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剂量rhG-CSF对正常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素霞 达万明 +2 位作者 高春记 黄文荣 靳海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细胞的下降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cd34^+细胞 ^cd34^+细胞动员 T细胞亚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达万明 张苗 +8 位作者 张伯龙 靳海杰 于力 韩晓萍 靖彧 赵瑜 吴晓雄 黄文荣 王全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 ,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员后骨髓中CD34+CD4 4 +和CD34+CD4 9d+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者的比例则显著升高 ;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 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 ,而外周血中前者明显增加 ,后者则显著减少。输入CD4 4 +,CD4 9d+,CD6 2L+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著的相关。结论 :G 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CXCR4的表达 ,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 ,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cd34^+细胞 化疗 G-CSF动员 流式细胞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扩增诱导脐血及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亚非 孟恒星 +10 位作者 葛薇 于珍 李云涛 李桥川 万长春 徐燕 李新 李增军 王国蓉 尤胜国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CD40Ab、PGE2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能力,Transwell板检测DC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介导下的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扩增10天时CB组、MPB组细胞中CD14+CD1a-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40.48±16.85)%vs(28.07±23.19)%,P>0.05]。但由于CB组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388.88±84.63倍vs79.67±10.32倍,P<0.01),CB组CD14+CD1a-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89.42±25.02倍vs28.74±23.27倍,P<0.01);②TNF-α/CD40Ab/PGE2条件下与TNF-α条件下相比,CB组和MPB组所得DC均表达更高的CD83[分别为(34.52±11.22)%vs(3.70±2.27)%、(36.69±13.36)%vs(7.34±3.364)%,P均<0.01];③CB组与MPB组在TNF-α/CD40Ab/PGE2诱导条件下所得DC均高水平表达CD83、CD86、HLA-DR、CD11c、CD54、CD40,CB组所得CD83+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98.72±117.53倍vs33.95±6.19倍,P<0.01);④CD40Ab/PGE2/TNF-α条件下CB与MPB来源的DC在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16.2±4.31)pg/mlvs(13.5±4.1)pg/ml]以及SLC介导的迁移率[(28.09±7.76)%vs(18.5±3·47)%]上均无显著差别(P均>0.05)。结论在两步法培养体系下,CB-CD34+细胞与MPB-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前者产量显著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脐血 动员外周血 ^cd34^+细胞 两步法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动员的外周血与骨髓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冠军 刘春水 +3 位作者 冯凯 胡亮钉 裴雪涛 许勇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细胞与骨髓 CD34+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 4 (VL A- 4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 FA- 1)和 L-选择素 (C...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细胞与骨髓 CD34+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 4 (VL A- 4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 FA- 1)和 L-选择素 (CD6 2 L)。结果 :G- CSF动员后的外周血 CD34+细胞表达的 VL A- 4、 L FA- 1与骨髓 CD34+细胞相比明显减少 ,CD6 2 L 无明显改变。结论 :黏附分子 VL A- 4及 L FA- 1降低可能是 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cd34^+细胞 外周血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物首次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反映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1 位作者 霍明瑞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5天。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首次干细胞采集时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表明:rhG-CSF动员的70例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1.15±0.60)×109/L;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总量分别是(5.85±2.93)×107和(1.33±0.77)×108;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的CD34+细胞总量是(1.92±0.86)×108。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显示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09/L)与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相关系数:r=0.265,p=0.027)、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总量(r=0.340,p=0.004)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r=0.398,p=0.001)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骨髓采集物、外周血采集物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01)。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对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总量预测的敏感性是71%,特异性是70%(p=0.007)。结论: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可有效预测输注给受者的CD34+细胞总量即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移植物 外周血采集物 ^cd34^+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动员健康供者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玲 周立坤 +5 位作者 薛梅 闫洪敏 刘静 王志东 丁丽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41-1545,共5页
