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节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系诱导的研究
1
作者 徐志国 陈义柱 +7 位作者 施旭斌 汪峰 杨旭巍 钮移坤 任振辉 王拥军 刘超(指导) 孙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1-1427,共7页
目的:研究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诱导过程的调节。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34+CD126-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无间充质组、间充质直接接触组和非直接接触组,以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作对照,诱导向巨核细胞分化14 d,... 目的:研究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诱导过程的调节。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34+CD126-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无间充质组、间充质直接接触组和非直接接触组,以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作对照,诱导向巨核细胞分化14 d,分别在7 d末与14 d末进行悬浮细胞数计数,流式测定CD34与CD41表型及镜下细胞形态观察。胶原蛋白凝胶培养基诱导CD34+CD126-细胞形成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12 d末CD41特异性抗原染色并镜下计数CFU-Mk。结果:(1)诱导7 d或14 d末,间充质组(CD34+CD126-细胞与MSC接触或非接触共培养组)获得悬浮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但MSC接触与非接触组间获得悬浮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诱导7 d末,间充质组CD34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MSC接触组CD34阳性细胞数显著小于非接触组(P<0.05),诱导14 d末,各组CD34阳性细胞率均下降至2%左右;(3)诱导7 d或14 d末,间充质组CD41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而MSC接触与非接触组间CD41阳性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CD126-细胞各组CD41阳性数均显著大于CBMCs的对应各组(均为P<0.001);(4)CD34+CD126-细胞组诱导得到的大CFU-Mk(≥50个细胞)与中CFU-Mk(21~49个细胞)数量显著大于CBMCs组(PCFU-Mk;≥50 cells<0.01,PCFU-Mk;21-49 cells<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对于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CD34+细胞或CD41+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但MSC的微环境能显著降低CD34+细胞的增殖速率。诱导前筛选较为原始的巨核细胞祖细胞作为起始细胞对于巨核细胞诱导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6^-细胞 巨核细胞 诱导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来源的Flk1^+CD34^-细胞的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虹 赵智刚 +2 位作者 刘杰文 陈辉树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610,I001,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中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征。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胎儿骨髓基质细胞(hfMSCs),FACS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将此细胞接种在基底膜胶中,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免疫组化和透射...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中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征。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胎儿骨髓基质细胞(hfMSCs),FACS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将此细胞接种在基底膜胶中,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检测血管和造血的分化形成。结果此细胞群体的典型特征是CD34阴性的成纤维样细胞99%表达Flk1(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并能形成血管样结构,而在管样结构形成的过程中诱导出CD34阳性的圆形细胞。结论Flk1+CD34-的hfMSC能向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分化,提示其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征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kl^+cd34^-细胞 骨髓基质 血液血管干细胞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抑制CD34^+CD38^-KG-1a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被allo-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东林 李丽华 +2 位作者 林茂锐 王婷 胡亮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CD34+CD38-KG-1a白血病细胞的增殖、Bcl-2表达及其被同种异体NK(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离CD34+CD38-KG-1a细胞。XTT法检测PTL对CD34+CD38-白血病细胞...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CD34+CD38-KG-1a白血病细胞的增殖、Bcl-2表达及其被同种异体NK(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离CD34+CD38-KG-1a细胞。XTT法检测PTL对CD34+CD38-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TL对CD34+CD38-KG-1a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LDH释放法观察PTL对CD34+CD38-KG-1a细胞被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结果:PTL对CD34+CD38-KG-1a细胞增殖的抑制呈剂量(2.5~80μmol/L)依赖性。PTL浓度为2.5μmol/L时,PTL组CD34+CD38-KG-1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9±1.07)%vs 0,P<0.01];PTL杀伤CD34+CD38-KG-1a细胞的IC50为20μmol/L;PTL组CD34+CD38-KG-1a细胞Bcl-2 mRNA[(0.105±0.007)vs(0.307±0.013),P<0.01]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效靶比为10∶1,20∶1和40∶1时,allo-NK细胞对PTL组CD34+CD38-KG-1a细胞杀伤率逐步升高,且均高于阴性(无PTL处理)对照组[(19.76±1.01)%,(30.14±0.96)%和(51.48±3.15)%vs(12.50±1.42)%,(16.90±0.93)%和(31.70±1.53)%(均P<0.01)];效靶比为40∶1时,allo-NK细胞对PTL组细胞的杀伤效率显著高于阳性(Bcl-2抑制剂ABT-737处理)对照组[(51.48±3.15)%vs(43.08±2.81)%,P<0.05]。结论:PTL能抑制CD34+CD38-KG-1a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被allo-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这可能与PTL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cd34^+cd38-KG-1a白血病细胞 allo-NK细胞 杀伤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
5
作者 李欣 李小青 +4 位作者 张佳华 陈万新 刘隽 郭天南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89-592,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microRNA(miRNA)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较了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FACSVantage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38-、CD34+CD38+细胞;抽提miRNA后... 为进一步探讨microRNA(miRNA)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较了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FACSVantage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38-、CD34+CD38+细胞;抽提miRNA后与miRNA芯片杂交,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iRNA芯片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比在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至1/2以下者共11个,表达水平升高至2倍以上者共73个,以上84个miRNA被称为"干细胞性"miRNA。经比较Georgantas等和芯片表达结果,发现有12个(14.29%,12/84)相同的miRNA。部分miRNA经历了类似于CD34在造血细胞表面的发展历程。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可寻找到新的与造血调控相关的miRNA簇及miRN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干细胞性"miRNA在正常造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miRNA的系统表达模式→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谱→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系列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造血 脐血 ^cd34^+cd38^-细胞 ^cd34^+cd38^+细胞 细胞性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CD38^-早期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凋亡
