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定量分析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曦 任方刚 +7 位作者 张耀方 许晶 夏婷 常建梅 陈秀花 覃艳红 王宏伟 徐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2-839,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标志的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了解CD7和CD117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79例初诊MDS患者骨髓CD34+髓系前体细...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标志的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了解CD7和CD117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79例初诊MDS患者骨髓CD34+髓系前体细胞各抗原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MFI),比较各免疫标志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D7和CD117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高危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1)、红细胞数(P<0.01)和血红蛋白水平(P<0.05)均明显高于低危MDS患者,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低危MDS患者(P<0.05)。高危MDS患者CD34+原始细胞比例(P<0.01)、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117的比例(P<0.05)以及CD7的MFI(P<0.05)较低危MDS患者明显升高,而CD123的MFI较低危MDS患者明显降低(P<0.05)。高危MDS患者CD15/CD34(MFI)和CD19/CD34(MFI)与总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58;r=0.505),CD19/CD34(%)和CD19/CD34(MFI)与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469;r=-0.503)。低危MDS患者CD34+(%)分别与骨髓红细胞比例、外周血血小板(PLT)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426;r=0.486;r=0.495),但与乳酸脱氢酶水平呈负相关(r=-0.421);CD10/CD34(%)、CD10/CD34(MFI)和CD117/CD34(MFI)与W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745;r=0.800;r=0.434),而CD11b/CD34(%)与WT1表达量呈负相关(r=-0.457);CD19/CD34(%)和CD71/CD34(MFI)与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786;r=-0.514);CD10/CD34(%)与Th/Ts呈正相关(r=0.738),CD7/CD34(MFI)与Th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13);HLADR/CD34(%)和HLADR/CD34(MFI)与PLT水平均呈负相关(r=-0.461;r=-0.445),但HLADR/CD34(MFI)与骨髓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分数呈正相关(r=0.552)。CD7和CD117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结论:MDS患者不同风险组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综合骨髓细胞形态学、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免疫表型等指标将会对MDS患者的诊断、临床分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体细胞 流式细胞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玲 王蕊 +8 位作者 钟笛 温丙昭 迪丽娜孜·阿不来提 蔺志强 贾明 郝建萍 陈瑢 郭新红 王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12-814,共3页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32%,明显低于CD34-组的61%;除淋系抗原CD7在CD34+组表达明显增高外,其它淋系抗原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有CD34+表达的AML患者预后差、CR率低,检测CD34表达对判断AML疗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d34抗原 白血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姗姗 周茂华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景 陈少贤 李倩 夏平方 彭琪 佘妙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 cd34+cd38+ 急性白血病 预后 去甲氧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向立丽 邱国强 +3 位作者 谢晓宝 岑建农 胡绍燕 顾伟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8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8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平,分析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相关性。结果:初诊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D34^+/CD38^(low/-)/CD123^+阳性细胞中位表达率为2.8%(0.01%-67%)。AML患者CD34^+/CD38^(low/-)/CD123^+高表达与NPM1野生型呈正相关(x^2=5.194,P=0.023),而与FLT3-ITD突变阳性无相关性(x^2=0.418,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D34^+/CD38^(low/-)/CD123^+高表达与较低的完全缓解率(P=0.035)、较差的无病生存(P<0.001)、较短的总生存(P<0.001)相关。结论:CD34^+/CD38^(low/-)/CD123^+表达率与AML患者治疗的反应及生存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可做为快速识别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d34+/cd38low/-/cd12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D33^+/CD34^+细胞表面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书芹 王光平 +6 位作者 朱平 梁嘉佳 徐雅静 彭敏源 陈炎 谭三勤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1-565,共5页
目前,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所知甚少,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尚缺乏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cell-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enrichment,cSELEX)技术,筛选... 目前,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所知甚少,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尚缺乏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cell-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enrichment,cSELEX)技术,筛选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M2型(AML-M2)患者CD33+/CD34+细胞结合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为寻找AML-M2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出AML-M2患者骨髓CD33+/CD34+细胞并将其作为靶细胞,正常人CD33+/CD34+细胞为反筛选细胞,采用cSELEX技术,从单链DNA(single str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ssDNA)文库中筛选与AML-M2CD33+/CD34+细胞结合的适配体。