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IP5/6气候模式对ElNiño多样性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卫强 张茜娅 +2 位作者 徐康 李俊灵 苗浩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3,共13页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中全球气候模式的历史时期和未来增暖情景模拟结果,结合观测资料,文章对比评估了23个CMIP6模式和32个CMIP5模式对El Niño多样性的模拟能力...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中全球气候模式的历史时期和未来增暖情景模拟结果,结合观测资料,文章对比评估了23个CMIP6模式和32个CMIP5模式对El Niño多样性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东部(eastern Pacific,EP)型和中部(central Pacific,CP)型El Niño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绝大多数CMIP5/6气候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El Niño的多样性特征,且CMIP6多模式的模拟性能较CMIP5有明显提升。CMIP6模式不仅减弱了EP型El Niño空间模态模拟的离散性,而且还显著提高了CP型El Niño空间模态的模拟能力;CMIP5/6多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两类El Niño的季节锁相性特征,但CP型El Niño衰亡时间较观测明显滞后3个月;同时CMIP5/6多模式模拟的EP型El Niño强度与观测值较为接近,但CP型El Niño的振幅却强于观测。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CP型El Niño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于EP型事件将趋于降低;EP型和CP型El Niño振幅强度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将被增强,且EP型增强幅度显著强于CP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6气候模式 东部型El Niño 中部型El Niño 全球变暖 未来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生态区CMIP6高分辨率模式气候模拟状况及未来多情景预估
2
作者 胡芩 齐冬梅 +3 位作者 周长艳 孟宪红 吕雅琼 杨显玉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若尔盖生态区作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其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黄河上游的气候,甚至对中国西部地区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当前高分辨率气候模式对此地气候状况的模拟能力,以及预估未来此... 若尔盖生态区作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其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黄河上游的气候,甚至对中国西部地区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当前高分辨率气候模式对此地气候状况的模拟能力,以及预估未来此地气候的可能变化,本文使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中的四个高分辨率气候模式AWI-CM-1-1-MR、EC-Earth3、EC-Earth3-CC、MPI-ESM1-2-HR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对比国家气候中心所提供的CN05.1观测数据集,评估了CMIP6高分辨率模式对若尔盖生态区气温、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在四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进行未来气温和降水的预估。四个高分辨率CMIP6模式都可以模拟出此地气温的分布型和变化趋势,但均存在低估的现象,特别是在若尔盖生态区的西部,多模式集合平均(MME)与观测数据年平均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75,MME对比观测数据偏低0.75℃;对于降水模拟,模式都明显存在模拟高估,MME偏多1.45 mm·d^(-1),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21;模式可以模拟出南部降水偏多,北部降水偏少的分布型,但在南部存在较大的高估,将会影响水源涵养区水资源评估;对于气温变化趋势的模拟相比降水更理想。模式的未来预估结果表明,预计到2100年,若尔盖生态区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分别相对于历史基准时期增温1.8、3.2、5.2和5.8℃;降水量相比于历史时期在低浓度SSP1-2.6情景下增加最为显著,2100年增幅对比历史时期约为0.4 mm·d^(-1),而中等浓度到高浓度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到21世纪末期降水变化略有增长且差异较小,增加幅度为0.1~0.2 mm·d^(-1)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资源管理及当地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对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生态区 cmip6 高分辨率气候模式 未来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
3
作者 三梅英 贾升策 +7 位作者 杨程 刘靖 余忠全 方伟 尚嘉楠 明波 郭怿 程龙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71-77,I0007,共8页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关系到流域水土保持和调水调沙工作,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径流情势的不确定性。开展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对保障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CMIP6气候模式数据...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关系到流域水土保持和调水调沙工作,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径流情势的不确定性。开展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对保障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CMIP6气候模式数据作为驱动数据,采用分期组合预测方法建立基于滚动策略的中长期径流分期预测组合模型,预测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和玛曲站2024—2100年在9种气候模式和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逐月径流量,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森林模型预测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未来径流概率区间,分析未来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通过计算预测区间覆盖率和预测区间平均带宽,发现预测区间覆盖率在0.80以上,预测区间平均带宽为100~200,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清晰度较高,预测结果准确度较高;②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和玛曲站未来径流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唐乃亥站的未来径流减少速率大于玛曲站,夏秋两季的未来径流减少幅度高于春季,冬季变化幅度不足4%;③将基于9种气候模式的径流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在SSP126、SSP370、SSP585路径下,2024—2100年唐乃亥站和玛曲站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13.9×10^(6)、38.8×10^(6)、49.8×10^(6) m^(3)/a,玛曲站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6.9×10^(6)、26.8×10^(6)、36.3×10^(6) m^(3)/a,可以说随着碳排放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径流减少速率不断加快,未来径流的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气候模式 