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百合固金汤对利福平敏感肺阴亏虚型肺结核CD_(4)^(+) 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李洪智 高娴 +2 位作者 曹小九 刘丹丹 李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百合固金汤对利福平敏感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CD_(4)^(+) 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科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94例利福平敏感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 目的 探讨加味百合固金汤对利福平敏感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CD_(4)^(+) 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科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94例利福平敏感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2HRZE/4HRE抗结核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 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 IgM)]水平、CD_(4)^(+) 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病灶吸收情况、转阴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潮热、咽干、咳痰、盗汗积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G、IgA、IgM、CD_(4)^(+) T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灶吸收率及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利福平敏感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改善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固金汤 利福平 肺阴亏虚 肺结核 ^cd_(4)^(+)t细胞 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BTBR T^(+) Itpr3^(tf)孤独症小鼠T细胞亚群异常研究
2
作者 申晨 李萌 +6 位作者 聂祖庆 李志伟 文婕 杜娟娟 奎秀莹 杨菁瑞 曹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9,47,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4周、8周和12周龄BTBR T^(+)Itpr3^(tf)孤独症小鼠脾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明确用于研究免疫异常与孤独症关系的最适BTBR孤独症小鼠年龄。方法随机选取5~6只4周、8周和12周龄雄性BTBR小鼠与对应年龄的同性别C57BL/6J小鼠进行... 目的为了研究4周、8周和12周龄BTBR T^(+)Itpr3^(tf)孤独症小鼠脾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明确用于研究免疫异常与孤独症关系的最适BTBR孤独症小鼠年龄。方法随机选取5~6只4周、8周和12周龄雄性BTBR小鼠与对应年龄的同性别C57BL/6J小鼠进行三箱社交实验、理毛实验和埋珠实验;取8周龄和12周龄小鼠脾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种T细胞亚群(T_(H)1、T_(H)2、T_(H)17、T_(C)1、T_(C)2、T_(C)17、T_(FH)和T_(reg))细胞。结果4周、8周和12周龄BTBR小鼠相较于同龄C57小鼠,社交时间减少(P<0.001),理毛时间增加(P<0.01,P<0.001),8周龄和12周龄BTBR小鼠埋珠数量增多(P<0.01,P<0.001);与同龄C57小鼠相比,8周龄BTBR小鼠T_H1(P<0.001)、T_(H)2(P<0.01)、T_(C)1(P<0.05)、T_C2(P<0.001)_、T_(FH)(P<0.01)细胞表达明显增加,T_(reg)细胞(P<0.001)明显降低;12周龄BTBR小鼠T_H1(P<0.01)、T_(H)2(P<0.01)、T_(H)17(P<0.05)、T_C1(P<0.01)、T_(C)2(P<0.001)、T_(C)17(P<0.01)、T_(FH)(P<0.001)细胞表达增加,T_(reg)细胞(P<0.05)表达降低。不同年龄阶段,8周龄BTBR小鼠较12周龄小鼠,T_H1/T_(reg),T_C1/T_(reg)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T_C(17)/T_(reg)比例降低。结论不同发育阶段BTBR小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T_(eff)/T_(reg)比例异常增高;结合行为学数据,建议使用8周龄BTBR小鼠用于开展孤独症与免疫异常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BR ^t^(+)Itpr3^(tf)小鼠 t细胞 流式细胞 孤独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辉 郭一慧 +2 位作者 许家威 曾清 程纬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RNA的不同表达情况可影响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导致Th1/Th2、Th17/Treg的调节失衡和TFH的过度分化,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就ITP中miRNA介导的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ITP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HIV/AIDS患者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其与CD_(4)^(+)T细胞计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云 卢和丽 +1 位作者 邹卿 袁也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09-4014,共6页
背景HIV/AIDS与抑郁症相关,抑郁症加大HIV相关认知紊乱(HAND)风险,并降低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加剧HIV传播风险。国内研究较少报道新发HIV/AIDS患者(PLWHA)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性。目的探究新发PL... 背景HIV/AIDS与抑郁症相关,抑郁症加大HIV相关认知紊乱(HAND)风险,并降低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加剧HIV传播风险。国内研究较少报道新发HIV/AIDS患者(PLWHA)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性。目的探究新发PLWHA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及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性,为AIDS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月—2022年6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在江西省ART定点医院抽取新发PLWHA抑郁患者,患者确诊后立即启动ART及心理干预,干预总周期为12周。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并检测CD_(4)^(+)T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新发PLWHA抑郁患者200例,有效随访178例,有效率为89.0%。178例PLWHA抑郁患者轻中度88例(49.4%)、重度90例(50.6%),伴焦虑者173例(97.2%)。患者CD_(4)^(+)T细胞计数均值在干预前为(346.39±156.87)个/μL,干预后为(421.93±149.61)个/μL。干预后,新发PLWHA抑郁患者CD_(4)^(+)T细胞计数高于干预前(t_(配对)=10.971,P<0.05),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HAMD总分与CD_(4)^(+)T细胞计数分级(以500个/μL为分界值)呈负相关(r_(s)=-0.157,P=0.036)、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_(s)=0.764,P<0.001)。