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OS/CD163在人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CD68^(+)细胞上的表达
1
作者 王利宏 刘园 +1 位作者 李娟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2-728,共7页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163在人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CD68^(+)细胞的表达,分析在人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CD68^(+)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45名受试者按根尖周炎类型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慢性根尖脓肿组和...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163在人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CD68^(+)细胞的表达,分析在人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CD68^(+)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45名受试者按根尖周炎类型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慢性根尖脓肿组和根尖周囊肿组),每组15名。免疫荧光双染色法观察根尖周标本中CD68^(+)-iNOS^(+)和CD68^(+)-CD163^(+)细胞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计算双阳性细胞的平均密度。结果:(1)3组标本中CD68^(+)-iNOS^(+)和CD68^(+)-CD163^(+)细胞密度差异显著(P<0.01);(2)慢性根尖脓肿组标本中CD68^(+)-iNOS^(+)细胞密度高于根尖周囊肿组(P<0.01),而两组间CD68^(+)-CD163^(+)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3)慢性根尖周脓肿组中CD68^(+)-iNOS^(+)/CD68^(+)-CD163^(+)比值显著高于根尖囊肿组(P<0.01),而慢性根尖周脓肿组和对照组CD68^(+)-iNOS^(+)/CD68^(+)-CD163^(+)比值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68^(+)-iNOS^(+)/CD68^(+)-CD163^(+)在慢性根尖脓肿组和根尖周囊肿组中表达的比值不同,调整其比值可能涉及慢性根尖周炎不同病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cd68+细胞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cd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CD68^+单核细胞体外的分选及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 被引量:8
2
作者 曾润铭 金大地 张忠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建立高纯度人活性破骨细胞方法,用于对破骨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在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选出CD68+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效能,体外在10-8 mol/L地塞米松及25 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培养条... 目的建立高纯度人活性破骨细胞方法,用于对破骨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在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选出CD68+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效能,体外在10-8 mol/L地塞米松及25 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培养条件下用16 μg/L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诱导(s-RANKL)分化,用降钙素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骨片贴壁细胞及骨吸收陷窝。结果分选获得CD68+单核细胞纯度为(93.06±0.61)%(n=4),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诱导后降钙素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有骨吸收陷窝形成。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68+细胞是破骨前体细胞,在RANKL在诱导下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cd68^ 单核细胞 分选 诱导分化 破骨细胞 免疫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CD68^+巨噬细胞与CD57^+NK细胞对原发性食管癌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芳 王建军 +1 位作者 卢红 程传耀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CD57^+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对原发性食管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患者CD57^+NK细胞... 目的:探究组织CD57^+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对原发性食管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患者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进行评估,分析96例患者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细胞浸润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与TNM分期的关系、细胞浸润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原发性食管癌患者上皮组织中CD57^+NK细胞高度浸润程度为64.58%,CD68^+巨噬细胞为51.04%。原发性食管癌患者上皮组织中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N分期、T分期、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原发性食管癌患者CD57^+NK细胞、CD68^+巨噬细胞在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上的比较,癌旁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期患者癌中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计数分别为(8.35±5.36)个/HP和(39.43±14.05)个/HP,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5.34±4.55)个/HP、(20.18±9.62)个/H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模型(Forward:LR,引入α=0.05,剔除α=0.10)分析细胞浸润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原发性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57^+NK细胞低浸润水平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P=0.046,RR=0.794,95%CI=0.633~0.996);原发性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高浸润水平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P=0.000,RR=1.925,95%CI=1.364~2.717)。结论: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水平能够反映机体免疫状态,CD57^+NK细胞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检测在判断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7+自然杀伤细胞 cd68+巨噬细胞 原发性食管癌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5RO^+T细胞和CD68^+细胞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癌中的侵润 被引量:8
4
