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马俐君 高磊 +4 位作者 周虹 邱慧颖 胡晓霞 解琳娜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49-954,共6页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数及LTC-IC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细胞因子(rhFL、rhSCF、rhTPO),HFCL滋养层组培养12天扩增细胞数明显高于MSC滋养层组,以第0天细胞数为100%(下同),有细胞因子组为(9797±361)%vs(7061±418)%,无细胞因子组为(5305±354)%vs(1992±247)%,均P<0.01。MSC滋养层组CD34+细胞扩增数与HFCL滋养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825±305)%vs(820±191)%,P>0.05],但在细胞因子存在时低于HFCL滋养层组[(939±212)%vs(1617±222)%,P<0.01]。MSC滋养层组维持脐血中LTC-IC的能力明显优于HFCL滋养层组[第5周CFU-GM数(129.95±8.73)个/105接种细胞数vs(89.81±10.29)个/105接种细胞数,P<0.05];细胞因子存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第5周CFU-GM数(192.93±4.95)个/105接种细胞数vs(90.47±14.28)个/105接种细胞数,P<0.01]。MSC与HF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提高扩增效率。当MSC与HFCL之比为4∶1时,集落形成数量最高,达(186.89±11.11)个/105接种细胞数,明显高于比例为3∶2(131.45±13.02)个/105接种细胞数和二者单用组[前者(138.92±14.84)个/105接种细胞数,后者(64.63±6.11)个/105接种细胞数;均P<0.01]。结论:MSC维持脐血中LTC-IC集落形成的能力优于基质细胞系HFCL,HFCL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MSC,MSC加上适量HFCL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cd34^+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新华 张开明 +1 位作者 尹国华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家族史阳性的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经链球菌超抗原活化后与KC共培养,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 目的:探讨家族史阳性的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经链球菌超抗原活化后与KC共培养,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检测KCC-myc、bcl-xL、p53及Ki67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白介素(IL)-8、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①受银屑病患者CD34+细胞定向分化T细胞作用的KCC-myc及Ki67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及正常人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作用组相比显著增强(P<0.05),而bcl-xL及p53蛋白表达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受正常人CD34+细胞定向分化T细胞作用的KCC-myc、bcl-xL、p53及Ki67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银屑病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作用组培养上清IL-8及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可影响KC增殖状态,显示类似银屑病外周血T细胞的活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cd34^+细胞 T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达万明 张苗 +8 位作者 张伯龙 靳海杰 于力 韩晓萍 靖彧 赵瑜 吴晓雄 黄文荣 王全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 ,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员后骨髓中CD34+CD4 4 +和CD34+CD4 9d+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者的比例则显著升高 ;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 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 ,而外周血中前者明显增加 ,后者则显著减少。输入CD4 4 +,CD4 9d+,CD6 2L+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著的相关。结论 :G 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CXCR4的表达 ,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 ,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cd34^+细胞 化疗 G-CSF动员 流式细胞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腹腔输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钟玉萍 武永吉 +2 位作者 沈悌 汪玄 张洁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足够数量的CD34+CD59+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并将体外扩增的细胞输注给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裸鼠。结果显示:移植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DNA检测方法均检测到裸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人的CD45+细胞,而接受PNH病人CD34+CD59+细胞移植后的裸鼠,其血常规指标有一定恢复,但并未完全恢复。结论:PNH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后仍能保持造血祖细胞的生物特性,在照射的裸鼠中能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34^+cd59^+细胞 细胞扩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动员的外周血与骨髓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冠军 刘春水 +3 位作者 冯凯 胡亮钉 裴雪涛 许勇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细胞与骨髓 CD34+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 4 (VL A- 4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 FA- 1)和 L-选择素 (C...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细胞与骨髓 CD34+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 4 (VL A- 4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 FA- 1)和 L-选择素 (CD6 2 L)。结果 :G- CSF动员后的外周血 CD34+细胞表达的 VL A- 4、 L FA- 1与骨髓 CD34+细胞相比明显减少 ,CD6 2 L 无明显改变。结论 :黏附分子 VL A- 4及 L FA- 1降低可能是 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cd34^+细胞 外周血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物首次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反映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1 位作者 霍明瑞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5天。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首次干细胞采集时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表明:rhG-CSF动员的70例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1.15±0.60)×109/L;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总量分别是(5.85±2.93)×107和(1.33±0.77)×108;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的CD34+细胞总量是(1.92±0.86)×108。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显示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09/L)与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相关系数:r=0.265,p=0.027)、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总量(r=0.340,p=0.004)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r=0.398,p=0.001)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骨髓采集物、外周血采集物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01)。