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网络和SVM多传感器融合的隧道CO体积分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芹 王晓东 +2 位作者 吴建德 黄国勇 范玉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16,共5页
利用BP,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不同信息融合模型对高速公路隧道中失效CO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比较了单一融合模型融合效果和不同最优加权信息融合模型融合效果。仿真实验表明:3种单一融合模型对隧道CO体积分数融合的有效性,其中单... 利用BP,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不同信息融合模型对高速公路隧道中失效CO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比较了单一融合模型融合效果和不同最优加权信息融合模型融合效果。仿真实验表明:3种单一融合模型对隧道CO体积分数融合的有效性,其中单一SVM融合模型效果最好。最优加权融合性能均优于单一融合模型,其中,BP与SVM最优加权融合精度最高。还分析单一融合模型输出之间的冗余度对最优加权融合精度的影响规律,该规律为参与最优加权融合的单一模型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 隧道co体积分数 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最优加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检测SF_6分解产物中CO体积分数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小环 白彦翠 +2 位作者 黄大为 夏谷林 周海滨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1-194,199,共5页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加强SF6分解产物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具有重大意义。文中简述了目前几种检测SF6分解气体的方法,关于某500 kV变电站5042、5043开关SF6气室现场检测发现CO体积分数异常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多次现场跟踪检测,并...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加强SF6分解产物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具有重大意义。文中简述了目前几种检测SF6分解气体的方法,关于某500 kV变电站5042、5043开关SF6气室现场检测发现CO体积分数异常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多次现场跟踪检测,并且对SF6气体采样进行了实验室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实验室分析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存在差别很大。根据实验结果及仪器原理的分析发现:某型号的现场检测仪存在气体相互干扰的结构缺陷,未能很好地把H2与CO分离开来,导致把H2的量计算到CO的体积分数里面。不准确的数据给正确判断设备故障带来极大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文中对于现场检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分解产物 co体积分数异常 现场检测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火灾CO输运过程中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亚强 胡隆华 +2 位作者 阳东 霍然 王浩波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根据理论分析,将通道内的火灾烟气层划分为若干个区段,对每一区段建立了组分守恒方程;通过求解,得到各区段内CO体积分数在稳定燃烧阶段随时间呈幂指数增长关系.通过开展小尺寸模拟实验,测得了各区段内的CO体积分数和温度数据,并对CO体... 根据理论分析,将通道内的火灾烟气层划分为若干个区段,对每一区段建立了组分守恒方程;通过求解,得到各区段内CO体积分数在稳定燃烧阶段随时间呈幂指数增长关系.通过开展小尺寸模拟实验,测得了各区段内的CO体积分数和温度数据,并对CO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方程能够很好地对实验测量结果进行逼近;近火源位置相比于远离火源位置的CO体积分数增长速度快,稳态体积分数值高;随着与火源距离的增大,CO体积分数的增长速度以及稳态值都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火灾 稳定燃烧 co体积分数 幂指数逼近 幂指数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型CO催化剂催化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露函 姜延航 +2 位作者 李旭 孙亚胜男 王丽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对Cu-M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型CO催化剂,利用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测试分析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条件下Cu-Mn型CO催化剂催化氧化CO特性;然后通过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和X... 