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液体高效吸收废气中的1,2-二氯乙烷
1
作者 代成娜 王沭颖 +1 位作者 慕明利 鲜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12,共15页
为解决传统吸收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溶剂挥发性损失大问题,提出离子液体高效吸收废气中1,2-二氯乙烷(DCE)技术,在预测型分子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分子尺度到过程尺度系统研究了其应用前景。首先采用COSMO-RS模型进行离子液体结构(阳... 为解决传统吸收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溶剂挥发性损失大问题,提出离子液体高效吸收废气中1,2-二氯乙烷(DCE)技术,在预测型分子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分子尺度到过程尺度系统研究了其应用前景。首先采用COSMO-RS模型进行离子液体结构(阳离子骨架结构、羧酸盐阴离子链长及氟化)对分离性能(1,2-二氯乙烷与氮气的选择性及溶解度)的影响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离子液体中DCE的饱和吸收容量,验证COSMO-RS模型的适用性;并进一步考察吸收温度和DCE初始含量对[BMIM][Ac]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常压、进气DCE为饱和含量时[BMIM][Ac]对DCE的饱和吸收容量达到2177 mg/g。在分子尺度,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波函数分析,探讨了离子液体吸收1,2-二氯乙烷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吸收过程阴离子起主导作用,表现为强氢键作用和范德华(vdW)色散作用,阳离子与DCE间主要以C—H…Cl相互作用和vdW色散作用结合。最后在过程尺度,对离子液体吸收DCE的工艺进行了概念设计和流程优化,在给定条件下,离子液体对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达到99.88%。通过与传统有机溶剂进行对比,发现离子液体具有更低的产品损失、溶剂损失和能耗。表明采用离子液体吸收1,2-二氯乙烷是一种不错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 2-二氯乙烷 COSMO-RS模型 吸收 量子化学计算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和1,2-二氯丙烷在某污染场地包气带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玉龙 缪德仁 +1 位作者 刘菲 陈鸿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5-191,共7页
1,2-二氯乙烷(1,2-DCA)和1,2-二氯丙烷(1,2-DCP)是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检出最高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文中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污染场地包气带中三种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对1,2-DCA和1,2-DCP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决定其吸... 1,2-二氯乙烷(1,2-DCA)和1,2-二氯丙烷(1,2-DCP)是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检出最高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文中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污染场地包气带中三种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对1,2-DCA和1,2-DCP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决定其吸附行为,三种土壤对1,2-DCA和1,2-DCP的吸附符合Henry线性等温方程,分配系数在20.49~22.43L.kg-1,1,2-DCA和1,2-DCP在三种土壤中分别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同一土壤中两种目标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为Kd(1,2-DCA)>Kd(1,2-DCP),但差别不大。1,2-DCA和1,2-DCP在三种土壤中的解吸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解吸的难易程度与土壤中黏粒含量相关,黏粒含量越高,目标污染物的解吸越困难,第三层(地下4.9~5.1m)土壤的防污能力较强;两种污染物在三种土壤中的解吸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1,2-DCP的滞后指数比1,2-DCA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1 2-二氯乙烷(1 2-DCA) 1 2-二氯丙烷(1 2-DCP) 吸附 解吸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中毒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量减少与血脂、血钙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旭良 李斯明 +4 位作者 郑介柏 刘薇薇 王兵 刘贻运 张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9-351,406,共4页
目的评估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骨量减少与血脂、血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2012年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3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记录... 目的评估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骨量减少与血脂、血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2012年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3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记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血清总钙(TCa)等临床资料,资料录入和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结果 LDL-C、CHOL、TCa对骨量存在影响(P<0.05),而HDL-C、TRIG则对骨量无影响(P>0.05)。结论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严格控制血脂可能有助于减少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中毒 骨量 血脂 血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活性炭吸附1,2-二氯乙烷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立清 刘飒 +1 位作者 梁鑫 刘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5,共6页
采用微波高温烧结炉分别在600℃,700℃和800℃下对商业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比较分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物化性质.以1,2-二氯乙烷为吸附质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 采用微波高温烧结炉分别在600℃,700℃和800℃下对商业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比较分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物化性质.以1,2-二氯乙烷为吸附质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表明: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减少,碱性基团随温度升高增多;比表面积、孔容减小,微孔比表面积增加;活性炭对1,2-二氯乙烷的吸附量排序为:AC-800>AC-700>AC-600>AC-0;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的物理结构特性对吸附量的影响大于表面基团;D-R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都表明活性炭对1,2-二氯乙烷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改性 活性炭 吸附 1 2-二氯乙烷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1,2-二氯乙烷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海燕 纪树兰 +2 位作者 彭跃莲 于皓 武耀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8-482,共5页
