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0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无线通信关键问题研究
1
作者 王凯 艾渤 +1 位作者 梁允馨 刘留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61,共12页
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能够在接近真空状态的管道内,使磁悬浮列车以极低的机械摩擦、气动阻力和噪声水平,实现全天候超高速运行,理论运行速度突破1 000 km/h,其特殊的运行环境与超高的运行速度对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 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能够在接近真空状态的管道内,使磁悬浮列车以极低的机械摩擦、气动阻力和噪声水平,实现全天候超高速运行,理论运行速度突破1 000 km/h,其特殊的运行环境与超高的运行速度对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真空磁悬浮列车运行环境与结构特点,建立真空管道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并分析信道传播特性,回顾真空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通信业务类别及需求。针对超高速运行列车通信中的严重多普勒效应和频繁的越区切换问题,进一步探讨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云的无线接入方案、基于漏泄波导的车地接入架构、移动小区免切换方案以及动态映射架构,从而为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无线接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磁悬浮列车 车地无线通信 通信业务 网络架构 信道建模 漏波系统 移动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有源RIS辅助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波束赋形设计
2
作者 雷芳 刘祚 +1 位作者 许鑫 王嘉程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0-1477,共8页
针对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反射单元(Reflecting Elements,REs)数的增多会增加系统额外功耗的问题,通过利用有限的REs在反射表面上不规则排列提供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接收信号功率。对所建立的不... 针对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反射单元(Reflecting Elements,REs)数的增多会增加系统额外功耗的问题,通过利用有限的REs在反射表面上不规则排列提供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接收信号功率。对所建立的不规则有源RIS辅助多用户系统和速率最大化的非凸问题,提出了基于禁忌搜索(Tabu Search Algorithm,TSA)的自适应搜索算法来求解有源RIS的最优拓扑结构,并利用交替优化和分式规划(Fractional Programming,FP)方法求解其基站的波束成形和有源RIS的反射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Es在反射表面上规则排列的RIS相比,所提设计在系统功率预算为20 dBm时能实现17.8%的和速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无线通信 波束赋形设计 可重构智能表面 禁忌搜索 分式规划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通信助力智慧水稻农业:性能与实践
3
作者 田亚楠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62-64,共3页
无线通信技术深度融入智慧水稻农业,通过精准数据采集与高效传输,赋能农田环境监测、精准管理与灾害应急响应等领域。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可为水稻生长全周期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优化资源利用率,同时提升稻米品质和市场竞... 无线通信技术深度融入智慧水稻农业,通过精准数据采集与高效传输,赋能农田环境监测、精准管理与灾害应急响应等领域。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可为水稻生长全周期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优化资源利用率,同时提升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智能化与生态友好的解决方案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出高效、安全、生态并存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智慧水稻农业 性能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和无线通信的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浩 朱景宝 +1 位作者 宋晋东 李山有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余震作为地震后的主要次生灾害,对救援人员和受灾区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监测余震活动并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信息,针对缺乏公共网络支持、需要高度机动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监测背景,构建了一种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 余震作为地震后的主要次生灾害,对救援人员和受灾区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监测余震活动并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信息,针对缺乏公共网络支持、需要高度机动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监测背景,构建了一种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临时部署可移动的余震流动监测单元,实时采集和分析地震数据,增强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硬件设计方面,系统采用了高精度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地震数据采集端,通过24位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本地存储和终端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地震波形数据传输到余震监测中心。软件设计方面,系统嵌入支持向量机现地地震动峰值预测模型,以实现对现地地震动峰值的预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地震加速度数据,并准确预测地震动峰值,发出可靠警报。