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通过IL-9对Treg及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蕊雪 曾雪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C2、Treg水平,检测其中28例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内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9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ILC2细胞后分别培养,ELISA测两组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磁珠分选CLL患者ILC2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加入人慢性B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共培养,其中一组加入IL-9抗体,另一组不加。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测两组Treg比例、Treg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8^(+)T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9水平;AnnexinⅤ-PI法测MEC-1细胞凋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ILC2、Treg、IL-9水平增加明显;CL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呈正相关;分选ILC2培养后CLL组培养上清IL-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细胞实验中,加入IL-9抗体组Treg上PD-1、TIGIT水平明显下降,CD8^(+)T细胞内颗粒酶B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9抗体组培养上清ELISA结果提示IL-9水平明显下降。加入IL-9抗体组MEC-1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在CLL中,ILC2通过IL-9对CD8^(+)T细胞及Treg均有影响,可减弱CD8^(+)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在CLL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细胞介素9(IL-9)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鑫盼 方懿 邱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23-2928,共6页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3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4例,比较两组放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LR水平变化,统计T淋巴细胞亚群、NLR在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LR与放射线肺炎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淋巴细胞亚群、NLR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ROC曲线,并计算其AUC面积。结果放疗后发生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且低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放疗后发生组NLR显著高于放疗前且显著高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NLR,且高于CD4^(+)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NLR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AUC面积为0.924,大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单独检测者。结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LR联合检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中具有较理想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指标,而得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放射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常香香 孙尚彪 +2 位作者 李玉文 王淼 朱燕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骨髓增生较低下,血涂片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及T细胞克隆重排符合T-LGLL应用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后逐渐减停)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结论: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极为罕见,与CD4^(-)CD8^(+)T-LGLL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对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聂静敏 杜翔 +3 位作者 喻园园 田黎 桑俊 孙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对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单纯TB患者、HIV感染合并TB者各200例分别作为HIV组、TB组、HIV/TB组,分析各组血清CD8^(+)T细胞及CD4^(+)T细胞变化。结果三组CD...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对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单纯TB患者、HIV感染合并TB者各200例分别作为HIV组、TB组、HIV/TB组,分析各组血清CD8^(+)T细胞及CD4^(+)T细胞变化。结果三组CD8^(+)T细胞水平比较呈现HIV组>HIV/TB组>TB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79,P<0.001)。HIV/TB组、HIV组CD8^(+)T细胞水平较正常水平升高(ZHIV/TB=8.343,PHIV/TB<0.001;ZHIV=7.988,PHIV<0.001),而TB组CD8^(+)T细胞较正常水平明显下降(ZTB=8.682,PTB<0.001)。三组CD4^(+)T细胞水平均较正常下降(ZHIV=11.088,PHIV<0.001;ZTB=5.562,PTB<0.001;ZHIV/TB=12.077,PHIV/TB<0.001)。按照CD4^(+)T细胞计数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当CD4^(+)T细胞计数≤100 cells/μL时,三组CD8^(+)T细胞水平比较:HIV组>TB组,HIV组>HIV/TB组,且HIV/TB组CD8^(+)T细胞水平较正常显著下降(Z0-100=1.604,P0-100=0.109);当CD4^(+)T细胞≥101 cells/μL时,CD8^(+)T细胞三组比较:HIV/TB组>TB组,HIV组>TB组;当CD4^(+)T细胞>500 cells/μL,三组CD8^(+)T细胞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三组CD8^(+)T细胞与CD4^(+)T细胞变化趋势的差异分析结果提示,以HIV组为参照,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下降,TB组、HIV/TB组的CD8^(+)T细胞均比HIV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斜率分别为0.344和0.216,P<0.001)。结论随着CD4^(+)T细胞的下降,HIV感染合并TB和TB均可导致CD8^(+)T细胞下降,且TB的CD8^(+)T细胞下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病 ^cd8^(+)t淋巴细胞 合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萝卜硫素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活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王政 申春一 +3 位作者 黄建敏 刘金燕 李洁瑶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萝卜硫素(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1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阴性对照(NC)组和SFN组,每组5只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含0.3 ... 目的:探讨富含萝卜硫素(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1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阴性对照(NC)组和SFN组,每组5只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含0.3 g/L SFN的西兰花提取物125μL灌胃,连续4周。每2 d测量1次体重。