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对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总量预测的敏感性是71%,特异性是70%(p=0.007)。结论: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可有效预测输注给受者的CD34+细胞总量即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移植物 外周血采集物 ^cd34^+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侯瑞霞 尹国华 +2 位作者 李俊琴 李新华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的表达。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采用反转录(RT)-PCR法半定量检测24例银屑病患者及18名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Hes-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组Hes-1mRNA表达...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的表达。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采用反转录(RT)-PCR法半定量检测24例银屑病患者及18名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Hes-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组Hes-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血细胞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es-1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活性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34^+细胞 骨髓 Hes-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生存、增殖、扩增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娟 武永吉 +3 位作者 张之南 吕照江 陈实平 董红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并对其与正常人CD34+细胞的生存、增殖及扩增性能进行比较,为PNH患者实现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方法应用... 目的探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并对其与正常人CD34+细胞的生存、增殖及扩增性能进行比较,为PNH患者实现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富集纯化CD34+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及正常人CD34+细胞。对两种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下,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及扩增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体外半固体培养。结果(1)PNH患者CD34+CD59+细胞在体外能得到有效的扩增,在细胞因子合理组合作用下,第7天时CD34+CD59+细胞绝对数扩增约23.49倍。2PNH患者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存在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在体外扩增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有相同的趋势,均为扩增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均在SCF+IL-3+IL-6+FL+Tpo+Epo组合条件下达到最大扩增能力。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有形成CFU的能力,均能很好地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3)正常人CD34+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的能力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结论(1)PNH患者CD34+CD59+细胞在体外能得到有效的扩增,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满足大多数PNH患者ABMT或APBSCT的需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骨髓 ^cd34^+cd59^+细胞 正常人 ^cd34^+细胞 生存 增殖 扩增性能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对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凋亡、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善浩 裴仁治 +7 位作者 马俊霞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陈冬 沙科娅 曹俊杰 李双月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1566,共6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新药EPZ005687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EPZ005687作用于U93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WST-1法...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新药EPZ005687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EPZ005687作用于U93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化学法检测H3K27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结果表明:EPZ005687显著诱导U937细胞的凋亡,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3.96%±0.79%、5.74%±0.73%、13.34%±1.77%和25.24%±2.55%,而EPZ005687对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影响较小;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CD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4%±0.62%、4.28%±0.99%、6.18%±1.19%和7.56%±1.34%;0.5、1、5和10μmol/L浓度的EPZ005687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12 h至96 h,作用CD34+细胞1至5 d,明显观察到EPZ005687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并不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1μmol/L EPZ005687作用72 h可使U937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64.18%±13.27%vs 49.43%±12.54%),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低(9.67%±2.61%vs 15.26%±5.58%),而正常CD34+细胞因多数细胞位于G1期,S期细胞较少而不受其影响。进一步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检测分析显示,EZP005687可明显地降低U937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而不降低正常CD34+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结论: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明显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但对正常造血细胞CD34+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血液肿瘤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甲基化抑制剂 EPZ005687 U937细胞 ^cd3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FasL及Bcl-2的表达和凋亡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哲 谢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为了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CD34+ 细胞Fas ,FasL和Bcl 2的表达和凋亡情况并探讨这些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2 6例MDS和 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及 6例非血液病患者 (对照 )骨髓CD34+ ... 