径流 未来情势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适用性评估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波 孟宪红 +4 位作者 杨显玉 邓明珊 赵林 李照国 尚伦宇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8,共14页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生态、水文和气候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预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然而,目前的气候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尤其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本文利用Detrended分位数映射(Detrended Quantile Mapping,DQM)...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生态、水文和气候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预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然而,目前的气候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尤其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本文利用Detrended分位数映射(Detrended Quantile Mapping,DQM)与Delta分位数映射(Quantile Delta Mapping,QDM)方法,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在青藏高原模拟效果较好的8个模式进行校正并对校正前后模式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校正方法均订正了模式的模拟偏差,且两种方法对于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数据的订正效果较为一致。基于QDM偏差校正后的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对青藏高原未来(21世纪前期:2015-2057年;21世纪后期:2058-2100年)的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大气干燥度以及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预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加剧,其中青藏高原东南部增强最为显著,极端高温事件随辐射强迫的增加而增强;极端低温事件减少,在高排放情景下(SSP370和SSP585)21世纪后期基本不出现。未来,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和饱和水汽压差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水的增加并不足以减缓大气干旱。其中,夏季大气干燥度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为全年的1.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模式 偏差校正 青藏高原 极端气候事件 未来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川渝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未来预估
5
作者 姚颖 李谢辉 +1 位作者 王磊 李红英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60,共18页
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和全球变暖使得川渝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呈现频发强发态势。这种变化不仅会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显著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并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科学和准确地分析川渝地区过... 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和全球变暖使得川渝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呈现频发强发态势。这种变化不仅会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显著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并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科学和准确地分析川渝地区过去和未来暴雨洪涝的灾害风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优选的川渝地区50个气象站点日值降水数据、5个CMIP6模式降水数据、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人口和经济格点数据,以及DEM和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等,首先通过泰勒图、定量化指标S和标准化距平序列评估了5个CMIP6单模式、5个模式的等权重集合EWA-5(Equal Weighted Agggation)和不同权重集合UEWA-5(Un-Equal Weighted Agggation)对所选5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模拟性能,然后通过构建基于致灾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度的综合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基准期(1995-2014年)和未来近期(2025-2044年)和远期(2045-2064年)三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的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不同时段的风险评估、未来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EC-Earth3模式模拟的5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效果最好,R95p、RX1day、RX5day指数模拟和观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90,0.77,整体UEWA-5的模拟性能优于EWA-5。(2)基准期5个极端降水指数在四川中部为高值区,四川东部和重庆次之,川西地区为低值区;5个极端降水指数在1998年都呈现最大值,其中一年中单日最大降水量RX1day达86 mm,降水强度SDII指数值为11.3 mm·d^(-1)。(3)未来两个时期,5个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脆弱性和辐射强迫等级越高,极端降水指数值越大。对比两个时期,远期各极端降水指数值更大,特别是R95p均值为846.8 mm,比近期增加了169.2 mm。(4)历史时期,暴雨洪涝灾害较高的综合风险区位于四川中部和重庆市中心,未来两个时期在四川中部的高和中高风险区范围将扩大,中等风险区范围将缩小,川西高原中低风险区范围也将减少,四川南部和川渝东部的风险等级将分别降为中低和低风险区。对比未来两个时期,四川中部的中高和中等风险区范围将扩大,重庆西南部在远期将变为中等风险区,其余区域基本维持原风险等级,而随着社会脆弱性和辐射强迫的升高,川渝地区的灾害风险等级变化不明显,特别是川西高原和四川东北部的灾害风险等级变化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减少川渝地区灾害风险,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科学决策和防范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灾害风险 cmip6模式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 极端降水指数 川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模式的北冰洋波弗特流涡历史和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变化的模拟分析
