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视角下煤对O_(2)/CH_(4)混合气体的竞争吸附研究
1
作者 贺姝静 彭程阳 +1 位作者 康建宏 张耕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为深刻理解煤表面对O_(2)/CH_(4)混合气体的竞争吸附特性,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分析煤表面孔隙分布和化学结构;采用分子模拟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O_(2)/CH_(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过程中的吸附量和吸附热变化特征,并... 为深刻理解煤表面对O_(2)/CH_(4)混合气体的竞争吸附特性,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分析煤表面孔隙分布和化学结构;采用分子模拟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O_(2)/CH_(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过程中的吸附量和吸附热变化特征,并通过吸附选择性揭示O_(2)/CH_(4)混合气体在煤表面的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O_(2)与CH_(4)浓度比为7/3时,二者的等温吸附曲线接近;不同条件下O_(2)与CH_(4)的积分吸附热相差不大,O_(2)约19.5~20.0 J/g,CH_(4)约24.0~24.8 J/g;当O_(2)与CH_(4)浓度比为7/3~2/8时,O_(2)的积分吸附热大于CH_(4);随着温度升高,O_(2)与CH_(4)的吸附量均减少,且O_(2)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增大,气体压力对竞争吸附的影响减弱;低气体压力条件下,CH_(4)比O_(2)吸附速率更快,当混合气体总压增加时,CH_(4)比O_(2)先达到饱和吸附;随着混合气体中O_(2)浓度的增加,O_(2)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呈现降低趋势,但CH_(4)的吸附竞争力始终优先于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ch_(4)混合气体 竞争吸附 吸附热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和温度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热分解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凡超 湛奡 +3 位作者 田双双 李祎 肖淞 张晓星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通过构建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反应体系模型,开展了不同O_(2)含量和温度下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的热分解过程模拟,分析了其主要反应路径、产物组成及生成速率等。结果表明: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热分解主要生成CF_(3)、CF_(2)、CF、F、CN和C_(2)F_(5)等粒子,其中CF_(2)和CN的生成量最高,其次是CF_(3)和F。尽管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加入O_(2)会使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缩短,但是可以有效减少C_(4)F_(7)N的分解量和大部分粒子的生成量,尤其在O_(2)体积分数为6%时C_(4)F_(7)N分解量最少。当O_(2)体积分数为0%~4%时,反应体系中主要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而当O_(2)体积分数大于8%时,反应速率增大。当模拟温度高于2600 K时,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显著缩短,分解粒子的生成速率加快。研究结论为C_(4)F_(7)N/CO_(2)/O_(2)的应用配比优化及其设备运维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 反应分子动力学 热分解机理 混合气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电晕放电分解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浩 颜湘莲 +3 位作者 韩冬 姚尧 马德英 刘晓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的环保和绝缘性能优良,是替代SF_(6)气体的主流环保气体。本文首先利用针-板电极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开展了一系列工频交流电晕放电实验,然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不同电极材料(不锈钢、铝和黄铜... 全氟异丁腈(C_(4)F_(7)N)的环保和绝缘性能优良,是替代SF_(6)气体的主流环保气体。本文首先利用针-板电极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开展了一系列工频交流电晕放电实验,然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不同电极材料(不锈钢、铝和黄铜)和施加电压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特征分解气体的含量随施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且受金属材料化学活性的影响明显,其中铝电极下的分解产物总量最高。特征分解气体含量比值c[C_(2)F_(6)]/c[CF_(4)]和v[C_(2)F_(4)]/v[C_(3)F_(6)]对电极材料和电晕放电程度具有较好的识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电晕放电 分解特性 电极材料 特征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26 kV共箱型GIL的空气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温升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端姣 孙文星 +1 位作者 陈宇慧 胡晓光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的温升特性决定了其通流容量,为掌握全氟异丁腈(C_(4)F_(7)N)混合气体和干燥空气这两类典型环保绝缘气体的温升特性,对126 kV三相共箱型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的温升过程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建立温升试验平台,开展了...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的温升特性决定了其通流容量,为掌握全氟异丁腈(C_(4)F_(7)N)混合气体和干燥空气这两类典型环保绝缘气体的温升特性,对126 kV三相共箱型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的温升过程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建立温升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气体介质、不同通流等条件下的温升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通流条件下,C4F7N/CO_(2)混合气体与干燥空气在典型应用参数下的温升接近,但均高于SF6气体的温升;当通流为3 150 A时,充入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干燥空气均可满足设备温升不超过75 K的要求,但当通流为3 465 A时,充入C4F7N/CO_(2)混合气体与干燥空气均无法满足设备温升要求;同时还发现,分别充入3种气体时B相温升均高于A、C相,符合仿真结果和热对流过程,说明在126 kV三相共箱型GIL的温升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B相导体的最高温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气体绝缘输电线路 环保绝缘气体 温升特性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干燥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江承明 阳涛 郭开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71-373,共3页
