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CD56+造血皮肤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1
作者 刘恩彬 陈辉树 +5 位作者 张培红 李占琦 孙琦 杨晴英 方立环 孙福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46-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CD4+/CD56+造血皮肤肿瘤(CD4+/CD56+H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按照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WHO-EORTC)皮肤淋巴瘤有关诊断标准确诊的CD4+/CD56+HN患者进行研究。全部5例均行骨髓活检... 目的:探讨CD4+/CD56+造血皮肤肿瘤(CD4+/CD56+H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按照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WHO-EORTC)皮肤淋巴瘤有关诊断标准确诊的CD4+/CD56+HN患者进行研究。全部5例均行骨髓活检,同时3例行皮肤活检,4例行浅表淋巴结活检。组织标本经常规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Elivsion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47(8~73)岁。就诊时3例为无症状性、多发性皮肤病损,表面呈淡红色至紫红色的斑疹、丘疹、斑块、皮下结节。2例无皮肤病损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病理组织学检查示皮肤侵犯(3例)以真皮为主,表皮未受累及,未见侵犯血管与坏死;淋巴结结构部分破坏(4例),主要侵犯髓质及滤泡间区,类似于白血病样侵犯模式;骨髓侵犯程度为中、重度(4例),呈灶性或弥漫性分布。镜下示瘤细胞胞体中等大小,核圆或轻度不规则,染色质细致。形态类似于原单核细胞或淋巴母细胞。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4+(80%,4/5)、CD56+(100%,5/5)、CD43+(100%,4/4)、CD45+(100%,3/3)、CD123(100%,2/2)、CD117-、MPO-、Lysozyme-、CD68-、PAX5-、CD20-、CD3-。2例行联合化疗,病情进展,病程分别为26、11个月。结论:CD4+/CD56+HN是一种非髓系、非淋系来源的高度侵袭性造血系统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容易侵犯皮肤、骨髓及淋巴结。瘤细胞不表达淋系与髓系系别特异性标记,需要与多种髓系及淋系来源的肿瘤如皮肤淋巴瘤、髓系肉瘤、急性白血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56+造血皮肤肿瘤 皮肤 骨髓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即将出版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138,共1页
由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皮肤淋巴瘤的皮肤科医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邱丙森教授编著,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红阳讲师、吴春根主管技师任主编助理,许良中、林果为、谢琪、朱梅刚等十位著名肿瘤、血液、免疫、病理专家审校,国内首部... 由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皮肤淋巴瘤的皮肤科医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邱丙森教授编著,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红阳讲师、吴春根主管技师任主编助理,许良中、林果为、谢琪、朱梅刚等十位著名肿瘤、血液、免疫、病理专家审校,国内首部全面系统阐述《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专著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组织肿瘤 皮肤科医师 皮肤淋巴瘤 出版 分子生物学 上海医学院 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即将出版
3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5-205,共1页
由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皮肤淋巴瘤的皮肤科医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邱丙森教授编著,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红阳讲师、吴春根主管技师任主编助理,许良中、林果为、谢琪、朱梅刚等十位著名肿瘤、血液、免疫、病理专家审校,国内首部... 由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皮肤淋巴瘤的皮肤科医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邱丙森教授编著,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红阳讲师、吴春根主管技师任主编助理,许良中、林果为、谢琪、朱梅刚等十位著名肿瘤、血液、免疫、病理专家审校,国内首部全面系统阐述《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专著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6篇38章、近120万字,附彩图百余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组织肿瘤 皮肤科医师 皮肤淋巴瘤 出版 分子生物学 上海医学院 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颅内肿瘤CD56(Leu7)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
4
作者 于士柱 张景全 杨露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6-278,T004,共4页
应用抗CD56单克隆抗体和ABC技术观察了54例颅内肿瘤细胞的CD56表达状况。34例胶质瘤中31例(91.2%)阳性,其中包括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大脑PNET1例。10例脑膜瘤中3例阳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均阳性。胚生殖细胞瘤1例、转移癌7例均阴性。... 应用抗CD56单克隆抗体和ABC技术观察了54例颅内肿瘤细胞的CD56表达状况。34例胶质瘤中31例(91.2%)阳性,其中包括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大脑PNET1例。10例脑膜瘤中3例阳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均阳性。胚生殖细胞瘤1例、转移癌7例均阴性。本组结果表明CD56并非神经鞘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但可作为颅内原发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瘤与转移癌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颅内肿瘤 cd5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CD56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英 许跃 +2 位作者 薛娣 陈淼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探讨CK19、CD56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T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51例TPC及49例部分伴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良性病变(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中CK19、CD5... 目的探讨CK19、CD56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T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51例TPC及49例部分伴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良性病变(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中CK19、CD56和VEGF-C表达。结果 CK19、CD56和VEGF-C在TPC中阳性率分别为100%(51/51)、5.9%(3/51)和70.6%(36/51),而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2%(4/49)、100%(49/49)和20.4%(10/49)。CK19、CD56和VEGF-C在TPC与良性病变之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TPC中阳性率为95.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K19、CD56和VEGF-C联合使用可作为鉴别TP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标记物,VEGF-C对TPC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CK19 cd56 VEGF-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伴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具有独特组织学特征并潜在有远处转移的病理实体 被引量:5
