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俐君 高磊 +4 位作者 周虹 邱慧颖 胡晓霞 解琳娜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49-954,共6页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数及LTC-IC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细胞因子(rhFL、rhSCF、rhTPO),HFCL滋养层组培养12天扩增细胞数明显高于MSC滋养层组,以第0天细胞数为100%(下同),有细胞因子组为(9797±361)%vs(7061±418)%,无细胞因子组为(5305±354)%vs(1992±247)%,均P<0.01。MSC滋养层组CD34+细胞扩增数与HFCL滋养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825±305)%vs(820±191)%,P>0.05],但在细胞因子存在时低于HFCL滋养层组[(939±212)%vs(1617±222)%,P<0.01]。MSC滋养层组维持脐血中LTC-IC的能力明显优于HFCL滋养层组[第5周CFU-GM数(129.95±8.73)个/105接种细胞数vs(89.81±10.29)个/105接种细胞数,P<0.05];细胞因子存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第5周CFU-GM数(192.93±4.95)个/105接种细胞数vs(90.47±14.28)个/105接种细胞数,P<0.01]。MSC与HF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提高扩增效率。当MSC与HFCL之比为4∶1时,集落形成数量最高,达(186.89±11.11)个/105接种细胞数,明显高于比例为3∶2(131.45±13.02)个/105接种细胞数和二者单用组[前者(138.92±14.84)个/105接种细胞数,后者(64.63±6.11)个/105接种细胞数;均P<0.01]。结论:MSC维持脐血中LTC-IC集落形成的能力优于基质细胞系HFCL,HFCL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MSC,MSC加上适量HFCL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脐血cd34^+细胞 ^^cd34^+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郝牧 漆佩静 +5 位作者 李刚 孟恒星 徐燕 李长虹 王亚非 邱录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 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细胞 ^^cd34^+细胞 造血重建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辉 田丁 +4 位作者 刘聪燕 孙雪静 万岁桂 苏力 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5-239,共5页
为了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其扩增作用 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用免疫磁珠富集脐血CD34+细胞,然后接种到含有或不含有MSC和细胞因子的24孔培 养板,体外培养1周,观察不同指标并进行... 为了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其扩增作用 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用免疫磁珠富集脐血CD34+细胞,然后接种到含有或不含有MSC和细胞因子的24孔培 养板,体外培养1周,观察不同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①SDF-1α+SCF+TPO+FL因子组合与SCF+ TPO+FL因子组合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有无MSC细胞层存在)(P>0.05);②MSC 与上述细胞因子共存的培养体系优于相应的单纯细胞因子培养体系(P<0.05);③扩增前与扩增后脐血造血祖 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趋化因子SDF-1α对SCF+TPO+FL因子组合的扩增作用无显 著影响;MSC增加细胞因子的脐血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体外扩增不影响跻血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cd34^+细胞 细胞 体外扩增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曦 陈幸华 +7 位作者 刘林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 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 4+ 细胞 ,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 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 4+ 细胞 ,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生成 ,脐血基质细胞在生长情况、组成成分、细胞形态等方面与骨髓基质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脐血CD3 4+ 细胞在生长因子的辅助下能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形成 ,有望成为新的基质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因子 扩增 脐带血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体外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特性和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桥川 李云涛 +7 位作者 孟恒星 王亚非 万长春 李新 葛薇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脐带血 细胞衍生因子-1 血小板第4因子 体外扩增 黏附特性 趋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6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刘耀 孔佩艳 刘林 刘红 张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血基质细胞(hUCBSCs)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观察hUCBSCs的生长状态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建立以hUCBSCs为滋养层的脐血CD... 目的:研究人脐血基质细胞(hUCBSCs)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观察hUCBSCs的生长状态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建立以hUCBSCs为滋养层的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体系,并对脐血CD34+细胞短期扩增后行集落形成单位(CFU)GM、CFUE和CFUMg半固体培养。结果:脐血基质细胞为混合细胞群,包括CD68(+)、Fn(+)、CD31(+)和CD34(-);以hUCBSCs为滋养层的体外扩增体系对脐血CD34+细胞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体外液体扩增后的脐血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胞因子(SCF+IL3+EPO+TPO+GMCSF)联合hUCBSCs体系的扩增作用最强,hUCBSCs在促进CFUMg集落形成的作用中具有明显优势。结论:hUCBSCs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与细胞因子联合对促进脐血CD34+细胞扩增作用更加明显。hUCBSCs对促进巨核细胞扩增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细胞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扩增及其细胞特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郝牧 李斯丹 +4 位作者 吴瞳 孟恒星 李长虹 徐燕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03-1407,共5页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CD34+细胞(HSPC)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及对CD34+细胞表面标志、归巢黏附分子、集落形成能力等干细胞特征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磁珠法从新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用MSC饲养层(...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CD34+细胞(HSPC)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及对CD34+细胞表面标志、归巢黏附分子、集落形成能力等干细胞特征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磁珠法从新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用MSC饲养层(feeder)制备经137Cs照射的间充质干细胞饲养细胞(MSC feedercells)。