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向立丽 邱国强 +3 位作者 谢晓宝 岑建农 胡绍燕 顾伟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8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8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CD38^(low/-)/CD123^+表达水平,分析CD34^+/CD38^(low/-)/CD123^+细胞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相关性。结果:初诊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D34^+/CD38^(low/-)/CD123^+阳性细胞中位表达率为2.8%(0.01%-67%)。AML患者CD34^+/CD38^(low/-)/CD123^+高表达与NPM1野生型呈正相关(x^2=5.194,P=0.023),而与FLT3-ITD突变阳性无相关性(x^2=0.418,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D34^+/CD38^(low/-)/CD123^+高表达与较低的完全缓解率(P=0.035)、较差的无病生存(P<0.001)、较短的总生存(P<0.001)相关。结论:CD34^+/CD38^(low/-)/CD123^+表达率与AML患者治疗的反应及生存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可做为快速识别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4+/cd38low/-/cd12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B细胞CD34^+CD38^+和CD34^+CD38^(low/-)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郝乐 刘艳荣 +5 位作者 王亚哲 常艳 秦亚溱 李金兰 李玲娣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1-805,共5页
本研究比较发病时免疫表型为CD34+CD38+和CD34+CD38low/-两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选取54例初发B-ALL并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为CD34+的B-ALL患者,根据CD38表达不同将其分为CD34+CD38+组(n=35)和CD34... 本研究比较发病时免疫表型为CD34+CD38+和CD34+CD38low/-两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选取54例初发B-ALL并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为CD34+的B-ALL患者,根据CD38表达不同将其分为CD34+CD38+组(n=35)和CD34+CD38low/-组(n=19)。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别进行BCR-ABL,TEL-AML1和WT1基因的检测。随访标本利用7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微量残留病(MRD),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28个月),平均随访间隔2个月(1-5个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发病时WBC,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及BCR-ABL,TEL-AML1和WT1基因阳性表达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诱导缓解后,CD34+CD38+组微量残留病阳性(MRD+)为28.57%(10/35),CD38low/-组MRD+为68.42%(13/19),CD34+CD38low/-组MRD+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D34+CD38+组(P<0.01)。在复发率上,CD34+CD38+组有2例,分别在第94天和第245天复发,复发率为5.71%(2/35)。CD34+CD38low/-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6.84%(7/19),中位复发时间263 d(46-468 d),两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本研究以16岁为年龄分界点,CD34+CD38+组16岁以上患者为8人(8/35),CD34+CD38low/-组16岁以上患者为10人(10/1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34+CD38low/-患者在成人中比例较高,且CD34+CD38low/-组在治疗后更易出现MRD+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 cd34+cd38low/- B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s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田晨 贾勇圣 +1 位作者 胡冬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研究Hes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初治AML患者及正常供者骨髓样本后,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周期。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CD... 目的:研究Hes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初治AML患者及正常供者骨髓样本后,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周期。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CD38-细胞后,体外集落形成实验(CFC)检测其增殖能力,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其Hes1的表达量。构建Hes1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正常供者骨髓CD34+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CFC检测其增殖的改变。结果:A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患者来源CD34+CD38-细胞大多数进入静止期,CFC结果显示患者CD34+CD38-细胞体外扩增能力下降。Realtime PCR结果发现患者CD34+CD38-细胞中Hes1表达上调。提高正常供者CD34+细胞中Hes1的表达后,细胞增殖减少,进入静止期。结论:在AML中CD34+CD38-细胞比例下降,进入静止期,与Hes1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白血病 cd34+cd38-细胞 HES1 细胞周期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CD34^+ CD38^-细胞群比例是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翠萍 魏辉 +5 位作者 王慧君 怀磊 何侃 陈一瑞 林冬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68-1272,共5页