作者 田大彤 武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CD45RO+T细胞和CD68+细胞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侵润及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5RO+T细胞、CD68+细胞在各20例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鳞状上皮癌病变中的侵润,取1... 目的:探讨CD45RO+T细胞和CD68+细胞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侵润及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5RO+T细胞、CD68+细胞在各20例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鳞状上皮癌病变中的侵润,取10例外阴正常皮肤作对照。结果:CD45RO+T细胞和CD68+细胞在外阴正常皮肤中侵润水平极低,明显低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和外阴鳞状细胞癌病变(P<0.05)。它们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晚期病变中侵润明显高于早期病变(P<0.05);在中高分化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侵润明显高于低分化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CD45RO+T细胞在中高分化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侵润最高,其次是晚期硬化性苔藓(P<0.05);CD68+细胞在中高分化外阴鳞状细胞癌和晚期硬化性苔藓病变中侵润最高,但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它们均明显高于外阴鳞状细胞增生、低分化外阴鳞状细胞癌和早期硬化性苔藓(P<0.05),而在后三者之间侵润没有明显差异(P>0.05)。CD68+细胞和CD45RO+T细胞在外阴不同病变中侵润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2(P<0.001),而且CD68+细胞多出现在CD45RO+T细胞的周围,且多在病变浅层。结论:CD45RO+T细胞和CD68+细胞参与皮肤的免疫反应,它们相互协同作用,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鳞状上皮癌 ^cd45RO^+T细胞 ^cd68^+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CD8^(+)/CD68^(+)细胞比值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洪玉 何娴 +4 位作者 沈琼 刘颖婷 陈陆俊 郑晓 王智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8-1114,共7页
目的:探讨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等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浸润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9年4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93例LUAD组织及78例癌旁组织,采... 目的:探讨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等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浸润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9年4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93例LUAD组织及78例癌旁组织,采用组织芯片(TMA)及多重免疫荧光(mIF)技术检测其中的免疫细胞浸润与分布,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癌与癌旁组织、癌巢与间质中浸润水平的差异,χ^(2)检验分析其浸润水平及CD8^(+)/CD68^(+)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CD68^(+)TAM、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浸润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1),间质CD68^(+)TAM、CD8^(+)T细胞的浸润水平均显著高于癌巢(均P<0.01)。总CD68^(+)TAM、癌巢及间质CD68^(+)TAM浸润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向关联(均P<0.05),癌巢CD68^(+)TAM浸润水平与T分期呈正向关联(P<0.05),间质CD68^(+)TAM浸润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正向关联(P<0.05);癌组织中CD8^(+)/CD68^(+)细胞比值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负向关联(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UAD组织中总CD68^(+)TAM、癌巢及间质CD68^(+)TAM高浸润患者OS均短于低浸润患者(P<0.05或P<0.01)、癌组织中CD8^(+)/CD68^(+)细胞比值高患者OS显著长于低比值患者(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示,LUAD患者年龄、TNM分期及癌组织中CD8^(+)/CD68^(+)细胞比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高度浸润的CD68^(+)TAM与LUAD的进展、侵袭、转移和不良预后显著关联,而高CD8^(+)/CD68^(+)细胞比值是影响LUAD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细胞 TREG细胞 ^cd8^(+)/cd68^(+) 预后 多重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A/CD147及MMP-2在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CD68^(+)细胞上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施雷 李娟 +1 位作者 杨婷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55-2062,共8页
目的:观察亲环素A(CypA)、CD14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CD68^(+)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CD68^(+)细胞中CypA、CD147及MMP-2在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 目的:观察亲环素A(CypA)、CD14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CD68^(+)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CD68^(+)细胞中CypA、CD147及MMP-2在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受试者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为:健康组及慢性牙周炎(轻、中、重)组。免疫荧光双染色(DIF)后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牙龈组织中CD68-CypA、CD68-CD147及CD68-MMP-2双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计算单位面积双阳性细胞密度。结果:(1)各组牙龈组织中CD68-CypA、CD68-CD147及CD68-MMP-2双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显著(P<0.01);(2)各组牙龈组织中CD68-CypA双阳性细胞(r=0.959,P=0.000)、CD68-CD147双阳性细胞(r=0.948,P=0.000)及CD68-MMP-2双阳性细胞密度(r=0.945,P=0.000)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各组牙龈组织中CD68-CypA与CD68-MMP-2双阳性表达正向相关(r=0.933,P=0.000);CD68-CD147与CD68-MMP-2双阳性表达水平正相关(r=0.954,P=0.000)。结论:牙龈组织中CD68-CypA、CD68-CD147及CD68-MMP2双阳性细胞密度随牙周病程加重而增多,且CD68-CypA和CD68-CD147双阳性细胞的密度与CD68-MMP-2双阳性细胞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cd68^(+)细胞 亲环素A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tidic HIV-1 fusion inhibitor VIR576 as a potential dualfunctional microbicide inhibits antigen-specific CD4^(+) T-cell activation
7