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是集温室气体储存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于一体的方法,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CO2置换法技术,本文利用建立的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测试装置,在273.7K~284.2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3组CO2-CH4混合气体的三相共存(H-V-... 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是集温室气体储存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于一体的方法,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CO2置换法技术,本文利用建立的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测试装置,在273.7K~284.2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3组CO2-CH4混合气体的三相共存(H-V-LW)和较高四相点Q2(H-LW-LC-V)的相平衡特性。研究结果给出了实验温度范围内混合气体水合物随甲烷含量提高的相平衡压力特性,以及该混合气体水合物体系较高四相点Q2(H-LW-LC-V)稳定区的边界和混合气体水合物融化开始和融化结束时的Q2点。数据表明,混合气体中随着甲烷相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Q2点随之增加,四相共存状态压力和温度范围也随着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h4 置换 混合气体水合物 相平衡 较高四相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N_2、CH_4/CO_2二元和CH_4/N_2/CO_2三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实验与估算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俊芳 张可 +3 位作者 郭保玲 杨小莉 常旭宁 吴江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52,共6页
为了获取甲烷与不可燃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采用一种基于绝热火焰温度的混合物爆炸极限估算方法,对CH4/N2和CH4/CO2这2种二元混合气体及3种不同阻燃剂体积分数的CH4/N2/CO2三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估... 为了获取甲烷与不可燃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采用一种基于绝热火焰温度的混合物爆炸极限估算方法,对CH4/N2和CH4/CO2这2种二元混合气体及3种不同阻燃剂体积分数的CH4/N2/CO2三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估算值进行比较。CH4/N2与CH4/CO2二元混合物实验值与估算值在爆炸上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34%,在爆炸下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15%。3种不同比例的三元混合物实验值与估算值在爆炸上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43%,在爆炸下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20%。结果表明,估算方法对甲烷与不可燃组分的二元混合物与三元混合物爆炸极限的估算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极限 绝热火焰温度 混合气体 ch4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解温度下记忆效应对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管建 赵建忠 +1 位作者 高强 张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在非常规天然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二氧化碳(CO_(2))置换开采过程中,明确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以下简称“CO_(2)/CH_(4)水合物”)的合成和分解机理,对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体、CO_(2)封存与CH_(4)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以多孔介质+... 在非常规天然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二氧化碳(CO_(2))置换开采过程中,明确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以下简称“CO_(2)/CH_(4)水合物”)的合成和分解机理,对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体、CO_(2)封存与CH_(4)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以多孔介质+去离子水体系中的CO_(2)/CH_(4)水合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二次合成和分解实验,研究了分解时间为0.5 h、分解温度为5~25℃条件下的记忆效应对CH_(4)/CO_(2)水合物合成的影响,主要从二次合成诱导期、气体消耗量和消耗速率,以及各组分气体消耗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解温度越低,二次合成诱导期越短;记忆效应降低了二次合成速率;当分解温度为10℃时二次合成速率最快,气体消耗速率峰值为8.10 mmol/min;在相同的合成温度和压力下,升温分解后的记忆效应使二次合成时CO_(2)水合物合成量提高至初次合成量的1.3倍,而对CH_(4)水合物合成量基本没有影响,即记忆效应对不同客体分子的影响有所差别。该研究为记忆效应在水合物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h_(4) 混合气体水合物 记忆效应 水合物合成 水合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条件下页岩对CH4、CO2气体吸附特征及其在二元混合气体中应用: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臣 周世新 +4 位作者 李靖 陈克非 孙泽祥 李朋朋 张玉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0-589,共10页
