典型煤基固废的矿化潜力和工艺,明晰CO_(2)矿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调控机理。最后,总结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产物的性能并且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阐明矿化工艺的可行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将对煤基固废CO_(2)矿化的工艺技术提供优化建议,以期推动煤炭工业的低碳转型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CO_(2)矿化 粉煤灰 脱硫石膏 煤气化渣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时移垂直地震监测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海英 陈沅忠 +4 位作者 李彦鹏 刘国军 李陶 夏淑君 范含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95-3102,共8页
神华CO_2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全流程煤基CO_2捕获和在低孔低渗深部咸水层进行多层注入的CO_2封存示范项目,意在通过时移垂直地震(VSP)监测CO_2地质封存状况。介绍了CO_2地质封存时移VSP技术... 神华CO_2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全流程煤基CO_2捕获和在低孔低渗深部咸水层进行多层注入的CO_2封存示范项目,意在通过时移垂直地震(VSP)监测CO_2地质封存状况。介绍了CO_2地质封存时移VSP技术和监测效果。通过注气前后3次VSP观测,得到了高品质时移VSP资料,研究了一致性处理技术、矢量波场分离和多波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多波时移VSP剖面,通过深度域标定和多种属性解释对比,分析了注气前后VSP地震响应特征,预测了CO_2地下运移范围,达到CCS项目预期监测目标。结果证明,时移VSP技术是监测CO_2地质封存与运移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获和封存(ccs) co2时移垂直地震(VSP) 地质封存 多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技术及中国南方近海CO_2封存的前景 被引量:9
13
作者 秦长文 肖钢 +1 位作者 王建丰 柳迎红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9期40-45,共6页
我国大多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CO2减排压力大。CCS是继续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惟一有效技术,CO2地质封存是其关键环节。我国南方近海发育一些大型盆地,沉积地层厚度大,储盖层组合好,圈闭非常发育,具有CO2封存的有利地... 我国大多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CO2减排压力大。CCS是继续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惟一有效技术,CO2地质封存是其关键环节。我国南方近海发育一些大型盆地,沉积地层厚度大,储盖层组合好,圈闭非常发育,具有CO2封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海域封存具有不需征地、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大多南方沿海省份陆上缺乏大型沉积盆地,在近海封存是惟一的选择。因此,应该在我国南方近海建设CO2封存示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 示范工程 co2地质封存 中国南方近海 大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实施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前景展望
14
作者 高碧霞 史新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针对山西省资源禀赋、地理特征、能源消费结构和污染状况,结合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发展现状,分析了山西省CO2排放源及封存区状况,指出在山西省实施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对于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提... 针对山西省资源禀赋、地理特征、能源消费结构和污染状况,结合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发展现状,分析了山西省CO2排放源及封存区状况,指出在山西省实施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对于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出通过政策及法律法规建设、资金及人才储备、合作机制建设、示范项目建设等来进一步推动山西实施CO2捕集与封存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捕集与封存(ccs) 排放源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技术进展 被引量:68
15
作者 黄斌 刘练波 许世森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7,共4页
人类活动产生的CO_2长期积累有可能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影响,通过CO_2捕获和封存(CCS)技术进行电厂脱碳是减少CO_2进入大气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电厂CO_2捕获技术路线分为燃烧前脱碳技术、燃烧后脱碳技术、纯氧燃烧技术以及化学链燃烧技术;... 人类活动产生的CO_2长期积累有可能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影响,通过CO_2捕获和封存(CCS)技术进行电厂脱碳是减少CO_2进入大气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电厂CO_2捕获技术路线分为燃烧前脱碳技术、燃烧后脱碳技术、纯氧燃烧技术以及化学链燃烧技术;CO_2捕获技术则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膜分离法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油气田、煤层田以及盐水层具有长期安全封存CO_2的能力,且有巨大的封存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捕获 封存 脱碳 膜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直接注入CO_(2)封存技术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柳波 高硕 +8 位作者 许振强 付晓飞 Erfan MOHAMMADIAN 陆红锋 闫百泉 施伟光 杨振 许辰璐 PAN Zhejun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9-1464,共16页