作者 LI Minmin ZHANG Ruitao +4 位作者 HU Yiping LI Jianjun JIANG Shibo LI Xiaojuan LIU Shuwe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if VIR576,an 20-mer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C-proximal subfragment of a1-antitrypsin(a1-AT)which inhibit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entry into the target cells by interacting with... Objective To observe if VIR576,an 20-mer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C-proximal subfragment of a1-antitrypsin(a1-AT)which inhibit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entry into the target cells by interacting with fusion peptide(FP),can also directly inhibit CD4^(+)T cell activation in vitro.Methods Splenocytes isolated from DO11.10 OVA Tg mice were stimulated with ovalbumin or concanavalin A to test the effects of VIR576 on antigen-specific or non-antigen-specific T cell activation.Both primary CD4^(+)CD25-T cells from DO11.10 mice and CD4^(+)T cell line A2b were activated with specific antige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VIR576.Results VIR576 inhibited antigen-specific splenocyte activation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non-antigen-specific T-cell activation,which bypassed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CD3-signaling complex and TCR.We furthermore observed that VIR576 could also down-regulate antigen-specific CD4^(+)T-cell activation.Conclusion Given the high susceptibility of activated CD4^(+)T cells in the mucosa to HIV-1 infection,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VIR576 on both HIV entry into the target cells and CD4^(+)T-cell activation suggest the potential of VIR576 as a microbicide for prevention of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fusion inhibitor GP41 fusion peptide VIR576 ^cd4^(+)T cell ac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CD68和CD16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乐平 陆芩 +2 位作者 王晓斌 谢洁雅 丁赛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ip给予硫代乙酰胺200 mg·kg-1每周2次,连续8周,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大鼠于第9周首日ig给药下瘀血汤0.313,0.626和1.252 g·kg-1,每天1次,连续3周。于第1...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ip给予硫代乙酰胺200 mg·kg-1每周2次,连续8周,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大鼠于第9周首日ig给药下瘀血汤0.313,0.626和1.252 g·kg-1,每天1次,连续3周。于第11周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CD68和CD163蛋白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肝组织CD68+TUNEL+和CD163+TUNEL+双阳性细胞,观察ED1和ED2肝巨噬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增强(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0.626和1.252 g·kg-1组大鼠血清GPT和GOT活性以及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Western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68表达升高(P<0.01),CD163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0.626和1.252 g·kg-1组CD68表达明显降低(P<0.01),CD163表达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68+TUNEL+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0.626和1.252 g·kg-1组CD68+TUNEL+双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P<0.05,P<0.01);所有组别均未检测到CD163+TUNEL+双阳性细胞。结论下瘀血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可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组织CD68表达,促进CD16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瘀血汤 肝硬化 cd68 cd163 肝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智燕 单宝恩 +1 位作者 赵瑞景 杨建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8-862,共5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调节性T细胞 ^cd4^+ 机体免疫系统 cells 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 自身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调节性T细胞与器官移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昕 潘飞 +2 位作者 朱继巧 李先亮 陈大志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5期294-297,共4页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器官移植术后诱导治疗和维持免疫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d8^+调节性T细胞 器官移植 cellS 机体免疫 免疫耐受 诱导治疗 移植术后 平衡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银燕 李大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母-胎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功能 T细胞亚群 细胞内环境 母体外周血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68与c-Ju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瑜 王娜 +5 位作者 冯斐斐 燕贞 王威 张少锋 秦丽娟 吴逸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D68和c-Ju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人NSCLC标本(每个标本取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68和c-Jun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D68阳性细胞数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D68和c-Ju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人NSCLC标本(每个标本取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68和c-Jun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D68阳性细胞数与c-Ju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癌旁及正常肺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依次为11.8±1.4、97.5±2.5和52.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34.934,P<0.001);c-Ju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为0.25±0.03、0.23±0.02和0.2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80,P<0.001)。癌旁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吸烟无关(P>0.05),与TNM分期(F=158.273,P<0.001)、淋巴结转移(F=84.985,P<0.001)、是否侵及胸膜(F=16.422,P<0.001)有关。癌旁组织中c-Jun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无关(P>0.05),与TNM分期(F=19.319,P<0.001)、分化程度(F=33.918,P<0.001)、淋巴结转移(t=12.155,P<0.001)、是否侵及胸膜(F=8.318,P=0.005)有关。在癌旁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与c-Ju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19,P<0.001)。结论:巨噬细胞主要浸润在癌旁组织中,可能通过激活蛋白-1促进NSCLC的发展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8 巨噬细胞 C-JUN 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动态:一群分泌IL-9-IL-10新的CD4^+T细胞群
