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CD4^+和CD8^+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蒋自强 郭会军 +4 位作者 李强 李杰 张晓伟 谢正 刘延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1-532,共2页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以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为特征的慢性高致死率传染病。CD4+T细胞是HIV损害的主要靶细胞,HIV可引起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丢失与功能受限[1-2]。在HIV感染早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以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为特征的慢性高致死率传染病。CD4+T细胞是HIV损害的主要靶细胞,HIV可引起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丢失与功能受限[1-2]。在HIV感染早期,CD8+T细胞增多并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杀死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其高表达与病毒量载量呈正相关[3],而随着疾病进展,CD8+T细胞会消耗性减少。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一直为研究者关注[4-6]。本研究检测了无症状期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无症状期 病毒载量 cd4+t细胞计数 cd8+t细胞计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对检查依从性及CD_4^+T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肖寒 张利霞 +2 位作者 罗永燕 刘尹正泽 邵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加强心理干预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检查依从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血液生化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查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强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检查依从性,亦能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检查依从性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血液毒性反应患者外周血CD4~+ T和CD8~+ 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志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9-870,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疾病的发展过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水平已成为判定HIV感染者病程、预测临床进展以及评价抗病毒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毒性反应 cd4+t细胞计数 cd8+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Spearman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淋巴细胞计数对河南省6~18岁HIV/AIDS患者CD_4^+ T计数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淑英 于二曼 +4 位作者 王重建 郭金玲 郭奕瑞 李自钊 王宇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作为CD4+T淋巴细胞(CD4+T)计数替代标志物对儿童及青少年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66例6~18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HAART)前后TLC和CD4+T计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作为CD4+T淋巴细胞(CD4+T)计数替代标志物对儿童及青少年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66例6~18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HAART)前后TLC和CD4+T计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TLC代替CD4+T<350mm-3计数的预测价值和最佳分界值。结果:HAART前、6个月和12个月时,TLC和CD4+T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791、0.625和0.680,P<0.001)。HAART前用TLC<2600mm-3预测CD4+T<350mm-3具有较高的价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56%和79.31%;HAART6个月及12个月时,用TLC预测CD4+T<350mm-3的最佳预测阈值均为2400mm-3,灵敏度分别为76.40%和71.03%,特异度分别为72.38%和82.39%。结论:TLC是CD4+T计数较好的替代标志物,可用于监测儿童及青少年HIV/AIDS患者HAAR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总淋巴细胞计数 儿童 青少年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伍松柏 何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48-3152,共5页
目的探讨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10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如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4^(+)/CD8^(... 目的探讨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10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如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4^(+)/CD8^(+)T细胞比值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差异并进行影响90 d内死亡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90 d内死亡结局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治疗第1天及第7天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入院后第1天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并不是脓毒症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第7天时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是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够有效预测90 d死亡风险。CD4^(+)T细胞计数(AUC=0.847,95%CI:0.774~0.920)的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97.0 cells/μL,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AUC=0.898,95%CI:0.829~0.966)预测最佳截断值为40.5%。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的准确性高于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联合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AUC=0.928,95%CI:0.883~0.974)预测特异性高于单个参数。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第7天时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是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为90 d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可以作为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早期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 cd4+t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粟粒型肺结核的HRCT表现与CD4^+T细胞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正平 戴峰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粟粒型肺结核的高分辨CT(HRCT)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临床证实的AIDS合并粟粒型肺结核的HRCT表现,临床资料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粟粒型肺结核的高分辨CT(HRCT)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临床证实的AIDS合并粟粒型肺结核的HRCT表现,临床资料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粟粒结节影两侧肺野分布11例,一侧肺野分布3例,单侧肺野的某一局部分布6例;分布均匀3例,分布不均17例;大小均匀一致4例,大小不等16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16例。合并其他影像表现有磨玻璃影7例,肺实变3例,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胸腔积液6例,心包积液2例。粟粒型肺结核分布、大小和密度与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粟粒型肺结核的发生和分布范围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累及的范围也越广泛(P<0.05);粟粒结节影的分布、大小和密度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P均<0.01)。结论:HRCT能很好地显示AIDS合并粟粒型肺结核的分布、大小、密度等影像特点。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粟粒型肺结核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其分布、大小和密度越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戴懿 李太生 +11 位作者 王爱霞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刘正印 马小军 王焕玲 范洪伟 左玲燕 李雁凌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机会感染 血浆病毒载量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山西2164例经血传播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艳青 吴昊 +5 位作者 黄晓婕 张可 孙欣 刘翠娥 刘安 黄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3-505,共3页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皮炎湿疹类疾病及念珠菌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这一人群中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最常见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其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浅部真菌病。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皮肤病高发,河南、山西两地经血传播HIV人群中以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真菌感染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人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皮肤黏膜表现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者的生存分析
