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群血蜱和长角血蜱ITS-2、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古小彬 余增莹 +4 位作者 杨光友 孙家刚 魏洪 李开均 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6-754,共9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ITS-2 COⅠ coⅱ 序列变异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OⅡ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翘嘴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伟 陈立侨 +1 位作者 禹娜 姜志强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3-408,共6页
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理群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翘嘴鲌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444,核苷酸差异度为0.00085—0.00454;6个群体的3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单... 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理群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翘嘴鲌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444,核苷酸差异度为0.00085—0.00454;6个群体的3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48。AMOVA分析显示,42.58%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57.4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P〈0.01)。36个个体的MP和NJ系统树明显地分为两大分支,即兴凯湖、南湾和太湖群体为一支;三溪口、浮桥河和梁子湖群体为另一支。分析结果表明,应用COⅡ基因仅可以把中国的翘嘴鲌进行大致的区域划分,但尚不能作为群体之间鉴别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coⅱ基因 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鳞斜颌鲴三个群体线粒体COⅡ基因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3
3
作者 乔德亮 何晓梅 +2 位作者 韦传宝 杨露 胡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1,共5页
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了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三个群体(梁子湖群体、龙窝湖群体和淮河群体)的遗传变异关系。结果显示:测序得到细鳞斜颌鲴线粒体COⅡ基因大小为681 bp,A+T含量(56%左右)明显高于G+C含量。三个群... 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了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三个群体(梁子湖群体、龙窝湖群体和淮河群体)的遗传变异关系。结果显示:测序得到细鳞斜颌鲴线粒体COⅡ基因大小为681 bp,A+T含量(56%左右)明显高于G+C含量。三个群体18个个体共测出5种单倍型,42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7%。梁子湖群体含4种单倍型、6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4036,核苷酸多样性较丰富;龙窝湖群体和淮河群体各自只有1种单倍型,无变异位点。梁子湖-龙窝湖、淮河-梁子湖、淮河-龙窝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002707、0.058901和0.059131。梁子湖-龙窝湖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而淮河-梁子湖、淮河-龙窝湖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群体 遗传变异 co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的5种不同寄主植物西花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虎 张蓉 +2 位作者 王玉生 万方浩 张桂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本研究旨在探讨田间常见5种寄主植物上的西花蓟马种群的寄主专化性和遗传多样性。以采自甘肃、宁夏的辣椒、茄子、蜀葵、月季、美人蕉等5种寄主植...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本研究旨在探讨田间常见5种寄主植物上的西花蓟马种群的寄主专化性和遗传多样性。以采自甘肃、宁夏的辣椒、茄子、蜀葵、月季、美人蕉等5种寄主植物上的西花蓟马为对象,以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为靶标,应用Arlequin 3.5软件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分析,以MEGA 7.0和Network 5.0软件分别构建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中接网状树。结果显示,当以mtDNACOⅠ和COⅡ基因为靶标时,分别检测到13种和1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1和H_2为优势单倍型;辣椒和茄子上的单倍型数量只有3种(COⅠ基因)或2种(COⅡ基因),而蜀葵、月季和美人蕉上的单倍型数量比较多,为7~9种(COⅠ基因)或8~9种(COⅡ基因);辣椒和茄子上的种群单倍型种类、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等均较蜀葵、月季和美人蕉上的种群低。COⅠ和COⅡ基因总寄主种群Fu's Fs检验结果分别为2.36和4.06,种群大小整体保持稳定;总寄主种群固定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表明,西花蓟马各寄主植物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充分,尚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基于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单倍型聚类和网状树都明显分为两支,分别对应西花蓟马的温室品系Glasshouse strain和羽扇豆品系Lupin strain;其中温室品系在所有寄主植物种群中均有发生,而羽扇豆品系的单倍型主要来自多年生的蜀葵、月季和美人蕉等植物,在辣椒和茄子上并无羽扇豆品系发生。研究结果对西花蓟马种群扩张机制探讨、遗传动态分析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线粒体DNA COⅠ和coⅱ基因 寄主植物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分析 网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COⅠ~COⅡ分析云南省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毅楠 周丹银 +2 位作者 刘意秋 赵文正 和绍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探讨云南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线粒体DNA COⅠ~COⅡ区间基因片段为指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云南省6个采样点共179群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所得线粒体DNA片段的碱基长度为760 bp,碱基组成为:A为40.... 