6
作者 杨瀚韬 白学志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304,共20页
基于43套CMIP6模式资料和Ocean Reanalysis System 5(ORAS5)同化数据,本文探讨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波弗特流涡在历史时期(1979—2014年)和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CMIP6的多个模... 基于43套CMIP6模式资料和Ocean Reanalysis System 5(ORAS5)同化数据,本文探讨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波弗特流涡在历史时期(1979—2014年)和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CMIP6的多个模式及多模式平均都低估了流涡的强度,且对流涡强度变化趋势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35套CMIP6模式资料中有45%的模式资料能够较好地再现ORAS5同化数据所显示的上升趋势。在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排放情景下,波弗特流涡强度都将呈上升趋势,但在21世纪后期,后者的强度会低于前者且这种差异将随时间增大;海冰密集度和海平面气压呈显著正相关、均持续下降,但后者的下降趋势较前者更明显。对流涡增强的成因分析表明,SSP1-2.6排放情景下,流涡的增强主要与海冰密集度的下降有关,而SSP5-8.5排放情景下,流涡的弱增强则主要与海冰显著减少导致的波弗特高压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模式 SSP1-2.6 SSP5-8.5 波弗特流涡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四川段的未来降水变化预估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俣霏 韩玉国 +1 位作者 孙明东 韩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8-294,共7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气象时空变化,合理预估气候变化的未来趋势,可为区域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江流域四川段作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4年实测站点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偏差订正后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 [目的]了解和掌握气象时空变化,合理预估气候变化的未来趋势,可为区域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江流域四川段作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4年实测站点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偏差订正后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情景齐全的GCM预估3个未来假定气候情景模式(SSP1-2.6,SSP2-4.5,SSP5-8.5),分析了区域内降水气候变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气候模式模拟长江流域四川段降水量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月尺度>季尺度>年尺度。(2)对气候模式进行校正和评估后,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分位数映射法对气候模型数据的校正是很有效的。(3)相对于基准期(1980—2014年),研究区域未来降水量在3种情景下均高于历史时期,表现为SSP5-8.5>SSP2-4.5>SSP1-2.6。(4)降水量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呈现西部低东部高的空间格局。[结论]气候模式对研究区未来降水变化的预估结果为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程度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模式 气候变化 统计降尺度Delta 长江流域四川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检验CMIP5气候模式看CMIP6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正在启动和进行中,其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是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 cmip5 气候模式 检验 对比计划 世界气候 数值试验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北极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琦 王晓春 赵立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8,共15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所有的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模拟出3月北极海盆海冰的分布情况,误差主要分布在海冰边缘地区,其中鄂霍茨克海的中部以及巴伦支海地区误差最大,最高值可达90%。与3月相比,模式对9月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效果不佳,在北极海盆地区以及海冰边缘地区均存在15%以上的误差。在海冰密集度长期趋势空间分布方面,3月,9个模式总体高估了海冰下降区的海域面积,在鄂霍茨克海、巴伦支海以及格陵兰海北部海域为模式误差大值区(大于50%)。模式在模拟9月海冰下降趋势的区域及量级上较3月都有更大的偏差。另外,9个模式对海冰密集度多年平均季节变化的模拟能力与其对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有一定关联,对海冰密集度季节变化模拟准确的模式,其海冰长期趋势的模拟也较接近观测。海冰分量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可以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cmip6 北极海冰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东北地区气温模拟性能的比较评估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夏曼 姜超 +1 位作者 汪君 王襄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94-4207,共14页