为了解高压条件下页岩对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及二元混合气体吸附行为,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H4、CO2在页岩中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0.01~50... 为了解高压条件下页岩对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及二元混合气体吸附行为,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H4、CO2在页岩中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0.01~50 MPa,40~100℃条件下,页岩对CH4、CO2过剩吸附量随压力增大而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然后随压力增大而减小;绝对吸附量随压力增大而增加,在40~43 MPa之后,吸附量趋于稳定。在高压条件下,页岩对CO2吸附量大于CH4,约为其5倍。利用CH4、CO2单一气体Langmuir吸附量和Langmuir压力,通过扩展的(Extended)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对不同比例CH4/CO2二元混合气体吸附量进行模拟预测,研究表明,二元气体总吸附量随混合气中CO2比例增大而增加。在高压条件下,Langmuir过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CH4、CO2在页岩中的吸附,扩展的Langmuir过剩吸附模型也能较好地拟合二元混合气体在页岩中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吸附 CO2吸附 二元混合气体吸附 吸附特征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C4F7N/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特性与参数配置 被引量:4
9
作者 陶子林 郑宇 +3 位作者 高克利 朱太云 刘伟 周文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2-841,共10页
为提出低温下满足液化温度和绝缘要求的C4F7N/CO_(2)混合气体的参数配置,研究了C4F7N/CO_(2)混合气体在低温下的绝缘特性。首先采用实验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气压和混合体积比例下C4F7N/CO_(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液化温... 为提出低温下满足液化温度和绝缘要求的C4F7N/CO_(2)混合气体的参数配置,研究了C4F7N/CO_(2)混合气体在低温下的绝缘特性。首先采用实验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气压和混合体积比例下C4F7N/CO_(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液化温度与实验数据较为相符。其次开展不同温度下C4F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击穿试验,获得了C4F7N/CO_(2)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气体在液化阶段的击穿电压标准差为液化后的2~7倍,且液化后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出现显著下降。此时击穿电压只与温度有关,基本不受混合体积比例的影响。考虑混合气体设备的应用需求,分别以–25℃和–30℃为最低使用温度,提出了满足要求的C4F7N/CO_(2)混合气体参数配置方案,可为低温下C4F7N/CO_(2)混合气体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F7N/CO_(2)混合气体 绝缘特性 约化电场 液化温度 参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自由燃弧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爽 理乐 +3 位作者 陈圣 毕海涛 林莘 庚振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9,共9页
目前电力行业中采用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替代SF_(6)的可推广性较高,但对其灭弧性能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文中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模拟了棒—棒电极间隙的自由燃弧动态过程,计算了0.6 MPa的C_(4)F_(7)N/CO_(2)混... 目前电力行业中采用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替代SF_(6)的可推广性较高,但对其灭弧性能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文中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模拟了棒—棒电极间隙的自由燃弧动态过程,计算了0.6 MPa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C_(4)F_(7)N占比分别为7%、10%、20%)和SF_(6)的电弧伏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在轴向的扩散能力强于SF_(6)气体;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相比,SF_(6)气体的燃弧温度更低,增大C_(4)F_(7)N的比例可降低燃弧温度;在燃弧过程中SF_(6)气体的电弧电压最低,增加C_(4)F_(7)N的比例对降低混合气体的电弧电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SF_(6)替代气体 MhD 自由燃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O2和CH4混合标气标校流程及方法 被引量:31
11
作者 臧昆鹏 周凌晞 +4 位作者 方双喜 温玉璞 姚波 张芳 刘立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1-516,共6页
基于光腔衰荡法Picarro G-1301型甚高分辨率分析仪自组装新型CO2和CH4混合标气标校系统,研究建立了简便高效的标校流程和方法.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工作标气消耗更少,线性好,对环境大气浓度范围的CO2和CH4的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6... 基于光腔衰荡法Picarro G-1301型甚高分辨率分析仪自组装新型CO2和CH4混合标气标校系统,研究建立了简便高效的标校流程和方法.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工作标气消耗更少,线性好,对环境大气浓度范围的CO2和CH4的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6×10-6mol.mol-1和0.3×10-9mol.mol-1,准确度分别在±0.05×10-6mol.mol-1和±0.4×10-9mol.mol-1内,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对温室气体分析标校及标气分级传递的质量要求,可保证本底大气CO2和CH4网络化观测数据的可溯源性和国际可比性,已应用于中心标校实验室和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混合标气的标校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h4 混合标气 标校和传递 大气本底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H_4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滕一万 武法文 +2 位作者 王辉 李磊 张志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5-1079,共5页
气体膜分离法正在成为分离CO2/CH4体系的一项重要技术。概括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主要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酰亚胺膜和促进传递膜材料,并提出了膜材料的改进方向,以期为制得更好的膜提供帮助。