为探究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对Cu-M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型CO催化剂,利用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测试分析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条件下Cu-Mn型CO催化剂催化氧化CO特性;然后通过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获得催化剂的孔隙特征参数和表面晶型结构,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展示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反应过程,并介绍催化剂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时间内(80 s以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O体积分数表现为逐渐减小、缓慢增加后趋于平缓的变化特征,反应的CO物质的量逐渐增加。催化剂催化氧化CO效果越好,其比表面积越大,平均孔径越小,总孔容越大。当掺杂金属分别为Sn、Fe和Ce时,3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特性强弱由大到小为:CuMnO_(x)-Ce>CuMnO_(x)-Sn>CuMnO_(x)-Fe,参与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分别为0.0153、0.0093和0.0203 mol,CO消除效率分别为61%、47%和77%。沉淀温度为70℃时,催化剂的晶核数量要明显高于沉淀温度为60和80℃,当沉淀温度分别为60、70和80℃时,3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特性强弱由大到小为:CuMnO_(x)-Ce-70>CuMnO_(x)-Ce-80>CuMnO_(x)-Ce-60,参与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分别为0.01945、0.0203和0.0198 mol,CO消除速率分别为74%、77%和75%。含有丰富的表面氧空位是提高CO氧化反应和催化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CeO_(2)的存在有助于含碳物种的形成、氧活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型CO催化剂 催化氧化特性 金属掺杂 沉淀温度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铁车站站厅公共区火灾烟气模拟分析
5
作者 邹亚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26-231,共6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无柱拱形装配式结构对火灾工况烟气蔓延和排烟性能的影响,基于PyroSim软件,瞬态模拟无柱拱形装配式车站站厅公共区火灾烟气蔓延及排除过程,研究站厅公共区火灾时烟气蔓延规律,定性分析排烟口高度、位置及形式对站厅层公... 为研究地铁车站无柱拱形装配式结构对火灾工况烟气蔓延和排烟性能的影响,基于PyroSim软件,瞬态模拟无柱拱形装配式车站站厅公共区火灾烟气蔓延及排除过程,研究站厅公共区火灾时烟气蔓延规律,定性分析排烟口高度、位置及形式对站厅层公共区能见度、温度、CO体积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口越高、布置越均匀站厅公共区人员活动区域温度及CO体积分数越低,烟气控制效果越好;排烟口设置在风管侧面较风管下方能够显著提高排烟效果;装配式车站净空高、无结构柱及梁遮挡的特点有助于空间顶部烟气层的形成,排烟风管设置在顶部及拱角(高度约为最大净高值的2/3倍)均能够有效控制烟气蔓延,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结果对装配式地铁车站公共区排烟系统设计和拱形空间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铁车站 公共区火灾 烟气蔓延 能见度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自燃性煤氧化阶段的表征差异 被引量:28
6
作者 余明高 袁壮 +2 位作者 褚廷湘 郭品坤 郑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4,共8页
对3种不同自燃倾向性煤样进行低温氧化实验,利用CO体积分数与煤体温度间变化的计算模型,求解出活化能和煤氧化过程发生转变的特征温度,同时结合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there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对3种不同自燃倾向性煤样进行低温氧化实验,利用CO体积分数与煤体温度间变化的计算模型,求解出活化能和煤氧化过程发生转变的特征温度,同时结合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there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自燃性煤氧化特性和活化能的低温表征规律。结果表明:1)低温氧化阶段,CO生成量、耗氧量和耗氧速率随着煤自燃倾向性增强而增大;不同煤样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同样的CO生成量和耗氧速率急剧上升的温度拐点,且煤的自燃性越强,该拐点温度越低,同时CO体积分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不同自燃性煤氧化阶段活化能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当各煤样的温度到达活性温度时,活化能快速减少,且活化能变化点对应于煤氧化过程发生转变的特征温度点。3)根据煤特征温度和活化能的变化规律,把煤低温氧化进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表面氧化、氧化自热、加速氧化和深度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活化能 co体积分数 特征温度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型阻化剂对煤自燃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5