随后,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各适配体的结构。结果显示,经过13轮次的反复筛选,ssDNA文库的适配体与AML-M2患者CD33+/CD34+细胞的富集度从0.7%增加到52.9%,至第13轮时趋于稳定。对所获得的30个适配体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适配体含有CCCCT、CTCTC和CTCAC保守序列中的一种。二级结构分析显示,30个适配体中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模拟二级结构。结论 :本研究成功筛选到AML-M2型白血病CD33+/CD34+细胞的适配体,这为进一步寻找AML-M2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以及AML-M2型白血病的分子诊断创造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统进化技术 cd33+/cd34+细胞 急性白血病 M2型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CD34^+ CD38^-细胞群比例是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翠萍 魏辉 +5 位作者 王慧君 怀磊 何侃 陈一瑞 林冬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68-1272,共5页
为了研究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non-M3)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治AML non-M3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和CD38的表达,测定各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 为了研究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non-M3)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治AML non-M3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和CD38的表达,测定各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初次诱导缓解率的关系。结果显示,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的比例与染色体核型、初诊WBC计数及FLT3/ITD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诱导治疗后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相关。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中有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12.47±26.26)%,诱导停疗第7天无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2.62±7.20)%(p=0.031)。诱导停疗第1天骨髓中可见幼稚细胞患者CD34+细胞群比例为(17.40±21.20)%,而诱导停疗第1天无幼稚细胞患者该比例为(5.64±6.96)%(p=0.001)。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2.51±9.72)%,明显低于非CR组患者(24.92±27.04%)(p=0.001)。而在AML non-M2b患者中,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1.60±4.82)%,较非CR组患者更为降低(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后是否取得CR与年龄(p=0.022)、CD34+CD38-细胞群比例(p=0.008)、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幼稚细胞比例(p=0.01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与是否获得CR有相关趋势(p=0.052)。结论:初治AML患者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是AML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细胞周期 cd34+cd38- 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娟 李娟 +3 位作者 傅冰洁 郭林林 张佳华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05-1408,共4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 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 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4+ CD38-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正常人和8例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JunB和CDH1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JUNB和CDH13基因在正常人骨髓CD34+ CD38-细胞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分别为87.5%(7/8)和50%(4/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的相比明显降低(2-??CT分别为1/5.21和1/10.63)。结论:在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都发生了高度的甲基化,它们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CML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甲基化检测对CML的靶向治疗及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B cdH13 DNA甲基化 慢性白血病 cd34^+cd38^-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7对小鼠造血前体细胞和人脐血CD34^+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红 张明徽 +3 位作者 陈国友 于益芝 胡晋红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和人脐血来源的CD34^+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小鼠造血前体细胞;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脐血分离人CD34^+干细胞.体外加入IL-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和人脐血来源的CD34^+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小鼠造血前体细胞;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脐血分离人CD34^+干细胞.体外加入IL-17和/或GM-CSF、IL-4培养分离的前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了其分泌的IL-12水平,通过[~3H]-TdR掺入法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L-17促进了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表达Ia,B7-2等免疫分子,促使其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该细胞也能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有效增殖,表现出了成熟DC的特征.IL-17单独培养9d促使人脐血CD34^+干细胞扩增了2倍,部分细胞高表达CD1a及B7-2,低表达HLA-DR,未检测到CD83的表达.