关键词 气体分离 高分子膜材料 CO2/ch4体系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瓦里关山、兴隆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的背景浓度 被引量:28
13
作者 程红兵 王木林 +1 位作者 温玉璞 王庚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2-409,共8页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温室性气体CO2 、CH4和N2 O大气浓度的区域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从 1 995~ 2 0 0 0年 ,先后在青海瓦里关山全球大气基准站 (3 6°1 8′N ,1 0 0°5 4′E ,3 81 0m)及河北中国科学院兴隆天文台...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温室性气体CO2 、CH4和N2 O大气浓度的区域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从 1 995~ 2 0 0 0年 ,先后在青海瓦里关山全球大气基准站 (3 6°1 8′N ,1 0 0°5 4′E ,3 81 0m)及河北中国科学院兴隆天文台 (4 0°2 4′N ,1 1 7°3 0′E ,940m) ,利用不锈钢瓶取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 ,观测了两地大气中温室气体CO2 、CH4和N2 O的浓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兴隆和瓦里关山站CO2 、CH4和N2 O的同期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3 76.7× 1 0 -6和3 73 .5× 1 0 -6,1 886× 1 0 -9和 1 83 1× 1 0 -9,3 1 6.7× 1 0 -9和 3 1 4.9× 1 0 -9。从 1 995~ 2 0 0 0年 ,兴隆站CO2 、CH4和N2 O的年增长率分别为 1 .95× 1 0 -6,9.0 2× 1 0 -9和 0 .75× 1 0 -9。而瓦里关山站从 1 997~ 2 0 0 0年 ,CO2 、CH4和N2 O的年增长率分别为 1 .41× 1 0 -6,9.95× 1 0 -9和 0 .82× 1 0 -9。两地大气中三种气体的浓度与年增长率与全球同类台站的观测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关山 兴隆 温室气体 CO2 ch4 背景浓度 年均增长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放电后的绝缘性能劣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炳南 田增耀 +1 位作者 郭晓雪 赵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C_(4)F_(7)N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作为典型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本领域广泛关注。文中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性能劣化现象,在针板电极下开展了不同配比条件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电压击... C_(4)F_(7)N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作为典型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本领域广泛关注。文中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性能劣化现象,在针板电极下开展了不同配比条件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电压击穿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检测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分解物。通过研究发现: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电压会出现劣化现象,此外,随着C_(4)F_(7)N-CO_(2)混合气体击穿次数增多,分解产物六氟乙烷C_(2)F_(6)明显增多,其他几种杂质的含量相对较少,CF_(2)=CFCN、CF_(3)CHFCN、CF_(3)CH(CF_(3))CN的含量也随之增多,与之对应的,C_(4)F_(7)N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绝缘性能 分解特性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H_4-O_2混合气体直接起爆的临界能量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博 Lee J H S 白春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主要基于化学动力学和Ng模型,对C2H4-O2混合气体的爆轰胞格尺寸进行预测;结合Lee表面积能量模型,预测物质在不同初始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条件下,直接起爆引起球面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直接起爆实验主要采用高压电点火提供起爆能量,起爆... 主要基于化学动力学和Ng模型,对C2H4-O2混合气体的爆轰胞格尺寸进行预测;结合Lee表面积能量模型,预测物质在不同初始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条件下,直接起爆引起球面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直接起爆实验主要采用高压电点火提供起爆能量,起爆能量通过放电过程中电流的输出信号确定。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验值较吻合。首先,通过化学动力学计算得出ZND模型的爆轰参数,利用Ng模型得出爆轰胞格尺寸与ZND诱导区长度之间的比例因数A在不同初始压力与当量比的条件下分别为:A=43.815(1+p1/p0)-0.123 71和A=8.531exp(φ/3.135)+28.644,在此基础上对爆轰胞格尺寸进行定量预测。胞格尺寸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其次,把爆轰胞格尺寸作为中间特征参数并结合Lee的表面积能量模型,提出可以预测临界起爆能量的定量模型,并得出C2H4-O2混合气体直接起爆的临界起爆能量与初始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参量拟合关系分别为Ec=0.332(p1/p0)-2.017和Ec=exp[3.951(φ-1.401)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临界起爆能 直接起爆 C2h4-O2混合气体 胞格尺寸 化学动力学 电火花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CH_4、CO高精度观测混合标气配制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波 黄建青 +5 位作者 周凌晞 方双喜 刘立新 夏玲君 李培昌 王红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7-312,共6页