将CD34+细胞接种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实验分为3组:HSPC+CK组为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组合(SCF、FL和TPO),HSPC+MSC组为CD34+细胞接种在MSC feeder上,HSPC+MSC+CK组同时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及MSC饲养细胞。培养后4、7、10、14天计数有核细胞总数(MNC),计算细胞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间CD34+细胞及亚群免疫表型、归巢黏附分子和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2周的培养时间里,3组MNC和CD34+细胞均明显增加,MNC扩增数依次HSPC+MSC+CK组>HSPC+CK组>HSPC+MSC组。体外扩增10天内HSPC+MSC+CK组MNC得到大量的扩增,同时CD34+细胞的扩增亦较高。培养4天3组细胞CD34+比例较0天有明显下降(p<0.01);扩增后CD34+细胞比例:HSPC+MSC组>HSPC+MSC+CK组>HSPC+CK组(p<0.01);各组CD34+细胞亚型细胞比例有所不同,HSPC+CK组4天时CD34+CD38-细胞有一过性升高(62.71%),之后迅速降低,7天时为0.05%;HSPC+MSC组7天时CD34+CD38-细胞比例为18.92%,与HSPC+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集落形成分析结果看出:MSC、细胞因子混合组扩增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在不同时间点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7天)下,MSC和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同时使CD34+细胞得到明显的扩增并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cd34^+细胞 细胞因子 体外扩增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节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系诱导的研究
9
作者 徐志国 陈义柱 +7 位作者 施旭斌 汪峰 杨旭巍 钮移坤 任振辉 王拥军 刘超(指导) 孙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1-1427,共7页
目的:研究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诱导过程的调节。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34+CD126-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无间充质组、间充质直接接触组和非直接接触组,以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作对照,诱导向巨核细胞分化14 d,... 目的:研究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诱导过程的调节。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34+CD126-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无间充质组、间充质直接接触组和非直接接触组,以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作对照,诱导向巨核细胞分化14 d,分别在7 d末与14 d末进行悬浮细胞数计数,流式测定CD34与CD41表型及镜下细胞形态观察。胶原蛋白凝胶培养基诱导CD34+CD126-细胞形成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12 d末CD41特异性抗原染色并镜下计数CFU-Mk。结果:(1)诱导7 d或14 d末,间充质组(CD34+CD126-细胞与MSC接触或非接触共培养组)获得悬浮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但MSC接触与非接触组间获得悬浮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诱导7 d末,间充质组CD34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MSC接触组CD34阳性细胞数显著小于非接触组(P<0.05),诱导14 d末,各组CD34阳性细胞率均下降至2%左右;(3)诱导7 d或14 d末,间充质组CD41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而MSC接触与非接触组间CD41阳性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CD126-细胞各组CD41阳性数均显著大于CBMCs的对应各组(均为P<0.001);(4)CD34+CD126-细胞组诱导得到的大CFU-Mk(≥50个细胞)与中CFU-Mk(21~49个细胞)数量显著大于CBMCs组(PCFU-Mk;≥50 cells<0.01,PCFU-Mk;21-49 cells<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对于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CD34+细胞或CD41+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但MSC的微环境能显著降低CD34+细胞的增殖速率。诱导前筛选较为原始的巨核细胞祖细胞作为起始细胞对于巨核细胞诱导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6^-细胞 巨核细胞 诱导 细胞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脾集落形成期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脐带血CD34^+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晋翔 张学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小鼠脾脏的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取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集落形成期的脾细胞经人重组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激发培养,获得贴壁脾基质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作为滋养细胞,与多种造血细胞... 目的研究来源于小鼠脾脏的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取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集落形成期的脾细胞经人重组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激发培养,获得贴壁脾基质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作为滋养细胞,与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共同应用,体外扩增经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纯化的人脐血CD34+细胞,用体外集落形成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扩增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和表型。结果1)rhM-CSF能有效地刺激小鼠脾基质细胞的生长;2)所获的小鼠脾基质细胞具有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与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共同应用后,能有效地扩增CD34+细胞,扩增2周后的细胞数达100倍,且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rhM-CSF能刺激小鼠脾集落形成期基质细胞的增殖,该类基质细胞具有有效支持人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集落形成期基细胞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刘刚 张毅 +3 位作者 刘元林 何津 江小霞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 ,CFC和CD3... 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 ,CFC和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 ,在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 ,CFC含量和CD34+ 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 ,分别扩增了 12 2 .5± 4 .3,39.6± 2 .7和 11.8± 0 5 2倍 (P <0 .0 5 )。结论 :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扩增 ^^cd34^+细胞 脐血 转基因骨髓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well培养体系中人AGM区基质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造血