6
作者 Xu B Chang K +2 位作者 Folpe A L 魏建国(摘译) 方三高(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5-565,共1页
具有GLI1基因融合或扩增的软组织肿瘤最近被描述为一种独特的病理实体,具有明确的恶性风险。作者对11例具有GLI1改变的头颈部病变(包括8例来自舌的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进行分析。肿瘤多见于30多岁的男性(男女比为2.7∶1,年龄范... 具有GLI1基因融合或扩增的软组织肿瘤最近被描述为一种独特的病理实体,具有明确的恶性风险。作者对11例具有GLI1改变的头颈部病变(包括8例来自舌的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进行分析。肿瘤多见于30多岁的男性(男女比为2.7∶1,年龄范围:1~65岁)。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巢状结构被纤细的分支状血管网分割,细胞一致,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常见肿瘤突入血管腔生长。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或)靶向RNA测序研究其遗传学改变,7个肿瘤与以下伙伴存在GLI1融合:ACTB(n=4)、PTCH1(n=2)或MALAT1(n=1);其余4例显示GLI1与CDK4和MDM2基因共扩增。S-100蛋白和CD56通常阳性。CDK4、MDM2和STAT6在GLI1扩增的肿瘤中均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肿瘤 GLI1 STAT6 血管网 遗传学改变 血管腔 cd56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phK1和CD56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玲 苏法铭 +2 位作者 陈永华 刘美莲 陈晓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SphK1和CD56的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6例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phK1和CD56的表达。结果SphK1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SphK1和CD56的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6例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phK1和CD56的表达。结果SphK1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73%、68.89%,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20.93%)(P<0.05);CD56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6.83%、33.33%,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65.12%)(P<0.05);SphK1和CD5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hK1和CD56在PTC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两者对PTC是否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无明确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SphK1 cd5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6阳性的大B细胞性淋巴瘤
8
作者 Weisberger J Gorczyca W +1 位作者 Kinney M C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B细胞性淋巴瘤 cd56 阳性 神经内分泌细胞 造血系统肿瘤 免疫组化检测 浆细胞性骨髓瘤 急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CD4阳性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
9
作者 刘明棚 杨文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5-1146,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颞部近眼眶处有一红肿结节,于2020年7月就诊我院皮肤科。结节大小1 cm×1 cm×0.3 cm,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差,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破溃,无瘙痒(图1)。患者体温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分... 患者男性,58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颞部近眼眶处有一红肿结节,于2020年7月就诊我院皮肤科。结节大小1 cm×1 cm×0.3 cm,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差,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破溃,无瘙痒(图1)。患者体温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分析正常,患者颈部CT、胸部CT、全腹部CT以及盆腔CT均未见明显异常,未查见异常淋巴结肿大。胃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原发cd4阳性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磊 黎阳 +7 位作者 刘玲 郭海霞 薛红漫 林素暇 徐宏贵 黄绍良 陈纯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本文分析1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该例儿童BPDCN病例进行了确诊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患儿皮肤肿物活检后行肿瘤细胞悬液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 本文分析1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该例儿童BPDCN病例进行了确诊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患儿皮肤肿物活检后行肿瘤细胞悬液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表达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标记CD123,同时表达CD4、CD56,不表达其它髓系、T细胞、B细胞特异性标记;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皮肤肿物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本例患者确诊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结论: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非常罕见,诊断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该病病程呈侵袭性,预后差且发病机制在目前尚未明确,无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cd4+ cd56+皮肤造血组织肿瘤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预处理合并纯化CD34^+细胞异基因移植2例报告
11
作者 李佩 谢毅 +1 位作者 谢彦晖 陈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cd34+细胞 非清髓预处理 异基因移植 纯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半相合 毒副作用 人类白细胞 白血病病人 治疗方法 供受者 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体尾类癌1例
12
作者 于浩 邹忠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212-4212,共1页
患者女,5l岁,因“反复左上腹闷痛4年余,伴腹泻4个月”入院。入院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CT提示:腹主动脉左前胰腺后上方占位,大小约3.7cm×4.0cm和2.1cm×1.9cm.性质待定。经腹膜后穿刺组织病理: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 患者女,5l岁,因“反复左上腹闷痛4年余,伴腹泻4个月”入院。入院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CT提示:腹主动脉左前胰腺后上方占位,大小约3.7cm×4.0cm和2.1cm×1.9cm.性质待定。经腹膜后穿刺组织病理: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生活跃。免疫组化:CD56、Syn、CgA、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 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 腹主动脉 组织病理 cd56 免疫组化 左上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