为探讨rhG-CSF动员健康供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采集物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分析61例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数量与自身特点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供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采集时间作为研究参数... 为探讨rhG-CSF动员健康供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采集物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分析61例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数量与自身特点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供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采集时间作为研究参数,外周血采集物单核细胞计数、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CD34+细胞计数、CD34+细胞每公斤体重(供者)计数的均值作为研究变量。结果表明,供者年龄是影响CD34+细胞产率主要因素,呈中等负相关(-0.60<r<-0.45,p<0.005)。偏相关分析排除身高、体重、BMI的影响,年龄仍和CD34+细胞产率呈中等负相关(-0.50<r<-0.35,p<0.02)。BMI仅与CD34+细胞每公斤体重计数呈微弱负相关(r=-0.297,p<0.05),性别对CD34+细胞产率无明显影响,CD34+细胞计数的差别仅出现在男性和女性低龄组(年龄<35岁)间,男性身高、体重、BMI为CD34+细胞计数增加的有利因素。供者采集时间为给药后第4天采集,70%供者CD34+细胞产率达峰值。结论:年龄应作为供者选择的首要因素,性别、身高、体重和BMI对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动员 健康供者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CD34^+细胞的监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晓军 郭乃榄 +7 位作者 刘开彦 许兰萍 任汉云 张耀臣 陈欢 洪虹 陈珊珊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cd34^+细胞 监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娟 陆道培 +2 位作者 冀冰心 万岁桂 孙雪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9-641,共3页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 2 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G 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CD3+CD4 +、CD3...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 2 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G 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CD3+CD4 +、CD3+CD8+、CD3+CD4 +CD8+及CD3+CD4 -CD8-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并与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G CSF动员后外周血CD3+、CD3+CD4 +、CD3+CD4 +CD8+及CD3+CD4 -CD8-细胞的绝对数量分别增加 2 .2 3,2 .6 2 ,2 .99及 10 .96倍 ,而CD3+CD4 -CD8+细胞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4 3)。各亚群细胞的变化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比较 ,仅CD3+CD4 -CD8-细胞的变化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796 ,P =0 .0 0 0。结论 :G CSF将造血干细胞由骨髓动员到外周血的同时 ,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 -CD8-细胞的增加与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 G-CSF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员的外周血干/祖细胞中P21的表达与CD34^+细胞的相关性
9
作者 孙玲 马杰 +4 位作者 杨红旗 孙慧 张茵 刘林湘 邢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目的 :检测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P2 1的表达及与CD34+ 细胞的相关性 ,探讨其在动员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正常供者 9例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 (急性白血病患者 ) 6例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的... 目的 :检测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P2 1的表达及与CD34+ 细胞的相关性 ,探讨其在动员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正常供者 9例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 (急性白血病患者 ) 6例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CD34+ 细胞及其亚群 ,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动员前后P2 1的表达。结果 :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P2 1的表达明显高于动员前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CD34+ 细胞比例与P2 1的表达率呈正相关 (r=0 .5 5 3)。结论 :外周血干 /祖细胞动员过程中P2 1表达增高 ,可能与其促进祖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 ^cd34^+细胞 动员 外周血干/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调节CD34^+细胞β整合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
10
作者 罗绍凯 童秀珍 +4 位作者 洪文德 孔庆瑜 陈惠珍 彭爱华 李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 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 +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 细胞表面 β1整合素 (CD49d)、β2 整合素 (CD11a、CD11b...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 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 +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 细胞表面 β1整合素 (CD49d)、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结果 :①动员后第 7天CD34 + 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 2L表达下降 (P <0 0 1) ,而CD11b无变化 (P >0 0 5 )。②外周血CD34 + 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 2L较骨髓低 (P <0 0 5 )。③外周血CD34 + 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0 /G1期 ,该期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 +G2 /M期。结论 :化疗 +G 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G-CSF ^cd34^+细胞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G-CSF联合GM-CSF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
11
作者 孟凡义 徐兵 +2 位作者 孙竞 杨艺 牛京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粒单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率。方法20例成人恶性血液病按统计学配对方法等分为2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2.0 g/d,静脉滴注,第1~2天,... 目的探讨小剂量粒单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率。方法20例成人恶性血液病按统计学配对方法等分为2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2.0 g/d,静脉滴注,第1~2天,足叶乙甙0.2 g/d,静脉滴注,第1~3天;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用阿糖胞苷2.0 g/d,静脉滴注,第1~3天,足叶乙甙用法同NHL。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研究组10例应用GM-CSF 2.5 μg/d·kg·b.w.联合G-CSF 2.5 μg/d·kg·b.w.;对照组单用G-CSF 5 μg/d·kg·b.w.,全部皮下注射5~6 d。白细胞5.0×109/L以上时应用CS-3000 pluse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计数CD34+细胞。结果产品细胞分类计数单个核细胞占95%~99%,在研究组CD34+细胞平均采集9.4(8.4~10.2)×106/kg·b.w.,CFU-GM 42.4(21.9~72.8)×104/kg·b.w.,对照组平均采集CD34+细胞4.8(4.1~8.3)×106/kg·b.w.,CFU-GM 28.1(7.1~60.2)×104/kg·b.w.,2组差异显著(P<0.05)。副作用2组相似。