干预后,HAMD总分与干预后CD_(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_(s)=-0.150,P=0.046)、与HAMA总分呈强正相关(r_(s)=0.939,P<0.001)。干预前,新发PLWHA抑郁患者CD_(4)^(+)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HAMD、HAMA总分高于CD_(4)^(+)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P<0.05)。结论新发PLWHA抑郁严重程度与CD_(4)^(+)T细胞计数相关,经专业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cd_(4)^(+)t细胞计数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中CD4^+T细胞亚群抗肿瘤免疫活性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2 位作者 刘虹 张澎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 :观察CIK细胞中CD4 + T细胞亚群抗肿瘤免疫活性。方法 :体外大规模扩增CIK细胞 ,利用磁珠分离系统富集纯化CIK细胞中的CD4 + T细胞亚群。采用胞内染色法分析其中Th1/Th2的比例变化 ;LDH法和荧光染色法比较 4h和 2 0h其对raji细胞... 目的 :观察CIK细胞中CD4 + T细胞亚群抗肿瘤免疫活性。方法 :体外大规模扩增CIK细胞 ,利用磁珠分离系统富集纯化CIK细胞中的CD4 + T细胞亚群。采用胞内染色法分析其中Th1/Th2的比例变化 ;LDH法和荧光染色法比较 4h和 2 0h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和raji凋亡。 结果 :经磁珠分离法富集的CD4 + CIK细胞纯度高达 96 % ,其中Th1/Th2的分布较PBMC有显著的改变 :Th1亚群、Th0亚群明显升高 ,Th2亚群无显著变化。CD4 + CIK细胞虽然不能在 4h之内溶解raji细胞 ,但可在 2 0h时产生同CD4 -CIK细胞同样强大的杀伤活性 ,荧光染色可见其在 4h之内诱导raji出现早期凋亡的迹象。 结论 :本研究提示CD4 + CIK细胞具有明显的“Th1优势”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细胞活性 ;同时CD4 + CIK细胞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对肿瘤的抑制和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cd4^+t细胞 抗肿瘤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与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巫翠萍 覃西 +5 位作者 王华民 巫翠云 李文广 林丹 朱洪 李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BV DNA载量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r=0.890,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而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highTreg细胞与HBV DNA取对数后成正相关(r=0.782,P<0.001),与谷丙转氨酶(ALT)成正相关(r=0.432,P<0.005);与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与HBV DNA载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BV的复制水平及ALT增高具有一致性,而T细胞亚群是否可作为监测CHB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英 王丽丽 +1 位作者 韩朔 白彦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4-836,共3页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为银屑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近几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相应的生物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Th22细胞和Th9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新型CD4^+T细胞亚群的不断发现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成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4+t淋巴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仝岩 任伟宏 +2 位作者 赵航 孙蕾 赵志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4-85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Th2、Th17细胞)的变化。结果 RA的CD3+CD4+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增多,活动期RA组Treg比率高于缓解期RA组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RA组Th2细胞减少,RA中Th1,Th17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reg和Th1、Th2、Th17细胞与RA的活动性指标(ESR,CRP和PLT)均无关联。结论 CD4+T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可能与RA疾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7细胞 tREG cd64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连黄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廷 鞠玉琳 +2 位作者 李杨 曹世诺 赵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连黄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复方连黄能不同程度地使CD4+、CD4+/CD8+升高,而使CD8+下...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连黄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复方连黄能不同程度地使CD4+、CD4+/CD8+升高,而使CD8+下降。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连黄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连黄 小鼠 t淋巴细胞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T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一俏 傅强 +5 位作者 李志梁 严全能 吴宏超 缪绯 吕永恒 刘映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亚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5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以同时冠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亚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5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以同时冠脉造影正常11例胸痛综合症患者为对照。借助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CD4^+T细胞比例[(6.55±2.45)%]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4.01±4.92)%]和胸痛综合征组[(13.55±3.87)%](P<0.05),而CD4+CD28-/CD4+T细胞比例[(10.55±4.76)%]则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64±1.33)%]和胸痛综合征组[(2.75±1.55)%](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而CD4+CD28-T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可能使外周免疫耐受失去平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 cd4 cd28 cd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对不同人群CD34^+细胞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存邦 陈幸华 +5 位作者 欧英贤 白海 魏亚明 欧建锋 慕海霞 王晓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 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 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 CSF 15 0 μg 12... 