为探讨云南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线粒体DNA COⅠ~COⅡ区间基因片段为指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云南省6个采样点共179群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所得线粒体DNA片段的碱基长度为760 bp,碱基组成为:A为40.4%,T为42.4%,C为10.7%,G为6.5%,表现出A+T偏倚性;(2)共发现28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8个,单一多态位点10个;(3)定义了2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884和0.002 69;(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东方蜜蜂无明显遗传分化现象,与国内重庆、甘肃、北京等地亲缘关系较近,与台湾地区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外的韩国、日本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马来西亚等地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线粒体DNA COⅠ~co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东鲑线粒体COⅠ与COⅡ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福贵 邹曙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710-7713,共4页
[目的]分析亚东鲑线粒体COⅠ与COⅡ基因遗传多样性。[方法]分别从西藏亚东河与亚东鲑养殖站采集野生与养殖亚东鲑各15尾样品,对其线粒体DNA COⅠ、COⅡ基因全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序列长度分别为631、634 bp。序列分析结... [目的]分析亚东鲑线粒体COⅠ与COⅡ基因遗传多样性。[方法]分别从西藏亚东河与亚东鲑养殖站采集野生与养殖亚东鲑各15尾样品,对其线粒体DNA COⅠ、COⅡ基因全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序列长度分别为631、634 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0条亚东鲑线粒体DNA COⅠ、COⅡ序列分别检测到1种、3种单倍型,均无碱基插入、缺失,COⅡ序列有2个位点出现碱基替换;COⅠ、COⅡ序列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8.97%,30.6%、28.47%,22.5%、27.03%和17.4%、15.53%,其中A+T的含量(52.0%、56.0%)均显著高于G+C含量(48.0%、44.0%),均表现出明显的碱基偏倚;COⅠ、COⅡ单倍型多态性(h)与核苷酸多态性(π)值分别为0、0.80与0、0.000 1;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序列的系统进化树,两亚东鲑鱼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2 4。[结论]西藏亚东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且养殖和野生群体无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COI基因 coⅱ基因 序列特征 遗传机制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鱥不同群体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凌去非 李思发 殷建国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5,共2页
我国新疆朱家湖、73水库2个地方丁鱥群体和引进的捷克丁鱥群体线粒体DNA的COⅡ基因3种单倍型碱基组成中,A+T含量分别为59.67%、59.84%和59.33%。单倍型Ⅰ在3群体中均有分布,单倍型Ⅱ只在2个新疆地方性丁鱥群体中有分布,单倍型Ⅲ仅为捷... 我国新疆朱家湖、73水库2个地方丁鱥群体和引进的捷克丁鱥群体线粒体DNA的COⅡ基因3种单倍型碱基组成中,A+T含量分别为59.67%、59.84%和59.33%。单倍型Ⅰ在3群体中均有分布,单倍型Ⅱ只在2个新疆地方性丁鱥群体中有分布,单倍型Ⅲ仅为捷克群体独有。单倍型Ⅰ与单倍型Ⅱ所编码的蛋白质相比较,一级结构发生了1个碱基替换,由赖氨酸替换为谷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鱥 线粒体coⅱ基因 序列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Ⅱ基因序列的中国近海12种蛸亚科动物的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文涛 刘立芹 +2 位作者 李红梅 吕振明 吴常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探讨我国近海蛸亚科(Octopodinae)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了东海区蛸亚科2属12种蛸类的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纯化后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并结合Gen... 为探讨我国近海蛸亚科(Octopodinae)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了东海区蛸亚科2属12种蛸类的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纯化后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并结合GenBank上相关头足类同源序列构建NJ、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蛸类COⅡ基因符合一般线粒体基因A+T含量较高的特点,有较为明显的反G偏倚。其变异位点较多的集中在第三位,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较少。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所得物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000与0.2323之间,且大多位于0.1400~0.200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所研究蛸类被明显地聚为两大类,即以真蛸为代表的长腕类和以砂蛸为代表的短腕类,证明了蛸属的非单系性。探讨了部分蛸类的分类地位,并就COⅡ基因在头足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蛸亚科 coⅱ基因 分子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COⅠ、COⅡ、Cytb和28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碧欢 李海波 +1 位作者 叶卫邦 陈友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310,共8页
