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3套CMIP6模式资料和Ocean Reanalysis System 5(ORAS5)同化数据,本文探讨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波弗特流涡在历史时期(1979—2014年)和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CMIP6的多个模...基于43套CMIP6模式资料和Ocean Reanalysis System 5(ORAS5)同化数据,本文探讨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波弗特流涡在历史时期(1979—2014年)和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CMIP6的多个模式及多模式平均都低估了流涡的强度,且对流涡强度变化趋势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35套CMIP6模式资料中有45%的模式资料能够较好地再现ORAS5同化数据所显示的上升趋势。在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排放情景下,波弗特流涡强度都将呈上升趋势,但在21世纪后期,后者的强度会低于前者且这种差异将随时间增大;海冰密集度和海平面气压呈显著正相关、均持续下降,但后者的下降趋势较前者更明显。对流涡增强的成因分析表明,SSP1-2.6排放情景下,流涡的增强主要与海冰密集度的下降有关,而SSP5-8.5排放情景下,流涡的弱增强则主要与海冰显著减少导致的波弗特高压减弱有关。展开更多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8个模式,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数据进行了偏差校正,并从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两方面评估了校正前后的CMIP6数据以及单个模式在1979-2...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8个模式,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数据进行了偏差校正,并从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两方面评估了校正前后的CMIP6数据以及单个模式在1979-2014年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高度依赖于用于偏差校正的ERA5再分析数据在研究区域的质量,尽管偏差校正后的青藏高原夏季平均降水的误差和误差率上有所改善,但在年际时间变化特征方面却不如偏差校正前的数据。大多数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1979-2014年青藏高原上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增的平均降水空间变化特征。偏差校正前的降水数据在高原上会出现显著的高估,误差率为60.4%,经过偏差校正后的数据相对观测数据误差降低,误差率为-13.9%,并且偏差校正后的数据与ERA5的平均误差仅为0.003 mm·d^(-1),与ERA5的空间相关性高达0.999。空间趋势方面,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在1979-2014年呈现轻微增加的趋势,只有东缘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偏差校正前后的数据都能够大致刻画出这一空间分布特征,然而,未经偏差校正的大多数单个CMIP6模式与ERA5的空间相关系数未超过0.5。与由独立观测降水数据的年际变化特征相比,偏差校正前的数据高估了高原上的降水量,而偏差校正后的数据相比观测结果则偏低。通过确定95%分位阈值选取了极端降水个例,其集合平均极端降水空间分布与年平均降水类似,也呈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部分CMIP6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这一特征,如MRI-ESM2-0(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0)和ACCESSCM2(Australian Community Climate and Earth System Simulator Climate Model Version 2),与观测结果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和0.821。但偏差校正后的数据在空间相关性方面下降,由偏差校正前的0.861降为0.730,未能准确刻画高原极端降水阶梯式递增的特点。偏差校正后的极端降水数据误差分布与偏差校正前相似,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高原南部腹地和东部。进一步的极端降水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观测结果与CMIP6降水数据均显示1979-2014年期间极端降水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单个CMIP6模式中,EC-Earth3-Veg(European Community Earth-Vegetation model version 3)和EC-Earth3(European Community Earth Model version 3)及CanESM5(The 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5)在多个统计评估指标上排名靠前,展示出较好的模拟能力;IPSL-CM6A-LR(Institut Pierre-Simon Laplace Climate Model 6A Low Resolution)在平均降水误差和极端降水的误差指标上表现出色。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43套CMIP6模式资料和Ocean Reanalysis System 5(ORAS5)同化数据,本文探讨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波弗特流涡在历史时期(1979—2014年)和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CMIP6的多个模式及多模式平均都低估了流涡的强度,且对流涡强度变化趋势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35套CMIP6模式资料中有45%的模式资料能够较好地再现ORAS5同化数据所显示的上升趋势。在未来SSP1-2.6和SSP5-8.5两种排放情景下,波弗特流涡强度都将呈上升趋势,但在21世纪后期,后者的强度会低于前者且这种差异将随时间增大;海冰密集度和海平面气压呈显著正相关、均持续下降,但后者的下降趋势较前者更明显。对流涡增强的成因分析表明,SSP1-2.6排放情景下,流涡的增强主要与海冰密集度的下降有关,而SSP5-8.5排放情景下,流涡的弱增强则主要与海冰显著减少导致的波弗特高压减弱有关。
文摘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8个模式,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数据进行了偏差校正,并从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两方面评估了校正前后的CMIP6数据以及单个模式在1979-2014年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高度依赖于用于偏差校正的ERA5再分析数据在研究区域的质量,尽管偏差校正后的青藏高原夏季平均降水的误差和误差率上有所改善,但在年际时间变化特征方面却不如偏差校正前的数据。大多数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1979-2014年青藏高原上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增的平均降水空间变化特征。偏差校正前的降水数据在高原上会出现显著的高估,误差率为60.4%,经过偏差校正后的数据相对观测数据误差降低,误差率为-13.9%,并且偏差校正后的数据与ERA5的平均误差仅为0.003 mm·d^(-1),与ERA5的空间相关性高达0.999。空间趋势方面,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在1979-2014年呈现轻微增加的趋势,只有东缘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偏差校正前后的数据都能够大致刻画出这一空间分布特征,然而,未经偏差校正的大多数单个CMIP6模式与ERA5的空间相关系数未超过0.5。与由独立观测降水数据的年际变化特征相比,偏差校正前的数据高估了高原上的降水量,而偏差校正后的数据相比观测结果则偏低。通过确定95%分位阈值选取了极端降水个例,其集合平均极端降水空间分布与年平均降水类似,也呈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部分CMIP6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这一特征,如MRI-ESM2-0(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0)和ACCESSCM2(Australian Community Climate and Earth System Simulator Climate Model Version 2),与观测结果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和0.821。但偏差校正后的数据在空间相关性方面下降,由偏差校正前的0.861降为0.730,未能准确刻画高原极端降水阶梯式递增的特点。偏差校正后的极端降水数据误差分布与偏差校正前相似,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高原南部腹地和东部。进一步的极端降水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观测结果与CMIP6降水数据均显示1979-2014年期间极端降水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单个CMIP6模式中,EC-Earth3-Veg(European Community Earth-Vegetation model version 3)和EC-Earth3(European Community Earth Model version 3)及CanESM5(The 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5)在多个统计评估指标上排名靠前,展示出较好的模拟能力;IPSL-CM6A-LR(Institut Pierre-Simon Laplace Climate Model 6A Low Resolution)在平均降水误差和极端降水的误差指标上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