本文基于CN05.1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和CMIP6计划中34个模式资料、CMIP5中39个模式资料,利用泰勒图、技能得分(S值)、综合评级指标(M_(r)),系统地评估了相比于CMIP5模式,CMIP6模式对1961—2005年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气... 本文基于CN05.1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和CMIP6计划中34个模式资料、CMIP5中39个模式资料,利用泰勒图、技能得分(S值)、综合评级指标(M_(r)),系统地评估了相比于CMIP5模式,CMIP6模式对1961—2005年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气温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相较于CMIP5模式,CMIP6中大部分模式能更好地模拟出区域平均气温多年变化、年平均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及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的特征,但普遍存在低估的现象;2)经过优选后得到的CMIP5与CMIP6最优模式集合平均(MME5、MME6)对年平均气温的模拟优于大部分单个模式和所有模式的集合平均模拟结果.MME6比MME5能更好地模拟出年平均气温气候态及气温多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对区域平均气温多年变化的模拟能力要略低.总体来说,CMIP6模式相对于CMIP5有所进步,MME6对中国东北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cmip6 中国东北地区 气温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集合的内陆河径流模拟及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文翔 骆震 +4 位作者 陈伏龙 王统霞 安杰 龙爱华 何朝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0-461,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冰川融雪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内陆河径流序列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区域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分解模拟优化重构模型与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冰川融雪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内陆河径流序列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区域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分解模拟优化重构模型与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8种GCMs数据耦合,预测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24—2030年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Model.VLE模型在径流模拟阶段R^(2)>0.86且TPE<0.28,其模拟误差最小、稳定性最优;历史时期GCMs数据经过空间降尺度、偏差矫正和Model.VLE模型耦合的径流模拟效果最优,能够为径流预测提供可靠结果;玛纳斯河流域未来(2024—2030年)径流来水偏丰较历史时期(2000—2014年)有显著增加趋势,未来年径流变化与未来气温和降水相关,3种气候情景下未来(2024—2030年)径流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cmip6模式 气候变化 内陆河 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降水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01
12
作者 陈晓晨 徐影 +1 位作者 许崇海 姚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5,共9页
使用多种观测资料和43个参加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评估分析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1980—2005年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多数CMIP5模式能够模拟出中国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点,这与... 使用多种观测资料和43个参加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评估分析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1980—2005年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多数CMIP5模式能够模拟出中国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点,这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三阶段(CMIP3)的模式模拟结果类似,但华南地区降水模拟偏少,西部高原地区降水模拟偏多。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降水冬弱夏强的季节变化特征,但降水模拟系统性偏多。从EOF分析结果来看,多数CMIP5模式可以再现中国地区年平均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集合平均的表现优于CMIP3。多模式集合在月、季、年时间尺度下模拟的平均值优于大部分单个模式的结果。CMIP5中6个中国模式的模拟能力与其他模式相当,其中FGOALS-g2、BCC-CSM1-1-m的模拟能力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降水 cmi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华北平原极端气温指数评估和预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慧 肖登攀 +6 位作者 赵彦茜 柏会子 张可慧 唐建昭 刘剑锋 郭风华 刘德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4,142,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及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准确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该文基于华北平原54个气象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CMIP6中20个全球气...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及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准确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该文基于华北平原54个气象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CMIP6中20个全球气候模式(GCM)在4个气候情景下的未来气候预测数据,计算9种代表性极端气温指数,利用独立权重均值法(IWM)对多GCMs预测结果进行集合平均,旨在揭示华北平原历史(1971-2010年)和未来(2061-2100年)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基于IWM方法获得的多模式集合平均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算术平均法,能更好地反演历史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极端高温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而极端低温指数将显著降低;极端气温指数(DTR除外)在历史和未来时期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高辐射强迫情景(SSP585)下的极端气温指数变幅最大,空间差异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统计降尺度 华北平原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5模式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14