实验结束前采集小鼠外周血检测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8^(+)T淋巴细胞中IL-2、TNF-α的含量。收集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3组小鼠不同时间点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F组小鼠外周血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中IL-2和TNF-α含量高于CON组和NC组(P<0.05)。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SFN组小鼠肠道中疣微菌门及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CON组和NC组(P<0.05)。肠道中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与CD8^(+)T淋巴细胞中IL-2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934和0.664,P<0.05)。结论:长期连续服用富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能增加小鼠肠道中阿克曼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同时可增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肠道菌群 ^cd8^(+)t淋巴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Exos对巨噬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焦健 李能秀 +6 位作者 左雨霏 马忠梅 常意行 张石磊 孟庆玲 才学鹏 乔军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38-3747,共10页
【目的】分离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Exos),探究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揭示LM感染、胞内生存及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目的】分离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Exos),探究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揭示LM感染、胞内生存及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差异超速离心法结合分子排阻法提取感染LM后RAW264.7巨噬细胞外泌体(LM-Exo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LM-Exo表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活力检测和ELISA等方法分析不同剂量LM-Exos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结果】LM-Exos具有双层膜结构类圆形的小囊泡,直径约为60~80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M-Exos表面含有CD9、CD63、TSG101特异性标记蛋白。LM-Exos对RAW264.7巨噬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随着LM-Exos刺激时间延长,细胞形态由圆形逐渐分化为长梭形,并伸出不同形态的伪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随着LM-Exos刺激浓度的增加,IL-1β、IL-10、IL-6和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高浓度LM-Exos刺激后,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略有下降但抗LM EGD-e能力增强。与低浓度LM-Exos刺激相比,高浓度LM-Exos刺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了CD8^(+)T淋巴细胞TNF-α和IL-10相对分泌水平,并诱导了CD8^(+)T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水平升高。【结论】不同剂量的LM-Exos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现出不同的调控作用。LM-Exos能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抗LM EGD-e能力,同时也能诱导CD8^(+)T淋巴细胞分化和凋亡。LM-Exos可以作为免疫激活剂,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高剂量的LM-Exos可能会通过诱导T细胞凋亡来减弱机体的免疫应答,进而实现LM免疫逃逸,这种双重作用可能是LM在感染过程中实现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外泌体 巨噬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坤 崔建娇 刘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以评估其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5%;预后不良组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h2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IL-4与IL-6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Hb水平下降,Th1细胞、BNP、心功能分级上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cd4^(+)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tic通过调控记忆性CD4^(+)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师亮 冯异 +1 位作者 方明 周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CD4^(+)Tm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EdU法检测Stattic对CD4^(+)Tm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C57BL/6小鼠心脏移植(HTx)模型,实验分为:Non-HTx组、HTx组、Tm/HTx组和Tm/HTx+Stattic组。每日观察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脏移植组织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IL-2、IL-10和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CD4^(+)CD44^(+)CD62L^(+))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心脏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Stattic浓度超过2.5μmol/L时,可抑制CD4^(+)Tm细胞增殖。与HTx组比较,Tm/HTx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缩短,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IFN-γ和IL-2含量升高,IL-10和TGF-β1含量降低,移植心脏组织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IL-10和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升高,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升高(均为P<0.05)。与Tm/HTx组比较,Tm/HTx+Stattic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IFN-γ、IL-2含量降低,IL-10和TGF-β1含量升高,移植心脏组织中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L-10、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降低,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降低(均为P<0.05)。结论Stattic可延长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m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tic ^记忆性cd4^(+)t细胞 细胞介素 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伟峰 何约明 +6 位作者 庄锡彬 黄弘 真滢 朱秀妮 方耀堂 庄梓勋 曾玉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1-2094,2100,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积液量分为3组:少量胸腔积液组(35例)、中量胸腔积液组(42例)、大量胸腔积液组(27例)。根据患者疾病实际发展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29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和预后不良组(75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选取同期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肺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MEG3表达。