6
作者 田虹 黄士昂 +4 位作者 龚非力 郑金娥 贺艳丽 杨晶 陈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为了从适龄产妇脐血中分离出CD34+CD38-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后观察分析CD34+CD38-细胞分 裂增殖、凋亡以及干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从10例健康产妇脐血中分选出 CD34+和CD38-标记的脐血原始细胞,在添加I... 为了从适龄产妇脐血中分离出CD34+CD38-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后观察分析CD34+CD38-细胞分 裂增殖、凋亡以及干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从10例健康产妇脐血中分选出 CD34+和CD38-标记的脐血原始细胞,在添加IL-3、IL-6、GM-CSF、EPO、IGF-1和SCF 6种混合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 中培养6个月,观察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干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生长的影响和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CD38-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脐血CD34+CD38-细胞可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增殖, 无异常或过度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通过控制培养条件,脐血CD34+CD38-早期造血祖细胞可在体外较长时间 培养增殖,以作为大量脐血原始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 ^cd38^-细胞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娟 李娟 +3 位作者 傅冰洁 郭林林 张佳华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05-1408,共4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 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 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4+ CD38-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正常人和8例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JunB和CDH1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JUNB和CDH13基因在正常人骨髓CD34+ CD38-细胞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分别为87.5%(7/8)和50%(4/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的相比明显降低(2-??CT分别为1/5.21和1/10.63)。结论:在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都发生了高度的甲基化,它们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CML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甲基化检测对CML的靶向治疗及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B cdH13 DNA甲基化 慢性髓系白血病 ^cd34^+cd38^-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CD34^-白血病干细胞的确认和特征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妍欢 杨璐 +3 位作者 王亚哲 孔圆 主鸿鹄 秦亚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确定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CD34^-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存在。方法:检测初诊t(8;21)AML骨髓样本,在荧光抗体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3个细胞群:Lin^-CD34^+CD38^-(简称为CD34^+CD38^-)、Lin^-CD34^+CD38...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确定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CD34^-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存在。方法:检测初诊t(8;21)AML骨髓样本,在荧光抗体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3个细胞群:Lin^-CD34^+CD38^-(简称为CD34^+CD38^-)、Lin^-CD34^+CD38^+(简称为CD34^+CD38^+)及Lin^-CD34^-CD38^-CD45^(dim)SSC^(low)(简称为CD34^-"LSC")。通过Hochest 33342和派洛宁Y(PY)双染色及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检测实验比较各细胞群G_0期细胞和ALDH^(br)细胞比例。分选各细胞群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ML1-ETO和WT1 mRNA水平。结果:检测3例患者的G0期细胞比例均为CD34^-"LSC">CD34^+ CD38^->CD34^+ CD38^+。配对t检验显示,53例检测的患者CD34^-"LSC"及CD34^+CD38^-中ALDH^(br)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CD34^+ CD38^+中(P=0.0004,P<0.0001),并且CD34^-"LSC"中ALDH^(br)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D34^+ CD38^-(P=0.003)。3例分选的患者的3群细胞之间AML1-ETO mRNA水平相似,而CD34^-"LSC"的WT1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另2个细胞群。结论:t(8;21)AML骨髓CD34^-细胞群可能含有LSC,并且可能比CD34^+ CD38^-更原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急性髓性白血病 ^cd34^- 白血病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付嘉 熊斌 +3 位作者 司传平 方艳秋 谭岩 李继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和慢性组20例(34%)。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及乳腺癌对照组16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型PC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ELISA检测TGF-β水平。结果:三组PCM组与正常组相比,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数量,外周血PBMC中Foxp3表达及血浆TGF-β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急性PCM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乳腺癌组三项指标均升高(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CD4+CD25+CD127-Treg数量及功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乳腺炎 ^cd4^+cd25^+cd127^-调节性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运贤 钟雪云 +5 位作者 欧瑞明 陈惠珍 罗伟琼 钟立业 邢达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方法检测动物模型心梗区的CD3 4 +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再生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 ,G -CSF处理组大鼠心梗区可见大量CD3 4 +单个核细胞浸润 ,并有CD3 4 +的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疤痕组织不明显 ;而对照组心梗坏死区有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无CD3 4 +细胞浸润及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出现较大量的疤痕组织。