为研究胶团强化超滤法(MEUF)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讨论了3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A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溴代十四烷基吡啶(MPB)对1,2-二氯乙烷(DCE)的增溶作用.使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 为研究胶团强化超滤法(MEUF)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讨论了3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A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溴代十四烷基吡啶(MPB)对1,2-二氯乙烷(DCE)的增溶作用.使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DCE在3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最大增溶量ρmax,从而计算其在胶团相中摩尔分数xm、在水相中的摩尔分数xb、最大添加浓度MAC、分布系数P、以及增溶系数P.综合比较发现,3种表面活性剂对DCE的增溶能力为CTAC>CTAB>M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增溶 胶团强化超滤 1 2-二氯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溶胶对水中1,2-二氯乙烷脱氯的光催化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弘华 李海洋 +4 位作者 罗仲宽 刘剑洪 洪伟良 任祥忠 温庆玲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TiOSO_4为前驱体,制备出澄清、稳定的橙黄色透明TiO_2溶胶,平均粒径26nm.利用该水性TiO_2溶胶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1,2-二氯乙烷进行紫外光催化研究,实验所用紫外灯主波长365nm,平均照射功率密度0·3mW/cm2,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氯... 以TiOSO_4为前驱体,制备出澄清、稳定的橙黄色透明TiO_2溶胶,平均粒径26nm.利用该水性TiO_2溶胶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1,2-二氯乙烷进行紫外光催化研究,实验所用紫外灯主波长365nm,平均照射功率密度0·3mW/cm2,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氯离子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用电导率仪实施监测.结果表明,二氧化钛溶胶的浓度对光催化反应有一个最佳范围,在本实验条件下,二氯乙烷降解的最佳光催化剂浓度为5×10-6;在一定范围内,当固定入射光强和光催化剂浓度时,随二氯乙烷溶液浓度的提高,其降解效率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 光催化 1 2-二氯乙烷 电导率 脱氯 水处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精馏分离1,2-二氯乙烷和正庚烷共沸物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广恒 赵泽高 李建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6,共5页
采用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关联文献报道的1,2-二氯乙烷(DCE)和正庚烷(HEP)体系气液相平衡数据,得到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DCE-HEP体系常压-负压变压精馏工艺。以年度总费用(TAC)为评价指标,基于AspenPlus的灵敏度分... 采用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关联文献报道的1,2-二氯乙烷(DCE)和正庚烷(HEP)体系气液相平衡数据,得到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DCE-HEP体系常压-负压变压精馏工艺。以年度总费用(TAC)为评价指标,基于AspenPlus的灵敏度分析结果,优化了2塔操作压力、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结果表明:TAC随着负压塔操作压力降低而降低,精馏塔塔顶组成越接近共沸组成TAC越高,2塔回流比存在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正庚烷 共沸物 年度总费用 变压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对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锦周 申治国 +1 位作者 庄志雄 杨淋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了解1,2-二氯乙烷染毒24h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及其机理。方法运用显微荧光术测定了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同时,测定了大鼠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作为大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结果所有剂量组的1,2-二氯乙烷的大鼠... 目的了解1,2-二氯乙烷染毒24h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及其机理。方法运用显微荧光术测定了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同时,测定了大鼠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作为大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结果所有剂量组的1,2-二氯乙烷的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DH活力仅在浓度为5mmol/L的1,2-二氯乙烷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1,2-二氯乙烷其他染毒组(即浓度为10mmol/L和20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较高浓度(10mmol/L和20mmol/L)的1,2-二氯乙烷能损伤大鼠肝细胞,损伤的途径不是通过破坏肝细胞内钙稳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烷 肝细胞 大鼠 游离钙离子浓度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1,2-EDC裂解制取VCM
9
作者 吴天祥 刘新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8-20,共3页
综述了激光诱导1,2-EDC裂解制取VCM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将其推向工业化生产所需做的工作。
关键词 氯乙烯 裂解 激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光催化氧化合成氯乙酸的研究
10
作者 陈雨生 金鑫丽 《浙江工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47-53,共7页
本文研究了以1,2—二氯乙烷为原料通过光催化氧化合成氯乙酸的新途径,以及有关反应条件对氯乙酸生成收率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由于反应原料价格便宜,生产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所以此法是一种有意义的氯乙酸合成方法.