7
作者 贺飞 王继仁 +2 位作者 郝朝瑜 王宏飞 邢旭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0-2785,共6页
为对脱氧型阻化剂抑制煤自燃效果进行研究,在耗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抑制煤自燃试验,以CO生成量为指标对其进行优选。研究表明,无机盐阻化剂在添加耗氧剂等成分配制成脱氧型阻化剂后,不仅具有较好的耗氧效果,还具有比无机盐阻化剂更好的... 为对脱氧型阻化剂抑制煤自燃效果进行研究,在耗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抑制煤自燃试验,以CO生成量为指标对其进行优选。研究表明,无机盐阻化剂在添加耗氧剂等成分配制成脱氧型阻化剂后,不仅具有较好的耗氧效果,还具有比无机盐阻化剂更好的抑制煤自燃效果,且耗氧效果越好,抑制煤自燃的效果也越好;试验优选出的抑制煤自燃效果最好的配比为1.5 g还原性Fe粉、0.6 g硅藻土以及0.15 g MgCl_2,阻化效率比无机盐阻化剂提高了43.8%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脱氧型阻化剂的阻化效果越好;脱氧型阻化剂对粒径越小的煤样阻化效果越差,但当煤样粒径减小到80目时,再减小煤样的粒径,其抑制煤自燃效果已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型阻化剂 抑制煤自燃 co体积分数 正交试验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喷淋作用下建筑通道烟气蔓延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依晗 李开源 张和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6,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在单喷淋作用下建筑通道内烟气的蔓延特性,并对不同喷淋压力条件下烟气质量流量、温度及CO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对引起喷淋作用下烟气蔓延速度及烟气成分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喷淋压...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在单喷淋作用下建筑通道内烟气的蔓延特性,并对不同喷淋压力条件下烟气质量流量、温度及CO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对引起喷淋作用下烟气蔓延速度及烟气成分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喷淋压力对烟气的降温作用增强,降低了烟气在通道内的蔓延速度;同时,喷淋引起的烟气拥塞增加了流出喷淋覆盖区的烟气的CO体积分数,使得烟气毒性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喷淋 烟气温度 质量流量 蔓延速度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变化的飞机客舱火灾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青松 杨伟 +1 位作者 纪欢乐 戚瀚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针对有毒烟气对飞机客舱移动受限空间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基于FED模型改进,建立客舱CO体积分数计算公式,提出安全曲线的概念。利用FDS模拟飞机客舱及出口处CO体积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与CO体积分数安全曲线对比,可得出不同出口... 针对有毒烟气对飞机客舱移动受限空间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基于FED模型改进,建立客舱CO体积分数计算公式,提出安全曲线的概念。利用FDS模拟飞机客舱及出口处CO体积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与CO体积分数安全曲线对比,可得出不同出口处超过人体承受阈值的时间。该研究可以为飞机客舱人员疏散出口及路线选择、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体积分数 安全出口 FED模型 FDS模拟 飞机客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内埋“花管”注氮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跃平 刘伟 +2 位作者 郝永江 孙全 王亚茹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提高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效果,在某矿41001工作面采空区设计安装了"花管"注氮系统。通过煤样的升温氧化实验,确定采用CO作为该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在上隅角处选定5个观测点,对注氮后每一测点的CO浓度变化进行长期... 为提高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效果,在某矿41001工作面采空区设计安装了"花管"注氮系统。通过煤样的升温氧化实验,确定采用CO作为该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在上隅角处选定5个观测点,对注氮后每一测点的CO浓度变化进行长期观测。对观测数据分析得出,上隅角处的CO体积分数随注氮时间的增加呈幂函数降低,短时间内从注氮前约6.2×10-4回落到规定的安全值(2.4×10-5)内,并且此后一直稳定在安全值内。表明"花管"注氮系统现场防灭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注氮 上隅角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碗式配风对燃烧效率与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晓强 杨建国 +3 位作者 朱朝阳 刘川槐 赵虹 王智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7,249,共9页