目的 探讨应用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 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 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 CSF 15 0 μg 12h ,皮下注射,连用5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 ①应用G CSF前,两者骨髓CD3 4+ 细胞有显著差异(P <0 0 1)。应用48h后,两者的骨髓CD3 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 <0 0 1) ,两者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两者的骨髓CD3 4+ 细胞高峰值出现在96h后,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 <0 0 1) ,两者之间无差异(P >0 0 5 )。②应用G 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 4+ 细胞无明显差异(P >0 0 5 )。应用72h后,两者外周血中CD3 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 <0 0 1) ,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96h后,两者的CD3 4+ 细胞达高峰,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 <0 0 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③应用G CSF对两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96h后,异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 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均达到高峰,可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 外周血 ^cd34^+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5RA^+、CD45RO^+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1 位作者 刘成成 苏尔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cd45RA^+ t淋巴细胞 ^cd45RO^+ ^cd34^+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紊乱 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彦艳 秦丹丹 +2 位作者 马利 梁力 蓝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83-2184,共2页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拟通过妇科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拟通过妇科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观察术后镇痛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评价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超前镇痛 t细胞 舒芬太尼 cd4+ 妇科手术 cd8+ 患者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抑癌方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IGF-1、EGF、TK1、CRP、CA199及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殷华芳 王琼 +2 位作者 孙霞 袁明 吴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抑癌方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 目的:探讨扶正抑癌方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予XELOX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抑癌方,21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周期,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1、EGF、TK1、CRP、CA199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所占的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F-1、EGF、TK1、CRP、CA199水平及外周血NK、CD3^+、CD4^+、CD8^+细胞所占比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F-1、EGF、TK1、CRP及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NK、CD3^+、CD4^+及CD8^+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能明显降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IGF-1、EGF、TK1、CRP及CA19-9水平,提高CD4^+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扶正抑癌方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质胸苷激酶1 C反应蛋白 糖类抗原199 ^cd4^+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亚群在弓形虫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秀华 边婷婷 +3 位作者 王新光 苑文英 宁俊雅 秦明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2-574,共3页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致病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可以导致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全面了解弓形虫感染的致病机理,寻找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弓形虫感染后,细...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致病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可以导致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全面了解弓形虫感染的致病机理,寻找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弓形虫感染后,细胞免疫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T细胞按其CD分子表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抗弓形虫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CD4+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弓形虫感染 t细胞 cd8+t细胞 机会致病原虫 细胞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娟 陆道培 +2 位作者 冀冰心 万岁桂 孙雪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9-641,共3页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 2 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G 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CD3+CD4 +、CD3...