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活性Pd/Mg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反应
1
作者 彭思艳 杨流赛 +3 位作者 刘芊芊 余乐书 吴丽丹 余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3-969,共7页
利用溶液法结合高温煅烧处理合成MgO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Pd/MgO催化剂并对其进行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研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比表面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微型催化评价装置对合成的样品进... 利用溶液法结合高温煅烧处理合成MgO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Pd/MgO催化剂并对其进行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研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比表面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微型催化评价装置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MgO载体是一种Lewis碱性很强的纳米片结构,Pd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MgO载体上,粒径小且分布均一。此MgO纳米片作为载体制备的Pd/MgO催化剂在较低的Pd负载量(0.5%)下表现出优异的CO氧化偶联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130℃时CO单程转化率高达65%,草酸二甲酯选择性96%,稳定性超过100 h,明显越于工业催化剂(Pd/α-Al2O3),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gO 煤制乙二醇 co氧化偶联 草酸二甲酯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M(M=Al,Cu)单原子催化剂上CO氧化偶联制DMO的理论研究(英文)
2
作者 林浩 韩冰莹 +3 位作者 凌丽霞 刘平 章日光 王宝俊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8,共9页
为了减少CO氧化偶联制DMO反应中Pd催化剂的用量,设计了一系列单原子Pd催化剂,并通过DFT理论计算详细研究了Pd1-M(M=Al,Cu)单原子催化剂(SACs)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由于Pd1-Al SAC结构不稳定,导致该催化剂不能用于CO氧化偶联制... 为了减少CO氧化偶联制DMO反应中Pd催化剂的用量,设计了一系列单原子Pd催化剂,并通过DFT理论计算详细研究了Pd1-M(M=Al,Cu)单原子催化剂(SACs)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由于Pd1-Al SAC结构不稳定,导致该催化剂不能用于CO氧化偶联制DMO反应;其次,Pd1-Cu SAC对该反应有出色的活性,同时也达到了减少贵金属Pd用量的目的,但其对DMO生成的选择性很不理想,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氧化偶联制DMO 单原子催化 Pd基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协同催化技术及其在一氧化碳催化偶联上的应用
3
作者 黄新松 张俊 李广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26-526,共1页
为进一步克服常规一氧化碳催化偶联反应的技术性不足,作者课题组在热催化反应的基础上探索性引入了人工光源,通过光催化和热催化对一氧化碳偶联反应的共同作用,降低反应温度并提高产品的收率和选择性。我们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1%... 为进一步克服常规一氧化碳催化偶联反应的技术性不足,作者课题组在热催化反应的基础上探索性引入了人工光源,通过光催化和热催化对一氧化碳偶联反应的共同作用,降低反应温度并提高产品的收率和选择性。我们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1%的二氧化钛-氧化铝负载的钯催化剂Pd-TiO2/Al2O3,并将该催化剂用于光-热气相催化一氧化碳与亚硝酸甲酯偶联生成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研究证明在60~110℃时,引入的人工光源能够将主要产物草酸二甲酯的产率提高20%~50%,选择性提高10%~30%,表明在一氧化碳偶联反应中,光-热协同催化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同时调控产物的选择性。相关协同催化机理的研究目前正在展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光热协同催化 co氧化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