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CO2地质储存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向东 冯启言 +1 位作者 刘波 周来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地质储存是减少CO2排放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方法主要包括:油气田储存、沉积盆地咸水含水层储存、无商业开采价值的深部煤层储存。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经验,分析了适宜中国CO2地质储存的潜在区域以及... 地质储存是减少CO2排放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方法主要包括:油气田储存、沉积盆地咸水含水层储存、无商业开采价值的深部煤层储存。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经验,分析了适宜中国CO2地质储存的潜在区域以及CO2地质储存地质处置中存在的风险,并对中国CO2地质储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油气田 咸水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热-水动力-力学耦合过程数值模拟:以CO_2地质储存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雷宏武 金光荣 +3 位作者 石岩 李佳琦 王福刚 许天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15-2425,共11页
在地下流动系统问题的研究中,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过程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地下多相非等温数值模拟软件TOUGH2的框架内,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摩尔-库仑破坏判定准则,建立了THM耦合模型;采用积分有限差和有限元联合的空间离散方法,开... 在地下流动系统问题的研究中,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过程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地下多相非等温数值模拟软件TOUGH2的框架内,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摩尔-库仑破坏判定准则,建立了THM耦合模型;采用积分有限差和有限元联合的空间离散方法,开发了THM模拟器TOUGH2Biot。该模拟器中热和水动力过程是全耦合,力学过程是部分耦合。通过与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CCS示范工程,采用TOUGH2Biot研究了CO2注入地层后的THM响应。结果显示CO2的注入引起流体压力急剧增加,地层有效应力减小,地表隆起,隆起大小在几十个厘米,同时孔渗增加,利于CO2注入引起的压力上升向外消散。CO2注入最有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位置位于最大速率注入点上部盖层,其次为靠近地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动力-力学耦合过程 BIOT固结理论 co2地质储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互层模型对CO_2地质储存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房琦 吕俊文 彭国建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6-20,共5页
以江陵凹陷深部咸水层钻孔数据为例,通过构建不同砂泥岩互层概化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评价了砂泥岩互层对深部咸水层中CO_2地质储存过程中注入性、迁移性和封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砂泥岩互层模型对CO_2的注入性、迁移性和封... 以江陵凹陷深部咸水层钻孔数据为例,通过构建不同砂泥岩互层概化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评价了砂泥岩互层对深部咸水层中CO_2地质储存过程中注入性、迁移性和封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砂泥岩互层模型对CO_2的注入性、迁移性和封闭性产生显著影响.CO_2的注入量随着砂泥岩互层的增多变薄而降低,然而多而薄的砂泥岩互层可有效阻止CO_2羽的上浮运动和横向迁移,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CO_2的封闭性随着砂泥岩互层的增多变薄而降低,对于多而薄的砂泥岩互层,较薄的泥岩隔层难以担当独立的封闭盖层,需要上覆有较厚的泥岩盖层以保证CO_2地质储存的长期安全性.从注入性、迁移性和封闭性各方面来看,采用多级砂泥岩互层概化模型近似代表真实地层模型开展前期CO_2地质储存的适宜性研究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互层 co2地质储存 注入性 迁移性 封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储存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的研究
4
作者 林广宇 万玉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35,38,共6页
为了研究在深部咸水层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作用下CO2储存特征及迁移规律,此次研究以鄂尔多斯某CO2地质储存示范场地的深部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数据,运用TOUGH2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深部咸水层中CO2注入速率变化、... 为了研究在深部咸水层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作用下CO2储存特征及迁移规律,此次研究以鄂尔多斯某CO2地质储存示范场地的深部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数据,运用TOUGH2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深部咸水层中CO2注入速率变化、压力分布、CO2饱和度分布、CO2质量分数分布等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定压力注入条件下,随着注入时间的延长CO2的注入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②溶解态CO2所占总储量比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安全性随之增高,但超临界态CO2依然是主要的储存形式。③CO2注入后以注入井为中心形成CO2晕,并随着深度增加范围减小,由内向外饱和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构造地层圈闭 水动力储存 深部咸水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含煤层气盆地CO_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郑长远 张徽 +1 位作者 贾小丰 方志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煤层CO2地质储存是CCS中的四种技术方案之一,是减少CO2排放的有效方式。根据最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调查的含煤层气盆地煤层气可采储量结果,基于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推荐的计算方法进行我国主要煤田CO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计算了我... 煤层CO2地质储存是CCS中的四种技术方案之一,是减少CO2排放的有效方式。根据最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调查的含煤层气盆地煤层气可采储量结果,基于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推荐的计算方法进行我国主要煤田CO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计算了我国埋深在1000~2000m内煤层的CO2地质储存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全国28个含煤层气盆地煤层储存CO2总潜力为9881×10^8t。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吐哈盆地、海拉尔盆地的储存潜力都超过10×108t,这4个盆地的总储存潜力为6845×108t,占全国总储存潜力的6927%,将是我国进行煤田CO2地质储存的主要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o2地质储存 潜力评价 co2-ECB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水化学组分对CO_2矿物储存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婷 商松华 +5 位作者 杨豪 宫晓艳 杨志杰 赵宁宁 田海龙 许天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5-1382,共8页
矿物储存被认为是CO2地质储存过程中最安全、最理想的一种储存形式,但此种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储层中的初始水化学组分是其中之一。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地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定量评价初始水化... 矿物储存被认为是CO2地质储存过程中最安全、最理想的一种储存形式,但此种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储层中的初始水化学组分是其中之一。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地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定量评价初始水化学组分对CO2矿物储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水中Ca2+的主要敏感矿物为赤铁矿、高岭石、钙蒙脱石、菱镁矿和铁白云石,且初始水中Ca2+浓度变化对储层水中Fe2+,Mg2+,HCO3-浓度影响较大,初始水中K+的主要敏感矿物为伊利石,初始水中Na+的主要敏感矿物为钙蒙脱石,铁白云石为石千峰组地层中主要的固碳矿物;时间尺度为1 000 a时,H+,K+,Al3+浓度的改变,对HCO3-,CO2矿物储存量无明显影响,而Na+,Ca2+,Mg2+浓度的升高,会促进系统中矿物之间的转化,降低HCO3-的浓度,增加CO2的矿物储存量,且Ca2+对矿物转化和CO2的矿物储存量的影响最为强烈,Na+其次,Mg2+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初始水化学组分 敏感矿物 矿物储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储盖层评价 被引量:30