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 2 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G 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CD3+CD4 +、CD3+CD8+、CD3+CD4 +CD8+及CD3+CD4 -CD8-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并与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G CSF动员后外周血CD3+、CD3+CD4 +、CD3+CD4 +CD8+及CD3+CD4 -CD8-细胞的绝对数量分别增加 2 .2 3,2 .6 2 ,2 .99及 10 .96倍 ,而CD3+CD4 -CD8+细胞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4 3)。各亚群细胞的变化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比较 ,仅CD3+CD4 -CD8-细胞的变化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796 ,P =0 .0 0 0。结论 :G CSF将造血干细胞由骨髓动员到外周血的同时 ,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 -CD8-细胞的增加与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 G-CSF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腔积液与CD4^+T细胞新亚群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世雄 宫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124-4126,共3页
结核病目前仍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在结核病患者中,约5%会发生结核性胸腔积液。在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中细胞免疫相比体液免疫占主导地位.其中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居中心地位。
关键词 ^cd4^+t细胞 结核性胸腔积液 保护性免疫反应 结核病患者 细胞免疫 感染性疾病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史月 李建平 +1 位作者 李文倩 冯建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7-1291,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在AA发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AA患者中Th1细胞的极化、Th17细胞的高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减少,都与AA的发病密切相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在AA发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AA患者中Th1细胞的极化、Th17细胞的高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减少,都与AA的发病密切相关。Th1细胞的极化和Th17细胞/Treg比例的失衡,T细胞异常活化,导致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也是目前AA研究的热点之一。Th22细胞的增多、Th9细胞的双向性生物学效应、滤泡辅助T细胞的辅助作用及各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都提示了CD4+T细胞亚群参与AA的发病。本文在分析各亚群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CD4+T细胞亚群与AA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4+t淋巴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9
作者 白立春 李鸿斌 王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1-857,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RA的发生与免疫功能调节异常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一种特殊的免疫调节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Treg与RA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RA的发生与免疫功能调节异常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一种特殊的免疫调节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Treg与RA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其中CD8^(+)Treg的功能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本文综述了CD8^(+)Treg在RA疾病中的变化及相应的作用机制,从而了解CD8^(+)Treg亚群的多样性和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复杂性,为RA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reg cd8 treg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蝴蝶疮与阴阳毒、痹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媛媛 崔丽丽 +3 位作者 侯雷 姚血明 马武开 杨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563,共8页
目的“红蝴蝶疮”“阴阳毒”和“痹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不同中医诊断,目前尚不清楚这3种类型的中医诊断在生物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角度比较SLE患者的不同中医... 目的“红蝴蝶疮”“阴阳毒”和“痹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不同中医诊断,目前尚不清楚这3种类型的中医诊断在生物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角度比较SLE患者的不同中医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经我院确诊SLE的患者,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T细胞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Th1类、Th2类、Th17类细胞因子差异,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这些指标对不同类型的SLE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经我院确诊SLE的首次住院患者291例,纳入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病例104例,其中红蝴蝶疮31例、阴阳毒30例、痹病43例。三组SLE不同中医诊断患者组间CD8^(+)T细胞绝对数量和百分比、白介素-10(IL-10)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相比有所差异,并且红蝴蝶疮组CD8^(+)T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高于阴阳毒组(P=0.039)与痹病组(P=0.008),红蝴蝶疮组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阴阳毒组(P=0.014)与痹病组(P=0.004),红蝴蝶疮组IL-10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痹病组(P=0.015,P=0.036),且ROC曲线分析显示,CD8^(+)T细胞绝对数量和百分比能有效区别红蝴蝶疮与阴阳毒(AUC=0.65,AUC=0.61,P<0.05),CD8^(+)T细胞绝对数量和百分比、IL-10,TNF-α能有效区别红蝴蝶疮与痹病(AUC=0.68,AUC=0.66,P<0.01;AUC=0.67,AUC=0.64,P<0.05)。结论免疫淋巴细胞亚型,细胞因子,特别是CD8^(+)T细胞绝对数量和百分比、IL-10及TNF-α可能在鉴定SLE不同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诊断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cd8^(+)t细胞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