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并计算Th17/CD4^(+)T。对比各组患者lncRNA MEG3及外周血Th17、CD4^(+)T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胸腔积液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百分比低于预后良好组,而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lncRNA MEG3为NSCLC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Th17/CD4^(+)T不同,且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可作为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lncRNA MEG3 ^th17/cd4^(+)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5RA^+、CD45RO^+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1 位作者 刘成成 苏尔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cd45RA^+ t淋巴细胞亚群 ^cd45RO^+ ^cd34^+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紊乱 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肉鸡血液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国庆 王纯洁 +4 位作者 乌日娜 曙光 吴德胜 张勇 赵怀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3,17,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5、7、14、21、28、35、42、49日龄AA肉鸡血液中的CD3、CD4、CD8阳性T细胞比例。研究结果表明:1~5日龄T细胞逐渐进入血液参与细胞免疫,7、21日龄注射疫苗起免疫应答作用,28日龄后基本形成稳固的细胞免疫水平。
关键词 AA肉鸡 血液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研究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陈宇鸣 于旭华 +4 位作者 梁紫尧 李娜 陈思达 申严 卓宋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3,共9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探讨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和COPD干预组,以烟熏方式建立COPD模型,腹腔注射给予3-甲基腺嘌...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探讨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和COPD干预组,以烟熏方式建立COPD模型,腹腔注射给予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采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血液、肺组织CD8^(+)T细胞、CD8^(+)记忆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免疫磁珠分选血液CD8^(+)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D8^(+)T细胞中LC3-Ⅱ/Ⅰ、Beclin-1、p62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留取大鼠右肺中叶行病理检测。结果:COPD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功能下降较正常组大鼠明显。COPD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CD8^(+)记忆T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均<0.05),COPD组大鼠血液CD8^(+)T细胞自噬蛋白LC3-Ⅱ/Ⅰ、Beclin-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6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CD8^(+)记忆T细胞比例均较COPD组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C3-Ⅱ/Ⅰ表达水平与血液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67,P<0.01)Beclin-1表达水平与血液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5,P=0.021;r=0.428,P=0.037)。LC3-Ⅱ/Ⅰ表达水平与肺组织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4,P=0.019;r=0.549,P=0.006),Beclin-1表达水平与肺组织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58,P=0.025)。结论:CD8^(+)T细胞自噬水平与其数量相关,CD8^(+)T细胞自噬参与了COPD的慢性炎症过程,3-MA可抑制COPD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d8^(+)t细胞 自噬 3-甲基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志娟 乌仁娜 +4 位作者 毕东杰 楼晓 黄云中 冯凯 陈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41-844,849,共5页
目的 :建立利用人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 ,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 :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 ,IMDM液体培养基含 2 0 %人AB血清并加入FL、IL... 目的 :建立利用人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 ,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 :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 ,IMDM液体培养基含 2 0 %人AB血清并加入FL、IL 12、IL 7和IL 2细胞因子组合 ,于培养 7、14、2 1、2 8、35、4 2天取非贴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检测 ,并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2周后 ,CD4 + CD8+ 非成熟T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0 3%~ 13 3% ,4~ 5周CD4 +CD8+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占 16 6 %~ 2 6 5 % ,且CD3+ CD4 + CD8+ 和CD3+ CD4 - 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 ,6周后达 2 6 5 %~6 4 9%和 11 6 %~ 38 9%。培养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PHA +IL 2刺激后瑞氏染色鉴定可见大原始淋巴细胞存在。结论 :利用人脐血CD34+ 在体外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加FL、IL 12、IL 7和IL 2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 ,可诱导分化出T淋巴细胞 ,并且培养的T细胞对有丝分裂素刺激有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增加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浩 李松岩 +5 位作者 胡时栋 邹贵军 胡子龙 魏华华 王玉锋 杜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4,88,共5页
目的检测胃腺癌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阳性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数。方法选取胃腺癌术前患者2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不同亚群淋巴细胞表面PD-1... 目的检测胃腺癌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阳性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数。方法选取胃腺癌术前患者2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不同亚群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数。结果胃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和CD4^+CD25^+FOXP3^+T细胞频数高于健康志愿者。胃腺癌患者外周血PD-1与CD4^+CD25^+FOXP3^+T细胞存在正相关。结论胃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外周血 淋巴细胞 cd4+cd25+FOXP3+t细胞(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分选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伟芳 蒋就喜 +2 位作者 王雪雯 洪雪 容桂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3-1535,共3页