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CO_(2)封存有望成为全世界减少碳排放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海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OCCUS)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碳封存能力,与其他地质封存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有效。而... 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CO_(2)封存有望成为全世界减少碳排放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海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OCCUS)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碳封存能力,与其他地质封存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多相态形式的CO_(2)(气态、液态、固态和水合物)可以在海洋纵深尺度上实现直接注入。海洋碳封存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的新兴碳封存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等系统地阐述了海洋CO_(2)直接注入、封存(OCS)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监测与评估,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并对高效CO_(2)注入技术,CO_(2)泄漏的检测、防范与补救技术,以及海洋碳封存的生态后效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封存 海洋碳捕获 利用和封存 CO_(2)直接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合成氨工业CO_2排放现状及点源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晏强 李小春 +1 位作者 白冰 李桂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控制CO2的排放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对合成氨工业实施节能减排是实现中国CO2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中国合成氨企业的产能、产量数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合成氨工业的CO2排放现状和点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合成氨... 控制CO2的排放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对合成氨工业实施节能减排是实现中国CO2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中国合成氨企业的产能、产量数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合成氨工业的CO2排放现状和点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合成氨工业CO2封存与捕获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co2 排放量 点源 捕获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能源复兴计划CCS示范项目实施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征澳 李琦 张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86,共6页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作为最有前景可有效深度减排的低碳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行,特别是欧洲,其作为全球CCS技术的先行者,一直在积极推进该项技术工业化进程。2009年,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作为最有前景可有效深度减排的低碳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行,特别是欧洲,其作为全球CCS技术的先行者,一直在积极推进该项技术工业化进程。2009年,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启动欧洲能源复兴计划(European Energy Programme for Recovery,EEPR),正式批准资助6个全流程CCS示范项目。这6个CCS示范项目囊括了当前所有可行的CO2工业捕集技术,运输方式以及封存方法,本文将对其基本情况和最近进展进行介绍,并重点对欧盟层面的CCS法律法规与此6个项目所在欧盟成员国的CCS技术与政策环境的交互影响进行比对和分析,以进一步系统评述欧洲能源复兴计划CCS示范项目带来的积极成果,包括达成减排目标和气候政策,建立欧洲CCS示范项目网络共享平台,获得CCS技术研发突破等,同时也详细列举了这些项目目前所面临的阻碍与困境,如相关法律政策缺乏执行力,融资困难,公众接受度低,技术成本高等。最后,试探讨欧盟能源复兴计划CCS全流程示范项目实施发展现状对我国未来CCS商业化走向的思索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co2 欧洲能源复兴计划(EEPR) 碳捕集与封存ccs 全流程示范项目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CS的发展前景及最新行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宏军 黄盛初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中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决定了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全球CCS最具潜力的市场;虽然该技术仍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积极行动,取得一定进展;全面认识CCS技... 中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决定了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全球CCS最具潜力的市场;虽然该技术仍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积极行动,取得一定进展;全面认识CCS技术本身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对于中国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CCS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综述了中国CCS的最新行动,并提出了中国现阶段CCS发展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 发展前景 最新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CCS项目大气监测系统及监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文虎 樊贵县 +3 位作者 翟小伟 赵兴雷 马瑞 翁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缓解目前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神华集团于2011年开启了每年10万吨的CCS(CO2的捕集与封存)项目,为防止封存的CO2逃逸到大气中,对封存区地表大气CO2浓度和CO2通量主要采取涡度相关系统进行监测。介绍了涡度相关技术的... 为缓解目前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神华集团于2011年开启了每年10万吨的CCS(CO2的捕集与封存)项目,为防止封存的CO2逃逸到大气中,对封存区地表大气CO2浓度和CO2通量主要采取涡度相关系统进行监测。介绍了涡度相关技术的基础理论,分析了该技术应用在CCS项目中的初期监测结果,并对目前导致封存区地表CO2通量异常的原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封存区CO2通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CO2封存区缓冲罐的自然排放,并根据初步分析对后续的监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co2的捕集与封存(ccs) 大气监测 co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