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双流体轨道模型模拟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力 周力行 +1 位作者 李荣先 张健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8,共9页
目前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中多半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流体无滑移模型 ,这些模型都难以完整地给出三维空间内颗粒速度 ,浓度 ,湍流度分布的信息。本文采用双流体 轨道模型 (颗粒相连续介质 轨道模型 )对一个四角喷燃模... 目前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中多半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流体无滑移模型 ,这些模型都难以完整地给出三维空间内颗粒速度 ,浓度 ,湍流度分布的信息。本文采用双流体 轨道模型 (颗粒相连续介质 轨道模型 )对一个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此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组和动量方程组以及拉氏颗粒能量方程和质量变化的方程 ,并使用k ε kp两相湍流模型 ,EBU 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 ,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 ,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 ,热解挥发模型和焦炭燃烧的扩散 动力模型等。热态模拟中 ,为了减小伪扩散造成的影响 ,采用了扭转坐标法 (将坐标扭转一定的角度使之与煤粉射流方向一致 )。为了检验数值模拟 ,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测速仪 (PDPA)对于冷态模型炉内湍流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 ,得到了两相速度 ,湍流脉动及颗粒浓度的分布。分别对冷态模型炉内两相流动和热态模型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 ,冷态两相流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报的两相流场是合理的。热态模拟的结果给出了两相速度 ,气相温度 ,组分浓度及壁面热流 ,显示出靠近出口处气相速度和温度分布不对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体-轨道模型 湍流两流动 燃烧 四角喷燃炉 四角燃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喷口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江荣 周志军 +1 位作者 刘建忠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8-1931,共4页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最后对浓淡分离燃烧器煤粉混合特性作了数值模拟 ,指出了煤粉浓淡混合的区域。图 1 0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 气固两 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度连续可调型浓淡燃烧器及其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建伟 崔和平 +2 位作者 盛昌栋 徐明厚 韩才元 《动力工程》 CSCD 1995年第3期52-56,共5页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浓淡偏差燃烧技术,即利用组合叶片的导向作用对煤粉气流进行分离浓缩的煤粉浓度连续可调型浓淡燃烧器。应用激光粒予动态分析仪对这种燃烧器进行的两相流动特性测量表明,...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浓淡偏差燃烧技术,即利用组合叶片的导向作用对煤粉气流进行分离浓缩的煤粉浓度连续可调型浓淡燃烧器。应用激光粒予动态分析仪对这种燃烧器进行的两相流动特性测量表明,在一定的组合叶片角度范围内,可以实现煤粉浓度的连续调节,且由于叶片的扰动作用,气相和颗粒相的湍动能都有所提高,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浓度 燃烧 流动 流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学模型及其在涡旋燃烧炉的应用(Ⅱ)——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健 S.Nieh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551,共7页
应用本文(Ⅰ)报建立和发展的二维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数学模型、对新型燃煤涡旋燃烧炉内的冷态流动、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冷、热态实验数据基本相符合的结果,揭示了炉内流动、传热和燃烧的... 应用本文(Ⅰ)报建立和发展的二维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数学模型、对新型燃煤涡旋燃烧炉内的冷态流动、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冷、热态实验数据基本相符合的结果,揭示了炉内流动、传热和燃烧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流动 燃烧 涡旋燃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还博文 王振宇 《动力工程》 CSCD 1998年第3期43-48,共6页
该文给出一种用于强旋流的气固两相湍流模型,采用双流体模型及相应的数值解法,求解旋风炉燃烧室内气固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模拟结果表明:前置室内湍流空气动力场分布具有强旋、中心回流和各向异性湍流的特点。
关键词 强旋湍流 气固两流动 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CFB锅炉中煤粉不同喷入位置对炉内固相运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建军 王炯 +3 位作者 冉景煜 蒲舸 张力 唐强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2-676,716,共6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结合煤粉燃烧技术,建立了炉内气固运动特性的三维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煤粉不同喷入位置及不同二次风速度对炉内气固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二次风速下,煤粉燃烧器布置位置距布风板2600 mm和2000 mm时,颗粒速度... 针对循环流化床结合煤粉燃烧技术,建立了炉内气固运动特性的三维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煤粉不同喷入位置及不同二次风速度对炉内气固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二次风速下,煤粉燃烧器布置位置距布风板2600 mm和2000 mm时,颗粒速度波动大,流动不稳定,不能在悬浮段形成局部颗粒流浓度;布置位置为距布风板2300 mm时,流动状态较稳定,而且能够在悬浮段形成高浓度颗粒流。