高精度、高准确度的大气CO2、CH4、CO浓度观测需使用以干洁大气为底气的标气.标气中水汽含量及CO2的δ13C对基于光学原理的观测系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以环境大气为底气,并通过添加高浓度气体或利用... 高精度、高准确度的大气CO2、CH4、CO浓度观测需使用以干洁大气为底气的标气.标气中水汽含量及CO2的δ13C对基于光学原理的观测系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以环境大气为底气,并通过添加高浓度气体或利用吸附剂吸附,调节目标物种浓度.CO2和CO吸附效率分别达99.7%和99.8%,标气水汽含量小于3.7×10-6(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可配制不同浓度范围的CO2、CH4、CO混合标气.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配制环境大气浓度范围的标气,CO2、CH4、CO实际配制浓度同目标浓度的偏差小于10×10-6、30×10-9、30×10-9,CO2中δ13C同实际大气接近.本方法配制的标气已应用于我国本底站大气CO2、CH4、CO高精度观测,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碳(CO) 混合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CH_4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启鹏 李良军 +1 位作者 岳丽宏 赵学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共5页
气体分离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效率,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H_2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工业生产中H_2与CH_4气体分离是制备高纯H_2的关键工艺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由于具备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是一种... 气体分离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效率,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H_2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工业生产中H_2与CH_4气体分离是制备高纯H_2的关键工艺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由于具备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本文以现有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体分离膜的特点及H_2/CH_4分离性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h_2 ch4 MOF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CH4及CO气体燃烧火焰颜色的实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承印 李蕊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7-59,共3页
H2、CH4及CO这3种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教科书上均表述为淡蓝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很难达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改变导气管材质、控制气流速率、改变气体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表明气体流速是影响火焰颜色的主要... H2、CH4及CO这3种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教科书上均表述为淡蓝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很难达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改变导气管材质、控制气流速率、改变气体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表明气体流速是影响火焰颜色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气流速率能使这3种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基本上达到淡蓝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 ch4 CO 燃烧 火焰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吸附分离CH_4/N_2二元混合物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广平 程慧远 刘汉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191,共4页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与理想吸附溶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H_4、N_2及其混合物在(6,6)碳纳米管簇内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压力、温度及气相组成对混合物分离性能的影响。CH_4选择性在9.4~10.8变化,并随着压力的升高呈现出先略微上升...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与理想吸附溶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H_4、N_2及其混合物在(6,6)碳纳米管簇内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压力、温度及气相组成对混合物分离性能的影响。CH_4选择性在9.4~10.8变化,并随着压力的升高呈现出先略微上升后下降的趋势。IAST模型可很好地预测压力及气相组成对混合物分离性能的影响,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12%和1.49%。此外,随着温度由300 K升高至500 K,CH_4选择性降低了6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N2混合 吸附分离 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4-H2混合燃料在HCCI中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权威 林其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6-486,共11页
为了研究初始参数对不同掺氢比CH4-H2混合燃料的均质压燃(HCCI)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软件包Chemkin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生成速率(ROP)分析法研究了掺氢比和过量空气系数对NO排放主导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氢比、压缩比、进气温度... 为了研究初始参数对不同掺氢比CH4-H2混合燃料的均质压燃(HCCI)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烧软件包Chemkin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生成速率(ROP)分析法研究了掺氢比和过量空气系数对NO排放主导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氢比、压缩比、进气温度、空气过量系数通过影响发动机内的温度继而影响NOx排放;高掺氢比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压缩比和进气温度并增大空气过量系数从而控制NOx的排放.分析表明,掺氢比增大,热力型机理贡献率随之增大,占主导地位;过量空气系数增大,热力型机理贡献率减弱,N2O中间体机理贡献率增大,过量空气系数为2.5时,两种机理的主导地位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h2混合燃料 均质压燃发动机 生成速率(ROP)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