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联合GM-CSF动员CD34+细胞的效果优于单用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GM-CSF G-CSF 动员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剂——抗CD49d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刘传芳 杜遵民 张玉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为了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新途径 ,用抗CD4 9d单克隆抗体和rhG CSF及二者联合给小鼠皮下注射 ,动态观察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数的变化 ,并将各种动员方法所获得的干细胞分别进行干细胞移植。结果发现 ,给予动员剂后小... 为了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新途径 ,用抗CD4 9d单克隆抗体和rhG CSF及二者联合给小鼠皮下注射 ,动态观察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数的变化 ,并将各种动员方法所获得的干细胞分别进行干细胞移植。结果发现 ,给予动员剂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以rhG CSF和抗CD4 9d单克隆抗体联合给药效果最佳。移植后各组小鼠均获造血重建 ,以联合动员组造血恢复速度最快。结论 :抗CD4 9d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动员小鼠外周血干细胞 ,与rhG CSF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9d单克隆抗体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和动员外周血中CD34^+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13
作者 陈捷 周淑芸 冯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为探讨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和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基因表达水平是否有差别 ,作者以CD3 4抗原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标记 ,筛选出同一个供者的静息期骨髓和经G CSF(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动员后的外周血CD3 4+ 细胞 ,用抑制... 为探讨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和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基因表达水平是否有差别 ,作者以CD3 4抗原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标记 ,筛选出同一个供者的静息期骨髓和经G CSF(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动员后的外周血CD3 4+ 细胞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技术检测两种来源的CD3 4+ 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 ,动员外周血CD3 4+ 细胞有 11个高表达基因 ,主要涉及的基因有核蛋白、转录调节因子、锌指蛋白和干扰素相关的分子。提示动员外周血CD3 4+ 细胞与静息期骨髓CD3 4+ 细胞基因表达谱并不完全相同 ,从而导致其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因此 ,进一步的研究可能对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归巢过程有更深的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外周血 ^cd34^+细胞 基因表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抑制性消减杂交 抗原 分子生物学 血液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运贤 钟雪云 +5 位作者 欧瑞明 陈惠珍 罗伟琼 钟立业 邢达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方法检测动物模型心梗区的CD3 4 +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再生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 ,G -CSF处理组大鼠心梗区可见大量CD3 4 +单个核细胞浸润 ,并有CD3 4 +的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疤痕组织不明显 ;而对照组心梗坏死区有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无CD3 4 +细胞浸润及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出现较大量的疤痕组织。结论 :G -CSF动员CD3 4 +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用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自身移植” ,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分化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光平 曹星玉 +3 位作者 信红亚 李群 齐振华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69-971,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3^+细胞 分选方法 MIDI MACS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晓红 石远凯 +2 位作者 刘鹏 王军 冯奉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cd34^+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与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建伟 王亚平 +1 位作者 王莎莉 姜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59-963,共5页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的造血生长因子进行培养,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和CD33+细胞比例及集落形成细胞总数(CFC)、粒系祖细胞(CFU-GM)数量变化。结果显示:10-70μg/mlTSPG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脐血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50μg/ml是最佳刺激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增至(2470.5±79.96)×103、(53.96±4.29)×100%和(21.86±3.09)×100%;20μg/ml是液体培养诱导骨髓CD34+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最佳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U-GM和CD33+细胞分别增至(133.2±9.03)×103、(26.78±1.91)×100%和(16.98±1.73)×100%;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显示,TSPG(10-50μg/ml)均能提高CD34+细胞形成CFU-GM的集落产率,以TSPG20μg/ml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合适剂量的TSPG能够促进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定向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cd34^+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扩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毅 何津 +4 位作者 江小霞 刘刚 刘元林 唐佩弦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0-564,共5页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脐血 ^cd34^+细胞 hPDAC 生物学 细胞因子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曦 陈幸华 +7 位作者 刘林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 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 4+ 细胞 ,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 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 4+ 细胞 ,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生成 ,脐血基质细胞在生长情况、组成成分、细胞形态等方面与骨髓基质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脐血CD3 4+ 细胞在生长因子的辅助下能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形成 ,有望成为新的基质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扩增 脐带血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