首先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鉴定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很好的制备外周血单个... 首先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鉴定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很好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前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51.9±9.6)%,分选后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95.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选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5.8±1.2)%,细胞的形态保持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选 流式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3+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疸婴儿淋巴细胞凋亡、T细胞亚群、Fas基因、CD23^+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茜 徐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黄疸 婴儿 淋巴细胞凋亡 t细胞亚群 FAS基因 ^cd23^+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娟 陆道培 +2 位作者 冀冰心 万岁桂 孙雪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9-641,共3页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 2 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G 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CD3+CD4 +、CD3...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 2 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G 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CD3+CD4 +、CD3+CD8+、CD3+CD4 +CD8+及CD3+CD4 -CD8-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并与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G CSF动员后外周血CD3+、CD3+CD4 +、CD3+CD4 +CD8+及CD3+CD4 -CD8-细胞的绝对数量分别增加 2 .2 3,2 .6 2 ,2 .99及 10 .96倍 ,而CD3+CD4 -CD8+细胞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4 3)。各亚群细胞的变化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比较 ,仅CD3+CD4 -CD8-细胞的变化与CD34+细胞动员效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796 ,P =0 .0 0 0。结论 :G CSF将造血干细胞由骨髓动员到外周血的同时 ,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 -CD8-细胞的增加与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 G-CSF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少华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2 位作者 徐琦 邵培培 程路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心衰Ⅱ、Ⅲ期的患者及正常人全血样本(30例vs 20例)。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C...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心衰Ⅱ、Ⅲ期的患者及正常人全血样本(30例vs 20例)。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PL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共分为3组,Control组、CHF组及CHF+EPL组。RTq PCR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的Kv1.3、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In-cell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膜上Kv1.3通道蛋白质的表达。结果:EPL的最佳抑制浓度为30μmol/L;CHF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是Control组的10.74倍和1.20倍(P<0.01),CHF+EPL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比CHF组降低了64.80%和39.62%(P<0.01);CHF组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分别是Control组的4.73倍和3.77倍(P<0.01),CHF+EPL组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比CHF组分别降低了19.30%和37.14%(P<0.01)。结论:CD4^+T淋巴细胞的三种离子通道的mRNA和/或蛋白质在慢性心力衰竭情况下均有高表达,依普利酮均能明显下调三种离子通道的mRNA和/或蛋白质,其中Kv1.3通道的变化尤为突出,推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膜上的Kv1.3通道的激活,减少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最终抑制CHF过程中炎症作用的发生发展而对心衰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cd4^+t淋巴细胞 依普利酮 Kv1.3通道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肉鸡生长过程中血液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国庆 王纯洁 赵怀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AA肉鸡血液T淋巴细胞及其CD4+、CD8+亚群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对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对1、3、5、7、14、21、28、35、42、49日龄AA肉鸡血液CD3+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 为了进一步了解AA肉鸡血液T淋巴细胞及其CD4+、CD8+亚群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对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对1、3、5、7、14、21、28、35、42、49日龄AA肉鸡血液CD3+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5日龄CD3+T淋巴细胞含量逐渐升高,7日龄突然下降,14~21日龄急速升高,并达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35~49日龄时相对趋于平稳状态;CD4+T细胞含量1~3日龄明显低于其余日龄,3~5日龄急速上升,7~14日龄增加缓慢,21日龄时达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35~49日龄时基本趋于平稳状态;CD8+T细胞含量1~5日龄缓慢上升,5~7日龄急速下降后,再急速上升到14日龄,14~28日龄再下降,此后直至49日龄均在此水平上处于平稳状态。CD4+/CD8+比例:1~7日龄缓慢增加,7~14日龄比例急速下降至最低,14~21日龄时比例增加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但比例数值高于前1~7日龄,28~49日龄比例趋于平稳状态。表明AA雏鸡在1~7日龄时其免疫功能逐渐提高,14日龄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弱,这可能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高有关,21日龄时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达最高状态,在28日龄后肉鸡细胞免疫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仍需要加强饲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肉鸡 血液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