14
作者 祁晓凡 李文鹏 +1 位作者 李海涛 刘宏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7-996,共10页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0-2014年月值NCEP再分析资料与气象要素实测资料,建立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针对模型不足,提出一种补充逐...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0-2014年月值NCEP再分析资料与气象要素实测资料,建立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针对模型不足,提出一种补充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经2006-2014年CMIP5中CNRM-CM5模式的区域适用性评价,选取适宜模型进行2016-2060年CNRM-CM5模式下的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主要结论为:(1)补充逐步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总体要好于逐步回归模型,两模型对流域气温的模拟效果要好于降水。(2)降尺度模型的CNRMCM5模式适用性评价表明,RCP4.5与RCP8.5路径下,补充回归模型的适用性总体好于逐步回归模型。(3)两种路径下,黑河流域上中游未来年均降水量分别为324.94 mm、330.15 mm,未来流域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强。(4)两种路径下黑河流域中下游未来年均气温分别为10.25℃、1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统计降尺度 cmip5模式 气象要素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平均环流场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亮 江志红 陈威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0-392,共13页
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hase 5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5)提供的30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的夏季逐月环流场资料及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泰勒图及各种评估指标,探讨全球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 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hase 5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5)提供的30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的夏季逐月环流场资料及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泰勒图及各种评估指标,探讨全球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平均大气环流场的模拟能力,寻求具有较好东亚夏季环流场模拟能力的气候模式。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模式能够模拟出东亚夏季平均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CMIP5模式的总体模拟能力较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3)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如CMIP5模式对东亚大部分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场的模拟偏差在6 h Pa以内。2)模式对不同层次环流场的模拟能力存在差异,500 h Pa高度场的模拟能力最强,其次为100 h Pa高度场、850 h Pa风场,SLP场最弱;对东亚夏季主要环流系统的模拟对比发现,模式对印度热低压及东伸槽强度指数的模拟能力最好。3)综合CMIP5模式对东亚夏季各层次平均环流场以及主要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发现模拟较好的5个模式为CESM1-CAM5、MPI-ESM-MR、MPI-ESM-LR、MPI-ESM-P和Can ESM2。4)相对于单一模式,多模式集合平均(MME)模拟能力较强,但较优选的前5个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能力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模拟 东亚大气环流 模式评估 气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平原气候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12
16
作者 肖登攀 赵彦茜 +3 位作者 柏会子 唐建昭 冯璞玉 刘德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2,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准确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能为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CMIP5中33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未来气...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准确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能为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CMIP5中33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未来气候情景数据进行时空降尺度处理,得到逐日站点数据,并基于多模式集合预估华北平原在两个典型气候情景(RCP4.5和RCP8.5)下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40年后温度在情景RCP8.5下的增幅远高于情景RCP4.5,至21世纪末增幅达到最高;太阳总辐射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减少-增加-稳定”特征;未来降雨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变化上,东部和西南部地区未来最高温度增幅最高,最低温度增幅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空间格局;太阳辐射增幅表现为明显的“北低南高”,而降雨增幅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040s(2031-2060)阶段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太阳辐射和降雨)增幅较小,而2080s(2071-2100)阶段增幅加大;不同气候情景下各气候因子增幅差异较大,温度和降雨在情景RCP8.5下的增幅明显高于RCP4.5,而太阳辐射在情景RCP4.5下的增幅高于RCP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统计降尺度 cmi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碳”目标下三峡库区极端气候的模式评估及未来预估
17
作者 李伊能 周育琳 +2 位作者 魏兴 史瑞博 陈蒙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8,共6页