7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3 位作者 郭建强 李旭峰 范基姣 贾小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2-2428,共7页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开展地质评价来确定良好的储盖层是实现CO2地质储存长期、有效、安全封存的首要前提。储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的物理性质及其注入能力等;盖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盖层发育特征及封闭能...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开展地质评价来确定良好的储盖层是实现CO2地质储存长期、有效、安全封存的首要前提。储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的物理性质及其注入能力等;盖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盖层发育特征及封闭能力等。在规划选址到工程选址的不同阶段,储盖层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目的依次提高精度和量化程度。通过国内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阶段划分,结合储盖层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初步建立了储盖层适宜性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对国内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中的储盖层地质评价及适宜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co2地质储存 选址 储盖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驱替煤层CH_4装置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梁卫国 张倍宁 +1 位作者 韩俊杰 杨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1-1520,共10页
自主研发了MCQ-Ⅱ型大试件(100mm×100mm×200mm)超临界CO2驱替煤层CH4试验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保障试验过程中CO2始终处于超临界状态,而且可测量煤体吸附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借助本装置对同一温度不同体积应力条件下的超临界CO... 自主研发了MCQ-Ⅱ型大试件(100mm×100mm×200mm)超临界CO2驱替煤层CH4试验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保障试验过程中CO2始终处于超临界状态,而且可测量煤体吸附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借助本装置对同一温度不同体积应力条件下的超临界CO2的渗透性及其驱替CH4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50℃、恒定体积应力为48~60MPa条件下,超临界CO2的渗透率与注入渗透压呈正相关关系,与体积应力呈负相关关系。超临界CO2在煤体中的渗透特性远远高于其在常态条件下的渗透性。试验同时发现,超临界CO2在煤体中的吸附量与孔隙压力及体积应力均呈正相关,在48和60MPa的体积应力下,单位体积的煤体分别可累计吸附10.82~17.52体积和16.12~20.40体积的CO2;试验还测得了不同条件下煤体吸附CH4、超临界CO2及超临界CO2驱替煤体CH4过程中,煤体体积膨胀百分比。在超临界CO2驱替CH4试验中,2号焦煤煤样试件中注入气体体积(包括CH4,CO2)均小于1号弱黏煤煤样,但是两煤样中的CO2/CH4置换比及CO2最终储存率相当,分别为4.01/4.16,20.05%/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驱替置换CH4 煤层气开采 co2地质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相特征的深部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军 陈兵 +1 位作者 刘延锋 欧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随着CO2地质储存、废液的深部埋存、地热资源以及深层卤水资源开发等研究进展,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受到不断重视,其中深部含水层结构的构建与刻画是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针对鄂尔多斯盆地CO2深部咸水层储存,基于地质资料、钻... 随着CO2地质储存、废液的深部埋存、地热资源以及深层卤水资源开发等研究进展,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受到不断重视,其中深部含水层结构的构建与刻画是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针对鄂尔多斯盆地CO2深部咸水层储存,基于地质资料、钻孔数据和沉积相特征,利用GMS软件及其中的MODFLOW模块构建了深部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很好地显示了研究区关键储盖层的空间展布,可为CO2深部咸水层储存容量评价、场地选择以及工程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co2地质储存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itoring of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based on the passive surface waves
10
作者 Dai Kaoshan Li Xiaofeng +3 位作者 Song Xuehang Chen Gen Pan Yongdong Huang Zhen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707-711,共5页
Carbon dioxide (CO2) capture and geological storage (CCS) is one of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greenhouse gas effect mitigation. Many geotechnical challenges remain during carbon dioxide storage field practices, a... Carbon dioxide (CO2) capture and geological storage (CCS) is one of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greenhouse gas effect mitigation. Many geotechnical challenges remain during carbon dioxide storage field practices, among which effectively detecting CO2 from deep underground is one of engineering problems. This paper reviews monitoring techniques currently used during CO2 injection and storage. A method developed based on measuring seismic microtremors is of main interest. This method was first successfully used to characterize a site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its feasibility in C02 storage monito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detectable changes in elastic wave signatures due to injection and geological storage of CO2.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it is effective for shallow earth profile estimation, the surface wave velocity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CO2 layer physical parameter variations,especially for a thin CO2 geological storage layer in a deep underground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remor co2 storage Passive surface wave Site characterization Feasibility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迪 郝书平 梁卫国 《山西煤炭》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处置具有废物处置和置换瓦斯的双重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属于孔隙、裂隙发育的双重介质,为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储存提供了物理基础;同时,在相同外部边界条件下,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处置具有废物处置和置换瓦斯的双重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属于孔隙、裂隙发育的双重介质,为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储存提供了物理基础;同时,在相同外部边界条件下,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是瓦斯的2倍~8倍,二者在煤层中存在竞争吸附,因此,用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煤体的渗透性和吸附性均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密切相关,必须进行大煤样试件对瓦斯、二氧化碳气体的渗透性、吸附性研究,才能为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处置、驱替瓦斯提供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co2地质储存 煤层瓦斯 二氧化碳驱替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