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转移过程中E-cadherin CD44V6及nm23-H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庞淑珍 关建民 +3 位作者 王旭 吴爱华 王中英 刘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探讨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转移过程中E-cadherin、CD44V6及nm23-H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山仙颗粒组。给后两组接种瘤细胞,山仙颗粒组用0.5g/mL的山仙颗粒悬液0.4mL(只.天)灌胃,其他... 目的:探讨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转移过程中E-cadherin、CD44V6及nm23-H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山仙颗粒组。给后两组接种瘤细胞,山仙颗粒组用0.5g/mL的山仙颗粒悬液0.4mL(只.天)灌胃,其他两组用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45只小鼠肺组织、瘤组织内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对照组与山仙颗粒组比较,出瘤时间短,瘤重及肺转移灶数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山仙颗粒组、空白对照组比较,E-cadherin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低,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在Lewis肺癌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仙颗粒能提高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降低CD44V6的表达。山仙颗粒有抗恶性肿瘤形成和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仙颗粒 免疫组织化学 E—cadherin cim4v6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Bud-CD44v6的构建及其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波 姜政 +4 位作者 张滨 李彦 向廷秀 陶小红 王丕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64-2167,共4页
目的构建含人的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特异性抗原CD44v6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①以pBud作为真核表达载体,选择CD44v6编码基因进行RT-PCR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 目的构建含人的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特异性抗原CD44v6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①以pBud作为真核表达载体,选择CD44v6编码基因进行RT-PCR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②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将构建成功的pBud-CD44v6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到肿瘤细胞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为CD44v6的编码基因,长为129bp,与GenBank中登录的cDNA相比较,同源性高达100%,且方向正确;重组质粒pBud-CD44v6转染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空质粒转染组对比,重组质粒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大量CD44v6基因编码的表达,其蛋白呈棕黄色,而对照组呈阴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Bud-CD44v6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im4v6基因 SGC-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及细胞分子CD44v6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建松 周明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细胞分子CD44v6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4例LSCC和15例正常喉黏膜(normal laryngeal mu...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细胞分子CD44v6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4例LSCC和15例正常喉黏膜(normal laryngeal mucosa,NLM)组织中KAI1/CD82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LSCC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阳性率(37.50%)显著低于NLM组织(86.67%)(P=0.031);LSCC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率(75.00%)显著高于NLM组织(26.67%)(P=0.011)。KAI1/CD82表达与LSCC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预后无关(P>0.05);CD44v6表达与L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二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KAI1/CD82与CD44v6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36)。结论 KAI1/CD82与CD44v6在LS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着相互抑制的作用,检测KAI1/CD82及CD44v6蛋白表达对判断LSCC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KAI1/CD82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