结论 :G -CSF动员CD3 4 +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用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自身移植” ,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分化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光平 曹星玉 +3 位作者 信红亚 李群 齐振华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69-971,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3^+细胞 分选方法 MIDI MACS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晓红 石远凯 +2 位作者 刘鹏 王军 冯奉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cd34^+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与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建伟 王亚平 +1 位作者 王莎莉 姜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59-963,共5页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的造血生长因子进行培养,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和CD33+细胞比例及集落形成细胞总数(CFC)、粒系祖细胞(CFU-GM)数量变化。结果显示:10-70μg/mlTSPG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脐血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50μg/ml是最佳刺激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增至(2470.5±79.96)×103、(53.96±4.29)×100%和(21.86±3.09)×100%;20μg/ml是液体培养诱导骨髓CD34+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最佳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U-GM和CD33+细胞分别增至(133.2±9.03)×103、(26.78±1.91)×100%和(16.98±1.73)×100%;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显示,TSPG(10-50μg/ml)均能提高CD34+细胞形成CFU-GM的集落产率,以TSPG20μg/ml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合适剂量的TSPG能够促进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定向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cd34^+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扩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剂量rhG-CSF对正常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素霞 达万明 +2 位作者 高春记 黄文荣 靳海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细胞的下降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cd34^+细胞 ^cd34^+细胞动员 T细胞亚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毅 何津 +4 位作者 江小霞 刘刚 刘元林 唐佩弦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0-564,共5页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脐血 ^cd34^+细胞 hPDAC 生物学 细胞因子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CD8^+CD28^-和CD8^+CD28^+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裘宇容 杨春莉 +1 位作者 陈炼波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CD8+ CD28-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8+CD28-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病人CD8+细胞升高,CD8+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是异常的,即CD8+CD28细胞数升高,CD8+CD28+细胞数降低;CD8+T细胞的升高是CD8+CD28-细胞亚群升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d8^+cd28^+ ^cd8^+cd28^-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曦 陈幸华 +7 位作者 刘林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 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 4+ 细胞 ,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 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 4+ 细胞 ,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生成 ,脐血基质细胞在生长情况、组成成分、细胞形态等方面与骨髓基质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脐血CD3 4+ 细胞在生长因子的辅助下能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形成 ,有望成为新的基质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扩增 脐带血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对CD34^+造血祖细胞的协同扩增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裴雪涛 王立生 +3 位作者 徐黎 龙红 冯凯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9-235,共7页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为了探讨Tpo对CD34^+造血祖细胞的协同扩增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选出90.11%-97.57%纯度的脐带血CD34^+细胞,在周的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观察了Tpo...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为了探讨Tpo对CD34^+造血祖细胞的协同扩增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选出90.11%-97.57%纯度的脐带血CD34^+细胞,在周的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观察了Tpo与干细胞因子(SCF),IL-3,IL-6,红细胞生成素(Ep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同组合的扩增效率。结果表明,Tpo具有明显的协同扩增作用,细胞总数、集落形成细胞(CFC)和CD34^+细胞可分别被新增329.50±25.20倍,16.09±3.38倍和11.77±4.78倍,SCF+IL-3+IL-6+Tpo组的扩增作用最强,含Tpo实验组的扩增效率明显高于不含Tpo组;同时,含Tpo的组合还使CFU-MK,CD41a^+细胞,BFU-E和CFU-GM分别扩增了34.67±4.62倍,17.29±2.34倍,14.97±2.89倍和14.46±3.19倍。表明Tpo具有明显的扩增造血细胞的作用和刺激多系造血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俐君 高磊 +4 位作者 周虹 邱慧颖 胡晓霞 解琳娜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49-954,共6页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数及LTC-IC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细胞因子(rhFL、rhSCF、rhTPO),HFCL滋养层组培养12天扩增细胞数明显高于MSC滋养层组,以第0天细胞数为100%(下同),有细胞因子组为(9797±361)%vs(7061±418)%,无细胞因子组为(5305±354)%vs(1992±247)%,均P<0.01。MSC滋养层组CD34+细胞扩增数与HFCL滋养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825±305)%vs(820±191)%,P>0.05],但在细胞因子存在时低于HFCL滋养层组[(939±212)%vs(1617±222)%,P<0.01]。MSC滋养层组维持脐血中LTC-IC的能力明显优于HFCL滋养层组[第5周CFU-GM数(129.95±8.73)个/105接种细胞数vs(89.81±10.29)个/105接种细胞数,P<0.05];细胞因子存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第5周CFU-GM数(192.93±4.95)个/105接种细胞数vs(90.47±14.28)个/105接种细胞数,P<0.01]。MSC与HF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提高扩增效率。当MSC与HFCL之比为4∶1时,集落形成数量最高,达(186.89±11.11)个/105接种细胞数,明显高于比例为3∶2(131.45±13.02)个/105接种细胞数和二者单用组[前者(138.92±14.84)个/105接种细胞数,后者(64.63±6.11)个/105接种细胞数;均P<0.01]。结论:MSC维持脐血中LTC-IC集落形成的能力优于基质细胞系HFCL,HFCL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MSC,MSC加上适量HFCL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cd34^+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