因此在采用联合燃烧技术的循环流化床中,保持流化风速为2 m/s时,煤粉燃烧器布置位置在距布风板2300 mm时,能使煤颗粒在炉膛整个上升过程中处于高温燃烧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cfb燃烧与煤粉燃烧相结合 不同进料位置 气-固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通道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超群 孔学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本文采用两相湍流流动的k-ε-kp模型,对3通道煤粉燃烧器出口气流速度及煤粉浓度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3通道煤粉燃烧器出口无中心回流,高煤粉浓度及高温烟气的外回流是强化煤粉燃烧及低NOx排放的根本原因,计算气... 本文采用两相湍流流动的k-ε-kp模型,对3通道煤粉燃烧器出口气流速度及煤粉浓度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3通道煤粉燃烧器出口无中心回流,高煤粉浓度及高温烟气的外回流是强化煤粉燃烧及低NOx排放的根本原因,计算气流轴向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通道 燃烧 气固两流动 数值模拟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稀相煤粉燃烧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车长源 《动力工程》 EI CSCD 1997年第1期5-9,15,共6页
浓稀相燃烧器良好的煤粉着火特性和变负荷运行功能正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作为煤粉锅炉低负荷运行的节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型锅炉上。文章介绍了具有乏气送粉特点的410t/h煤粉锅炉应用浓稀相燃烧技术提高低负荷稳定性,实现5... 浓稀相燃烧器良好的煤粉着火特性和变负荷运行功能正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作为煤粉锅炉低负荷运行的节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型锅炉上。文章介绍了具有乏气送粉特点的410t/h煤粉锅炉应用浓稀相燃烧技术提高低负荷稳定性,实现50%额定负荷投助燃油的运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改造 浓稀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W四角切向燃烧煤粉炉炉内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1
9
作者 范贤振 郭烈锦 +1 位作者 高晖 聂剑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借助FLUENTCFD软件平台 ,应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 ,在 3种不同工况下 ,对2 0 0MW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内的流动、传热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减小数值伪扩散的影响 ,采用了改进网格系统的措施 .模拟结果表明 :炉内最高温度出... 借助FLUENTCFD软件平台 ,应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 ,在 3种不同工况下 ,对2 0 0MW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内的流动、传热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减小数值伪扩散的影响 ,采用了改进网格系统的措施 .模拟结果表明 :炉内最高温度出现在燃烧器区域 ,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 ,温度逐渐降低 ;整个炉膛空间存在旋转流场 ,从下至上旋转强度从弱到强 ,然后再逐渐减弱 ,直到炉膛出口仍存在残余旋流 ;炉内CO、O2 和CO2 的质量浓度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很大关系 ,高温区对应着高的CO质量浓度和低的O2 、CO2 质量浓度 .数值模拟结果为锅炉的运行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切向燃烧 数值模拟 数值伪扩散 浓度场 颗粒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燃烧室内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尚庆 张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5,共5页
为合理描述煤粉颗粒在有湍流脉动的气相流场与温度场中的燃烧反应行为,文中提出并建立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气相温度的湍流脉动对颗粒瞬时温度、瞬时热解速率和瞬时多相反应速率的影响。应用... 为合理描述煤粉颗粒在有湍流脉动的气相流场与温度场中的燃烧反应行为,文中提出并建立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气相温度的湍流脉动对颗粒瞬时温度、瞬时热解速率和瞬时多相反应速率的影响。应用此模型对有直流一次风和旋流二次风的旋流燃烧室内的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前部区域,该模型与未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给出的气相温度场与组分浓度场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前者得到的气相温度分布与实验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 燃烧 湍流-颗粒反应互作用 温度脉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熊源泉 赵兵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48-251,共4页
该文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存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周建刚的垂直管附加压损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经试验研究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 该文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存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周建刚的垂直管附加压损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经试验研究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而垂直管段的单位压损随固气比增加而增大。引起垂直管段压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输送煤粉浓度。通过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较,发现理论计算 值与试验值吻合得非常好,说明基于Barth附加压降法对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阻力特性的计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特性 气力输送垂直管 压力损失 高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站煤粉炉自身固硫灰渣的微观晶相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军 周俊虎 +3 位作者 刘建忠 周志军 曹欣玉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研究了电站 1 025t/h煤粉炉燃用Ca/S(摩尔比) =2. 