9
作者 杨红红 袁婧 +3 位作者 李梅 曾琴 吴玉珊 刘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PM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 Log-rank 时序检验,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2例HIV合并PML患者,其中男性34例(81.0%),中位年龄为44.5(36.3,51.0) 岁。32例(76.2%)为确诊型PML,10例(23.8%)为可能型PML。从出现症状到诊断PML的中位时间为32.5(14.8,58.3)d。基线HIV病毒载量为5.05(2.62,5.77)log_(10)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69.0 (39.8,112.0) /μL。HIV合并PML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54.8%(23/42)。CD4^(+) T细胞计数≤50 /μL及初始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4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V合并PML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低CD4^(+) T细胞计数和初始mRS评分高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PML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生存率 cd4^(+)t细胞计数 改良Rankin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41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明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302-3303,共2页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病原明确的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结果 41例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中细菌感染率为52.1%(22/41),真菌感染率为46.3%(19/41),病毒感染率...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病原明确的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结果 41例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中细菌感染率为52.1%(22/41),真菌感染率为46.3%(19/41),病毒感染率为34.1%(14/41),两种以上病原同时感染率为63.4%(26/41)。感染部位:肺部感染率为56.1%(23/41),消化道感染率为43.9%(18/41),多个部位同时感染率为51.6%(24/41)。41例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多种表现并存,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为(61.1±19.6)×109/L。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其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主要部位在肺部、消化道;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数有关,CD4+T淋巴细胞数是影响AIDS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例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雷娜 姚文虎 +3 位作者 魏洪霞 陈鑫 彭志行 喻荣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特点以及感染发生频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4~2009年收治的187例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 目的:分析南京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特点以及感染发生频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4~2009年收治的187例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109例(58.29%)发生机会性感染,共263例次。入院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感染率为9.38%(6/64),计数<200个/μl者则为83.74%(10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机会性感染有统计学关联的变量为入院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OR=0.977,P<0.001)。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进行性下降,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的比例逐步升高。结论:南京市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日常治疗中,应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给予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加强治疗随访和数据信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晓婕 高艳青 +3 位作者 汪习成 孙欣 张彤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07-71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最常见。H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O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山与0.202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 皮肤黏膜表现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阻断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晶 李征 +3 位作者 郭晓峰 陈捷谐 梁丽 戴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不同妊娠结局。观察婴儿出生后18个月龄以上HIV抗体情况。结果:(1)110例HIV阳性孕妇实行药物阻断102例,阻断率92.72%,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106例,阻断率96.36%,112例新生儿全部实行人工喂养,阻断率100%。(2)CD4+T淋巴计数分为>200个/μL组(84例)和<200个/μL组(26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中,贫血、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200个/μL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和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个/μL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3)112例婴幼儿均已满18个月,定期随访88例,随访率78.58%,随访的88例婴儿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母婴传播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胥建中 李继科 +2 位作者 辜格嘉 陈敏 杨群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下者为试验B组。3组患者均给予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 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对试验A组疗效较试验B组好。试验A组患者治疗时间不低于12周,试验B组患者治疗时间大于12周;3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 cells/μL的HIV/AIDS患者尽快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待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大于200 cells/μL时,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该类患者进行HAART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尖锐湿疣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二氧化碳激光 咪喹莫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两市MSM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青 叶鲁 +5 位作者 杨传坤 李建军 王小亮 闫红静 还锡萍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首次建立江苏省MSM抗病毒治疗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江苏两市接受免费高效抗逆转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 目的:分析江苏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首次建立江苏省MSM抗病毒治疗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江苏两市接受免费高效抗逆转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MSM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活史和用药情况的问卷调查;从江苏省艾滋病治疗信息库中获知其CD4值,采用Epidata 3.0和SAS 9.0分别进行资料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157例MSM总体CD4值提高,服药依从性低。