13
作者 马樱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T细胞群 ^cd4^+ 分泌 科技 效应性T细胞 IL-4 亚群分化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4
作者 高宇慧 张红娟 +3 位作者 吴建锋 王映梅 李增山 张丽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ARMS...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ARMS-PC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检测UCOGCP的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结果5例UCOGC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6岁,其中4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例为EUS-FNA标本;眼观:肿瘤最大径5.5~8.0 cm,切面灰黄色,实性质硬,局部可见坏死样物,部分病例可见白色骨样物质沉积。镜检:肿瘤细胞通常在出血或坏死区域附近,细胞黏附性差。肿瘤细胞包括三类:肿瘤性单核细胞、非肿瘤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单核组织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细胞混杂分布,部分病例可见骨样基质,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2例合并有导管腺癌成分,1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门静脉内可见癌栓,3例发生肝脏转移。免疫表型:5例单核组织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CD68均阳性;CK(AE1/AE3)、CK7、EMA为局灶阳性(4/5);HMB-45、SMA、desmin、S-100、SOX10、SS18-SSX、HMB-45、Myoge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0%~50%。其中1例进行了KRAS、NRAS、BRAF基因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检测到KRAS G12D位点突变,未检测到NRAS、BRAF及TERT启动子区突变。结论UCOGCP相对较少见,此类型肿瘤的临床行为尚无法准确预测,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准确了解其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 VIMENTIN cd68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蕊 陈振雨 +2 位作者 李慧超 任纪祯 张振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HG)注射隆乳患者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组织,12例无硬结及20例有硬结的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乳腺组织中CD68、CD2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常规H—... 目的:探讨长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HG)注射隆乳患者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组织,12例无硬结及20例有硬结的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乳腺组织中CD68、CD2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亲水性PAAHG注射隆乳术后3~8年。凝胶周围乳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出现炎性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CD68、PCNA和CD25阳性细胞极少见于正常乳腺组织中.应用亲水性PAAHG注射隆乳术后.凝胶周围乳腺组织中CD68、PCNA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多,其中有乳房硬结的乳腺组织中CD68、PCNA阳性细胞增多更加明显,3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CD25阳性细胞数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亲水性PAAHG长期植入人体后局部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免疫应答反应及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乳腺 cd68 cd25 PC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皮肤中单核巨噬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英军 赵玉铭 +1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真皮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的分布、排列规律,探讨单核-巨噬细胞在皮肤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方法:正常皮肤8例,取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四肢远端、手掌和足跖6个部位皮肤,进行纵行与水平切片。CD1a和CD68单克... 目的:观察正常真皮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的分布、排列规律,探讨单核-巨噬细胞在皮肤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方法:正常皮肤8例,取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四肢远端、手掌和足跖6个部位皮肤,进行纵行与水平切片。CD1a和CD68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朗格汉斯细胞(LC)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形态和密度。结果: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呈网状分布,其密度为361-562个/mm^2。真皮内血管周围及附属器周围亦见CD68阳性细胞。真皮深层CD68阳性细胞多为树枝状,散在分布于粗大的胶原纤维之间。不同解剖部位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四肢远端562个/mm^2,腹部517个/mm^2,面部509个/mm^2,手掌507个/mm^2,四肢近端472个/mm^2,足跖361个/mm^2。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在手掌和足跖部位高于相应部位的表皮内CD1a和CD68细胞。结论:在真皮浅层形成数层单核.巨噬细胞网,此网在接近真表皮交界处较致密。真皮内单核-巨噬细胞的这种分布形式说明这些细胞在真皮内有明确的方向性,其防御的方向是穿透表皮进入真皮的入侵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免疫系统 单核-巨噬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树枝状细胞 c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红 杨培增 +3 位作者 彭晓燕 周红颜 黄祥坤 刘云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结果Behc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B7-1和B7-2,但无CD28和CTLA-4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28、CTLA-4、B7-1和B7-2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100%CD4+T细胞表达CD28分子,47.9%的CD4+T细胞表达CTLA-4分子。