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索疆舜 崔志刚 +4 位作者 马素霞 贾建东 王慧 骆丁玲 刘建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87,92,共5页
针对某电厂300 MW双支腿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基于影响因子系数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负荷下及负荷变化时入炉煤颗粒粒径、二次风出口压力与密相区压降比(p1/Δp)、省煤器出口氧量、一二次风量比和床温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某电厂300 MW双支腿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基于影响因子系数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负荷下及负荷变化时入炉煤颗粒粒径、二次风出口压力与密相区压降比(p1/Δp)、省煤器出口氧量、一二次风量比和床温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风出口压力与密相区压降比和一二次风量比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程度较大,而省煤器出口氧量和床温(880~930℃)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双支腿CFB锅炉的燃烧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飞灰含碳量 省煤器 氧量 一二次风量比 床温 燃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 被引量:5
2
作者 白继亮 李斌 +3 位作者 朱琎琦 韩平 邬万竹 肖显斌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S01期212-217,共6页
飞灰含碳量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机组的经济运行。建立一种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某电厂150 MW 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进行建模预测,包括1个母模型和3个子模型。母模型选取煤的工业分析... 飞灰含碳量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机组的经济运行。建立一种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某电厂150 MW 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进行建模预测,包括1个母模型和3个子模型。母模型选取煤的工业分析、低位发热量等7个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子模型研究煤质参数偏差对母模型其他输入参数的影响。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分别对样本进行训练,预测飞灰含碳量。将训练结果与传统多项式回归法或经验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多项式线性回归(PLR)、多项式非线性回归(PNR)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571、0.6051、0.7667,相对平均误差RME分别为4.84%、17.02%、12.46%。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飞灰含碳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含碳量 cfb锅炉 BP神经网络 煤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灰渣含碳量热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晓斌 邓雨生 +1 位作者 郑文凯 杨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非设计煤种工况下,对总风量、一/二次风比例、床温、床压等参数进行热态调整试验,分析各参数对锅炉飞灰及底渣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30 t/h负荷的基准工况下(不投飞灰再循环),通过适当提升床压及...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非设计煤种工况下,对总风量、一/二次风比例、床温、床压等参数进行热态调整试验,分析各参数对锅炉飞灰及底渣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30 t/h负荷的基准工况下(不投飞灰再循环),通过适当提升床压及燃烧室温度,能使燃料充分燃烧,飞灰含碳量由调整前最高20.75%减少到15.97%左右,底渣含碳量从最高2.28%降低至0.40%左右,锅炉效率提高约1.5%以上。此外,飞灰再循环的投入能有效降低飞灰含碳量,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尽量保证飞灰再循环的连续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灰渣含碳量 床温 床压 飞灰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风改造和调整对燃用福建无烟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剑恒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0,共6页
先后对燃用福建无烟煤的DG75/3.82 11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机进行变频调速改造、量体定做高效节能型风机,并减小了二次风喷嘴截面面积,增强了二次风的穿透能力,改善了二次风的均匀混合效果,2台锅炉年平均飞灰含碳量下降了3.26个百分... 先后对燃用福建无烟煤的DG75/3.82 11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机进行变频调速改造、量体定做高效节能型风机,并减小了二次风喷嘴截面面积,增强了二次风的穿透能力,改善了二次风的均匀混合效果,2台锅炉年平均飞灰含碳量下降了3.26个百分点。同时,二次风调整测试发现,在一次风量保持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飞灰含碳量开始明显减少;当二次风率在0.42左右时飞灰含碳量最低,然后飞灰含碳量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过量空气系数λ不变的情况下,飞灰含碳量随着上、下二次风增加而减少,减少幅度逐渐收窄;当上、下二次风比超过1.3后,飞灰含碳量有所增加。在二次风率不变的情况下,灰渣比随着上、下二次风增加而减少,减少幅度逐渐收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福建无烟煤 二次风 飞灰含碳量 二次风率 改造 调整 运行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卿山 蒋吉军 王华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是锅炉燃烧工况好坏的直接反映 ,其对锅炉的热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它还直接影响着粉煤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在对云天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生产实验研究中 ,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各种因素 (床...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是锅炉燃烧工况好坏的直接反映 ,其对锅炉的热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它还直接影响着粉煤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在对云天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生产实验研究中 ,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各种因素 (床温、煤质煤粒、一次风、二次风、床压和旋风分离器效率等 ) ,通过实验研究找到了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具体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以指导实际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锅炉 飞灰 含碳量 热效率 操作方法 炭粒子 燃烧机理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彦鹏 李建民 +1 位作者 余永生 马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64,76,共6页