为了研究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non-M3)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治AML non-M3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和CD38的表达,测定各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 为了研究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non-M3)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治AML non-M3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和CD38的表达,测定各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初次诱导缓解率的关系。结果显示,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的比例与染色体核型、初诊WBC计数及FLT3/ITD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诱导治疗后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相关。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中有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12.47±26.26)%,诱导停疗第7天无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2.62±7.20)%(p=0.031)。诱导停疗第1天骨髓中可见幼稚细胞患者CD34+细胞群比例为(17.40±21.20)%,而诱导停疗第1天无幼稚细胞患者该比例为(5.64±6.96)%(p=0.001)。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2.51±9.72)%,明显低于非CR组患者(24.92±27.04%)(p=0.001)。而在AML non-M2b患者中,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1.60±4.82)%,较非CR组患者更为降低(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后是否取得CR与年龄(p=0.022)、CD34+CD38-细胞群比例(p=0.008)、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幼稚细胞比例(p=0.01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与是否获得CR有相关趋势(p=0.052)。结论:初治AML患者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是AML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周期 cd34+cd38- 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魏姗姗 周茂华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景 陈少贤 李倩 夏平方 彭琪 佘妙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 cd34+cd38+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去甲氧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5个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红红 曹晖 +10 位作者 王亚哲 王东侠 林海荣 秦亚溱 常艳 郝乐 李玲娣 李金兰 阮国瑞 黄晓军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探讨abca5、mdr-1、kdr、dapk和irf-15个基因在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骨髓(NBM)和16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选... 本研究探讨abca5、mdr-1、kdr、dapk和irf-15个基因在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骨髓(NBM)和16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选8例NBM和21例AML患者骨髓CD34'CD38+祖细胞和CD34+CD38-干细胞,利用微量细胞RQ-PCR方法检测分选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NBMMNC均表达这5个基因,其中irf-1与dapk表达水平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8和3.86;abca5和mdr-1表达水平较低,为0.49和0.84;kdr表达最低为0.02。在经分选的CD34'CD38+祖细胞中,dapk和irf-1表达明显减低(p<0.05),kdr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余2个基因无明显变化。在CD34'CD38-Lin-干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均高于CD34+CD38+祖细胞,普遍增加至近2倍,而kdr增加了3倍,其中kdr和irf-1表达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NBM相比,AMLMNC中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以abca5、mdr-1、kdr和dapk最为显著(p<0.05)。与AMLMNC相比,AMLCD34+CD38+细胞中,irf-1和dapk表达明显减低(p<0.05),其余3个基因表达增加,以kdr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CD34+CD38+与CD34+CD38-细胞比较,发现5个基因在CD34+CD38-细胞中的表达均增加,尤以kdr和irf-1的表达增加有意义(p<0.05)。AMLCD34+CD38-CD7+细胞与CD34'CD38-CD7-细胞中5个基因的表达均比CD34'CD38'细胞中的高,其中只有CD34'CD38-CD7+细胞中KDR和CD34'CD38-CD7-细胞中KDR和irf-1的表达增加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BM中kdr主要表达在干/祖细胞中,而dapk和irf-1主要表达在较分化的细胞中。5个基因在干细胞阶段的表达均高于祖细胞阶段。AMLCD34+CD38-CD7+细胞与CD34+CD38-CD7-都具有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cd7^+AML细胞 cd34^+cd38-cd7^+细胞 cd34^+cd38-cd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异常克隆细胞起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青霞 李晓 +3 位作者 贺琪 吴凌云 许峰 张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30-934,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异常克隆细胞的起源,即MDS患者骨髓CD34+CD38-造血干细胞和CD34+CD38+祖细胞中是否存在恶性克隆细胞及其比例。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分选9例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8三体4例,含有8三体...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异常克隆细胞的起源,即MDS患者骨髓CD34+CD38-造血干细胞和CD34+CD38+祖细胞中是否存在恶性克隆细胞及其比例。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分选9例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8三体4例,含有8三体的复杂核型1例,5q-2例,含有5q-的复杂核型1例,5q-合并8三体1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CD34+CD38-细胞和CD34+CD38+细胞,分别涂片;然后在上述涂片上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比较CD34+CD38-和CD34+CD38+两群细胞中异常克隆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发现,这两群细胞均有异常克隆累及,但CD34+CD38-干细胞中异常克隆的比例(41.8±8.4)%低于CD34+CD38+祖细胞(72.4±7.7)%(p<0.001),而在有核细胞检测的异常克隆细胞比例为(70.8±9.2)%。结论:提示MDS患者中5q-和+8异常克隆均可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阶段,而在祖细胞阶段异常克隆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cd38- cd34+cd38+ 异常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