该细胞能促使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作用较弱;而rhIL-17与GM-CSF联合培养后扩增了14倍,培养细胞中CD1a、B7-2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且此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结论:IL-17体外可促进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来源的DC成熟;与GM-CSF联合培养既能促进CD34^+干细胞增殖,又能使之获得DC特征,初步提示IL-17与GM-CSF联合作用可促进CD34^+干细胞向DC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7 造血体细胞 cd34^+ 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5个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红红 曹晖 +10 位作者 王亚哲 王东侠 林海荣 秦亚溱 常艳 郝乐 李玲娣 李金兰 阮国瑞 黄晓军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探讨abca5、mdr-1、kdr、dapk和irf-15个基因在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骨髓(NBM)和16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选... 本研究探讨abca5、mdr-1、kdr、dapk和irf-15个基因在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骨髓(NBM)和16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选8例NBM和21例AML患者骨髓CD34'CD38+祖细胞和CD34+CD38-干细胞,利用微量细胞RQ-PCR方法检测分选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NBMMNC均表达这5个基因,其中irf-1与dapk表达水平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8和3.86;abca5和mdr-1表达水平较低,为0.49和0.84;kdr表达最低为0.02。在经分选的CD34'CD38+祖细胞中,dapk和irf-1表达明显减低(p<0.05),kdr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余2个基因无明显变化。在CD34'CD38-Lin-干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均高于CD34+CD38+祖细胞,普遍增加至近2倍,而kdr增加了3倍,其中kdr和irf-1表达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NBM相比,AML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以abca5、mdr-1、kdr和dapk最为显著(p<0.05)。与AMLMNC相比,AMLCD34+CD38+细胞中,irf-1和dapk表达明显减低(p<0.05),其余3个基因表达增加,以kdr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CD34+CD38+与CD34+CD38-细胞比较,发现5个基因在CD34+CD38-细胞中的表达均增加,尤以kdr和irf-1的表达增加有意义(p<0.05)。AMLCD34+CD38-CD7+细胞与CD34'CD38-CD7-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均比CD34'CD38'细胞中的高,其中只有CD34'CD38-CD7+细胞中KDR和CD34'CD38-CD7-细胞中KDR和irf-1的表达增加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BM中kdr主要表达在干/祖细胞中,而dapk和irf-1主要表达在较分化的细胞中。5个基因在干细胞阶段的表达均高于祖细胞阶段。AMLCD34+CD38-CD7+细胞与CD34+CD38-CD7-都具有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cd7^+AML细胞 cd34^+cd38-cd7^+细胞 cd34^+cd38-cd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系前体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娜 刘晓莉 +1 位作者 朱爱琴 艾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1-987,共7页
目的探讨红系前体细胞(EPC)及其亚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与治疗的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予以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同时选取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红系前体细胞(EPC)及其亚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与治疗的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予以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同时选取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红系前体细胞及其亚型CD45^(+)EPC和CD45^(-)EPC比例;进一步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并构建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AD模型组、CD45^(+)EPC组、CD45^(-)EPC组、Artemin阻断组神经元凋亡比例。结果AD组与对照组、AD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系前体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D组治疗前CD45^(+)EPC比例(t=7.277,P=0.000)和活性氧含量(t=10.817,P=0.000)高于对照组、CD45^(-)EPC比例(t=7.277,P=0.000)和Artemin含量(t=6.547,P=0.000)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前后CD45^(+)EPC和CD45^(-)EPC比例、活性氧和Artemin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元凋亡实验显示,不同处理组神经元凋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62,P=0.000),AD模型组(t=9.330,P=0.000)、CD45^(+)EPC组(t=14.362,P=0.000)、CD45^(-)EPC组(t=2.423,P=0.036)和Artemin阻断组(t=9.970,P=0.000)神经元凋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AD模型组(t=4.548,P=0.001)、CD45^(+)EPC组(t=8.759,P=0.000)和Artemin阻断组(t=5.387,P=0.000)均高于CD45^(-)EPC组,CD45^(+)EPC组亦高于AD模型组(t=5.091,P=0.000)和Artemin阻断组(t=3.175,P=0.0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CD45^(+)EPC比例显著增加,CD45^(-)EPC比例显著减少。CD45^(-)EPC可以通过分泌Artemin减少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体细胞 抗原 cd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研究
11
作者 杨景辉 吴勇 +1 位作者 李先芳 陈元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131基因表达水平及是否存在突变,分析CD131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病人及25个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比较二者CD131基因的表达水平;随机选...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131基因表达水平及是否存在突变,分析CD131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病人及25个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比较二者CD131基因的表达水平;随机选取15例病人及5例正常人,采用PCR方法扩增CD131全长编码序列,连接到p GEM-T载体,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序列分析检测二者CD131编码序列的突变情况。根据CD131的表达情况,将病例分为CD131阴性组和CD131阳性组,比较两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数、CD34+细胞比例、化疗缓解率。结果:病例组的CD13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序列分析检测到5种CD131的突变体,病例组的CD131的突变率为75.3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突变率18.0%。CD131阴性组的CD34+细胞比例(69.1%±20.8%)显著高于CD131阳性组(27.7%±15.7%),化疗后完全缓解率(71.1%)低于CD131阳性组(33.3%)。