关键词 氯乙酸 合成 光催化 二氯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3,5-双(三氟甲基)溴苯二元液系的精馏设计
11
作者 李菊清 周孝瑞 茅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1年第4期46-48,共3页
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测定 1,2 -二氯乙烷 - 3,5-双 (三氟甲基 )溴苯二元液系的 x- y相图 ,证实该二元液系为近似理想的双液系。以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为数学模型 ,结合计算机程序求得常压连续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实际塔板数等工艺参数。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二氯乙烷 双(三氟甲基)溴苯 相图 常压连续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分子多孔小球色谱柱分析乙烯利混配制剂中有害物质1,2-二氯乙烷
12
作者 毕富春 吴国旭 +1 位作者 翟立红 丁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5期45-48,共4页
研究了用高分子多孔小球色谱柱定量分析乙烯利混配制剂中1,2-二氯乙烷分析的新方法。色谱条件如下:2m×0.3mm GDX-502,120~150μm。柱温175℃,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40℃,载气H220m L/min。用甲苯作内标物。本方法在0.005~0.16μg质... 研究了用高分子多孔小球色谱柱定量分析乙烯利混配制剂中1,2-二氯乙烷分析的新方法。色谱条件如下:2m×0.3mm GDX-502,120~150μm。柱温175℃,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40℃,载气H220m L/min。用甲苯作内标物。本方法在0.005~0.16μg质量的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系数值(R)为0.999 9。1,2-二氯乙烷分析的平均回收率为10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高分子多孔小球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铬比例对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1,2-二氯乙烷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孟中华 杨鹏 周仁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1-39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铈铬比例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Ce/Cr摩尔比分别为9/1、4/1、2/1、1/1、1/2、1/4、1/8)以及单纯的CeO_2和Cr_2O_2,并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的CeO_2,不同铈铬...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铈铬比例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Ce/Cr摩尔比分别为9/1、4/1、2/1、1/1、1/2、1/4、1/8)以及单纯的CeO_2和Cr_2O_2,并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的CeO_2,不同铈铬比例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DCE的催化氧化活性有明显提高,其中Ce/Cr摩尔比为2/1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上DCE的氧化活性最好,且只有极微量的含氯等副产物产生;随着Ce/Cr摩尔比减小,对HCI的选择性有下降的趋势.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BET)、紫外拉曼(UV-Raman)光谱、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实验技术,研究了铈铬比例对铈铬复合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比例Ce-Cr的复合,形成了结构较稳定的Ce-Cr-O固溶体,提高了催化剂活性氧物种的流动性,催化剂表面酸量及强弱酸比例,从而有利于DCE的吸附活化,进一步脱氯降解以及深度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1 2-二氯乙烷 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 铈铬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发的氯自由基与1,2-二氯乙烷的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炜 李长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8-361,共4页
1,2-二氯乙烷裂解反应是一个自由基链反应。在热反应中,为了克服引发自由基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反应必须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但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特别是应用了激光引发自由基,使得这一裂解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利用激光引发的... 1,2-二氯乙烷裂解反应是一个自由基链反应。在热反应中,为了克服引发自由基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反应必须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但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特别是应用了激光引发自由基,使得这一裂解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利用激光引发的自由基链反应,不仅在理论上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工业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Wolfrum曾详细地研究过利用准分子激光(KrF激光)裂解1,2-二氯乙烷的反应。由于1,2-二氯乙烷对KrF激光有较强的吸收,容易产生氯自由基,使整个链反应速率决定步骤由链的引发变为链的传递,而降低反应温度。因为光化学反应温度低,抑止了很多副反应,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二氯乙烷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氧氯化制四氯乙烯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丽 袁向前 宋宏宇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5,105,共7页
对1,2-二氯乙烷、氧气、氯化氢氧氯化制四氯乙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通过实验考察了在Deacon反应催化剂的直接作用下,反应温度、反应空速、氧气及氯化氢与1,2-二氯乙烷间的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生成四... 对1,2-二氯乙烷、氧气、氯化氢氧氯化制四氯乙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通过实验考察了在Deacon反应催化剂的直接作用下,反应温度、反应空速、氧气及氯化氢与1,2-二氯乙烷间的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生成四氯乙烯总反应为自发向右进行较完全的放热反应,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10℃,空速0.54h^(-1),氯化氢、氧气和1,2-二氯乙烷三者的物质的量比2.76∶1.97∶1。在此条件下反应,1,2-二氯乙烷的转化率为99.20%,四氯乙烯的选择性可达到8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氧氯化 四氯乙烯 Deacon反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r_(x)/SAPO-34催化剂的制备及对1,2-二氯乙烷的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帅妮 朱鹏飞 +3 位作者 石怀启 李娜 胡朝霞 陈守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31-3737,共7页