通过测试,系统显示出在余震监测预警中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可靠性,对于指导救援行动和保证救援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监测 流动监测 MEMS传感器 无线通信技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无线通信的配电网电流差动保护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兴隆 孔锋峰 +2 位作者 霍凯龙 周国华 赵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以快速实现配电网电流保护,避免出现误动或拒动问题为目的,设计基于5G无线通信的配电网电流差动保护系统。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其特有的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等特性,使其成为配电网差动保护的理想通信方式。通过对5G网络构建切片,可以... 以快速实现配电网电流保护,避免出现误动或拒动问题为目的,设计基于5G无线通信的配电网电流差动保护系统。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其特有的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等特性,使其成为配电网差动保护的理想通信方式。通过对5G网络构建切片,可以使5G端到端平均时延达到10 ms以内,可有效满足配电网的差动保护需求。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电流互感器采集配电网两侧各相电流与零序电流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差动保护模块,根据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控制器运算的差动保护动作,判据完成配电网电流差动保护与相关自动化功能;对时模块接收北斗/GPS卫星对时,以此辅助变电站与开闭所两侧差动保护模块同步采样。5G CPE(central processing element)通信模组利用5G无线通信网络,通过集中式的网络切片跨区域映射的网络架构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收发。在配电网产生区域故障的条件下,两个差动保护模块内的差动保护逻辑分别动作,保护动作出口,完成配电网电流差动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文中系统的全部测试结果均达到预期测试的目标,并且在过渡电阻值较高的条件下,该系统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准确完成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无线通信 电流差动保护 动作判据 网络切片 跨域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华伟 高阳 +3 位作者 李海龙 张子奇 刘聪 董维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3,147,共5页
[目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有线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中的诸多问题。但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环境比较复杂,无线通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次测试的... [目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有线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中的诸多问题。但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环境比较复杂,无线通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次测试的硬件系统,阐述了NDT(网络传输时延测试仪)的构成及待测网桥设备的具体规格。设置了工况1(楼道环境)、工况2(贴近地面)和工况3(有铁门阻挡)3个模拟环境工况,采用测试软件得到了3个工况下信号吞吐量、无线通信单程传输时延的测试数据。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无线信号在3个工况下的传播特性和潜在干扰因素。[结果及结论]3种工况对无线信号传输的信号吞吐量和传输时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车厢间的金属物质会对无线电波产生显著的屏蔽效应。工况1下无线信号的表现最优,工况2次之,工况3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无线通信 信号吞吐量 传输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行业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评《AI赋能企业智能化应用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伟伟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12-I0012,共1页
数字经济时代,化工行业在生产和运营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无线通信等技术,通过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自动化运行实现了对实时数据的采集、整理、监测、入档,形成企业生产与管理离不开的数据形式,助力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升。在无... 数字经济时代,化工行业在生产和运营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无线通信等技术,通过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自动化运行实现了对实时数据的采集、整理、监测、入档,形成企业生产与管理离不开的数据形式,助力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升。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国化工行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为化工行业带来更大的转型升级创新动力,是摆在化工行业及企业面前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行业 创新动力 技术水平 企业生产效率 转型升级 无线通信技术 智能化应用 自动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式无线通信的矿用单体液压支柱数字身份管理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璨 鲁力群 +2 位作者 耿文鹏 付姗姗 谢欣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6,162,共8页
