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T电弧增材制造的5356铝合金薄壁件力学性能及其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陆琪 朱晓磊 +1 位作者 陆晓峰 王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8,42,共7页
采用CMT电弧增材制造了5356铝合金单道多层薄壁件,研究了5356铝合金薄壁构件的力学性能。并探讨不同电流情况下不同沉积高度的熔池形貌变化以及组织变化。结果表明,5356铝合金显微组织主要为α(Al)基体与β相,强化机理主要为细晶强化和... 采用CMT电弧增材制造了5356铝合金单道多层薄壁件,研究了5356铝合金薄壁构件的力学性能。并探讨不同电流情况下不同沉积高度的熔池形貌变化以及组织变化。结果表明,5356铝合金显微组织主要为α(Al)基体与β相,强化机理主要为细晶强化和析出相强化。535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在不同沉积高度有差异。构件底部由于受到热循环更多,晶粒较为粗大,二次相较多且连续分布,而顶部受到热循环较少,晶粒相对细小且二次相主要呈点状析出。随着电流升高,薄壁构件力学性能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56铝合金 cmt电弧增材制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速度对308L不锈钢CMT电弧增材制造薄壁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敬勇 叶凡凡 +1 位作者 徐育烺 钱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9,共9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焊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成功制备了308L不锈钢单道多层薄壁件,并研究了焊接速度对结构件的成形尺寸、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层间温度等其它试验因素一定时,在试验范围内增大焊接速度,成形件的平均... 采用冷金属过渡焊电弧增材制造工艺成功制备了308L不锈钢单道多层薄壁件,并研究了焊接速度对结构件的成形尺寸、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层间温度等其它试验因素一定时,在试验范围内增大焊接速度,成形件的平均层高和层宽均减小,成形有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结构件各部位在室温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均为奥氏体+少量残余铁素体,随着沉积层的热量累积,熔池冷却速度变慢,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变大,铁素体含量降低。焊接速度越大,晶粒尺寸更加细小,结构件的显微硬度越大,在焊接速度6 mm·s^(-1)时,可达226 HV。另外,焊接速度越大,薄壁件抗拉强度越高,断后伸长率降低,且力学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横向抗拉强度最高可达730.37 MPa,纵向抗拉强度为686.01 MPa。通过断口分析可知,拉伸试样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L不锈钢 cmt电弧增材制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焊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电弧增材制造TC4钛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长富 郑鉴深 +2 位作者 周思雨 杨光 王向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09-2619,共11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样品,测试了沉积态试样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讨论电弧增材制造钛合金成形件的疲劳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经历CMT工艺条件下的快速熔凝过程后,钛合金成形件内宏观组织由外...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样品,测试了沉积态试样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讨论电弧增材制造钛合金成形件的疲劳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经历CMT工艺条件下的快速熔凝过程后,钛合金成形件内宏观组织由外延生长的粗大β柱状晶组成,显微组织为细长α片层和网篮组织。成形件拉伸强度较高,达到锻件拉伸强度水平,但是塑性较低,略低于锻件塑性,且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拉伸断口呈现半解理断裂与半韧性断裂特征。沉积态钛合金成形件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但冲击性能的各向异性并不显著。钛合金成形件的高周疲劳极限为460 MPa,疲劳源均形核于条状未熔合缺陷及气孔缺陷处。缺陷直径越大,距离表面越近,应力集中现象就越明显,导致样品具有较低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电弧增材制造 TC4钛合金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多道搭接表面质量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东青 王小伟 +2 位作者 王奕楷 范霁康 王克鸿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6,83,I0009,共6页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成形问题,提出基于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零件表面质量评价方法.以高氮钢为例,采用CMT工艺进行多道搭接试验,通过三维扫描设备提取零件表面信息,计算表面轮廓均方根偏差Sq和轮廓偏斜度Ssk,对比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表面成...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成形问题,提出基于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零件表面质量评价方法.以高氮钢为例,采用CMT工艺进行多道搭接试验,通过三维扫描设备提取零件表面信息,计算表面轮廓均方根偏差Sq和轮廓偏斜度Ssk,对比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表面成形情况,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研究了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摆宽对多道搭接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此评价方法所得数据规律与实际成形情况基本吻合,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科学性.根据数值Sq和Ssk大小可将成形表面质量由优到差分为A,B,C,D 4个等级.电弧增材制造的热输入和电弧摆宽对成形表面质量影响较大.在热输入较大时,电弧摆宽为15和10 mm时,熔敷焊道余高小、宽高比大,搭接成形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电弧增材制造 多道搭接 表面质量评价 高氮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电弧增材制造GH4169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崇权 刘奋成 王晓光 《精密成形工程》 2019年第4期89-96,共8页