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13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水平低且突变率高。不表达CD13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其CD34+细胞比例高,化疗完全缓解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1基因 急性白血病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循环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子宽 唐佩弦 +2 位作者 刘晓丹 袁红丰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为证明出生后血液循环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从G CSF动员的成人外周血及脐带血中分离CD34+ 细胞 ,将之接种于纤连蛋白与明胶铺板的培养皿上 ,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hVEGF)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 为证明出生后血液循环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从G CSF动员的成人外周血及脐带血中分离CD34+ 细胞 ,将之接种于纤连蛋白与明胶铺板的培养皿上 ,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hVEGF)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用vonWillibrand因子 (vWF)表达及I型凝集素(UEA I)结合能力鉴定内皮细胞。结果表明 ,上述体系经 5 - 6周培养后 ,接种CD34+ 细胞的皿出现一层致密的贴壁细胞 ,而接种CD34-细胞的皿则未形成贴壁层。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贴壁细胞为vWF阳性 ,且约 90 %的细胞具有UEA I结合能力。实验结果证明人出生后阶段血循环中存在有成血管细胞 (angioblast) ,因此在成人中也可发生血管系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体细胞 cd34^+细胞 血液循环 成血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淋系分化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新红 尼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9-331,共3页
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淋系和髓系单克隆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11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 (Ly+ AML)。Ly+ AML初诊时肝脾... 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淋系和髓系单克隆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11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 (Ly+ AML)。Ly+ AML初诊时肝脾结肿及血像特点与Ly- AML组无显著差异 ,用标准诱导化疗仅有 1例获长期缓解。结论 :Ly+ AML对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 ,选择兼顾ALL +ANL的方案可望提高治疗效果。Ly+AML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可能与CD34+ 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分化抗原 抗原表达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ashi-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爱芳 韩义香 +3 位作者 章圣辉 李海英 陈迟琪 吴建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5-123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测AML患者Musashi-2(Msi2)的表达与其他临床参数特别是CD34表达的相关性。提取临床初诊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标本的总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患者Msi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病人的CD34表达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测AML患者Musashi-2(Msi2)的表达与其他临床参数特别是CD34表达的相关性。提取临床初诊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标本的总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患者Msi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病人的CD34表达水平;综合分析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初诊AML患者Msi2表达情况以及Msi2表达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初诊AML患者骨髓Msi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骨髓(P<0.05),各亚型中Msi2表达以M1、M4和M5中表达较高,显著高于AML其他亚型中的表达(P<0.05);2Msi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a融合基因均无关(P>0.05);3CD34+组AML患者Msi2表达显著高于CD34-AML患者(P<0.05)。结论:Msi2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Msi2在初诊AML中高表达,以M1、M4和M5亚型中表达尤为显著,在CD34+AML患者中Msi2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Musashi-2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中粘附前体细胞的研究
15
作者 安小惠 蔡国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 :验证脐带血中内皮细胞前体细胞的存在 ,并研究这一前体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 ,在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 ,用含 2 0 %小牛血清的MCDB131培养液培养 ,获得具有粘附性的细... 目的 :验证脐带血中内皮细胞前体细胞的存在 ,并研究这一前体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 ,在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 ,用含 2 0 %小牛血清的MCDB131培养液培养 ,获得具有粘附性的细胞 ,并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这一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每日两次观察、记录。流式细胞分析所获细胞的CD34、CD14以及因子免疫组化检测Ⅶ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 :脐带血中存在可粘附CD34-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小牛血清、小牛下丘脑提取物、胰岛素对这一细胞的生成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而地塞米松、次黄嘌呤则对这一细胞的生成及分化有抑制作用。免疫组化证实这一细胞Ⅶ因子表达阳性 ,培养两周的粘附梭形细胞可形成管状排列及血岛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血 抗原 cd34 内皮细胞 体细胞 粘附性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TRIM58基因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成坎 江月 +1 位作者 卢莹 杨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4-1360,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三基序蛋白58(tripartite-motif protein 58,TRIM5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TRIM58基因在AML中的表达调控。