02的神木煤自身固硫灰渣的晶相组成,XRD分析表明,入炉煤中无定形的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91. 2%,CaCO3 晶相质量分数为 2. 1%。满负荷下飞灰中因高温熔融形成的玻璃态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7... 研究了电站 1 025t/h煤粉炉燃用Ca/S(摩尔比) =2. 02的神木煤自身固硫灰渣的晶相组成,XRD分析表明,入炉煤中无定形的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91. 2%,CaCO3 晶相质量分数为 2. 1%。满负荷下飞灰中因高温熔融形成的玻璃态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70. 5%,煤灰自身固硫产物CaSO4 质量分数为 3. 4%,CaCO3 和CaO质量分数为6. 9%,使其仍具有进一步固硫的能力。满负荷下炉底渣中钠长石质量分数高达 59. 2%,非晶相质量分数为25. 7%,未发现CaSO4、CaCO3 或CaO晶相。当锅炉负荷降低时,飞灰中非晶相质量分数相应降低,炉底渣中非晶相质量分数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渣 固硫 燃烧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类型与粉煤灰的物相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芳 顾国维 韩作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90-994,共5页
介绍了沸腾炉与煤粉炉的类型以及煤粒的燃烧方式 ,探讨了燃料中的矿物质在锅炉中的相转变过程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燃煤电厂和矸石、煤泥电厂所用燃料及所排粉煤灰的物相特征 .经分析发现 ,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物相组分以非晶... 介绍了沸腾炉与煤粉炉的类型以及煤粒的燃烧方式 ,探讨了燃料中的矿物质在锅炉中的相转变过程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燃煤电厂和矸石、煤泥电厂所用燃料及所排粉煤灰的物相特征 .经分析发现 ,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物相组分以非晶质的玻璃体为主 ,另外含有石英、莫来石及少量长石等 ;而煤泥电厂与矸石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虽也含有玻璃体 ,但数量相对较少 ,矿物质是以石英为主 ,此外还含有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炉 锅炉类型 特征 燃烧方式 组分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稀相燃烧技术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虹 杨建国 翁善勇 《动力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25-28,共4页
该文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论述了浓稀相燃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W型火焰锅炉 浓稀 燃烧 燃烧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热解过程对PM_(0.1)内元素成分的影响
15
作者 温昶 徐明厚 +4 位作者 王建培 赵靓 于敦喜 占中华 莫鑫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5-380,共6页
选取典型烟煤(PDS)及其分离出的含有机结合态金属较多的中密度(MD)煤样,在沉降炉中进行煤粉热解和燃烧收取颗粒物的试验,研究了热解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结合态金属对典型烟煤燃烧生成的PM0.1中元素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5μm以下热解颗粒... 选取典型烟煤(PDS)及其分离出的含有机结合态金属较多的中密度(MD)煤样,在沉降炉中进行煤粉热解和燃烧收取颗粒物的试验,研究了热解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结合态金属对典型烟煤燃烧生成的PM0.1中元素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5μm以下热解颗粒中无机元素成分分布与燃烧生成的PM0.1中元素较接近,显示出有机结合态金属分解对PM0.1的贡献;SEM-EDS分析表明,热解颗粒主要由碳质和挥发性金属组成,粒径略大时,挥发性金属含量降低;PDS原煤与其MD煤样相比,Ca、Fe在其内在矿和外在矿的分布形式和含量的不同导致了其在热解颗粒和PM0.1中含量不同;对于含有机结合态金属较多的MD煤样,在温度较低时,PM0.1多由有机结合态金属分解、气化生成,在温度较高时,难熔元素的气化对PM0.1的贡献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微颗粒物 热解 燃烧 中密度 有机结合态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叶片式浓缩器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型
16
作者 盛昌栋 徐明厚 +1 位作者 袁建伟 马毓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20,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粉浓度连续可调组合叶片式浓缩器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同时实现高浓度和煤粉浓度连续可调的浓缩器优化结构及其尺寸。
关键词 燃烧 浓缩器 气固两流动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铁在空气气氛中的烧结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俊红 孙加林 +3 位作者 康华荣 刘晓光 占华生 洪彦若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以闪速燃烧法合成的粒度≤0.074mm氮化硅铁细粉为原料,以胶水为临时结合剂,在250kN的压力下液压成型,干燥后于空气气氛中1500℃保温3h烧成,冷却后在试样内部钻取36mm×50mm的试样,检测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同时对... 以闪速燃烧法合成的粒度≤0.074mm氮化硅铁细粉为原料,以胶水为临时结合剂,在250kN的压力下液压成型,干燥后于空气气氛中1500℃保温3h烧成,冷却后在试样内部钻取36mm×50mm的试样,检测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同时对该试样和氮化硅铁原料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烧成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39.6%、2.10g·cm-3和34.5MPa;与氮化硅铁原料相比,烧成后氮化硅铁中除Fe相及SiO2消失外,其余物相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铁 空气气氛 烧结试验 显气孔率 耐压强度 体积密度 XRD分析 液压成型 SiO2 试样 原料 燃烧 结合 烧成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t/h锅炉的两项节油技术改造
18
作者 张博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29,共3页
220t/h煤粉锅炉的煤粉仓改造及将一层常规煤粉燃烧器改为浓稀相燃烧器,使燃烧稳定,适于低负荷运行,达到节油目的。
关键词 浓稀燃烧 节油 稳定燃烧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