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分流比定量表征模型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春亭 石孝志 +5 位作者 王素兵 朱炬辉 王荣 齐天俊 何乐 曾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了定量表征悬浮支撑剂在复杂裂缝分叉结构处的运移规律,基于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受力分析,构建了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分流比计算模型,分析了压裂液参数(注入速度和黏度)、支撑剂参数(密度、粒径和砂比)及裂缝形态(缝宽... 为了定量表征悬浮支撑剂在复杂裂缝分叉结构处的运移规律,基于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受力分析,构建了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分流比计算模型,分析了压裂液参数(注入速度和黏度)、支撑剂参数(密度、粒径和砂比)及裂缝形态(缝宽、缝宽比、逼近角)对悬浮支撑剂分流比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能较准确地计算出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分流比;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的分流比随流体分流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其远小于流体分流比;裂缝分叉结构处悬浮支撑剂分流比随流体黏度、砂比、缝宽、缝宽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却随注入速度、支撑剂粒径、支撑剂密度、逼近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非常规储层改造时选用小粒径、低密度支撑剂可以提升分支裂缝的支撑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非常规储层改造的支撑剂优选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缝网 悬浮支撑剂 分流比 cfd-dem耦合模型 逼近角 缝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DEM模拟气固两相在陶瓷膜内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丹 王慧 +2 位作者 王昆 王国华 陈留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7,共7页
针对多孔陶瓷膜内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体系,首先用颗粒随机堆积方法对多孔陶瓷几何结构进行了构建.随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描述气相的流动传递行为;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描述颗粒相运动轨迹.模拟结果揭示了滤饼层在膜表面的形成过程,... 针对多孔陶瓷膜内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体系,首先用颗粒随机堆积方法对多孔陶瓷几何结构进行了构建.随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描述气相的流动传递行为;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描述颗粒相运动轨迹.模拟结果揭示了滤饼层在膜表面的形成过程,以及压降和粉尘去除率随滤饼层和过滤速度的演变情况.此外,还考察了系统压降随粉尘颗粒恢复系数的变化情况,当恢复系数为0.3时,系统压降存在一个相对较高值.该方法可以为除尘过程中粉尘颗粒在微孔尺度中的传递过程提供精确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除尘 陶瓷过滤 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 cfd-d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装置的颗粒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孔明 韩晓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针对复杂环境对颗粒检测造成的干扰问题,设计一种颗粒检测的标准装置,此装置参考伽尔顿板对下落球体分布造成的影响,提升颗粒分布均匀性为目标,完善内置孔板的几何模型,通过内置孔板加强颗粒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使得试验段的颗粒分布更... 针对复杂环境对颗粒检测造成的干扰问题,设计一种颗粒检测的标准装置,此装置参考伽尔顿板对下落球体分布造成的影响,提升颗粒分布均匀性为目标,完善内置孔板的几何模型,通过内置孔板加强颗粒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使得试验段的颗粒分布更为均匀。对颗粒在标准装置中的扩散过程进行非稳态的数值模拟,利用Fluent仿真软件中的CFD-DEM模型得到颗粒运动过程和浓度变化、流场速度变化云图,并对水平参考面上的颗粒进行均匀性的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颗粒在穿越孔板的过程中向外扩散现象明显,促使颗粒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均匀。经比较各参考面的颗粒分布,颗粒检测的最佳时间在60 s附近,最佳位置在参考面Plane2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检测 标准装置 均匀性 数值模拟 cfd-d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暂堵球运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邹龙庆 何怀银 +3 位作者 杨亚东 龚新伟 肖剑锋 苌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66,共11页
水平井暂堵压裂技术是提高非常规储层改造效果的关键,而暂堵球在水平井中的运移及封堵特性的准确预判是水平井暂堵压裂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暂堵球在水平井的运移和封堵特性。由于CFD-DEM耦合模型能够将暂堵... 水平井暂堵压裂技术是提高非常规储层改造效果的关键,而暂堵球在水平井中的运移及封堵特性的准确预判是水平井暂堵压裂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暂堵球在水平井的运移和封堵特性。由于CFD-DEM耦合模型能够将暂堵球颗粒视为旋转的球体,实现颗粒与流体之间的双向耦合,因此基于CFD-DEM耦合方法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井筒暂堵模型,分析了暂堵球粒径、压裂泵注排量和暂堵球密度对暂堵球运移和封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ϕ139.7 mm的单簇8孔螺旋分布式套管,孔眼与暂堵球直径之比为0.97左右时井筒暂堵效果最好;暂堵球的坐封效率随着泵注排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泵注排量低于6 m^(3)/min时,随着泵注排量增大,暂堵球坐封效率升高;泵排量为4~7 m^(3)/min时,暂堵球的坐封效率较高;低密度暂堵球的坐封效率最高,高密度暂堵球的坐封效率最低;暂堵球最容易坐封在射孔簇后半段孔眼上,也能够坐封在第1个孔眼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FD-DEM耦合的页岩气水平井井筒暂堵模型能够实现暂堵球在水平段运移过程的可视化,利用其可预测暂堵球的运移速度及坐封孔眼的位置,为水平井暂堵压裂施工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暂堵压裂 暂堵球 数值模拟 cfd-d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冷快堆熔融物碎片流重定位行为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王栋 葛魁 +4 位作者 张亚培 胡亮 苏光辉 秋穗正 田文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3-1204,共12页