以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复合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出SAPO-34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旋蒸浸渍法制备出CoCr_(x)/SAPO-34系列催化剂(x=0.05~0.25).考察了该类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酸性,并以1,2-二氯乙烷(1,2-DCE)为目标污染物,评价... 以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复合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出SAPO-34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旋蒸浸渍法制备出CoCr_(x)/SAPO-34系列催化剂(x=0.05~0.25).考察了该类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酸性,并以1,2-二氯乙烷(1,2-DCE)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其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Co_(3)O_(4)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Cr掺杂量为0.06的CoCr_(0.06)/SAPO-34对1,2-DCE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T_(90)=290℃).在290℃下,CoCr_(0.06)/SAPO-34对1,2-DCE的催化转化率能45 h保持80%以上,表现出优良的稳定性以及耐氯中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SAPO-34 表面酸性 1 2-二氯乙烷 钴铬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仲平 吴乃瑾 +1 位作者 魏文侠 宋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1438,共8页
通过添加电子供体进行原位生物刺激可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接种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强化这一降解过程,鲜见仅利用实际污染场地含水层土著菌开展的生物降解试验.从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仅接种场地含... 通过添加电子供体进行原位生物刺激可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接种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强化这一降解过程,鲜见仅利用实际污染场地含水层土著菌开展的生物降解试验.从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仅接种场地含水层沉积物,利用微宇宙实验体系,初步探讨了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对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1)同时添加初级生长基质和电子供体对反应体系进行生物刺激可显著降解地下水中的1,2-二氯乙烷.60 d后,添加1 g/L醋酸钠的反应体系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3.9%;添加1 g/L的乳酸钠反应体系次之,去除率为82.2%;添加1 g/L的乳酸的反应体系去除率最低,为61.8%.并且添加醋酸钠的试验体系可长时间维持中性pH及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2)相同条件下,对同种电子供体来说,添加量为1 g/L的试验组中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 g/L的试验组,推测较高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可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3)对反应体系中间产物进行监测,仅监测到了乙烯的产生,表明在试验周期内无明显毒副产物积累,1,2-二氯乙烷的降解较为彻底.研究显示,醋酸钠为该试验体系中最适电子供体,添加适宜质量浓度醋酸钠对土著菌进行生物刺激可实现对1,2-二氯乙烷的绿色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1 2-二氯乙烷 地下水 电子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可汀在水/1,2-二氯乙烷微界面转移的机理研究及分析测定
18
作者 钟鸿英 李培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质子化那可汀在水/1,2-二氯乙烷微界面的转移机制,计算了与界面转移有关参数,并且研究了那可汀的界面电位响应,将那可汀液/液界面微电极用于测定人尿中那可汀含量,回收率为92%~106%,检测下限为...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质子化那可汀在水/1,2-二氯乙烷微界面的转移机制,计算了与界面转移有关参数,并且研究了那可汀的界面电位响应,将那可汀液/液界面微电极用于测定人尿中那可汀含量,回收率为92%~106%,检测下限为3×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可汀 循环伏安法 界面 微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的GC-MS法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连秋燕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N定纺织品中1,2-二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的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降解物2.氯乙醇可直接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氯乙酸经衍生为氯乙酸甲酯后,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3...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N定纺织品中1,2-二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的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降解物2.氯乙醇可直接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氯乙酸经衍生为氯乙酸甲酯后,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30mg/L范围内,1,2-二氯乙烷、2-氯乙醇、氯乙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0、0.9990,在较宽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低限均为0.5mg/kg。7种阴性纺织品,在0.5、1.0和5.0mg/kg3个加标水平下,1,2-二氯乙烷、2-氯乙醇、氯乙酸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5.0%~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3.7%~7.9%。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纺织品中1,2-二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1 2-二氯乙烷 2-氯乙醇 氯乙酸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药物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传输机理研究
20
作者 肖俊 林松 +1 位作者 聂利华 姚守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用滴电解液电极(EDE)极谱法、电流环扫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水相中氯喹离子、有机相中非离子化氯喹及以缔合物形式存在的氯喹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传输过程.探讨了水相pH、氯喹浓度、EDE速度和扫描速度对传输行为的影响.提出... 用滴电解液电极(EDE)极谱法、电流环扫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水相中氯喹离子、有机相中非离子化氯喹及以缔合物形式存在的氯喹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传输过程.探讨了水相pH、氯喹浓度、EDE速度和扫描速度对传输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传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氯喹 二氯乙烷 传输 界面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