深入探究三峡库区极端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机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借助17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日尺度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泰勒图分析法及定量化指标S值评估模式数据的模拟能力,通过C... 深入探究三峡库区极端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机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借助17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日尺度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泰勒图分析法及定量化指标S值评估模式数据的模拟能力,通过CDBC偏差校正器对日尺度模式数据进行偏差校正以提升模拟准确度。此外,结合综合优选的多模式集合,计算极端气候指数R50、TXx、TNn并验证校正效果。最后,对三峡库区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时期不同情景下的极端气候指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从CMIP6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来看,三峡库区日最低气温数据在历史期的模拟表现最佳;经过CDBC偏差校正的CMIP6模式,能更准确地模拟历史期研究区内R50、TXx、TNn的空间变化;三峡库区未来极端气候指数超历史期水平,随着情景加剧和“双碳”目标的推进,R50普遍增长,TXx和TNn普遍升高,且区域差异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cmip6 模式集合 “双碳”目标 极端气候指数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降尺度和CMIP5模式的泾河流域气候要素模拟与预估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赛艳 黄强 +3 位作者 王义民 解阳阳 任怡 李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38-144,共7页
为了明确变化环境下流域未来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趋势及特征,该文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1960-2010的逐月降水、气温和NCEP再分析等资料,建立了流域气候要素月序列降尺度模型;然后,将模型应用于CMIP5中CNRM-CM5模式下的RCP4.5和RCP... 为了明确变化环境下流域未来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趋势及特征,该文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1960-2010的逐月降水、气温和NCEP再分析等资料,建立了流域气候要素月序列降尺度模型;然后,将模型应用于CMIP5中CNRM-CM5模式下的RCP4.5和RCP8.5情景,得到了流域未来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主要成果如下:1)该方法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降水次之;2)RCP8.5情景下泾河流域未来年均降水量是356.41 mm,小于RCP4.5情景下的374.19 mm;除冬季外,流域未来春、夏及初秋的降水将有所减少,空间分布在南北方向呈现递减趋势;3)RCP8.5情景下泾河流域未来年均温度是9.32℃,高于RCP4.5情景下的8.96℃;流域未来气温除了深冬初春降低外,其余时期尤其是夏季将显著上升,空间分布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对泾河流域气候要素模拟与预估表明,泾河流域未来气候演变中存在着降水减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风险,这在流域未来水资源管理运行等方面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降水 泾河流域 统计降尺度 cmip5模式 气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CMIP5模式结果 被引量:71
19
作者 胡芩 姜大膀 范广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对青藏高原气候模拟较优的气候模式,在RCP4.5中等偏低辐射强迫情景下对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在2006~2100年的线性趋势平均为0.26℃/10a,...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对青藏高原气候模拟较优的气候模式,在RCP4.5中等偏低辐射强迫情景下对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在2006~2100年的线性趋势平均为0.26℃/10a,增暖幅度与海拔高度大体成正比;相比于1986~2005年参考时段,2090年代平均升温2.7℃,21世纪末期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在早、中和末期,年均增温分别为0.8~1.3℃、1.6~2.5℃和2.1~3.1℃;各季节也均为变暖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大.对于年均降水来说,未来百年将小幅增加,集合平均趋势为1.15%/10a,2090年代较参考时段增加10.4%;在早、中和末期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至15.2%、-0.9%至17.8%和1.4%至21.3%;季节降水也呈增加趋势,夏季增幅明显高于其余三个季节且在21世纪末期较大,青藏高原未来年均降水增加主要来自于夏季.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预估结果在气候模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范围较大,地表气温的可信度相对较高,而降水的则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多模式集合对东北三省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陶纯苇 姜超 孙建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80-3591,共12页
应用CN05观测资料,以及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的26个模式,评估了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气候变化模拟能力并选出4个较优模式,发现经过筛选得出的较优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体现在... 应用CN05观测资料,以及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的26个模式,评估了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气候变化模拟能力并选出4个较优模式,发现经过筛选得出的较优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体现在对气温的模拟上.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多模式集合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对未来气候变化特征的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的未来阶段,东北三省将处于显著增温的状态,且RCP8.5情景下的增温速率(0.53℃/10a)明显高于RCP4.5情景下的速率(0.22℃/10a);空间上,北部地区将成为增温幅度最大、增温速率最高的区域.未来降水将会相对增加,但波动较大,21世纪末期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降水增加幅度分别为11.24%和15.95%;空间上,辽宁省西部地区将成为降水增加最为显著的区域.根据水分盈亏量,21世纪未来阶段,RCP4.5情景下的东北三省绝大多数地区未来将相对变湿,尤其到了中后期;RCP8.5情景下则是中西部地区将相对变干,其余地区则会相对变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气候变化 干旱 预估 中国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