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诊后安全套使用水平低、吸烟量大、确诊至治疗时间间隔长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首次CD4值较高及服药天数较长是保护因素。结论:江苏目前男男性行为人群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对符合治疗条件的MSM进行早期治疗,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病毒载量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会娟 张肖肖 蒋自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046-4048,共3页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病毒载量检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以来我们中心开展的课题资料的人口学信息、实验室血常规、免疫学指标(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值,影响因素分析采...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病毒载量检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以来我们中心开展的课题资料的人口学信息、实验室血常规、免疫学指标(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值,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纳入分析146例资料,其中89例外周血病毒载量<40 copys/ml(未检出组),57例外周血病毒载量≥40 copys/ml(检出组)。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3个影响病毒载量是否检测出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较低年龄分段(<30岁,OR=15.875,P=0.001;30~39岁,OR=6.317,P=0.002;40~49岁,OR=2.387,P=0.129)、确认年限(OR=2.251,P=0.038)和CD4+T细胞计数分段(OR=0.382,P=0.014)。结论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病毒载量是否检出的影响因素有确认时间、年龄分段和CD4+T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外周血病毒载量 cd4+t细胞计数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与国产药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三联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卫民 卢洪洲 +5 位作者 胡越凯 薛以乐 潘启超 尹春煜 潘孝彰 康来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与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三药联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年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HIV感染者分为2组,一组26例,给予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另一组(对照组)38例,给予国产... 目的比较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与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三药联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年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HIV感染者分为2组,一组26例,给予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另一组(对照组)38例,给予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均随访1年,监测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年治疗两组患者血浆中HIV RNA含量均明显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组和国产药物三联治疗组在一年的观察中均能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所改善。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载量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巨大型尖锐湿疣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安丽辉 李玉叶 +3 位作者 陈文颖 唐永流 王丽 黎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巨大型尖锐湿疣又称Buschke—Lowenstein tumor,由Buschke和Lowenstein于1925年提出并命名.发生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机体,常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相关,疣体巨大、易恶变。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巨大型尖锐湿疣又称Buschke—Lowenstein tumor,由Buschke和Lowenstein于1925年提出并命名.发生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机体,常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相关,疣体巨大、易恶变。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目前巨大型尖锐湿疣并发HIV感染和(或)AIDS的报告仍非常少㈣。笔者于2008年2月-2012年6月共诊治5例男性艾滋病并发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尖锐湿疣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术联合疣迪搽剂治疗HIV/AIDS伴尖锐湿疣效果研究
19
作者 孙岩 马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冷冻术联合疣迪搽剂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治疗的HIV/AIDS伴尖锐湿疣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冷冻术联合疣迪... 目的 探讨冷冻术联合疣迪搽剂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治疗的HIV/AIDS伴尖锐湿疣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冷冻术联合疣迪搽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冷冻术治疗。观察治疗后16周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16周后,试验组复发4例(12.9%),对照组复发12例(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P〈0.05)。对复发的患者再次治疗后,试验组全部治愈,而对照组仍出现3例复发。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暂时停药待症状消失后再用,2周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冷冻术联合疣迪搽剂治疗HIV/AIDS伴尖锐湿疣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冷冻术,并且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尖锐湿疣 冷冻疗法 疣迪搽剂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特点分析
20
作者 汤艳芬 王宇 +11 位作者 杨涤 袁柳凤 任爱民 薛天娇 刘刚 陈奇 赵雯 靳桂芳 刘岩岩 刘菁 陈融佥 陈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20-25,共6页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病例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334例患者,根...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病例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334例患者,根据HIV感染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患有COPD分成三组,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HIV^(+)COPD^(+)组)、患有COPD但未合并HIV感染者(HIV^(-)COPD^(+)组)和HIV感染但非COPD患者(HIV^(+)COPD^(-)组)。对于HIV感染者,收集同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载量(病毒载量)、抗病毒药物开始使用时间及既往肺部疾病史情况。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t检验或ANOVA分析进行组间比对;对年龄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U (两组样本)或Kruskal-WallisH (多组样本)进行组间比对;对病毒载量等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结果 年龄(H=68.603、P<0.001)和吸烟指数(H=51.489、P<0.001)在三组患者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中,吸烟率(χ^(2)=54.665、P<0.001)、职业(χ^(2)=68.470、P<0.001)、接触粉尘(χ^(2)=9.067、P=0.001)、慢性支气管炎(χ^(2)=50.545、P<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t=-2.386、P=0.005)和HIV感染途径(χ^(2)=90.862、P<0.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非COPD患者低,年龄和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感染合并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以及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例特点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