传统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管理维护模式效率低、追溯困难、安全性低,但在煤矿井下环境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管理系统易受金属干扰而影响识别效果,且数据通信高度依赖单一网络,难以保障通信的稳定性与实时性。针对... 传统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管理维护模式效率低、追溯困难、安全性低,但在煤矿井下环境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管理系统易受金属干扰而影响识别效果,且数据通信高度依赖单一网络,难以保障通信的稳定性与实时性。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模式无线通信的RFID矿用单体液压支柱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并采用PCB超高频抗金属标签降低金属环境对RFID的干扰。通过RFID手持阅读器APP一键上传功能,将液压支柱状态数据无线发送至服务器端的管理软件,实现对液压支柱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为适应井下复杂的无线环境,提出了双模式无线通信方式,通过公共WiFi和AP热点的智能切换,有效解决了井下网络覆盖不足的难题,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引入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动态数据价值评估模型,实现了基于数据价值的动态分级传输策略。测试结果表明:PCB超高频抗金属标签在无障碍条件下的有效识别距离为2.2 m,识别稳定性达98%;在WiFi模式下,系统有效数据传输距离为5.2 m,且传输成功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 数字身份识别 双模式无线通信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PCB超高频抗金属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通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丰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92-97,共6页
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如何通过短距离和中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LoRa、NB-IoT、卫星通信及2G至5G)来实现农业生产设备和传感器的互联互通,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以促进智能化、精细... 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如何通过短距离和中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LoRa、NB-IoT、卫星通信及2G至5G)来实现农业生产设备和传感器的互联互通,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以促进智能化、精细化的农业管理。论文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农业物联网、农业灌溉系统、农业数据传输、精准农业、农业远程监测与管理、农业办公信息化、农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分析,论文得出了这些技术能够助力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为达到精准农业和智能化管理的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农业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分析的无线通信识别系统优化研究
10
作者 王永虎 乔旭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插秧机的通信效率及整机作业效率,以无线通信识别模块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分析控制理论展开优化研究。结合插秧机的作业环境特征和各组件协调作业特点,从通信信号的非线性处理和保证抗干扰能力角度入手,建立通信识别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插秧机的通信效率及整机作业效率,以无线通信识别模块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分析控制理论展开优化研究。结合插秧机的作业环境特征和各组件协调作业特点,从通信信号的非线性处理和保证抗干扰能力角度入手,建立通信识别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器模型,并针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和接口模块完成电路控制与程序优化布局。同时,进行插秧作业通信监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非线性分析应用机理下,插秧机作业的智能性与精准性得到显著提高,通过非线性控制实现了细致有效的数据计算分析,通信传输效率相对提升了5.69%,插秧深度合格率可达96.78%,满足智能插秧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插秧 无线通信识别 非线性分析 电路控制 通信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E和WiFi6的列车无线通信网络性能测试
11
作者 梁北辰 赵红卫 +2 位作者 高枫 孙振超 蔡逸飞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5,共8页
伴随着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和需求提升,传统的有线网络出现布线困难、维护不便等问题,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CMS)的无线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组网的灵活性,但是也对无线设备的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文中首先描述TCMS无线化的列车无... 伴随着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和需求提升,传统的有线网络出现布线困难、维护不便等问题,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CMS)的无线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组网的灵活性,但是也对无线设备的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文中首先描述TCMS无线化的列车无线通信架构,并给出2种可以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LTE和WiFi6。其次利用搭载了相应技术的无线通信设备在实车环境下进行性能测试和覆盖测试,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点位之间的变化关系,对比并评估对应技术的功能表现。结合实车环境和信号强度的变化,验证车内环境对无线信号的影响。最后根据测试结果,WiFi6设备的传输性能更好,LTE设备的覆盖性能更好,但是2种设备都无法靠单一设备覆盖整节车厢,在TCMS无线化的应用中,需要搭配有线网络或者中继节点进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MS无线 列车无线通信网络 LTE WiFi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EDSW的铁路无线通信杂散干扰识别方法
12
作者 酒昀洋 李润雷 +3 位作者 刘金朝 孟景辉 杨树忠 樊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针对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或直放站设备状态异常导致相邻信号的杂散辐射易落入列车接收频段内造成干扰的问题,提出基于结合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短窗能量检测(EDSW)的杂散干扰自动识别方法。基于图像中信号频谱密度及频... 针对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或直放站设备状态异常导致相邻信号的杂散辐射易落入列车接收频段内造成干扰的问题,提出基于结合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短窗能量检测(EDSW)的杂散干扰自动识别方法。基于图像中信号频谱密度及频率-功率特性,提取动态检测实时频谱数据中密度脊线和信号频谱包络等特征曲线。通过CEEMDAN对特征曲线进行模态分解,提取多阶固有模态函数(IMFs),基于部分IMFs和残差重构频谱包络。利用EDSW识别重构频谱包络中有效信号,基于稳健回归判别杂散干扰,并得到其来源信号信息。结果表明,提出的CEEMDAN-EDSW方法可自动识别铁路专用无线网频段范围内的杂散干扰,并可以准确判断干扰来源信号频率及其GSM信道类型,为定位现场工作状态异常的通信设备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无线通信 实时频谱 杂散干扰 CEEMDAN 能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矩阵的无线通信网络节点重要度测算方法
