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仙云洞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东亚夏季风CIS-8事件及亚旋回特征
1
作者 刘行 邱万银 +3 位作者 董文玉 李月 蔡炳贵 姜修洋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2-1313,共12页
基于福建仙云洞石笋(XY2-10)的9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442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38.20—36.10 ka B.P.平均分辨率达5 yr的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强度演变历史。福建仙云洞石笋δ^(18)O值在CIS-8(Chinese Intersta... 基于福建仙云洞石笋(XY2-10)的9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442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38.20—36.10 ka B.P.平均分辨率达5 yr的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强度演变历史。福建仙云洞石笋δ^(18)O值在CIS-8(Chinese Interstadial 8)时期整体呈现出稳定的偏负特征,与同一时期中国季风区内葫芦洞、永兴洞、小白龙洞石笋δ^(18)O记录趋势较为一致,但该石笋δ^(18)O记录的夏季风强度在CIS-8期间整体偏强的趋势,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的降温趋势不同。分析表明,在CIS-8事件期间,南极变冷,其通过增强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Mascarene High,MH)和越赤道气流,使中国南方地区石笋δ^(18)O记录的EASM整体保持较强态势。此外,仙云洞石笋δ^(18)O记录还揭示了CIS-8事件内部存在21次百年至十年际尺度的夏季风增强事件,这与格陵兰NEEM(Northern Greenland Eemian Ice Drilling)冰芯δ^(18)O记录、阿拉伯海海盆岩心反照率记录的亚旋回事件相对应,表明EASM增强(减弱)、北高纬温度升高(降低)和赤道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北移(南移)在百年至十年际尺度上存在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是源于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变化引起的北半球高纬与低纬地区的快速海气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8事件 石笋 东亚夏季风 福建仙云洞 亚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