钠冷快堆发生堆芯熔毁后,熔融物碎片堆积于堆芯捕集器或下封头内,从而形成碎片床。碎片床的形态结构对其冷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液态金属钠为非透明介质,难以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熔融物碎片流重定位的瞬态过程。本文建立了一种CFD-... 钠冷快堆发生堆芯熔毁后,熔融物碎片堆积于堆芯捕集器或下封头内,从而形成碎片床。碎片床的形态结构对其冷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液态金属钠为非透明介质,难以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熔融物碎片流重定位的瞬态过程。本文建立了一种CFD-DEM耦合数值计算模型以模拟熔融物碎片流在液态金属钠中的重定位行为,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熔融物碎片直径对碎片流冷却特性和碎片床形态结构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堆芯碎片床冷却特性研究提供指导,对钠冷快堆中堆芯捕集器的设计和布置等严重事故缓解措施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碎片床 熔融物碎片流重定位 cfd-dem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与DEM耦合方法的河床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明 赵涛 +1 位作者 周家文 王协康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0,共6页
我国西南山区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而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河床发生冲淤变形,使原有的水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的方法... 我国西南山区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而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河床发生冲淤变形,使原有的水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的方法对水沙变化条件下典型山区河道内的三维水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强输沙水流进入变比降河道后,河道内会发生溯源淤积,且流量越小、加沙强度越大,泥沙溯源淤积发展的速度越快;淤积锋面到达处的水位会迅速升高,随着淤积前锋的继续发展,该位置处的水位会趋于稳定;泥沙大量淤积后,会导致河床比降减小,洪水水位增加,严重威胁河道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推移质输移 河床变形 cfd-dem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变比降河道卵砾石溯源淤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雷明 余海逖 +1 位作者 许泽星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山区河床组成多为宽级配卵砾石颗粒、沿程河床比降陡缓相接,受泥沙补给及水流过程影响,不同河段冲淤变化复杂多变,溯源淤积引发山洪现象频繁发生。为探究泥沙补给条件的变化对于山区河流河床冲淤变形以及水位变化的影响,作者以变坡陡比... 山区河床组成多为宽级配卵砾石颗粒、沿程河床比降陡缓相接,受泥沙补给及水流过程影响,不同河段冲淤变化复杂多变,溯源淤积引发山洪现象频繁发生。为探究泥沙补给条件的变化对于山区河流河床冲淤变形以及水位变化的影响,作者以变坡陡比降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的方法对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典型山区河道中卵砾石的溯源淤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室内水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计算结果表明:强输沙水流由陡比降河道进入缓比降河道后,泥沙一旦在下游发生淤积,便会迅速向上游传播,进而导致河床大范围淤积抬高。溯源淤积的起始位置,发展速度以及淤积床面的厚度与上游泥沙补给强度、水流速度、颗粒粒径等因素有关,来流流量越小、泥沙补给强度越大,溯源淤积的起始位置越靠近河道上游,淤积发展速度越快,淤积床面厚度越小。泥沙淤积会导致淤积段沿程水位显著升高,在淤积锋面处,水位变动最为剧烈,水位增加明显,随着溯源淤积的继续发展,该位置处的水位会稍加回落并且趋于稳定。由此可见,山区河流泥沙补给条件的改变对于河床变形以及水沙灾害具有重大的影响,为揭示山洪泥沙灾害的致灾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性河道 泥沙补给 泥沙淤积 河床变形 cfd-dem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耦合的粗糙壁面颗粒趋壁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岩 秦攀 洪文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16-5222,共7页
细微(直径小于50μm)颗粒物在通风和空调管道内的沉积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工程中实际加工问题不存在绝对光滑的表面,粗糙结构的存在使颗粒沉积过程更为复杂,明确颗粒与颗粒、壁面碰撞、反弹和颗粒团聚规律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提升设备... 细微(直径小于50μm)颗粒物在通风和空调管道内的沉积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工程中实际加工问题不存在绝对光滑的表面,粗糙结构的存在使颗粒沉积过程更为复杂,明确颗粒与颗粒、壁面碰撞、反弹和颗粒团聚规律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提升设备效率有重要作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模型对三维矩形光滑和底部布有横肋的粗糙壁面不同粒径颗粒的沉积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颗粒无量纲沉积速率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颗粒在沉积过程中受二次流的影响使得20、50μm的颗粒绝大部分沉积在壁面两侧附近,并且在两侧壁面附近,50μm颗粒的概率密度将达到5μm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耦合模型 三维可视化 粗糙壁面 颗粒沉积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