为了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CD34+ 细胞Fas ,FasL和Bcl 2的表达和凋亡情况并探讨这些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2 6例MDS和 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及 6例非血液病患者 (对照 )骨髓CD34+ 细胞的Fas,FasL和Bcl 2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 ,各型MDS患者CD34+ 细胞Fas和FasL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Bcl 2的表达率除难治性贫血 /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RA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RAEB)和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t)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各型MDS间CD34+ 细胞Fas的表达率相近 ,而Bcl 2的表达率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即RA/RAS <RAEB <RAEB t;RA/RAS和RAEB患者CD34+ 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RAEB t患者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AML患者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CD34+ 细胞Fas或FasL的表达率与凋亡率间无相关关系 ,而Bcl 2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结论 :MDS患者CD34+ 细胞的凋亡受多因素的调节 ;Bcl 2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MDS向AML进展过程中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FAS FASL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细胞增殖与分化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云 顾惜春 +1 位作者 裴雪涛 朱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MACS分离系统分离纯化了16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研究了其体外增殖与分化特性。结果表明:MDS CD34^+细胞中CFU-GM,BFU-E和CFU-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以BFU-E为显著,尤其是在MDS高转组。在MDS高转组中部分患者还可... 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MACS分离系统分离纯化了16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研究了其体外增殖与分化特性。结果表明:MDS CD34^+细胞中CFU-GM,BFU-E和CFU-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以BFU-E为显著,尤其是在MDS高转组。在MDS高转组中部分患者还可有白血病细胞集落的形成,说明MDS患者CD34^+细胞在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存在明显异常,对其体外集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该MD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黏附分子1(VCAM-1)介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CD34^+VLA-4^+骨髓来源细胞迁移至心肌组织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晓春 高兴翠 +1 位作者 伍伟锋 韦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下,CD34^+VLA-4^+细胞的动员和定植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迟现抗原4(VLA-4)^+细胞在心肌组织、外周血中的变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VCAM...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下,CD34^+VLA-4^+细胞的动员和定植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迟现抗原4(VLA-4)^+细胞在心肌组织、外周血中的变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VCAM-1 mRNA、蛋白的相对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CD34^+VLA-4^+细胞在第3天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第14天和第28天仍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4^+VLA-4^+细胞第3天降低,之后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第14天和第28天仍高于对照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VCAM-1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动员到心肌中的CD34^+VLA-4^+细胞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CAM-1呈正相关。结论 VCAM-1促进CD34^+VLA-4^+细胞动员到心肌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cd34^+VLA-4^+骨髓来源细胞 血管黏附分子1(VCAM-1)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细胞及其G-CSFR、GM-CSFR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洪志 李爱 +5 位作者 于媛 李建峰 刘新 王相华 王欣 徐功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08-1311,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的表达。分离27例AA患者、4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的表达。分离27例AA患者、4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和CD34+细胞表面G-CSFR、GM-CSFR表达率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关系。结果发现,CD34+细胞比率在A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M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A组显著低于MDS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组显著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组或对照组,MDS-RA组显著高于AA组(p均<0.05);MDS-R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BMMNC中CD34+细胞表面G-CSFR表达率在AA组、对照组、MDS组、MDS-RA组及MDS-RAE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组BMMNC中CD34+细胞表面的GM-CSFR的表达率在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或AA组(p均<0.05),MDS-RA组与MDS-RAEB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SAA患者BMMNC中CD34+细胞的比率显著低于CAA患者(p<0.05),AA患者CD34+细胞表面的G-CSFR和GM-CSFR表达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058和r=0.044);MDS患者BMMNC中的CD34+细胞的比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没有相关性(r=-0.335),其CD34+细胞表面的G-CSFR和GM-CSFR表达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亦无相关性(r=0.064和r=0.051)。结论:AA及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BMMNC的比率及其表面G-CSFR、GM-CSFR的表达率的测定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骨髓CD34^+细胞的膜表面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美莉 蔡继业 +4 位作者 杨龙江 孟凡义 王小燕 梁志红 李凌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93-797,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forcemicroscope ,AFM)观察骨髓CD3 4 +造血细胞的膜表面超微结构 ,对比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CD3 4 +造血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差异。将免疫磁珠分离仪富集的CD3 4 +细胞滴至新鲜剥离的云母片...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forcemicroscope ,AFM)观察骨髓CD3 4 +造血细胞的膜表面超微结构 ,对比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CD3 4 +造血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差异。将免疫磁珠分离仪富集的CD3 4 +细胞滴至新鲜剥离的云母片上 ,在空气中干燥后用AFM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利用AFM附带软件IP2 .1的线分析及面分析功能 ,得到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CD3 4 +造血细胞膜表面结构的几何参数 ,经比较 ,白血病患者CD3 4 +造血细胞的高低差Rp v、均方根粗糙度Rrms、平均粗糙度Ra、平均高度 Z 4个几何参数值均明显大于正常人。