12
作者 张绪超 陈惠芹 +4 位作者 黄绍良 吴燕峰 包蓉 吴北燕 周敦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5,239,共6页
【目的】探讨Transwell系统中人胚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能力长期维持及扩增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人脐带血CD34+细胞,接种于底层铺有人AGM区基质细胞的Transwell培养板的Inserts... 【目的】探讨Transwell系统中人胚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能力长期维持及扩增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人脐带血CD34+细胞,接种于底层铺有人AGM区基质细胞的Transwell培养板的Inserts中,非接触共培养7-35 d,每星期取样检测细胞总数,用半同体培养基分析CFU-C及HPP-CFU集落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4+CD38-细胞百分率。【结果】在Transwell中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人AGM区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胚胎躯干基质细胞和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和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共培养14 d的CD34+、CD34+CD38-造血干/祖细胞均获得峰值扩增(2.62±0.8和2.15±1.04,P<0.05),而MNC总数和CFC均在21 d获得最大扩增(32.5±4.3和4.2±0.6倍,P<0.05).克隆分析发现CFU-Mix、CFU-GM、BFU-E在共培养4-5星期后均仍然可见。原始祖细胞HPP-CFC在3星期也得到2.23倍的扩增,较空白及hFT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共培养35 d 后仍可见HPP-CFU集落形成。【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hAGM-S3/hAGM-S4均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中可长期维持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多系造血能力和高增殖潜能达21~35 d,对脐血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WELL 主动脉-性腺-中肾 细胞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带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13
作者 韩军 王健民 +3 位作者 徐明娟 张明徽 周虹 闵碧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3-94,共2页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fetal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FBMSC) in cooperation with exogenous cytokines in supporting the in vitro expansion of cord blood CD34 + cells which were purified by negative immunomagnetic se...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fetal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FBMSC) in cooperation with exogenous cytokines in supporting the in vitro expansion of cord blood CD34 + cells which were purified by negative immunomagnetic selection, FBMSCs wer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ytokines including SCF, IL-3, IL-6, FL, G-CSF and EPO in a 14-day liquid cultur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FBMSC plus SCF, IL-3, IL-6, FL and EPO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ombination which increased total nucleated cells, CFU-GM, BFU-E and CD34 + cells by (692.4±52.7) fold, (237.1±106.6) fold, (114.8±32.8) fold and (25.3±10.1) fold, respectively. Ou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fetal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ombined with above-mentioned cytokines can efficiently expand cord blood CD34 +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骨髓基细胞 细胞因子 脐带血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时HOXB4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宇宏 费小明 +3 位作者 沈文怡 缪扣荣 崔毓桂 汪承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9-93,共5页
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HOXB4反映原始造血干/祖细胞(PHSC/PHPC)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以观察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自我更新的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虽... 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HOXB4反映原始造血干/祖细胞(PHSC/PHPC)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以观察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自我更新的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虽然CD34+细胞数增加,但HOXB4表达下降;周后,HOXB4几乎检测不到,与成熟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HOXB4的水平相同;CD34+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共培养可以减缓CD34+细胞HOXB4表达的下降。结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自我更新能力逐渐下降。CD34+与BM-MSC共培养有助于减缓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B4 ^^脐血cd34^+细胞 体外扩增 骨髓细胞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志娟 乌仁娜 +4 位作者 毕东杰 楼晓 黄云中 冯凯 陈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41-844,849,共5页
目的 :建立利用人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 ,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 :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 ,IMDM液体培养基含 2 0 %人AB血清并加入FL、IL... 目的 :建立利用人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 ,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 :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 ,IMDM液体培养基含 2 0 %人AB血清并加入FL、IL 12、IL 7和IL 2细胞因子组合 ,于培养 7、14、2 1、2 8、35、4 2天取非贴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检测 ,并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2周后 ,CD4 + CD8+ 非成熟T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0 3%~ 13 3% ,4~ 5周CD4 +CD8+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占 16 6 %~ 2 6 5 % ,且CD3+ CD4 + CD8+ 和CD3+ CD4 - 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 ,6周后达 2 6 5 %~6 4 9%和 11 6 %~ 38 9%。培养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PHA +IL 2刺激后瑞氏染色鉴定可见大原始淋巴细胞存在。结论 :利用人脐血CD34+ 在体外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加FL、IL 12、IL 7和IL 2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 ,可诱导分化出T淋巴细胞 ,并且培养的T细胞对有丝分裂素刺激有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胸腺基细胞 诱导分化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对小鼠肠道间质细胞R-spondin 1表达的调控作用