对600 MW超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在均等配风和碗式配风下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偏差程度碗式配风对炉内颗粒质量浓度场、CO体积分数场、炉膛温度、NO_x生成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燃烧器碗式配风改善了炉内... 对600 MW超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在均等配风和碗式配风下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偏差程度碗式配风对炉内颗粒质量浓度场、CO体积分数场、炉膛温度、NO_x生成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燃烧器碗式配风改善了炉内宽度方向上的风、煤混合过程,减小了CO体积分数和煤粉颗粒质量浓度偏差,降低了炉膛出口烟气中CO的平均体积分数和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从而有效提高了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烧效率.燃烧器碗式配风对炉膛出口烟气中NO_x的平均质量浓度有不利影响,但是当碗式配风风量偏差不大于20%时,NO_x平均质量浓度变化不大于3.5%.综合燃烧器碗式配风对水平截面CO分布特征和炉膛出口烟气中NO_x的平均质量浓度的影响,在燃烧常用煤种的条件下,碗式配风的风量偏差宜控制在20%以内.炉膛出口烟气中CO的平均体积分数、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NO_x平均质量浓度的模拟值与热态试验值变化趋势一致.在实际应用中碗式配风对CO平均体积分数的降低效果更加显著,当碗式配风的风量偏差达到20%时,省煤器出口烟气中CO的平均体积分数降低幅度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前后墙对冲燃烧 碗式配风(BSAD) co体积分数 碳质量分数 NOx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粉煤灰防治煤矸石自燃灾害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纪伟 邬剑明 +1 位作者 王俊峰 唐一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共5页
为研究粉煤灰与煤矸石混合后的阻燃机理,选取山西晋城成庄矿和官地矿的新鲜煤矸石样,通过加入不同量的粉煤灰,并增加黏土添加剂,测试其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即30-180℃范围内的指标性气体CO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临界温度。结果表明,... 为研究粉煤灰与煤矸石混合后的阻燃机理,选取山西晋城成庄矿和官地矿的新鲜煤矸石样,通过加入不同量的粉煤灰,并增加黏土添加剂,测试其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即30-180℃范围内的指标性气体CO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临界温度。结果表明,加入不同量的粉煤灰后,CO的产生量减小,临界温度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随着粉煤灰加入量的增加,CO产生量和变化率越来越小,临界温度越来越高;而加入黏土对煤矸石CO产生量和临界温度的影响较小。说明粉煤灰对煤矸石的氧化有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粉煤灰 程序升温 co体积分数 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烟气浓度场模型计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灿 林雨 +2 位作者 寇斌达 陈昕灿 王智微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内可燃气体中CO体积分数较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维CFB锅炉炉膛中气体浓度场的计算模型,基于已有的燃料热解、挥发分的分布以及可燃挥发分和碳的燃烧,计算出不同燃料在CFB锅炉炉膛内一维的烟气浓度场分布,并对...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内可燃气体中CO体积分数较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维CFB锅炉炉膛中气体浓度场的计算模型,基于已有的燃料热解、挥发分的分布以及可燃挥发分和碳的燃烧,计算出不同燃料在CFB锅炉炉膛内一维的烟气浓度场分布,并对炉膛内CO体积分数分布与锅炉设计和运行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在CFB锅炉炉膛内,任何燃料均有较高的CO浓度区域存在;该模型计算结果可为CFB锅炉的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炉膛 气体浓度场 co体积分数 模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对NH_(3)还原NO过程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淘 苏胜 +5 位作者 贾萌川 于娟 张忠孝 汪一 胡松 向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3-1351,1362,共10页