结论 :AFM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到CD3 4 +造血细胞的膜表面超微结构 ,并同时获得其膜表面特征几何参数 ,可为临床白血病的快速诊断、HSPCT移植物筛选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cd34^+细胞 膜表面超微结构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和Fas^+细胞Fas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岁桂 孙雪静 +3 位作者 刘聪艳 赵弘 徐娟 田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以下简称再障 )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 ,采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干扰素γ(IFN γ)对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Fas介导的凋亡在AA发病中的作...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以下简称再障 )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 ,采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干扰素γ(IFN γ)对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Fas介导的凋亡在AA发病中的作用。正常对照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率为 ( 1 0 .0 2± 2 .33) % ,重型再障组(SAA)和慢性再障组 (CAA)分别为 ( 38.2 8± 9.0 1 ) %和 ( 2 6 .6 6± 4 .2 7) % ,SAA组和CA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5 ) ;SAA组与CA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SCF、IL 3、GM SCF和EPO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 ,加入IFN γ时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稍增高 ,AA患者骨髓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与正常对照骨髓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SAA组明显高于CAA组 (P <0 .0 5 )。实验结果表明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 ,IFN γ促使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作用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cd34^+细胞 ^Fas^+细胞 FAS抗原 外源性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CD34阳性骨髓细胞中的表达(英文)
18
作者 刘艳荣 Drach Johannes +2 位作者 Drach Doris Andreeff Micheal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4-110,共7页
CD34^+细胞包含有造血干/祖细胞,而造血干/祖细胞能被IL-3,GM-SCF,G-CSF等诱导分化与增殖。正常的CD34^+细胞是否参与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尚未被阐明。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正常骨髓CD34^+细胞IL-1β,I... CD34^+细胞包含有造血干/祖细胞,而造血干/祖细胞能被IL-3,GM-SCF,G-CSF等诱导分化与增殖。正常的CD34^+细胞是否参与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尚未被阐明。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正常骨髓CD34^+细胞IL-1β,IL-3,IL-4,IL-6,GM-CSF,TNF-α,TNF-β及c-kit基因的表达,并且分析了重组IL-1β,IL-3,IL-7,GM-CSF,PIXY321(IL-3/GM-CSF融合蛋白)及干细胞因子(SCF)对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新分选出的CD34^+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IL-1β,c-kit mRNA及低水平的IL-3,TNF-α,TNF-βmRNA。经外源性的细胞因子刺激后,IL-1β,TNF-α及TNF-β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唯IL-7能使GM-CSF mRNA的表达变为阳性,IL-7亦能显著增强IL-6基因的表达。所有这些细胞因子对c-kit及IL-3基因表达均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cd34^+细胞 ^cd34^+骨髓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LA-C和PDCD1表达的研究
19
作者 李俊琴 侯瑞霞 +2 位作者 尹国华 张静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研究HLA-C(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C)和PDC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HLA-C、PDCD1的m... 目的:研究HLA-C(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C)和PDC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HLA-C、PDCD1的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LA-C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DCD1 mRNA表达在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HLA-C mRNA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活动性指数(PASI)评分有直线相关性。结论:影响CD34^+细胞发育分化的某些基因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表达异常,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异常可能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异常,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cd34^+ 细胞 HLA-C PDc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哮喘小鼠骨髓CD_(34)^+造血细胞的干预作用
20
作者 毛辉 殷凯生 +2 位作者 张希龙 李梅梅 王曾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61-864,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对哮喘小鼠骨髓CD34+造血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并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探讨其潜在的治疗哮喘的机制及可能性。方法: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连续激发2周期间分为3组,每组6只,分...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对哮喘小鼠骨髓CD34+造血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并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探讨其潜在的治疗哮喘的机制及可能性。方法: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连续激发2周期间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A组)、泼尼松(B组)及霉酚酸酯(C组)灌胃,末次激发后24h分别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及骨髓,测定BALF、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及骨髓中有核细胞总数;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IL-5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骨髓中CD34+造血细胞、CD4+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免疫组化结合原位杂交法检测骨髓内表达白细胞介素5(IL-5)受体α链mRNA的CD34+造血细胞(CD34+IL-5RαmRNA+细胞)计数。结果:B、C组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EOS计数、外周血中CD34+造血细胞计数及外周血中IL-5水平均低于A组相应指标,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C组BALF及外周血中EOS计数、骨髓中CD34+造血细胞计数及CD34+IL-5RαmRNA+细胞计数与B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霉酚酯酸(MMF)可能抑制嗜酸粒细胞(EOS)、T淋巴细胞的肺内浸润,抑制CD34+造血细胞从骨髓迁移至外周血,它可能主要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IL-5的产生,来影响骨髓EOS祖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炎症 ^cd34^+ 造血细胞 霉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