【目的】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可快速准确鉴别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幼虫与其他天牛幼虫的目标基因,为该保健昆虫的食药用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利用线粒体COⅠ、COⅡ、Cytb基因和28S细胞核基因的通用引物分别克隆获得4种... 【目的】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可快速准确鉴别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幼虫与其他天牛幼虫的目标基因,为该保健昆虫的食药用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利用线粒体COⅠ、COⅡ、Cytb基因和28S细胞核基因的通用引物分别克隆获得4种基因片段,并进行同源序列检索、多重比对、序列信息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结果】基因克隆最终获得锈色粒肩天牛4种基因序列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17、545、434和1088 bp。特殊位点分布结果显示:28S的保守位点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Cytb、COⅠ和COⅡ,变异率则正好相反。COⅠ、COⅡ和Cytb基因片段的碱基组成和替换信息特点均表现为A+T含量>G+C含量,颠换高于转换,28S基因片段则表现为A+T含量<G+C含量,颠换低于转换。序列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的序列结构存在差异,核基因较线粒体基因更为保守。4种基因序列的分子进化树均能将锈色粒肩天牛幼虫与桑天牛A.germari等其他天牛幼虫区分开。【结论】COⅠ、COⅡ、Cytb和28S基因均可作为鉴定该虫的分子生物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斗米虫) COⅠ coⅱ CYTB 28S 序列分析 物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的米象与玉米象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蒙 赵艳艳 +1 位作者 鲁玉杰 高晴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4-180,共7页
为建立基于线粒体COI和COⅡ基因序列的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方法,对采自全国6个地理种群的米象和2个地理种群的玉米象,PCR扩增试虫线粒体COI和COⅡ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计算基于COI... 为建立基于线粒体COI和COⅡ基因序列的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方法,对采自全国6个地理种群的米象和2个地理种群的玉米象,PCR扩增试虫线粒体COI和COⅡ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计算基于COI和COⅡ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米象COI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8.17%以上,玉米象COI基因的种内相似度100%,米象和玉米象COI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85.84%~86.92%;米象COⅡ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8.37%以上,玉米象COⅡ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7.77%以上,2种象虫COⅡ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86.27%~88.31%。米象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20(COI)和0.011~0.015(COⅡ),玉米象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23(COⅡ)。两种象虫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145~0.185(COI)和0.128~0.154(COⅡ),基于COI和CO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高于种内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2个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上,米象和玉米象的基因序列分别位于不同的进化支,同种象虫的基因序列位于相同的进化枝。根据本研究所用的线粒体COI和COⅡ基因序列的差异性可以进行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象 玉米象 COI基因 coⅱ基因 单倍型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Ⅱ(salen*)存在下的氯丁二烯自由基聚合
11
作者 李威威 石艳 +1 位作者 杨万泰 付志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5-2091,共7页
研究了N,N'-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钴(Ⅱ)[CoⅡ(salen*)]存在下氯丁二烯(CP)的自由基聚合,考察了不同溶剂、引发剂用量及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的诱导期缩短,以[ABVN]0/... 研究了N,N'-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钴(Ⅱ)[CoⅡ(salen*)]存在下氯丁二烯(CP)的自由基聚合,考察了不同溶剂、引发剂用量及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的诱导期缩短,以[ABVN]0/[CoⅡ(salen*)]0=3/1配比投料,聚合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可控聚合特征.在苯、甲苯、四氢呋喃(THF)和乙酸乙酯(EA)4种溶剂中按照[CP]0/[CoⅡ(salen*)]0/[ABVN]0=400/1/3的配比投料,在苯中的可控聚合程度最好:在低转化率(40%以下)实测聚合物分子量(Mn,GPC)与理论值(Mn,th)吻合,且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加呈线性增长.研究了THF、三乙胺(NEt3)、吡啶(Py)及水等不同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在添加THF时,低转化率(40%以下)下Mn,GPC与Mn,th相符,分子量分布(PDI)相对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丁二烯 有机金属控制的自由基聚合 供电子配体 coⅱ(salen*) 有机钴控制的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分析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
12