为揭示CO对NH_(3)还原NO过程的影响,在不同CO体积分数下对NH_(3)还原NO过程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氧气氛中存在CO时,对1400℃以下NO还原率无显著影响;CO可提高1400℃以上的NO还原率。在低氧体积分数条件下,CO的存在能扩... 为揭示CO对NH_(3)还原NO过程的影响,在不同CO体积分数下对NH_(3)还原NO过程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氧气氛中存在CO时,对1400℃以下NO还原率无显著影响;CO可提高1400℃以上的NO还原率。在低氧体积分数条件下,CO的存在能扩展NH_(3)还原NO反应的温度窗口,使其在1400℃以上仍保持高NO还原率。在高氧体积分数条件下,CO仅使最佳脱硝温度向低温移动,并使脱硝温度窗口变窄。模拟结果表明:在无氧及低氧体积分数条件下,1400℃以上时CO可促进NH_(2)与CO反应生成HNCO,随后HNCO转化为NCO后将NO还原,增强了NO还原过程;高氧体积分数条件下,CO可在较低温度下促进OH、O等基团产生,保证NH_(2)生成及其还原NO过程进行;但温度升高会加快CO与OH反应产生H,H与O_(2)反应产生大量O,加速了NH_(2)氧化,导致NO还原率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H_(3) NO还原率 co体积分数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煤巷监测数据背景CO筛查及自燃预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腾 李宗翔 +3 位作者 王继仁 杨富强 张春华 贾进章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决超长双煤巷自燃发热的早期预报问题,在自燃标志气体分析法失效的情况下,运用井下监测系统大数据的CO趋势分析法。为了筛除井下柴油机动车尾气产生CO的波动干扰,创新提出能够仅反映煤相对缓慢氧化的背景CO体积分数的概念;对矿井... 为了解决超长双煤巷自燃发热的早期预报问题,在自燃标志气体分析法失效的情况下,运用井下监测系统大数据的CO趋势分析法。为了筛除井下柴油机动车尾气产生CO的波动干扰,创新提出能够仅反映煤相对缓慢氧化的背景CO体积分数的概念;对矿井某一独立通风的考察区域,在某一足够长的时间段内,总能找到所有柴油车都不工作的极端时刻(或不受尾气干扰的情况),且CO体积分数值被监测系统记录到,从而建立了背景CO体积分数的筛查方法;经时间单元周期为0.125 d和0.5 d时的筛查结果对比,随着考察时间单元的取大,CO体积分数曲线越来越低,波动减小,背景CO体积分数曲线越来越清晰,证明其客观存在性。以最短自然发火期的一部分为考查期,依据背景CO体积分数的趋势走势来预判煤柱自然发火,结合红庆梁煤矿经验,得到CO趋势递增率k_(1)^(*)=0.607×10^(-6) d^(-1),以此作为自燃危险预判的临界指标,将自燃危险预警分三级,即当k_(1)≥k_(1)^(*),一级预警,启动重点巡查,将超长距离巷道每天全面巡查,改升级到为有针对性加大人力物力的重点巡查;当k_(1)<k_(1)^(*),二级预警,查明原因;当k_(1)≤0,无自燃危险。预测结果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自燃 柴油尾气 隐蔽性自燃 自燃预判 背景co体积分数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烟气运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立 潘旭海 华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为了研究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夹层中烟气运动特性,搭建1:50缩尺模型实验台,并将实验结果与FDS全尺寸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在确定的火源功率下,在混合通风系统中设置5种不同的风速,并与自然通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通风系统,混合... 为了研究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夹层中烟气运动特性,搭建1:50缩尺模型实验台,并将实验结果与FDS全尺寸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在确定的火源功率下,在混合通风系统中设置5种不同的风速,并与自然通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通风系统,混合通风系统可以更好地对烟气进行控制;1.4 m/s的风速可以形成稳定的烟气层;在自然通风和混合通风系统中,夹层CO体积分数始终低于0.06%,但是在自然通风系统中CO会在夹层顶棚处聚集,不利于人员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辆段 FDS 缩尺火灾实验 co体积分数 烟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圆燃烧锅炉冷灰斗高温腐蚀与运行防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俞胜捷 杨清生 +2 位作者 王小华 丁奕文 陈敏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燃煤锅炉采用深度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控制炉内NO;生成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问题,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运行氧量、配风方式、磨煤机组合方式和配煤方式等对... 