目的研究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GH4169合金单道多层薄壁试样的组织和拉伸性能。方法利用CMT增材制造成形系统进行GH4169合金的单壁墙增材制造试验,分析了成形薄壁试样的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讨论了柱状晶组织的各向异性以及均匀化处... 目的研究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GH4169合金单道多层薄壁试样的组织和拉伸性能。方法利用CMT增材制造成形系统进行GH4169合金的单壁墙增材制造试验,分析了成形薄壁试样的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讨论了柱状晶组织的各向异性以及均匀化处理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成形试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γ相和共晶(γ+Laves)相,试样沿沉积方向具有[100]择优取向。枝晶组织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变得粗大,枝晶间距变大且二次枝晶臂变小,Laves相的取向特征越明显。从底部区域到顶部区域,试样枝晶臂间距λ1从13.76 μm增大到23.27 μm。沿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抗拉强度最大,约为774 MPa;而沿电弧行走方向的抗拉强度随沉积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断后伸长率逐渐增大,最大抗拉强度约为763 MPa。1170 ℃固溶+时效处理后,原粗大柱状晶形成较小的多边形晶粒,成形试样组织的均匀性提高,沉积方向最大抗拉强度为1222 MPa,沿电弧行走方向最大抗拉强度为1085 MPa。结论 CMT增材制造GH4169合金组织特征与激光增材制造的试样基本一致,热处理前后CMT成形GH4169合金试样抗拉强度均小于激光立体成形,但伸长率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 GH4169合金 cmt电弧增材制造 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高强钢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剑平 骆敏 李虹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基于冷金属过渡(CMT)高频熄弧的特性,在双椭球热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热源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强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单道十层成形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层... 基于冷金属过渡(CMT)高频熄弧的特性,在双椭球热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热源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强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单道十层成形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层间冷却时间(30,60,90 s)和基板预热温度(20,200,300℃)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得到基板表面距焊道中心20.5 mm处的热循环曲线的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波峰和波谷温度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沉积下一层时仅对前一层起到重熔作用;在沉积过程中,熄弧端的峰值温度高于起弧端,而在冷却过程中,两端温度差逐渐降低。随着层间冷却时间的延长,熔池最高温度降低且熔池存在的时间变短,在冷却阶段的冷却速率增大但其增大的程度降低,成形件两端温度差降低,最佳层间冷却时间为90 s;随着基板预热温度的升高,熔池的最高温度和熔池尺寸均增加,最大波谷温度差先减小后增大,在基板预热200℃条件下,成形件的最大波谷温度差最小,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电弧增材制造 温度场 动态热源模型 层间冷却时间 基板预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增材高氮不锈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绍兴 彭勇 +3 位作者 冯帅 高鹏 康承飞 孔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2-57,共6页
采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工艺,选用高氮钢丝材进行电弧增材试验,层层堆积成块体,研究了增材体的组织形成及其性能。结果表明:高氮钢增材体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的δ-铁素体;层层堆叠的方式决定了树枝晶周期性地向上生长,每个周期的... 采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工艺,选用高氮钢丝材进行电弧增材试验,层层堆积成块体,研究了增材体的组织形成及其性能。结果表明:高氮钢增材体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的δ-铁素体;层层堆叠的方式决定了树枝晶周期性地向上生长,每个周期的宽度是2.6 mm。一个周期内的增材体树枝晶组织分为三个区域:重熔区域-Ⅰ区域,宽度为0.1 mm;枝晶生长区域-Ⅱ区域,宽度为2.1 mm;热影响区域-Ⅲ区域,宽度为0.4 mm;CMT增材高氮钢的树枝晶组织细小,树枝晶主要是竖直向上生长,局部树枝晶主轴与竖直方向成45°夹角。增材体在水平方向的力学性能比竖直方向好: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达到872 MPa,伸长率为14%,冲击韧性为258 J/cm^2;而竖直方向的抗拉强度为745 MPa,伸长率为12%,冲击韧性为228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电弧增材制造 高氮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