以淮北临涣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掺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泥投入后床温下降,炉膛上部差压增加,引风机电流增大;给煤泥系统响应负荷变化速度要明显快于给煤系统,低位煤泥给入方式不会引起分离器超温和尾部烟道... 以淮北临涣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掺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泥投入后床温下降,炉膛上部差压增加,引风机电流增大;给煤泥系统响应负荷变化速度要明显快于给煤系统,低位煤泥给入方式不会引起分离器超温和尾部烟道后燃的现象;随着入炉煤泥量的增加,底渣含碳量增大,而飞灰含碳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床温控制在880℃以上时,底渣含碳量会明显降低;煤泥投入后会导致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煤泥 床温 底渣含碳量 飞灰含碳量 排烟温度 锅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应 惠小龙 +3 位作者 刘冬 张世鑫 黄海鹏 徐海涛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037.97μm,锅炉...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000~3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烧调整 含碳量 煤粒度 布风板 灰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偏低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慧丽 蔡新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49,52,共4页
对永济电厂2号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的试验认为,其热效率低主要是燃煤热值偏低、空气预热器入口氧量偏小、分离器效率低、煤粒偏细造成飞灰含碳量偏高所致。对此,通过优化选择一、二次风量以及在碎煤机前增设筛分装置减少过细煤粒等措... 对永济电厂2号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的试验认为,其热效率低主要是燃煤热值偏低、空气预热器入口氧量偏小、分离器效率低、煤粒偏细造成飞灰含碳量偏高所致。对此,通过优化选择一、二次风量以及在碎煤机前增设筛分装置减少过细煤粒等措施,使飞灰含碳量从原来的14.35%、13.92%和12.97%降到10.34%、9.93%和8.98%,锅炉热效率由原来的87.374%、87.767%和87.916%提高到89.290%、89.773%和89.848%,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锅炉:热效率 飞灰含碳量 分离器 筛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贫煤和无烟煤的运行优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庆国 程新华 +4 位作者 杨海瑞 吕俊复 刁友峰 陈宇峰 郝卫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
通过运行优化,能够使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低挥发分贫煤和无烟煤的飞灰含碳量控制在10%以内。分析了贫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粒径分布,床压和一、二次风率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在燃用低挥发分贫煤和无烟煤时,控制入炉煤中小于100μm... 通过运行优化,能够使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低挥发分贫煤和无烟煤的飞灰含碳量控制在10%以内。分析了贫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粒径分布,床压和一、二次风率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在燃用低挥发分贫煤和无烟煤时,控制入炉煤中小于100μm的颗粒所占比例,采用较低的床压和增加二次风的混合可降低飞灰含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贫煤 无烟煤 飞灰含碳量 床压 一、二次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强强 赵长遂 +5 位作者 李英杰 段伦博 陈惠超 李永旺 杨贤平 陈晓平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一座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稻壳的燃烧试验。通过热重分析得到稻壳的着火特性。试验发现:稻壳在流化床燃烧中,飞灰含碳量较高,燃烧效率低于预期值。试验得到了二次风率、空气过剩系数、床温和一次风量等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在一座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稻壳的燃烧试验。通过热重分析得到稻壳的着火特性。试验发现:稻壳在流化床燃烧中,飞灰含碳量较高,燃烧效率低于预期值。试验得到了二次风率、空气过剩系数、床温和一次风量等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过剩系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飞灰含碳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加,飞灰含碳量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最佳值,使得飞灰含碳量最小;随着床温的增加,飞灰含碳量逐渐减小;随着一次风量的增加,飞灰含碳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循环流化床 燃烧 着火特性 飞灰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飞灰含碳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永华 黄治坤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7,共4页
介绍了煤指数、床压、床温、流化风量、总风量和一、二次风比例、燃煤粒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并以某电厂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优化调整为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影响情况。试验表明:总风量对锅炉飞... 介绍了煤指数、床压、床温、流化风量、总风量和一、二次风比例、燃煤粒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并以某电厂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优化调整为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影响情况。试验表明:总风量对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其次是流化风量,再次是床压。通过调整入炉煤粒径分布,进一步降低飞灰含碳量。试验表明燃煤粒度对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飞灰含碳量 燃烧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料层厚度的确定
12
作者 史帅军 朱宏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65,共2页
探讨煤颗粒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平均滞留时间的计算方法,分析平均滞留时间、底渣含碳量和料层厚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定合适的料层厚度.多次试验结果表明,运行中将料层厚度选择在(350~500)mm之间比较合适.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料层厚度 平均滞留时间 底渣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