100%CD68+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分别有74.5%和60.8%的HLA-DR+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结论CD28和CTLA-4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B7-1和B7-2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B7:CD28/CTLA-4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CET病 结节红斑 B7:cd28/CTLA-4 共刺激分子 患者 ^cd4^+T细胞 T细胞表达 组织 免疫组化方法 cd28分子 单核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cd19 cd68 T淋巴细胞 HLA 分子表达 细胞来源 染色方法 cd1A 角朊细胞 cd8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罡 罗殿中 +2 位作者 冯震博 郭芳 李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05-910,i0008,共7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肝自然杀伤(NK)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硬化组织中的数量、分布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HCC患者临床预测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HCC,62例单纯性肝硬化,23例正常肝组织M标记物...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肝自然杀伤(NK)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硬化组织中的数量、分布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HCC患者临床预测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HCC,62例单纯性肝硬化,23例正常肝组织M标记物CD68和NK细胞标记物CD57的表达,并分析阳性细胞数量与临床各参数的关系。结果:①各组M平均数从高到低为依次为癌旁组织、肝硬化、正常肝、HCC(P<0.05);NK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癌旁组织、正常肝、肝硬化(P<0.05)。②HCC中M细胞数量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NK细胞数量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③HCC和癌旁组织中M细胞分布与临床TNM分期无关;HCC中NK细胞随着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P<0.05)。④癌组织中15个月内有转移组的M细胞数少于无转移组(P<0.05);15个月内转移复发组癌和癌旁组织的NK细胞计数均明显少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⑤在癌组织中M、NK细胞数呈线性正相关(r=0.344,P<0.05)。结论:有转移瘤发生的HCC患者M和NK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无转移组;M数量与HCC分化程度密切相关;M和NK细胞计数可能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和生物学行为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8 cd57 肝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肝细胞癌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凯 刘记红 +7 位作者 江现丽 王雪丽 袁野 袁伟媛 王利霞 梁伟华 李锋 胡建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食管鳞癌、癌旁正常组织及样本临床病理学资料。以CD68为分子标记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哈族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食管鳞癌、癌旁正常组织及样本临床病理学资料。以CD68为分子标记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哈族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通过计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目来量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癌巢和间质部位)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上皮和间质部位)的分布及密度。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高密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否与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结果 (1)哈族食管组织癌巢及间质中CD68阳性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2)哈族食管鳞癌癌巢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密度与哈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晚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而这种相关性更明显的体现在哈族食管鳞癌间质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晚期)之间(P<0.001);(3)通过生存分析发现在哈族食管鳞癌癌巢中高密度CD68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高密度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促进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且可作为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68 食管鳞状细胞癌 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聚集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文 王阁 +7 位作者 陈川 张志敏 李琼 雒喜忠 郑继军 胡庆 王东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分子靶点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和自然杀伤细胞标记物CD57的分布、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改良法建立HCC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模型组(B组)... 目的探讨多分子靶点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和自然杀伤细胞标记物CD57的分布、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改良法建立HCC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模型组(B组)、早期单倍组(C组)、早期双倍组(D组)、晚期单倍组(E组)、晚期双倍组(F组),在HCC形成早期和晚期应用单、双倍剂量的索拉菲尼对C~F组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HCC组织中CD57、CD68和CD34的变化。结果B组CD57、CD68阳性细胞的数目逐渐增加,各个实验组(C~F组)分别在第12、14周时出现峰值后不同程度的减少,而D、F组在第18周后两者数目减少不明显,其中第20、22周时D、F组分别与B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D组比C组,F组比E组以及D组比F组亦显著增加(P<0.01,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34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加,各个实验组(B~F组)在第16周后随诱癌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减少,D组与C、E、F组相比亦显著减少(P<0.05)。结论索拉菲尼不仅可以抑制HCC组织的血管生成,还可以诱导HCC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聚集,以早期双倍剂量组更明显,提示索拉菲尼治疗HCC的分子机制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免疫调节机制,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菲尼 肝细胞癌 cd68 cd57 cd34 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