燃煤锅炉采用深度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控制炉内NO;生成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问题,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运行氧量、配风方式、磨煤机组合方式和配煤方式等对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影响特性,并通过运行参数的合理化设置改善了冷灰斗高温腐蚀的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运行优化调整后,660 MW负荷优化工况下,冷灰斗区域烟气中CO体积分数平均值由调整前的52 125μL/L降为25 998μL/L,H_(2)S体积分数平均值由调整前的305μL/L降为100μL/L,降幅明显。但要根治高温腐蚀的问题,需从燃烧器和配风方式的改造角度综合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切圆燃烧方式 冷灰斗 高温腐蚀 co体积分数 H_(2)S体积分数 优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双层玻璃幕墙火灾行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新晓 张明媚 +2 位作者 董超 乔雨 刘家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7-1090,共4页
为研究建筑双层玻璃幕墙的火灾行为特性,通过PyroSim建立双层玻璃幕墙几何模型,利用FDS模拟火灾发展及蔓延,分析火灾过程中的温度、烟气和房间CO体积分数变化规律。模型设定不开启自动喷淋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设门洞开在1层内侧幕墙和... 为研究建筑双层玻璃幕墙的火灾行为特性,通过PyroSim建立双层玻璃幕墙几何模型,利用FDS模拟火灾发展及蔓延,分析火灾过程中的温度、烟气和房间CO体积分数变化规律。模型设定不开启自动喷淋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设门洞开在1层内侧幕墙和门洞开在1~6层内侧幕墙,幕墙之间距离为0.5、0.9、1.3 m。结果表明:高温气流可沿烧穿的玻璃幕墙快速蔓延,在每层幕墙破裂处呈现明显的回旋状高温气流,双层幕墙间的烟气扩散速度为4.5 m/s,房间内能见度随时间降低,非起火房间会出现一段时间内能见度下降又升高的现象,80 s时各层房间内能见度均小于5 m,起火房间内CO体积分数随时间呈近似线性增大,增大幕墙间距对控制非起火房间CO体积分数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将起火房间的火焰引至幕墙间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幕墙 火灾 FDS 温度 烟气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风下倾对W火焰锅炉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鹏远 廖永浩 +2 位作者 吴桂福 晁晓波 谭光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针对FW型W火焰锅炉高负荷下飞灰含碳量高、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某厂300 MW机组的W火焰锅炉上进行了F层二次风的下倾改造,将导流板下倾角度固定为30°.改造后对锅炉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和热态调整试验.结果表明:F层二次风下... 针对FW型W火焰锅炉高负荷下飞灰含碳量高、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某厂300 MW机组的W火焰锅炉上进行了F层二次风的下倾改造,将导流板下倾角度固定为30°.改造后对锅炉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和热态调整试验.结果表明:F层二次风下倾后炉膛火焰中心下移,炉膛燃尽区内烟气温度下降;高负荷加风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烟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为0,飞灰可燃物降低,锅炉效率提高了4.37%;F层二次风下倾改造后,锅炉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都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二次风下倾 调整试验 烟气co体积分数 飞灰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台火灾不同排烟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国 王经伟 苏俊凯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为研究火灾场景下不同排烟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以某双层岛式地铁车站为原型,通过FDS软件建立火灾模型,分析4种排烟模式下地铁站台的火灾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能见度的分布。规定疏散时间360 s内,在人眼特征高度1.6m处:自然排烟模式... 为研究火灾场景下不同排烟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以某双层岛式地铁车站为原型,通过FDS软件建立火灾模型,分析4种排烟模式下地铁站台的火灾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能见度的分布。规定疏散时间360 s内,在人眼特征高度1.6m处:自然排烟模式下的人员疏散途径区域出现温度大于60℃、CO体积分数大于250×10-6、能见度低于10 m的区域;车站隧道排烟模式下的人员疏散途径区域出现能见度低于10 m的区域;车站公共区排烟模式和车站公共区及车站隧道混合排烟模式下,人员疏散途径区域火灾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能见度均低于疏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排烟 数值模拟 温度 能见度 co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