13
作者 李慧慧 宋娟 潘欢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2,106,共6页
提出基于效率矩阵的电子信息无线通信网络节点重要度测算方法。该方法通过传输效率矩阵获取节点在电子信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采用三角模糊数方法根据获取的信息构建重要度评价矩阵,利用重要度评价矩阵对节点在电子信... 提出基于效率矩阵的电子信息无线通信网络节点重要度测算方法。该方法通过传输效率矩阵获取节点在电子信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采用三角模糊数方法根据获取的信息构建重要度评价矩阵,利用重要度评价矩阵对节点在电子信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度进行测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电子信息无线通信网络节点重要度测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一致,提升了测算精度,缩短了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效率矩阵 电子信息 无线通信网络 三角模糊数 重要度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MD与频谱感知的铁路无线通信阻塞干扰识别方法
14
作者 酒昀洋 刘金朝 +3 位作者 孟景辉 杨树忠 李润雷 段贺辉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公众无线网对铁路专用无线网造成阻塞干扰的问题,基于实时频谱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啁啾模态分解(ACMD)和频谱感知的阻塞干扰自动识别方法。采用阈值法和能量重心法,实现三维图像数据降维,提取频谱包络和密度脊线等二维... 针对公众无线网对铁路专用无线网造成阻塞干扰的问题,基于实时频谱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啁啾模态分解(ACMD)和频谱感知的阻塞干扰自动识别方法。采用阈值法和能量重心法,实现三维图像数据降维,提取频谱包络和密度脊线等二维波形。利用ACMD对包络曲线进行模态分解,降低原始波形的非平稳性,再基于曲线特征进行频段划分和频段信号分类。通过频谱感知算法识别阻塞干扰并判断造成干扰的信号类型及其频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自动识别公众无线网对铁路专用无线网造成的阻塞干扰,并准确判断干扰信号带宽类型,同时检测出干扰信号和被干扰信号的频率值或频率范围,有效提高阻塞干扰的检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无线通信 动态检测 阻塞干扰 自适应啁啾模态分解 频谱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C-12无线通信模块的便携式湿地监测装置设计
15
作者 王嘉宁 孔耀 +1 位作者 周旭 于春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3期168-170,175,共4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湿地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部分湿地出现了退化现象,不仅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也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挑战。为了有效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及时了解湿地水质状况,开发设计了一种基于HC-12无线通信模块的便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湿地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部分湿地出现了退化现象,不仅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也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挑战。为了有效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及时了解湿地水质状况,开发设计了一种基于HC-12无线通信模块的便携式湿地监测装置。该装置结合单片机搭载蓝牙模块及多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湿地水质的实时监测,监测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化学需氧量等,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该装置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通过远距离遥控操作,扩展了监测范围,可以覆盖监测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云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对数据的远程传输、存储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研究与设计基于HC-12无线通信模块的便携式湿地监测装置,提高了湿地监测效率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新手段,对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12 便携式 湿地监测装置 单片机 无线通信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农业多频多模无线通信的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设计
16