方法:分别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原代CD34^(+)...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三基序蛋白58(tripartite-motif protein 58,TRIM5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TRIM58基因在AML中的表达调控。方法:分别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原代CD34^(+)和CD34^(-)AML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株KG1a、K562中TRIM5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TRIM58mRNA表达情况。结果:AML患者CD34^(+)细胞TRIM58基因mRNA表达下调10例,CD34^(-)细胞TRIM58基因mRNA表达下调12例,TRIM5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KG1a及K562细胞株中TRIM58mRNA表达下调,经地西他滨处理后TRIM58mRNA表达上调。结论:AML细胞中TRIM58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RIM58 DNA甲基化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峥嵘 孙慧 张秋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髓系抗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法检测B ALL各分化阶段上CXCR4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表明 :92 .9%的B ...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髓系抗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法检测B ALL各分化阶段上CXCR4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表明 :92 .9%的B ALL表达CXCR4。在B ALL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 ,CD10、CD34抗原的表达率不同 ,由低到高分化阶段的免疫表型依次为 :①CD10 -/CD34+ ;②CD10 + /CD34+ ;③CD10 + /CD34-;④CD10 -/CD34-。CXCR4在各免疫表型的表达率分别为 (2 7.6 0± 15 .2 5 ) % ,(30 .95± 15 .5 0 ) % ,(5 5 .6 2± 18 37) %和 (77.2 5± 10 .86 ) % ,其MFI分别为 4 6 .6 9± 15 .0 6 ,4 7.4 3± 12 .39,79.2 8± 2 4 .71和 132 .92± 88.0 9。CXCR4在较早期阶段的CD10 -/CD34+ 和CD10 + /CD34+ B ALL细胞上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均低于CD10 + /CD34-和CD10 -/CD34-的B ALL细胞上的表达 ,在较成熟的CD10 -/CD34-B ALL细胞上表达最高。CXCR4在伴髓系抗原CD13和 (或 )CD33表达的B ALL(my+ B ALL)细胞的表达率为 (12 .5 6± 3.88) % ,MFI为 39.82± 11.5 8,不伴髓系抗原表达组 (my-B ALL)的表达率为 (37.5 7± 11.5 8) % ,MFI为 5 0 .72± 13.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XCR4在B ALL细胞上的表达与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B-ALL 抗原 cd10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变1例
18
作者 李亚红 李明友 苏红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15-2615,共1页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 血型转变 ABO血型不合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移植后 ABO血型抗原 患者 cd34^+ 性预处理 细胞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Cs与S100A8/A9的相关性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若婷 陈式仪 +2 位作者 陈慎仁 钟舒琴 陈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4,599,共5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未成熟,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由髓系前体细胞组成。在小鼠,MDSCs共表达髓样细胞谱系分化抗原Gr1和CD11b,其中Gr1又包括Ly6G和Ly6C两个亚型,因此MDSCs可分为两种亚群:粒细...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未成熟,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由髓系前体细胞组成。在小鼠,MDSCs共表达髓样细胞谱系分化抗原Gr1和CD11b,其中Gr1又包括Ly6G和Ly6C两个亚型,因此MDSCs可分为两种亚群:粒细胞型MDSCs-CD11b^+Ly6G^+Ly6C^low和单核细胞型MDSCs-CD11b^+Ly6G^-Ly6C^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MDSCS S100A8/A9 细胞 体细胞 细胞群体 分化抗原 异质性 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糖尿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洪燕 魏英丽 柯治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CD31+红系前体细胞(EP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DR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选取同时...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CD31+红系前体细胞(EP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DR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但不合并DR的患者为糖尿病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PCs和CD31+EPCs的比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P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成因子β(TGF-β)的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3组患者外周血EP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率及划痕愈合率。结果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EPCs的比例分别为0.73%±0.02%和0.72%±0.02%(P>0.05);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1+EPCs的比例分别为0.34%±0.01%和0.21%±0.01%(P<0.001)。胰岛素治疗组患者外周血EPCs培养上清中VEGF和SDF-1的浓度分别为(2.83±0.10)μg·L^(-1)和(1.48±0.14)μg·L^(-1),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浓度分别为(1.07±0.09)μg·L^(-1)和(0.35±0.08)μg·L^(-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胰岛素治疗EPCs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和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7.36%±1.19%、5.57%±0.31%和55.50%±2.64%,二甲双胍治疗EPCs组细胞分别为12.17%±1.08%、1.72%±0.20%和27.36%±1.9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1+EPCs比例,可能在DR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甲双胍 体细胞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