16
作者 李景聪 赵涵 +3 位作者 林巧雯 孙宏翔 苏冰 伍宁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9-948,共10页
目的·初步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ndin 1(Rspo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Rspo1-tdTomato荧光报告基因小鼠结肠中CD45^(-)C... 目的·初步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ndin 1(Rspo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Rspo1-tdTomato荧光报告基因小鼠结肠中CD45^(-)CD326^(-)CD31^(-)GP38^(+)CD81^(+)Rspo1-tdTomato^(+)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4 d后该类细胞表面蛋白标志物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该细胞分别在FGF2、FGF9、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刺激条件下Rspo1的表达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FGF2调控Rspo1表达的信号通路,并用信号通路抑制剂及q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流式分选得到的小鼠结肠间质细胞经过体外培养14 d后,能够表达CD34、CD81和糖蛋白GP38,而不表达CD45、CD326、CD31等其他细胞谱系标志分子。qPCR结果发现,20 ng/mL的FGF2即可显著抑制该细胞Rspo1的表达,其他生长因子则无显著抑制作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FGF2调节Rspo1表达的关键信号通路。qPCR结果显示,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2(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 1/2,MEK1/2)抑制剂U0216预处理可逆转FGF2对Rspo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FGF2可能通过ME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ERK1/2)通路抑制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pondin 1基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cd34^(+)cd81^(+)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T细胞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促肿瘤效应调控乳腺癌的肺转移
17
作者 王皓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39-2039,共1页
关键词 ^^cd4^+T细胞 巨噬细胞 肿瘤 乳腺癌 肺转移 T淋巴细胞 调控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靖 王庆海 +1 位作者 曾秋棠 毛晓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85-789,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stem cells,hMSC)对同种异体CD4+CD25+调节T细胞的作用,进一步查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hMSC,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表面标...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stem cells,hMSC)对同种异体CD4+CD25+调节T细胞的作用,进一步查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hMSC,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行鉴定。从非亲缘供者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在IL-2作用下体外培养,实验组加入不同数量级hMSC(1×103,1×104,1×105)共培养5天,对照组加入PBS。于结束培养前18小时经3H-TdR标记后用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Foxp3的相对表达量(Foxp3/β-actin),ELISA分别测定上清中TGF-β、IL-10、IFN-γ和IL-12的表达。Pearson检验分析Foxp3相对表达量与CD4+CD25+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以及Foxp3相对表达量、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counts per minute,CPM值),细胞因子TGF-β、IL-10、IFN-γ和IL-12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MSC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与hMSC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各组CD4+CD25+T细胞亚群含量以及Foxp3相对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表达水平、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TGF-β、IL-10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而与IFN-γ和IL-1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MS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hMSC通过分泌TGF-β、IL-10促进CD4+CD25-T细胞向表达Foxp3的CD4+CD25+调节T细胞转化,进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cd4^+cd25^+T细胞 FOXP3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来源基质细胞培养及造血微环境的建立
19
作者 冯乐平 梁瑜祯 乔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537,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对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使其产生基质细胞和形成造血微环境。观察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表面分子...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对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使其产生基质细胞和形成造血微环境。观察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并建立以该基质细胞为滋养层的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体系。结果:细胞因子联合培养对CFU-GM增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CFU-E的形成和细胞增长的影响细胞因子组和细胞因子+基质细胞组所培养的CPU-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时间-效应曲线显示,脐血基质细胞培养3、7、10、14和20 d后,TPO、SCF浓度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最高,而GM-CSF在第7天以后则逐渐降至最低。在脐血基质细胞作为滋养层的扩增体系中,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可以使脐血造血细胞明显扩增,其中细胞因子(SCF+IL-3+EPO+TPO+GM-CSF)联合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扩增作用最强。结论:应用细胞因子可以体外培养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产生脐血基质细胞,并可在该基础上形成造血微环境支持体外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细胞 ^^cd34^+细胞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