作者 陈新菡 张叶茂 +1 位作者 刘明 潘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智慧农业作为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通过大量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为满足智慧农业物联网(IOT)无线通信设备低成本、小型化、兼容多种通信... 智慧农业作为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通过大量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为满足智慧农业物联网(IOT)无线通信设备低成本、小型化、兼容多种通信协议、信号高保真度和低功耗的发展需求,针对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中3G/4G/5G、LoRa、NB-IOT、ZigBee、Wi-Fi、蓝牙(Bluetooth)和RFID等通信协议应用,设计一款可以兼容上述多种频段、多种模式无线通信的宽带(0.8~5.2 GHz)射频信号接收机前端电路。基于0.18μm CMOS设计工艺,电路采用电流模式直接下变频结构,由宽带有源巴伦低噪声跨导放大器(LNTA)、电流模式无源混频器及低输入阻抗的跨阻放大器(TIA)组成,具有良好的转换增益和线性度,提高了对带外干扰的鲁棒性。通过噪声和失真消除技术提高降噪性能,采用宽带共栅-共源(CG-CS)LNTA和电流镜技术来实现更好的输入阻抗匹配和提高电路增益。采用分别由占空比为50%的I、Q两路本振信号驱动的开关管串联实现的25%占空比开关混频级,与50%占空比开关混频级相比,下变频增益提高3 dB,降低噪声系数。跨阻放大器采用跨导增强技术实现低输入阻抗和高跨阻增益,提高电流利用效率和线性度。设计的核心电路(射频和基带信号路径)功耗为24.6 mW,在0.8~5.2 GHz工作频带内的电压转换增益为33.5~35.1 dB,噪声系数(NF)为7.9~9.28 dB,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7.82~9.93 dBm。设计的高性能接收机前端电路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物联网各类需要无线通信的设备电路中,助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物联网 无线通信 宽带 电流模式 射频接收机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的微耕机通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雅娴 陈先明 +1 位作者 马冬莉 李一凡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6-220,共5页
介绍了微耕机通信系统总体结构和转向控制结构,基于MSP430F149微处理器、无线射频SYNF115发送模块和SYN480R接收模块,完成了微耕机通信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并结合软件部分实现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的微耕机通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 介绍了微耕机通信系统总体结构和转向控制结构,基于MSP430F149微处理器、无线射频SYNF115发送模块和SYN480R接收模块,完成了微耕机通信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并结合软件部分实现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的微耕机通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无线遥控器可以实现对微耕机前进、停止、左右转向的控制,实际控制距离可以达到1.5km,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无线通信 MSP430F149 SYNF115 SYN480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无线通信的可移动天线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虞湘宾 钱盼盼 蔡鸿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环境和高能耗将是当前以及未来无线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可移动天线(Movable antenna,MA)技术凭借天线的移动性带来的信号功率提升、干扰抑制、灵活波束赋形和空间多路复用等优势,致力于提供低能耗且...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环境和高能耗将是当前以及未来无线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可移动天线(Movable antenna,MA)技术凭借天线的移动性带来的信号功率提升、干扰抑制、灵活波束赋形和空间多路复用等优势,致力于提供低能耗且高效的通信环境自适应调整新思路,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MA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给出了MA技术具体的应用场景,并由此阐述了MA技术优势。最后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总结了MA技术可能面临的挑战,论述并展望了MA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MA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技术革新,助力6G通信进入新场景多需求下的多技术融合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可移动天线 空间自由度 6G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算法分析的无线通信信号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庆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植保无人机通信系统的作业效率,基于迭代计算思维,针对其无线通信信号的识别与处理模块展开分析。以通信路径原理为基础,以通信信道资源识别、功率改进为切入点,搭建准确的通信迭代计算模型,进行特性分析与关联匹配设置...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植保无人机通信系统的作业效率,基于迭代计算思维,针对其无线通信信号的识别与处理模块展开分析。以通信路径原理为基础,以通信信道资源识别、功率改进为切入点,搭建准确的通信迭代计算模型,进行特性分析与关联匹配设置,并展开整机通信作业参数试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迭代算法分析的无线通信信号识别与处理各模块功能运行稳定,信号时延率与信道误码率均相对降低,通信的识别准确率相对提升8.94%,整体通信综合效率提升至96.93%。此迭代算法分析准确,设计效果明显,对于类似智慧型农机装备的通信质量与通信效率提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无线通信 资源识别 迭代计算 时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线与无线双模通信MAC层接入算法
20
作者 陈智雄 詹学滋 左嘉烁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针对无线和电力线通信混合组网的信道竞争接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线与无线双模通信的MAC接入算法。双模节点根据网络广播信息和信道使用等数据自适应接入双媒质信道。首先建立了基于双模通信网络交互和统计信息的双... 针对无线和电力线通信混合组网的信道竞争接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线与无线双模通信的MAC接入算法。双模节点根据网络广播信息和信道使用等数据自适应接入双媒质信道。首先建立了基于双模通信网络交互和统计信息的双模通信节点数据采集模型;接着定义了基于协作信息的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和奖励,设计了联合α-公平效用函数和P坚持接入机制的节点决策流程,实现基于双深度Q网络(double deep Q-network,DDQN)的双模节点自适应接入算法;最后进行算法性能仿真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接入算法能够在保证双模网络和信道接入公平性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双模通信节点的接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 无线通信 双模节点 深度强化学习 双深度Q网络 MAC层接入 公平效用函数 P坚持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