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
1
作者 翁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增殖性疾病,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全身恶性肿瘤的1%.主要病理特征是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M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坏和免疫功能异常.此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增殖性疾病,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全身恶性肿瘤的1%.主要病理特征是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M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坏和免疫功能异常.此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 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清介导的人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转染CD34^+造血干细胞后在灵长类动物体内的长期表达
2
作者 鞠佃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0-60,共1页
高歇病(Gaucher disease)是一种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缺陷的遗传病,由于缺少葡萄糖脑苷酯酶,所以自骨髓衍生的巨噬细胞中有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聚集。外源性注射此酶或骨髓移植对该病都有效,但各有缺点。造血干细胞基因转移对于许多的影响造... 高歇病(Gaucher disease)是一种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缺陷的遗传病,由于缺少葡萄糖脑苷酯酶,所以自骨髓衍生的巨噬细胞中有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聚集。外源性注射此酶或骨髓移植对该病都有效,但各有缺点。造血干细胞基因转移对于许多的影响造血组织的遗传或者获得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过去,人们曾应用将骨髓细胞与逆转录病毒产生细胞、自体基质或表达SCF的小鼠基质细胞株等共培养的方法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转入大动物如恒河猴的造血干细胞中。本实验研究如何提高用无共培养细胞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转染造血干细胞的效率进而建立适用于临床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葡萄糖脑苷脂酶 基因转染 ^cd34^+造血干细胞 灵长类动物 长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建立人源化小鼠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亚茹 李欲航 +9 位作者 陈水平 邹秉含 张钦 徐曼 孔维霞 盛红霞 胡国亮 廖丽 张斌 胡亮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3-1757,共5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中CD34^+造血干细胞(HSC)在免疫缺陷NPG^(TM)(NOD.Cg-Prkdcscid II2rgtm1vst/vst)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水平。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G-CSF动员人外周血CD34^+的造血干细胞,经骨髓腔移植...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中CD34^+造血干细胞(HSC)在免疫缺陷NPG^(TM)(NOD.Cg-Prkdcscid II2rgtm1vst/vst)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水平。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G-CSF动员人外周血CD34^+的造血干细胞,经骨髓腔移植到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PG小鼠。移植后2、4周观察小鼠血象恢复情况;移植后4、6、8、10、12周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小鼠外周血人源CD45^+、CD19^+细胞表达;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骨髓、肝脏、脾脏中细胞表面CD45^+、CD19^+细胞表达;用PCR方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人Alu基因的有无。结果:免疫磁珠分选人的CD34^+造血干细胞纯度可达96.3%;NPG小鼠经过照射后骨髓腔内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或消失,达到了清髓的效果;移植组小鼠4周外周血各系血细胞恢复到移植照射前水平;所有小鼠全部存活,移植组小鼠在4、6、8、10、12周均检测到人源CD45^+、CD19^+细胞;应用PCR方法检测移植组小鼠人Alu基因均为阳性。结论:经骨髓腔途径移植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CD34^+干细胞至NPG小鼠,可以建立人鼠嵌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干细胞 人源化小鼠模型 NPG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