作者 王遂林 赖康 +7 位作者 任明显 舒长斌 水碧波 黄枳腱 李为常 黄伦 王斌 杨明显 《中国蜂业》 2023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了解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对21个样点的347群阿坝中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扩增、测序,获得347条长度为335bp多序列片段包括36bp的非编码序列和299bp的COII基因编码序列,两个序列A+T碱基含量分别是99.8%、84.6%,分析... 为了解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对21个样点的347群阿坝中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扩增、测序,获得347条长度为335bp多序列片段包括36bp的非编码序列和299bp的COII基因编码序列,两个序列A+T碱基含量分别是99.8%、84.6%,分析出14个碱基变异位点,占总测定位点4.18%;划分出18个单倍型(Hap_1~Hap_18),单倍型Hap_1在所有样点均有分布且数量最多,有231个样本,达到总样本的66.6%。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536,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0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0.666,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样本单倍体多样度最低,黑水县芦花镇昌德村样本单倍体多样度最高;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构建显示18个单倍型聚为2个大类群,不存在单独聚类一起单倍型;说明阿坝中蜂种群内部存在不同程度分化,研究结果可为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研究、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中蜂 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土著鱼类寄生对盲囊线虫的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3
作者 王瑾璞 石彩霞 +4 位作者 刘彦君 张丽 魏念文 岳城 郝翠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探明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寄生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群体遗传结构,基于其核糖体ITS-1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个对盲囊线虫群体均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Contracaecum rudolphii B)... 为探明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寄生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群体遗传结构,基于其核糖体ITS-1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个对盲囊线虫群体均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Contracaecum rudolphii B),共检测出71个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14~0.97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40~0.01091。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图显示,5个群体间未形成与宿主相对应谱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13~0.1086,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和群体内变异分别占4.33%和95.67%,5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综上,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体内寄生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群体均属高遗传多样性群体,各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 ITS-1序列 coⅱ基因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粤北地区禾花鱼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冬梅 黄樟翰 +1 位作者 朱华平 谢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2,共10页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总体体型为特征的第1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C. carpio var. Xingguonensis)、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和建鲤(C. carpio var. Jian)聚在一起,而与和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 wuyuannensis)聚在一起的团圆体型禾花鱼区分开;在以头部形态为特征的第2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团圆体型禾花鱼聚在一起,而与镜鲤和欧江彩鲤区分开。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镜鲤、黄河鲤和建鲤聚合为一支,荷包红鲤与瓯江彩鲤聚为另一支,而团圆体型的禾花鱼介于两支之间。COⅡ基因测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禾花鱼为鲤属鲤种的一个群体,2种体型禾花鱼的COⅡ多态位点比例仅为0.3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禾花鱼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花鱼 形态特征 coⅱ基因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蜜蜂mtDNA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垦 和绍禹 +1 位作者 张炫 周丹银 《中国养蜂》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对来自北京、尼泊尔、泰国、越南、老挝、撒营盘、丽江、河口、景洪的共 1 3群东方蜜蜂mtDNACOⅡ基因的 42 0个碱基对进行测序分析 ,发现 ,42 0个碱基对中 ,G +C含量从 2 4 5 %~ 2 5 %不等 ,A +T含量从 75 %~75 5 %不等 ;42 0个碱基... 对来自北京、尼泊尔、泰国、越南、老挝、撒营盘、丽江、河口、景洪的共 1 3群东方蜜蜂mtDNACOⅡ基因的 42 0个碱基对进行测序分析 ,发现 ,42 0个碱基对中 ,G +C含量从 2 4 5 %~ 2 5 %不等 ,A +T含量从 75 %~75 5 %不等 ;42 0个碱基对里共有 9个位点变异 ,T C和A G转换分别为 7个和 1个 ,A C转换为 2个。简略位点为 4个。 1 3群东方蜜蜂分析的 42 0个碱基序列里 ,位点变异从 0个到 5个不等 ,变异率从 0 %到 1 1 9%。同一地区的两个蜂群之间 ,如北京的China 1和China 2、河口的China 6和China 8、撒营盘的China 3和China 4、越南的Vietnam 1和Vietnam 2 ,其碱基序列位点变异分别为 3个、2个、2个和 1个 ,差异率分别为 0 7%、0 4%、0 4%和0 2 %。个别不同地区的蜂群之间如尼泊尔与撒营盘 (2 )的碱基序列差异为零。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可以看出分枝树主要分为两个类群 :高纬度或高海拔的蜂群为一个类群 ,它们主要来自撒营盘 (2 )(China 4)、丽江 (China 7)、北京 (1 ) (China 1 )、尼泊尔 (Nepal)、北京 (2 ) (China 2 )、河口 (1 ) (China 8)和越南 (2 )(Vietnam 2 )。另一个类群的主要来自低纬度或低海拔的蜂群 ,它们主要来自撒营盘 (1 ) (China 3 )、景洪 (China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MTDNA co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